红色旅游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012-03-20张英楠
董 琦 张英楠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辽宁 抚顺 113006)
2011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会议决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近年来,我国红色旅游发展迅猛,也已成为我国旅游兴业的新宠。红色旅游是建立在丰富红色旅游资源基础上的精神文化产品,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柱,它集中代表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红色旅游作为我国的一项政治工程和文化工程,应在在大力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的同时,使其紧密地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联系,使之充分发挥作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一、我国红色旅游发展取得的成就
红色旅游依托的是具有特殊时期特点的文物遗迹类旅游资源,是以观光旅游为主体的新型旅游活动,因其本身发展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应和政治宣传作用,当前红色旅游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和认同,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协同作用下,红色旅游在各地都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可喜成就。
(一)红色旅游已得到各级政府和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
党中央、国务院为了更快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实现国家与社会长治久安,从战略高度做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重大决策。党和政府下决心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措施,是全面贯彻和实施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详细体现,是弘扬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工程,是有效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发展红色旅游可以有效促进革命老区、边区、特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可以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是一项利党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各级政府和社会有识之士审时度势,纷纷提出了发展红色旅游,并结合时代特点对红色旅游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
(二)红色旅游发展形成相当的市场规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在政府和市场的正确引导下,红色旅游目的地以革命纪念日宣传为契机,并结合当地地方特色,大力开发特色红色旅游产品,拓展红色旅游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全面加快红色旅游的经济发展,并且许多省市开始联合开发跨市、跨省的红色旅游项目,争取做到双赢。在发展红色旅游过程中,各地深入发掘红色文化内涵,创造出了一批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能被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使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效果得到了很好地提升。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地红色旅游总共接待游客超过了14亿人次,获得了很好地经济效益,综合收入突破了70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都超过了18%,红色旅游还带动了当地就业率的上升,直接就业人数超过了90万,间接就业人数超过了370万。由此可见,红色旅游不仅给革命老区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还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三)红色旅游项目建设取得巨大成绩
我国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不仅为旅游地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也极大地促进了红色旅游地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发展。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市场运作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取得了可喜的发展,各式各样反映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浴血斗争历史的纪念馆、领袖故居、著名会议遗址、革命地和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重新维护与修缮,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进而更好地发挥着其宣传教育的功能。此外,在红色旅游地软件建设方面,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进一步规范了旅游行业规章制度,加强了导游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训。旅游管理部门还加强了宏观指导,要求红色旅游地的服务人员要大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有效地开展“树新风、树形象”的主题活动,倡导文明游览、优质服务、科学讲解,这些都为各地的红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红色旅游蕴含的文化价值
中国的红色旅游是以红色文化为的灵魂的,是以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其指导,以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为底蕴、以党领导和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为源泉,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为主体的先进文化。红色旅游文化承载着以爱国奉献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精神。红色旅游所蕴含的独特文化价值和内涵对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红色旅游文化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
伴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日益丰盈,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以古为鉴知兴衰,在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民族抗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中国人民进行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使爱国主义发生了质的飞跃。红色旅游通过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以及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内涵,以现代旅游为基本形式,通过对红色遗址、纪念馆等地的参观游览,使旅游者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寓教于乐,重温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以及可歌可泣的光荣史,让每一位来此参观的游客都能感觉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源,从而激发他们的潜在爱国热情,从而在今后的生活中,进一步坚定不移围绕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红色旅游蕴含的红色文化还可以使人们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了解党和国家的发展史,客观地看待当今社会上出现的种种的不良现象,从而用一种历史唯物辩证的角度去深思和考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在不断思索中,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红色旅游正是通过游玩使人民群众增长爱国主义深厚情感,更能转化为一种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二)红色旅游文化以民族革命精神为主线
纵观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发展历史,党和政府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各种建设最能代表中国的民族精神。从中国共产党建立起,到初步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的革命历程中,共产党人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遗产,同时还创造出了极其丰富的精神遗产,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抗联精神、太行精神等。“这些物质和精神的遗产,构成了今天我们所说的红色资源。”[2]红色旅游资源中所蕴藏的各种民族精神,“是今天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和国魂,是中国人民不干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境界,是精神风貌、精神力量和精神人格的总写照”,[3]是行进的中华民族急需的精神,当地人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很好地传承、发展和升华,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历史革命精神的不断延续和展现,也是中国人民不忘历史,对中国伟大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所以,通过发展各地的红色旅游,继承和弘扬这些伟大的民族革命精神,进一步深入挖掘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这样,不仅可以回顾中国民族的历史文化,铭记历史,还可以培育民族精神,更重要的是可以推动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
(三)红色旅游文化以革命老区为传播载体
革命老区的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为革命胜利、民族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奉献了卓越的贡献,革命老区见证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波澜历程。由于历史的原因,当初共产党在敌人统治薄弱的边区逐步兴起,因此,当前的红色旅游地多分布在省区的交界地带,如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太行山根据地位于晋冀豫边区等等。革命老区大多的地理位置都处于山区,都属于贫困地区或欠发达的地区,目前,老特边地区人民的生活是比较艰苦的。据有关资料统计,当前中国有1389个革命老区县,它们遍布在全国的28个省、市、自治区,地理位置分散,人口已经达到了3.7亿多人,其中80%的革命老区的地理位置都位于山区和丘陵,自然资源贫乏,当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都普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约23%,因此,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对革命老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革命老区在进行红色旅游经济产品开发的同时,积极发展当地经济,各地政府也要给予老区发展红色旅游以支持和鼓励,争取开发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红色旅游之路。在这方面,井冈山和西柏坡当地政府做的十分成功。井冈山把当地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相结合,旅游产业对当地财政的贡献率超过35%。河北西柏坡近年来通过接待参观旅游者,直接收入达800多万元,吸纳安排当地人民就业3300多人,综合效益高达7500万元。通过红色旅游的开展,加大老区人民与外界的交流,让老区人民多吸收外来文化,发现自己的不足以此来激励他们的发展意识。
三、以开展红色旅游为手段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
具有丰富内涵的红色旅游文化不仅影响着红色旅游的发展走向,并且也极大地影响着旅游当事人的价值观念,进而达到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并以红色旅游资源为根本基石,在发展当地旅游过程中,充分发掘当地旅游特有的红色旅游教育功能,以此来达到教育旅游者,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目的。
(一)充分利用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加强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
目前,80后、90后青少年越来越多,现在占社会的主体地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栋梁之才,但他们是在相对平稳的和平时代下成长,对老一辈革命者的优良传统缺和高尚情操缺乏深刻理解,也不晓得当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因此,2005年1月,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 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4]当今,不少青少年沉迷于“韩流”、“哈日”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在思想道德的认识与具体实践中与行为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西方流行文化也源源不断地通过各种渠道向青少年进行渗透,各式各样的外国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影响着中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的未来——年轻一代的主流价值观念发生巨大变化,正受到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
当前全党全国应大力加强青少年价值体系构建工作,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德育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高层次人才,而红色旅游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必须深层次地发掘红色旅游在德育教育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将红色旅游与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红色旅游寓教于乐、深入浅出的优势,把当前单一刻板、枯燥无味的德育教育融入当前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乐于主动参与的旅游活动之中,经过教育手段和方式的大胆创新,寓教于游,进而使德育教育更加易于接受和更加形象生动,不仅可以大大增强德育的思想教育效果,使青少年的爱国思想得到熏陶,更能使他们精神生活得到充实,思想境界高层次得到升华。由此可见,红色旅游有极其独特的优势,势必能以其深刻的感染力、有效的传播力,成为一种范围广、影响大、效果好的德育教育创新模式。
(二)充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红色旅游是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的集中体现,是一项相当重要的文化工程,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对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红色旅游工作者通过深入挖掘和抢救修葺各种红色旅游产品和项目,能够吸引广大游客前来观赏,从而有效地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各地的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增强我国社会主义主流社会文化的生命力,进而从多层面展示体现文化教育功能,从而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持久、健康、快速地发展。并且,大力发掘、开展红色旅游项目,寓教于乐,寓教于游,可以充分挖掘、保护和利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宣传革命先烈们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事迹,并以此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新方式,以此来感染教育我国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教育他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今后更好地继承革命优良传统,抵制各种非主流腐朽文化对自己的侵蚀。从这个角度来说,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意义。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新华社,2011-10-25.
[2]汪利夏,李康平.红色江西[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2.
[3]刘孚威.论井冈山精神[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252-253.
[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