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毗陵庄氏概说

2012-03-19庄小虎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常州

庄小虎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毗陵为常州旧名,庄氏为江南著名望族,康熙年间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王熙说:“大江以南,山川秀美,人文荟萃,毗陵庄氏家世尤盛。”清代学者朱筠说:“惟常之郡,吴都会所,峨峨庄氏,望族巨室,抱珪曳组,名声隆隆,越几百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艾尔曼(Benjamin A.Elman)在其史学力作《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中更是赞道:“在16到19世纪间,常州的庄氏宗族发展为一个强大的亲属组织,其势力包括在地方上的高度社会声望,在全国政治上相当程度的政治影响力,以及书香世家的学术名声。例如清朝时庄氏宗族共有29人考取进士,其中11人在三年一度的北京殿试上表现优异,因此立即进入了翰林院,直接协助皇帝的日常政务。”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为八修《毗陵庄氏族谱》题词说:“根本深厚,由来者远。”从这些描述可以想象毗陵庄氏兴旺发达、誉满天下之情景。

毗陵庄氏,其世泽之绵长、功名之显赫、学问之宏深、名人之辈出、府第之辉煌,五者集于一族,是世所罕见的。

一、毗陵庄氏的起源与派衍

毗陵庄氏的始迁祖为庄秀九,自元末明初从金坛迁入武进佘宅桥北横堰村。据《毗陵庄氏族谱》记载,其先世居凤阳,后徙镇江,有庄邦一者在北宋后期自镇江徙居金坛西门第八都观庄,庄秀九为其八世孙。650年来,子孙昌盛,人丁兴旺,已蔚为大族,至今已繁衍至二十四世,分居派系数十支。

毗陵庄氏认庄子为宗族始祖,再认邦一为镇江徙居金坛始祖,三认秀九为金坛徙居毗陵始祖。家族流徙过程为“凤阳—镇江—金坛—毗陵”。

邦一的子孙,除大多定居金坛外,第二世尧一流寓徽州,第三世舜二赘于金陵,第八世禄一充辽东复州卫军,秀九赘毗陵大名乡蒋氏,秀十赘金渊赵氏,富二的后裔曾任吴淞千户(现存有《嘉定庄氏家谱》可考)。

邦一的第五世孙、秀九的曾祖庄必强,字守长,号义亭,又字弱翁,为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己丑科贾安宅榜进士,先后任常州知府和翰林学士。庄必强生子三:显七、显十一、显十四。金坛西门一支为显七后裔,毗陵佘宅桥一支为显十一后裔,吴淞一支为显十四后裔。庄必强次子显十一,讳政,字直夫,号少亭,任海盐县丞。故《毗陵庄氏族谱》中署名“太子宾客观文殿学士进右丞相颖川陈康伯”所撰序云:“历传至我宋,父子德业焕赫,为时名宦,而遂为天下右族也。”

显十一生子四:南一、南二、南三、南四。南四生子二:秀九、秀十。秀九赘毗陵大名乡蒋氏,因入籍居佘宅桥(嘉泽)北横堰村为武进始祖。秀十讳至德,赘金渊赵氏,因入籍四墩为溧阳始祖。

秀九徙常,定居武进佘宅桥横堰村,其时为元末至正年间。秀九生子名林,林生二子,长子名斌,为郡城庄氏始分祖,后裔散居武进嘉泽、夏溪、湟里、马驰沟、郡城西门织机坊和东门太平仓;次子名敬,为淹城庄氏始分祖,后裔散居武进淹城、湖塘、丫河、白荡、新沟、马家桥、塘门桥、溧阳戴埠、宜兴周铁桥等地。随着年代久远,部分后裔已经流徙散播于海内外。

二、毗陵庄氏的科名与仕宦

历史学者沈云龙称:“有清一代,江南各省之科名,谈者每侈言苏州之盛,实则常州之学术与科名均盛极一时,鲜有能与之抗衡者。”嘉庆年间礼部左侍郎刘跃云说:“江左科名之盛,颇推吾郡,而吾郡科名之盛,尤推庄氏。盖庄氏自秀九公徙居武进,三传至鹤溪公,以进士起家,政事行谊,推重乡国。嗣后,孙曾蕃衍,甲第蝉联,迄今三百余年,家声益振。”艾尔曼说:“晚明时期,庄氏家族迅速崛起,……在常州的声望和影响超过唐家。……到清代声望显赫,几乎成了进士‘生产工厂’。”

庄氏子弟宦迹遍布天下,上至朝廷,下至县令,东至台湾,西至新疆,北至辽宁,南至广西。历任京堂二、卿贰二、翰詹十一,省府县级官员以百计数。

庄氏家族备受皇帝的恩宠,受朝廷覃恩晋封为大夫、配偶晋封为夫人等诰敕者计214人次。

三、毗陵庄氏的家学与流派

毗陵庄氏在科举上的巨大成功是与其独特的家学传承分不开的。

清代学者洪亮吉说:“庄故方雅之族”,入其门,则“盈尺之壁,皆凿楹而贮书;胜衣之童,知盘辟而雅拜”。台湾学者蔡长林为之说:“庄氏之所以能世为里中望族,子孙粲粲彬彬,望之若王谢子弟者,实以能守其家学,循科举之路所致。”

毗陵庄氏家学的根基是人品与学问。

在人品塑造上,庄氏家学要求子弟恪守礼教,修身齐家,奋勉自励,事业有成。

在学问研习上,庄氏家学要求子弟娴熟经典,博览群书,洞幽烛微,知人论世。

毗陵庄氏家学的特色是兼收并蓄,自成一家,经世致用,治国平天下。

毗陵庄氏家族缔姻必崇门第,交友必择贤良。

在邑外,庄氏与许多显赫的家族联姻,如海宁陈氏,号称“海内第一望族”,素有“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的美誉。乾隆六次南巡,四至海宁,都驻跸陈氏家园。再如长洲彭氏、昆山徐氏、太仓王氏、宿松罗氏、兴化李氏、宜兴储氏、江阴金氏、丹阳荆氏,莫不是出将入相的巨族世家。

在本地,与学界领袖、地方名门如唐顺之、孙慎行、杨廷鉴、吕宫、赵熊诏、钱维城、刘纶、赵翼、洪亮吉、盛宣怀、瞿秋白、吴祖光等家族均有姻亲关系,亲朋中著名者尚有恽寿平、沈德潜、袁枚、赵怀玉、恽敬、张惠言、李兆洛、陆继辂、刘逢禄、宋翔凤、段玉裁、龚自珍等人,几乎囊括当时江南名流。通过联姻交友,毗陵庄氏家族既成功地建立了一个有着牢固的政治、经济地位的望族共同体,保持着卓越的成长环境,优秀的基因遗传,又相互交流,囊括群言,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家学理念。

正如艾尔曼所说:“学术研究中的家世传统在中国思想史中一直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像庄氏这样的儒家学者不会凭空产生他们的政治文化图式,他们的思想是在一个范围更广泛的,以宗族血缘纽带为核心的社会结构中形成的。”

蔡长林说:“庄氏家学不止是为应付举业而准备,更是为日后出仕用世而准备。……博雅与务实,已成为庄氏家学的传统;而周于世用,则为庄氏家学的目的。”

庄氏家学最杰出的代表是第十二世庄存与(1719—1788年),字方耕,号养恬。乾隆十年(1745年)榜眼及第。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侍读学士、湖北与浙江乡试主考官、乾隆辛卯恩科会试副总裁、湖南、顺天和河南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南书房行走兼上书房等职。

庄存与在朝41年,作为当时最高统治者的老师和掌管全国教育的主要负责人,埋头治学,精心传授,本来是想凭借统治者的力量,改良社会,解决矛盾,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但乾隆皇帝的日益昏庸,宠臣和珅的贪赃弄权,使庄存与清醒地感到,这理想在自己生前已无法实现。考虑到清代严酷的文字狱,出于对自己和家族的保护,他不得不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韬光养晦,像司马迁那样,将自己的著作“藏之名山”,将自己的学说传授给子弟及门生,寄希望于未来。

庄存与高居庙堂,环视天下,以敏锐先知的眼光,清楚看到乾隆盛世背后潜藏的深重危机,于是,在庄氏家学的基础上,以今文《春秋》公羊学阐发微言大义,借着经学的遮掩,特别是孔子褒贬传统的历史掩饰,著书立说,间接表达他对当时政治的批判与社会改革思想。其学说传承于其侄庄述祖与门生孔广森,庄述祖再传承于庄存与外孙刘逢禄、庄述祖外甥宋翔凤及庄存与孙庄绶甲、重侄孙庄有可,刘逢禄再传承给两位得意门生魏源和龚自珍,从而被发扬光大,蔚然大观,斐然有闻。后又被康有为、梁启超所师承,发动戊戌变法,使常州今文经学,更是风行海内,衣被天下。因以上诸人均为庄氏族人以及庄氏姻亲、弟子门生,故称庄氏学派;又多为江苏常州府人氏,所以又称常州学派;因崇尚西汉今文学,则又被称常州今文学派。

庄存与作为常州今文学派的奠基人,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龚自珍说,庄存与“以学术自任,开天下古今之故,百年一人而已”。

梁启超说:“今文学启蒙大师,则武进庄存与也。”

庄存与开创的常州今文学派,从根本上动摇了顽固守旧,千年不变的封建帝国,奠定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思想基础,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毗陵庄氏门生遍布天下。庄氏子弟曾担任皇帝与皇子的老师、会试副总裁、乡试主考(12人次),正如清代学者陆继辂所言:“世有达官,门生故吏半天下。”因此毗陵庄氏门墙高峻,桃李灿烂,大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恢弘气度,令无数士子肃然起敬,心向神往。

毗陵庄氏家族子弟家学传承,著书立说。据不完全统计,自明至今,有著作传世者有150人之多,留有著作680余部。毗陵庄氏家族的妇女亦是满腹珠玑,才华横溢,共有27部诗词作品集问世。毗陵庄氏还有大量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存世,如庄冋生(第十世)精绘人物山水花卉并工书法,其在翰林时,绘画作品深得顺治皇帝的赞赏。庄冋生于常州郡城居宅名为赐瓯堂,后有玉山草堂万卷楼,藏书甲于吴会,与太仓钱谦益绛云楼并称,吴梅村《汲古阁歌》首二句云“嘉隆以后藏书家,天下毗陵与琅琊”,所言毗陵指的即是庄冋生。

四、毗陵庄氏的名人与业绩

毗陵庄氏族大世远,家学传承,子弟修身立志,刻苦自励,因此名人辈出,业绩显著。

另据《毗陵庄氏族谱》记载,毗陵庄氏于明清两代入祀名宦祠者5人,乡贤祠者4人,孝悌祠者1人,昭忠祠者3人,忠义祠者117人,节烈祠者102人,节孝祠者110人。

毗陵庄氏著名的书画家还有:庄宝书、庄存、庄又朔、庄冠南、庄缤澍、庄裕崧、庄永男、庄诰、庄洵、庄受祺、庄凤威、庄启、庄沉、庄曼仪(女)、庄曜孚(女)、庄闲(女)、庄久达。

毗陵庄氏的三大杰出人物是清代的庄存与、民国的庄蕴宽、当代的庄逢甘。

庄存与(1719—1788年),第十二世,乾隆十年榜眼及第,开创常州今文学派,其学说传承魏源、龚自珍、康有为、梁启超,导致戊戌变法的发生,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功名与学术均出类拔萃。其事迹于上文已经论及,不再赘述。

庄蕴宽(1867—1932年),第二十世,字思缄,号抱宏。辛亥革命元老,民国第一任江苏都督。晚清时,曾任梧州知府、太平思顺兵备道兼龙州边防督办。任职广西期间,以武功肇建广西。曾请曾汝憬、钮永建、蔡锷、李书城等开办新式学堂,选拔了李济深等人去军校深造,东渡日本考察,回国训练新军。因同情革命,与孙中山来往,曾亲自帮助黄兴脱险。民国元年,任江苏都督。民国三年起任北洋政府肃政厅都肃政史、审计院院长等职。处理过副都统王治馨贪污受贿案、五路大参案中的津浦路局局长赵庆华贪污舞弊等有全国影响的案件。他还是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在筹建、管理故宫博物院期间,为护卫故宫国宝,他以个人名义向外国银行借贷三万元,平息了索薪工潮;斡旋各方,阻止了直鲁联军进驻故宫;为防国宝重器流失,向报界公开发表启事,要求组织清点,阻止了北洋政府用简单方式办理移交。1915年8月,袁世凯授意杨度等六人组织所谓“筹安会”,为称帝做准备,一时国内哗然,反响不一。在政府内部,有的部门为求一己之利,予以附和;有的部门虽有异议,却慑于袁世凯的淫威,不敢明确表态。而时任都肃政使的庄蕴宽致书袁世凯,痛陈帝制不可为,民意不可假,时代潮流不可拂,提出要取消洪宪年号、撤消大典筹备处,参政院应即闭会。他公然蔑视帝制,不用“奏折”,而用公函请国务卿徐世昌转呈,此后,他又召集特别会议,议决呈请袁世凯“迅予取消,以靖人心”。对推翻封建王朝,建设民主政治,培养国家人才,保护故宫珍宝,作出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庄逢甘(1925—2010年),第二十世,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协副主席,曾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解放军中将。毕业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上海交通大学航空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1950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即时回国参加建设,与钱学森一起,长期进行导弹、火箭、载人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研究,在大型风洞设计与建造、冲压发动机试车台的设计与建设、运载工具的气动研究试验、非定常旋涡主导的空气动力学、计算流体学研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国的航天航空事业,倾注毕生心血,功勋卓著,永垂青史。

毗陵庄氏家族在现代尤多教育界、科技界、医学界精英:

庄泽宣,著名教育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历任北京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心理学教授,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主任,浙江大学教育系教授,广西大学文学院院长。著有《教育概论》、《西洋教育制度之演进及其背景》等数十部著作,开中国现代教育理论之先声。

庄逢辰,庄逢甘大弟,中国科学院院士,火箭发动机和工程热物理学家,解放军少将。现任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教授。创立了液体推进剂高压蒸发模型,提出了自燃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燃烧过程计算综合模型。是液体火箭发动机学科学术带头人,为我国火箭、飞船发动机研制做出重要贡献。

庄逢康,庄逢甘二弟,为皮肤病专家,首都医科大学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庄逢源,庄逢甘三弟,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授,生物学家,其成就列入英国剑桥国际名人辞典。

闻名全国的专家学者还有果树专家庄宝仁、眼科专家庄曾渊、音乐家庄本立、出版家庄百俞、麻醉学专家庄心良、土壤学专家庄季屏、搪玻璃专家庄柄群、建筑设计专家庄金元、精密机械及仪器专家庄夔、兵工专家庄权、书法家庄久达、翻译家庄绎传、人类学家庄孔韶等人。

这个家族还有许多子孙散居海外、北京、上海等地,事业上多有建树。

毗陵庄氏家族还热衷于办学,在家乡先后主办或参与创办常州私立中学、正衡中学、芳晖女中、粹化女学、冠英学堂、育志小学、幼幼女学、涤氛蒙养院等学校。在外地,许多在官的庄氏子弟重教兴学,为地方和国家培养人才,赢得极好的口碑。如庄蕴宽任广西梧州知府时设立的冰井学堂(1905年)是梧州最早的新式学校之一。任太平思顺兵备道兼广西边防督办时,在龙州开办的将弁学堂(1904年),是广西最早的军官学校;在龙州开办的广西陆军测绘学堂(1906年),是广西最早的测绘学校;在龙州开办的广西巡警学堂(1907年),是广西最早的警官学校;在龙州开办的广西边防法政学堂(1907年),是广西最早的政法专业学校;在龙州开办的广西边防陆军步兵教导团(1907年),是广西最早的陆军步兵学校。一时学堂林立,俊才星驰,其中著名者有蔡锷、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等人。毗陵庄氏参与办学的著名人物有庄殿华、庄洵、庄仁黼、庄先识、庄凤应,庄鼎彝、庄百俞、庄中希、庄蕴宽等,为国家与地方早期新式教育作出重大贡献。

五、毗陵庄氏的宅第与故居

毗陵庄氏无论在城乡均曾留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第八世庄起元中进士后,在常州郡城西门织机坊(今延陵西路早科坊至杨柳巷段)坐南朝北、从西往东大规模建造芳晖堂、济美堂、星聚堂、维祺堂(传胪第),人称“西庄”。据《毗陵庄氏族谱》记载:“太仆公始建济美堂,即而芳晖堂、星聚堂相继营建。甲第连甍,高楼迭峙,……父子异宫,命士之荣,内则之备,斯为盛矣。”

芳晖堂为起元长子庄应德居住。内有翠萝深处、书屋、池塘、竹园,原屋计六进。今早科坊中段有小巷名池塘沿地名即出于此,民国初在此宅开办常州最早的女子中学芳晖女中。

济美堂为庄起元与五子庄应诏共同居住,原屋计五进。门前挂有“词林振翮”额,为明巡抚佥都御史张国维书;厅堂挂有“天宠世承”额和“万石君家”额;济美堂二门上楣向内挂有“祖孙父子叔侄兄弟进士”十字额;济美堂厅事一联,楠木剞刻句云:“座有贤人侣,家藏太史书”,书法纵横跌宕,大径尺余,兼擅宋四家之能。这些匾额,昔日都是朱漆金书,极为辉煌。

星聚堂为起元三子庄恒居住。其地在今瞿秋白纪念馆对面,早年秋白家无处栖身,通过祖母庄氏(第十七世庄士全之女)而暂居此宅。内有九皋楼,上下共十间,中间六间为正楼,两旁是厢楼,正楼和厢楼之间有用石板铺面的天井,原房屋计五进。星聚堂二门上楣向内有“五侯家”三字额,陈翼飞书。因庄恒兄弟五人皆以侯为字,而庄恒恰好字“五侯”,故借用以题门额。其中有庄氏塾馆(瞿秋白童年读书处)。

维祺堂(传胪第)为起元四子庄应会居住。后庄应会以崇祯戊辰二甲传胪遂改为传胪第,原房屋计九进。东弄自前门至后门约三十余丈。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第八世庄廷臣考中进士后在常州郡城东门太平仓坐北向南建造宝砚堂,人称“东庄”。至清康熙年间庄柱又加以扩建,后乾隆年间庄存与继续扩建。仪门正中原有“榜眼及第”、“状元及第”竖匾两方。因庄培因以乾隆甲戌一甲一名及第,遂改称状元第。内有启裕堂、循陔堂、慎余堂、赐砚堂、薇晖堂,各院落并花园,基址十四亩多。又门前场地照墙水码头。宅分中、东、西三路,原屋一百余间。

西庄与东庄后裔的其他府第尚有:星聚堂后宅、寿南堂、纶誉堂、二知堂、赐瓯堂、洗马桥宅、听彝堂、一篑草堂、保诒堂、小山堂、麻巷宅、培源堂、三省堂、县学旁宅、观子巷宅、敦睦堂、存雅堂、欢喜坚固室。几乎覆盖常州各城厢,故当时有“庄半城”之称。

康熙年间,第十世庄冋生在杨柳巷建园,遍植杨柳,巷因以为名。清《常州赋》有“过杨柳之巷,迎风碧柳垂檐”之句。园中池水环绕,轩亭洞明,鞭石成桥,回廊曲折,花木掩映其间。并有万卷藏书楼、玉山草堂等,为郡城胜地,后毁于兵火。

庄氏故居除状元第及其他少数门第外,大多集中座落在杨柳巷和早科坊之间及周围,虽历年来遭受较大毁损,但至“文革”结束时基本格局仍存,大批明清古建筑尚在,它与历史上曾有和目前仍被修复的篦箕巷、大码头、接官亭、文亨桥、朝京门、西瀛门、西吊桥、古城墙、古街道(外西直街、内西直街、早科坊)、古里弄(济美里、星聚里、传胪里、世科坊弄)、古牌坊(“世科第”牌坊、“兄弟翰林”牌坊)、古运河、今运河、西水关、庄氏大宗祠、三贤祠等全方位展示出常州古城的风貌,具有极为深广、国内罕见、无可比拟的文化内蕴。

然在近年开始的大规模城市改造与拆迁之后,目前尚保留的庄氏故居仅有济美堂、传胪第、状元第与欢喜坚固室的局部遗存,尚可供人观其一斑,想象昔日的辉煌。

猜你喜欢

常州
常州薛典老街
常州的早晨
美丽的常州
常州东方特钢有限公司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常州青果巷里的“统战故事”
恽南田与常州画派
“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数字常州”架起“瞭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