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整理本《容斋随笔》刊误

2012-03-19

关键词:底本中华书局北京

江 涛

(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 200433)

新整理本《容斋随笔》刊误

江 涛

(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 200433)

中华书局2005年出版的《容斋随笔》新整理本,由孔凡礼先生负责校点,可以认为是目前《容斋随笔》最佳的整理本。然而其中也难免出现一些疏误,经校读后发现,包括校勘、标点、排印等在内,计有25处。

洪迈;《容斋随笔》;校点

洪迈(1123 – 1202年)所撰《容斋随笔》五集七十四卷,以其“精博”,向为目“南宋说部之首”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然其大致, 自为精博.南宋说部, 终当以此为首焉.”,近代以来已有多种整理排印本问世。其中较有影响者,一是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二是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本。200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容斋随笔》新整理本(以下简称“孔本”),由孔凡礼先生负责校点,底本采用《四部丛刊·续编》本②孔本《前言》: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续编》本.其《初笔》、《续笔》为影印宋嘉定赣州本, 其《四笔》卷一至卷五为影印另一宋本; 余乃影印会通馆本, 统称丛刊本.”。笔者在阅读此书过程中,发现其中校勘、标点、排印等各类疏误(文中皆以波浪线标明),共计25处。现撰文一一刊误,并请就正于方家。

一、校雠之误

2.白乐天诗所说清凉寺,即辋川云。(《三笔》卷六9《李卫公辋川图跋》)[1]498

孔本《校勘记》[四]:清凉寺 马本③孔本《前言》: “明崇祯三年(1630年)马元调刊本.傅增湘疑其为翻刻嘉靖本, 九行十八字, 简称马本.”、祠本④孔本《前言》: “清穆宗同治十一年(1872年)校刊、清德宗光绪元年(1875年)印行, 光绪九年依会通馆本重校、新丰洪氏十三公祠刻本, 简称祠本.”“凉”作“源”。[1]502按,《宿清源寺》:“往谪浔阳去,夜憩辋溪曲。今为钱塘行,重经兹寺宿”[2]149,另《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水过清源寺,山经绮季祠”[2]247,容斋盖指此。维有《请施庄为寺表》,云:“臣遂于蓝田县营山居一所,……臣往丁凶衅,当即发心,愿为伽蓝,……”[3]320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引耿湋《题清源寺·王右丞宅陈迹》:“孟城今寂寞,辋水自纡余。”[3]507又引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王维字摩诘,太原人。……清源寺壁上画辋川,笔力雄壮。”[3]502李肇《唐国史补》卷上:“王维好释氏,故字摩诘。立性髙致,得宋之问辋川别业,山水胜絶,今清源寺是也。”[4]耿与王几同时,李、张去二人又不甚远,当皆可信。宋敏求《长安志》①《长安志》二十卷附《长安志图》三卷, 清毕沅校正, 光绪辛卯(1891年)孟秋思贤讲舍据灵岩山馆本重雕.卷十六:“清源寺在县南辋谷内。唐王维母奉佛,山居营草堂精舍,维表乞施为寺焉。”考《长安志》中并无“清凉寺”,诸例又皆及辋水或辋川或辋谷,而其流止在蓝田县南辋谷中。又今蓝田外长安县存一“清凉寺”,《雍正陕西通志》卷二十八:“清凉寺在城南二十里塔坡里,金大定二年建,明嘉靖二十八年重修有记。”[5]是知,唐时长安固无一寺名“清凉”,维别业于时称“清源寺”无疑。底本确系误刊,可校改之。

3.《列子》载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王敬之若神。化人谒王同游,王执化人之袪,腾而上者中天乃止,暨及化人之宫,自以居数十年,不思其国。复谒王同游,意迷精丧,请化人求还。既寤,所坐犹向者之处,侍御犹向者之人。视其前,则酒未清,肴未。王问所从来,左右曰:“王默存耳。”穆王自失者三月。复问化人,化人曰:“吾与王神游也,形奚动哉?”(《四笔》卷一15《西极化人》)[1]639

按,考其語式,首列字之正体,然后举其俗误字或写法。如“鉏作鋤”,《说文解字》有“鉏”而无“鋤”。又如“須加髟或从水”,《说文通训定声》:“俗字作鬚。”[8]《五经文字》卷中:“或须从水,讹。”[9]32以此语式贯之,可逐条校正如下:

(3)“間从日”之“間”底本原作“閒”,是。按,《说文解字》有“閒”而无“間”。

(4)“功从力”之“力”祠本作“刀”,是。按,《五经文字》卷中:“功,从工从力,作讹。”[9]49

(5)“兹合从二玄而作兹”之前“兹”祠本作“玆”,是。按,《干禄字书》:“茲兹玆,上俗中通下正。”[10]6-7

(8)“卧从臣从人”之“卧”底本原作“臥”,是。按,《字鉴》卷四:“臥,俗从卜兆字作卧误。”[12]142

(9)“凢作凡”祠本作“凡作凢”,是。按,《干禄字书》:“凢凡,上俗下正。”[10]16

5.棘之字,两束相并,枣之字,两束相承。(《五笔》卷四6《棘寺棘卿》)[1]873

“束”底本如此,非。按,是旧时手民以形近致误。“棘”底本原作“”,“枣”底本原作“”,皆以此也。《说文解字·朿部》:“枣,羊枣也,从重朿。棘,小枣丛生者,从并朿。”[7]318此误甚明,孔本已改“”、“”为“棘”、“枣”,何为未改“束”为“朿”耶?

二、标点之什

1.内《买花》一章,凡百言,云:“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随笔》卷二1《唐重牡丹》)[1]17

按,两联虽同章而不相连,故当分引作:“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2.汉高祖疾甚,吕后问曰:“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上曰:“曹参可。”(《随笔》卷二 13《曹参赵括》)[1]23

按,“谁令代之”显为疑问语气,当标问号。

3.沈子生逞,字修之,奔楚,遂为沈氏。生嘉,字惟良,嘉生尹戌,戌生诸梁、诸梁子尹射,字修文。(《随笔》卷六16《唐书世系表》)[1]83

按,两“诸梁”间当标逗号。

4.今之州县,以累代移徙改割之故,往往或失其故名,或州异而县不同者。如建昌军在江西,而建昌县乃隶南康;南康军在江东,而南康县乃隶南安;南安军在江西,而南安县乃隶泉州;韶州为始兴郡,而始兴县外属;赣州为南康郡,而南康县外属郁林为州,而郁林县隶贵州;桂阳为军,而桂阳县隶郴州。此类不可悉数。(《随笔》卷六18《州县失故名》)[1]85

按,“南康县外属郁林为州”一语甚怪:南康县在今江西南康市,郁林在今广西①参见: 戴均良.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M].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5: 2091, 1750.,相去不止千里,何能使“南康县外属郁林为州”?况前已言“南康县乃隶南安”,岂非一县而同属两地?孔本显误,外属、郁林间当点断为是,作“赣州为南康郡,而南康县外属;郁林为州,而郁林县隶贵州”。

5.《皇甫持正集》有《送简师序》云:“韩侍郎贬潮州,浮图之士,欢快以抃,师独愤起访余求序,行资适潮,不顾蛇山鳄水万里之崄毒,若将朝得进拜而夕死者。”(《随笔》卷九7《简师之贤》)[1]115

按,“行资适潮”,语颇费解,或以“行资”为“资借路费”②参见: 许逸民.容斋随笔全书类编译注[M].长春: 时代文艺出版社, 1993: 160.,不免令人失笑。《皇甫持正文集》卷二作“访予求序行以资适潮”[13],《文苑英华》卷七三三、《新编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三十五除“序”作“叙”外(叙同序),余皆同①参见: 宋李昉, 徐铉, 宋白, 等.文苑英华: 第5册[M].北京: 中华书局, 1966: 3815.宋祝穆, 元富大用, 祝渊.新编古今事文类: 上册[M].北京: 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387.。私肊《随笔》于“行”“资”间盖脱“以”字,然是景卢漏记,抑刊写脱落,不得而知。序行,即序其出行。梁肃《送郑子华之东阳序》:“夫物不可以终聚,必受之以散,离会不纪,何用文焉?既而叙行,且以见志。”[14]《送简师序》正古文“赠序”一体。《文章辨体序说》:“东莱云:‘凡序文籍,当序作者之意;如赠送燕集等作,又当随事以序其实也。’”[15]“资”训“助”,“以资”即“以助”。愚意,其上策,可依《文集》补上脱文,点为“师独愤起,访余求序行,以资适潮”,最为理想。若退求其次,为存底本之旧,则点为“访余求序行,资适潮”可也。

6.而唐昌所产,至于神女下游,折花而去,以践玉峰之期,鹤林之花;至以为外国僧钵盂中所移,上玄命三女下司之已踰百年,终归阆苑。(《随笔》卷十7《玉蘂杜鹃》)[1]130

按,此分述唐昌观、鹤林寺两处杜鹃,一为神女折去,一为外国僧以钵盂移植。“鹤林之花”后当标逗号,“玉峰之期”后以分号或句号截断句意。

7.聊纪十数联,以资谈助。如“老去将何散旅愁,新教小玉唱伊州。”“求守管弦声款逐,侧商调里唱伊州,钿蝉金雁皆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公子邀欢月满楼,双成揭调唱伊州。”(《随笔》卷十四14《大曲伊凉》)[1]187

按,“求守”至“伊州”一联,王建《宫中词》第 21首中句;“钿蝉”至“零落”一联,温庭筠《弹筝人》中句。故标点宜分引,作“求守管弦声款逐,零落侧商调里唱。”“钿蝉金雁皆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

8.杜公寄严诗云:“何路出巴山,重岩细菊班,遥知簇鞍马,回首白云间。”(《随笔》卷十六11《和诗当和意》)[1]212

按,少陵《九日奉寄严大夫》原作“九日应愁思,经时冒险艰。不眠持汉节,何路出巴山。小驿香醪嫩,重岩细菊斑。遥知簇鞍马,回首白云间。”[16]故标点宜分引,作“何路出巴山”,“重岩细菊班”,“遥知簇鞍马,回首白云间。”

9.其他波及者,五言如:“拓境功未已,元和辞大炉。”“南内开元曲,常时弟子传。”“法歌声变转,满座涕潺湲。”“御气云楼敞,含风彩仗高。”“仙人张内乐,王母献宫桃。”(《续笔》卷二12《唐诗无讳避》)[1]239

孔本“元和”下有专名横线,非。按,此杜诗,“元和”断非宪宗年号,不当加专名符。《杜诗详注》:“元和,即太和。郭璞《江赋》:禀元气之灵和。《庄子》:以天地为大垆,以造化为大冶。扬雄《解难》:陶冶大垆。”[17]“南内”至“潺湲”四句同属《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并相连,“御气”至“宫桃”四句同属《千秋节有感》并相连,应点为“南内开元曲,常时弟子传。法歌声变转,满座涕潺湲。”“御气云楼敞,含风彩仗高。仙人张内乐,王母献宫桃。”

10.无极山祠事,以丁丑日奏雒阳宫,是日下大常孔庙事,以壬寅日奏雒阳宫,亦以是日下鲁相,又以见汉世文书之不滞留也。(《续笔》卷四6《汉代文书式》)[1]262

按,“大常”“孔庙”间当以句号或分号截断,则“无极山祠事”下大常,“孔庙事”下鲁相,判然分明矣。

11.韩康公元佑二年以司空致仕,太皇太后受册、乞随班称贺,而降诏免赴,二者不同如此。(《三笔》卷十一11《致仕官上寿》)[1]559

按,显误,应为逗号。

12.仲连曰:“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客安在。”(《五笔》卷五13《史记渊妙处》)[1]889

按,“客安在”显为疑问语气,应标问号。

三、排印之误

以下七处错误都是底本不误而孔本显误,且又无校记,可判断为排印过程中的疏忽。

1.唯杜暹、李元绂为贤,亦清介龊龊自守者。(《随笔》卷五1《汉唐八相》)[1]59

“绂”底本原作“纮”,是。按,《新唐书》卷一二六:“李元纮字大纲”。[18]《淮南鸿烈·原道训》:“纮宇宙而章三光。”高诱注:“纮,纲也。”[19]元纮即大纲,元,大也。

2.《旧唐史·韩退之传》,初言:“愈常以为魏、晋已远,为文者多拘偶对,而经诰之指归,不复振起。”(《随笔》卷六9《韩退之》)[1]79

“远”底本原作“还”,是。按,《旧唐书·韩愈传》作“还”①参见: 刘昫.旧唐书: 第13册[M].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4302.。已还,犹以来。陈鸿《长恨歌传》:“揖方士,问皇帝安否。次问天宝十四载已还事。”[2]237《旧唐书·吐蕃传论》:“自秦、汉已还,载籍大备,可得而详也。”[20]5266

3.颜鲁公书远祖西平靖侯颜含碑,晋李阐之文也,云:“含为光禄大夫,冯怀欲为王导降礼,君不从,曰:‘王公虽重,故是吾家阿宠。’君是王亲丈人,故呼王小字。”《晋书》亦载此事而不书小字。《世说》:“王丞相拜司空,桓廷尉叹曰:‘人言阿宠超,阿宠故自超。’”(《随笔》卷七10《王导小名》)[1]93

“宠”底本原作“龙”,是。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御览》三九四引《郭子》注云:‘导小名赤龙’。”[21]

4.齐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云:“秘书丞琅琊王暕,年二十一,字思晦。”“前候官令东海王孺,年三十五,字僧孺。”(《三笔》卷三18《荐士称字著年》)[1]463

5.其后卫公又跋云:“乘闲阅箧书中,得先公相国所收王右丞书《辋川图》,实家世之宝也。”(《三笔》卷六9《李卫公辋川图跋》)[1]497

“书”底本原作“画”,是。按,形近致误。

6.以二事观之,人臣进言于君,切而不许,盖无有不听者。(《五笔》卷二14《谏缭绫戏龙

罗》)[1]852

“许”底本原作“讦”,是。按,形近致误。

7.故麓中得旧书一帙,题为《晋代名臣文集》。(《五笔》卷四7《晋代遗文》)[1]874

“麓”底本原作“簏”,是。按,形近致误。

[1]洪迈.容斋随笔[M].孔凡礼, 校点.北京: 中华书局, 2005.

[2]白居易.白居易集: 第1册[M].顾学颉, 校点.北京: 中华书局, 1979.

[3]王维.王右丞集笺注[M].赵殿成, 笺注.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4]李肇.唐国史补[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16.

[5]刘於义, 沈青崖.雍正陕西通志[C]//纪昀, 永瑢.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 552册.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444.

[6]周祖谟.方言校笺[M].北京: 中华书局, 1963: 63.

[7]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8]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368.

[9]张参.五经文字[C]//王云五.丛书集成初编: 第1064册.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10]颜元孙.干禄字书[C]//王云五.丛书集成初编: 第1064册.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11]唐玄度.新加九经字样[C]//王云五.丛书集成初编: 第1065册.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40.

[12]李文仲.字鉴[C]//王云五.丛书集成初编: 第1073册.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13]皇甫湜.皇甫持正文集[C]//张元济.四部丛刊初编.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22.

[14]李昉, 徐铉, 宋白, 等.文苑英华: 第5册[M].北京: 中华书局, 1966: 3766.

[15]吴讷.文章辨体序说[M].于北山, 校点.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42.

[16]仇兆鳌.杜诗详注: 第2册[M].北京: 中华书局, 1979: 934.

[17]仇兆鳌.杜诗详注: 第3册[M].北京: 中华书局, 1979: 1450.

[18]欧阳修, 宋祁.新唐书: 第14册[M].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4418.

[19]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 上册[M].冯逸, 乔华, 点校.北京: 中华书局, 1989: 1.

[20]刘昫.旧唐书: 第16册[M].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5266.

[21]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周祖谟, 余淑宜, 整理.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630.

[22]姚思廉.梁书: 第2册[M].北京: 中华书局, 1973: 469.

Corrections for New Collation Version of Miscellaneous Notes from the Tolerant Studio

JIANG Tao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200433)

New collation version of Miscellaneous Notes from the Tolerant Studio, published by Chinese Publishing House in 2005, was collated by Mr.Kong Fanli and could be regarded as the best collation version of this masterpiece so far.Unfortunately, there still exist some defects of missing or wrong in it.After collation, all together 25 defects covering collation, punctuation and typesetting and printing were found.

Hong Mai; Miscellaneous Notes from the Tolerant Studio; Collation

Z249.442

A

1674-3555(2012)05-0066-06

10.3875/j.issn.1674-3555.2012.05.011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编辑:刘慧青)

2011-05-14

江涛(1988- ),男,浙江绍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文学

猜你喜欢

底本中华书局北京
“南橘北枳”:江南制造局兵学译著《行军指要》及其底本研究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也谈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翻译底本问题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北京,北京
浅谈中华书局企业文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新整理本《毛诗注疏》勘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