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深静脉血栓120 例护理体会

2012-03-19张彦彦

武警医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卧床急性期患肢

褚 芳,张彦彦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可致残,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栓子脱落还可导致肺栓塞,以至死亡。目前还没有特别的药物治疗后遗症,常规主要以抗凝、祛聚、弹力袜、激光为主的非手术疗法,有一定的疗效。良好的专科护理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治疗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007-05 至2011-01,我中心收治120 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效果较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0 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 年制定的诊断标准。男70 例,女50 例,年龄19 ~78 岁,病程最短6 个月,最长20 年。左下肢为52 例,右下肢为30 例,双下肢为38 例。血栓形成原因:无痛人流3 例,剖腹产20 例,手术后31 例,肿瘤15 例,骨折18 例,外伤20 例,不明原因8 例,慢性病5例。

1.2 治疗方法 血栓形成1 周之内均采用卧床休息,半个月以后改为限制下床活动时间,抬高患肢离床面20 cm。口服溶栓通络胶囊和清脉灵胶囊(我院专利制剂)、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 次/d,低分子肝素钙抗凝,银可达莫注射液祛聚,空气压力波物理治疗,以及弹力袜保护患肢。

1.3 结果 102 例治疗一个疗程(30 d)后,肿胀基本消失,疼痛症状明显减轻,色素沉着变淡,皮温正常。10 例继续治疗2 个疗程后好转,8 例经过3 个月的治疗,溃疡完全愈合。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发病1 ~2 周内(特别是第1 周)栓子极易脱落。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大小便,吃饭、洗漱等都在床上进行,责任护士的护理和对家属的指导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会阴的清洗要注意遮盖。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肢体过多活动及腹压过高,引起血栓脱落。卧床期间,注意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发生。

2.2 心理护理 本组中,有7 例突然发病,由于对本病缺乏了解,精神过度紧张,常存在恐惧、焦虑的状态;有16 例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不佳,失去治疗的信心;有9 例对医师的客观检查项目不配合,加重焦虑和对医师产生敌意的情绪从而影响治疗的进程;有17 例继发于术后,往往认为是手术失败引起的医疗事故,存在不满情绪,烦躁易怒。因此,要及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向患者讲明不良情绪可能会导致血脉挛急,使机体气血运行阻滞,影响疾病的预后[1]。主要措施包括: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疾病知识、邀请疗效好的患者现身说法、观看专家心理讲座录像,以及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2.3 患肢护理 急性期患肢保持制动,抬高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水肿,缓解疼痛。下肢股静脉、股浅静脉及腘静脉均有血栓时,注意保护患肢,避免碰撞、挤压及热敷,以免皮肤损伤感染。密切观察患肢周径、颜色及温度的变化,及时报告医师。慢性期的患者,可适量运动,但还是要以卧床为主,告之患者每天要活动,但以不累、不酸沉为度。

2.4 饮食护理 血黏度增高是诱发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原因,所以,饮食上应注意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低脂饮食,且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肥厚之品,以有利疾病的恢复。急性期的患者由于卧床,应多加含食物纤维多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2.5 静脉输液的护理 由于患肢水肿,静脉显露不清楚,因此应尽量避免采用患肢局部静脉滴注药物;必须采用患肢时,也要挑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护士,争取一次性穿刺成功,避免反复穿刺损坏血管。选用静脉留置穿刺针的患者,每天用肝素配制的液体封管。每天消毒穿刺部位,敷料每日更换一次,尽量避免增加感染的机会。

2.6 溶栓护理 由于急性期使用了大量的溶栓、抗凝药物,所以应密切观察凝血功能的变化,注意出血倾向,发现牙龈出血、鼻衄、皮下出血、黑便及尿血等出血情况,特别要注意女性经期间的量、色、味,如果出血量增多时,应及时通知医师,遵医嘱用药和协助医师处理。急性期血栓较疏松,容易脱落,在溶栓治疗时,要更加警惕肺栓塞的发生,如果患者出现的胸痛、咳血、呼吸困难、咳嗽及发绀等症状时及时汇报医师并第一时间作好相应的处理。如立即平卧,避免做深呼吸、咳嗽、剧烈翻动,同时给予氧气吸入。

2.7 恢复期护理 在患肢水肿明显减轻后,急性期过后,应积极进行活动,锻炼的目的是增加小腿肌肉收缩,加速静脉血液回流,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运动应以下蹲、向后踢腿为主要方式;对于下肢静脉血栓遗留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活动后水肿等,是因静脉瓣膜破坏引起静脉高压,而静脉高压则会进一步引起多种并发症,如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甚至溃疡。应穿医用弹力袜,目的是以外部压力抵消各种原因所致的静脉压力增高,防止静脉血经交通支逆流入浅静脉,促进静脉血回流,达到控制和延缓病情发展,改善局部营养状况,减轻水肿,预防溃疡形成;尽量少站立和长时间的走路,在休息时也应抬高患肢[2]。

3 讨论

各种创伤、手术、肿瘤、老龄和妊娠等多种病理生理因素导致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液回流缓慢和血管内皮的损伤,引起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3]。因此,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应针对病因,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精心护理,以促进病情的恢复,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组120 例,多数是病程较长的,而且各种方法治疗后效果不佳的,但在我院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改善,说明护理工作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1] 陈淑长. 深静脉血栓形成[J]. 实用中医周围血管病学,2005,7(1):283-302.

[2] 卫聪莉. 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1):62-63.

[3] 王建新,樊川民,崔旭辉,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64 例综合诊治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5):592-595.

猜你喜欢

卧床急性期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