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基于政法院校法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012-03-19李珂
李 珂
(甘肃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1 法商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西方经济学课程
1.1 法商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单一的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和背景型人才转向了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当代社会,单一商学或法学专业人才已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工商管理类专业与法学专业的结合成为当今政法院校的主流模式,法商结合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对政法院校而言,利用学校的优势教学和实验资源,利用法学、管理学和经济学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势互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既为管理学、经济学专业建设拓展了空间,也为法学专业品牌建设提供了先进的思路和模式,从而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因此,法商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及法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1]。
1.2 西方经济学课程在法商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社会关系都或多或少地与经济利益相联系,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学科,是学生了解、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理论的主要课程,其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也为其他专业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维模式[2]。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人文社科专业都开设了西方经济学课程,但在课程设置中,西方经济学课程所处的地位不同。从实践来看,除财经专业将西方经济学设为专业基础课外,其他人文社科专业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定位不一致,有的将其设置为专业选修课,有的将其设置为专业任选课,还有的将其设置为一般通时课。我们认为,在法商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不同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所处的地位应不相同:在财经、管理专业中,西方经济学是专业基础课,又具体细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课程;而在其他专业中,如法学、公安、新闻等,应将西方经济学设为专业选修课。此外,在不同教育层次中,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也应有不同的侧重和延伸:在财经、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西方经济学课程侧重初级到中级的难度;在硕士研究生阶段,西方经济学课程侧重中级到高级的难度,为其以后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基础。而在其他专业本科教学中,西方经济学课程侧重初级,重点在普及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在硕士研究生阶段,不同专业应根据本专业的需求做不同的延伸,如法学专业可开设法经济学,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和政治学专业应开设新制度经济学等。
1.3 西方经济学课程在法商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帮助学生形成经济学的思维。根据法商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西方经济学教学首要培养学生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并在此过程中注重方法论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基本的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之余,能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分析问题,做到活学活用[3]。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有意识地引导、训练学生如何从经济学的的角度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经济学思维习惯的优点和经济学思维习惯的形成方法,并最终学会用经济学的思维去看待和分析问题。要求教师不是简单的“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这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经济学及其相关专业知识,而且为他们日后参与生产实践,或继续接受更高层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引导学生主动接触前沿热点问题。与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不同,西方经济学是对经济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如萨缪尔森认为,现代政治经济学(即西方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对生产、失业、价格及类似的经济现象加以描述、分析、解释,并把这些现象联系起来。从西方经济学的这一特点出发,引导学生主动接触前沿热点问题,应用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各种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并用观察到的事实去检验理论,进而运用经济模型对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预测,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获得自身水平的提高,也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帮助学生实现专业课程间的融会贯通。在法商结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其课程设置主要通过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实现。其中,西方经济学与其他专业课之间存在很大的共通性,学习西方经济学不仅能培养学生基本的经济学思维方式与方法、分析问题的专业视角,还为后续诸多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穿插引入其他课程内容,如既可以引导学生用经济学的方法去解释其他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用其他课程的知识和观点来解释经济学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其所学的各门课程,做到活学活用,融会贯通。
2 政法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仅20余年历史,对其教学研究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基于法商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来说,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就目前政法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2.1 教学目标不清晰,课程定位不准确
西方经济学课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被设为基础理论课,其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领会与掌握西方的经济学理论知识,为学习其他专业课打好理论基础。但政法院校与国家重点财经院校相比,担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法律、经济、管理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就目前政法院校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情况来看,并未体现出不同专业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不同要求,往往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相同教学大纲、学时数、教材、教学模式等,使得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想考研的学生觉得理论知识讲解得不够深,而准备参加工作的学生则感觉应用性太差。
2.2 教学内容滞后于环境变革和理论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问题。针对这些新现象和新问题,西方国家的经济学教材内容与体系相应地进行了调整。但我国西方经济学教学普遍存在内容远远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理论研究前沿,没有反映出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前沿动态,无法解释西方社会经济运行中的新现象、新问题,不考虑学生的已有基础和专业需要等实际情况,更不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使学生普遍感到西方经济学内容庞杂、理论深奥,称其为“天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数学化倾向严重,弱化了对基本理论的定性分析
《西方经济学》教材中包括较多数学推导,通过这些数学推导可以准确地表达经济思想,大大地增强了理论体系的逻辑严谨性。数学工具既可以对正确的理论体系加以论证,也可以为错误的内容披上一层科学的外衣,其复杂的数学形式很容易使人忽视现实世界中的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随着教学时数的不断增加,西方经济学追求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前沿性同步,内容的编排也更加注重西方经济学思想的数学表达形式,相反,经济学思想的阐述和丰富的实际案例被置于次要地位,这对于没有实行分级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来说是本末倒置的。尽管西方经济学目前在多层次(博士—硕士—本科—高职)、多专业中均有开设,但在教学过程中,西方经济学存在“路径依赖”现象,无论是教科书的编写还是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内容给学生的直接感受是抽象的理论多、公式推导多、图表多。过于理论化的内容使得教师在讲授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体系时,只能加强对理论内涵的阐释和数学公式推导的讲解,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脱节。
2.4 传统教学模式仍然主导整个教学过程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有:(1)“填鸭式”教学,即教学过程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21世纪的大学生与以往大学生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思想活跃,参与意识强。“填鸭式”教学方法虽然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弄清概念和原理,但却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由于西方经济学属于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不像专业实务课那样具有技术性、技能性和趣味性,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死记硬背,孤立、僵硬地掌握西方经济学知识,学习缺乏自主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使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导致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2)课堂封闭式教学。限于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理论性强,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仍然习惯以校内课堂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很少通过深入经济管理一线,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现实经济管理问题。这种“封闭有余、开放不足”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差。(3)过分强调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西方经济学课程逻辑性较强,课堂上除了陈述和解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外,还需要对理论做大量推演。多媒体教学法将文字、图表、声音、动画、视频等高度集成在教学中,大大增加了信息量,提高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具有信息量大、节省时间、图文并茂等诸多优点。但是,西方经济学包含大量的数学推理和图形分析,这些内容单纯利用多媒体课件是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消化的,需要配合使用板书等传统教学方式。因为在数学推理和图形分析中,板书可以使学生理解数学模型的推理步骤和几何图形的推演进程,并通过上课时教师亲自示范经济理论的逻辑分析和推导过程,使学生理解经济理论的形成思路。因此,西方经济学教学需要在多媒体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手段之间寻求一种有效平衡[4]。
由于上述问题普遍存在,致使西方经济学成为一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学后无用”的课程,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这种现状显然不利于法商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 教学改革思路
3.1 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定位
课程教学目标不是独立的,而是特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细化和分解,是为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服务的。目前,将综合职业能力作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已成为政法院校的共识。法商结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目标的确定具有决定性意义。一方面,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要为不同专业学生提供必要的经济学知识,使其具备基本的经济学素质;另一方面,西方经济学作为“致用之学”,其应用性以基础性、方法性和思想性的方式渗透到学生的创新能力之中。因此,笔者认为,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应在不同教育层次、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即建立多元化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第一,按照硕士、本科、成人教育等不同教育层次,开设不同级别的西方经济学课程。第二,积极创新,整合传统教学内容,针对同一教育层次的学生,不同专业其教学定位也应不同。第三,针对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不同,有不同的课程教学定位,对经济学有浓厚兴趣并有志继续深造的或有志从事理论研究的学生,应加强经济理论特别是前沿理论的教学;对于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学生,则要加强经济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实现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定位多元化。
3.2 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
根据政法院校的特点,以及不同专业的要求,开设重点各异的系列西方经济学课程,形成一个循序渐进、有层次、有发展、有重点的多元化课程体系。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满足以下几点:(1)根据不同专业,侧重点有所不同。如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应注重理论模型的推导,使其建立完整的经济学理论知识体系;国贸或金融类专业的学生,应注重宏观政策的实际应用及效果分析,使其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信息管理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应侧重不对称信息理论和对策论的内容;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专业,应侧重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理论、要素理论的内容等。(2)传统知识与理论前沿相结合。近年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形势千变万化,大量新的经济思想不断涌现。所以,在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中应该充分体现西方经济学的时代特征,紧紧围绕西方理论界的研究动态,在《西方经济学》教材中,吸收成熟的研究西方社会经济运行新现象、新问题的新理论、新观点,促进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加快教学内容改革,促使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时适当地、有重点地介绍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重大前沿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3)经济理论与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地方院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注重实践教学。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企业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资源,将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和思考带到社会实践现场,通过对现实的经济热点和管理问题的观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如学生通过企业社会实践取得各类经济指标,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就国内或某地区经济的实际状况同教师开展讨论,以讨论和辩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与典型工作任务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主动运用经济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
3.3 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应改变仅依靠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单一方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传统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自身优势和特点。(1)应用传统讲授法,可以讲授丰富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将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系统地讲授给学生;在教学中适当使用板书介绍关键概念或对重要数学模型进行推导,或引导学生自行绘制图形、推导公式,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增加教学的效果。(2)应用多媒体教学法,可以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长处,依托多媒体增强授课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增加课堂传授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教学的预期效果。(4)应用参与式教学法,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收集丰富的信息、数据、资料和案例,掌握课程的关键内容和逻辑关系。(5)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运用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解决中国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牛君,林军.对政法院校“法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0(10):98-99.
[2]王素君.《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创新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3):105-109.
[3]袁灵,王朝阳.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16):227-228.
[4]姜鑫.当前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改革措施[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