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著名效应理论谈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
2012-03-19蔡枫瑜
蔡枫瑜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泉州 362000)
1 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1.1 学生主要心理
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及外界环境的变化,“90后”学生进入高校后心理会发生剧烈的变化,通常都处于半盲目、半独立、半依赖、半幼稚、半自觉的状态。
1.1.1 逆反心理 现今学生多数是家里“养尊处优”的“小皇帝”,进入高校后无法快速适应新环境,如果辅导员对他们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关心,不尊重他们,或不能公正处理某些事,极易导致他们的性格扭曲及心理出现问题,使他们对教师产生恐惧感,甚至厌恶感,导致辅导员在日后的管理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
1.1.2 自卑心理 由于高校学生在学习基础、个人智力和非智力等方面差异较大,进入高校后心理落差大。如在新的学习、集体活动中发现自己不如人,甚至即使努力也得不到提高,遭到同学嘲笑、教师批评,不敢自我表现,限制了其主动性的最大发挥等。
1.1.3 畏难心理 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过程中,会碰到许多困难,如果之前的学习观念没有转变,又缺乏刻苦精神,一旦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对自己失去信心。
1.1.4 矛盾心理 学生在行为上常表现出自己瞧不起自己,又不允许别人在人格上蔑视自己;当遭到批评时,嬉皮笑脸,若无其事;受到表扬时也无所谓;情绪易于外露,反复无常;犯了错误感到痛心,事后又无所顾忌;精神空虚,寻找寄托,企图以打斗、闹事来获得别人的关注。
1.1.5 他因影响心理 学生虽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但尚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在发现自我的同时,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又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的态度和评价对学生成长起很大作用,需要恰当发挥引路人的引导作用[1]。
1.2 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误区
(1)高校辅导员专职队伍地位低、工作繁琐,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与学生接触少,对学生了解不够,不能很好地关心学生,与学生产生距离感,无法交心。
(2)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辅导员在管理班级过程中往往抱有“严师出高徒”的良好初衷,但实际上学生已有以所谓“成熟”的标准衡量自己的想法,所以对管束有反抗心理,收效差。
(3)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多喜欢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出现,带有较强的命令语气,学生稍有过失便严辞相责。这些教育方法拉大了辅导员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产生消极对抗情绪。
(4)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的班级、学生多,往往不能“一碗水端平”,常以考分评判学生的优劣,以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好坏,对学生缺乏全面了解,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师生感情趋向冷淡[2]。
2 管理心理学著名效应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2.1 罗森塔尔效应
这是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的一次类似智力测验的“发展预测”试验中得来的,也是一种期待效应。罗森塔尔从班级中随机抽出学生进行检测,并向所在班级的教师透露,这几个学生“智商过人”,将来会大有作为。过了一段时间后,罗森塔尔又去该校,发现那几位“智商过人”的学生,学习成绩较之前有了很大提高,而且性格也开朗起来。究其原因,他发现这几个学生在被检测后就一直受到教师的青睐,特别是班主任,促使他们一直处于一种积极、健康的状态。由此可见,如果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给予一定的情感投入,学生的向上发展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3]。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宜采用以下对策。
2.1.1 至尊宝典——真诚期待 走进学生心灵,或许会失去辅导员的尊严,但能赢得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辅导员要向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和蔼可亲的语言,平易近人的态度,热情耐心的帮助,无微不至的关心,甚至一个鼓励的眼神、欣赏的笑容,都能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从而使学生产生向上发展的巨大动力。
2.1.2 给力宝典——准确传达(1)辅导员在教育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自己对他们的期望,并让学生能够感悟到这种期望,可激发其无穷的力量,怀揣“自我期望”向上发展。
(2)当学生真正和辅导员交心时,辅导员要帮助学生制订具体的实践计划,把期望具体化、行动化,使学生从中感受实践的乐趣,克服实践中的困难,最终实现目标。
2.1.3 制胜宝典——身体力行(1)多俯个身子。如果辅导员用高标准看待一般学生,看到的永远是弱点。如果能蹲下身子仰视学生,就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相反,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也会变得更加平易近人。真诚是学生与辅导员之间最好的沟通桥梁。
(2)多换个角度。学生都是有个性的,其发展的水平、方向也不完全相同,同样的问题放在不同学生身上,解决方法也不同。因此,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多换个角度思考,就会发现学生是那么的出色。多表扬、多欣赏,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得到极大提升。
(3)多搭个平台。辅导员在管理工作中必须多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学生通过这些平台展示自己的技能,使辅导员对学生的认识更深一层,增添更多的欣赏与喝彩,减少轻视与指责,在一言一行中充分流露出对学生的信任,挖掘学生各自不为人知的潜能[4]。
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上述的罗森塔尔效应并非能“包治百病”,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负效应的出现。期望理论指出,过高的期望和过低的期望都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辅导员在对每个学生设定期望值时需要仔细斟酌,合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条件,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有关激励理论,防止学生出现消极对待心理与目标唾手可得、阻碍热情和动力两个极端的出现[5]。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外,最重要的需求是被尊重,得到他人的欣赏和肯定,从而有利于争取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可以从以下4点出发做好激励工作。
2.2.1 多一个微笑表情 诸多实例证明,哪个地方得不到阳光的照耀,就会形成阴影。教师的微笑能给学生一种肯定、自信的力量,同时也能让学生认为自己得到了教师的尊重而改变自己的言行。微笑投给优秀生如同锦上添花,投给后进生如同雪中送炭。
2.2.2 多一声鼓励祝福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一座尚未开发的宝库,辅导员在工作中应遵循“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方法。学生会在获得充分自信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自身潜能,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2.2.3 多一个赞许目光 辅导员应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将其放大,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可琢之玉,对后进生更应多给予关爱和期待。要运用各种关怀性肢体语言,如抚摸脑袋、拍拍肩、注视、点头、手势等,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2.2.4 多一个批评尺度 批评时要注意分寸,不讽刺、不挖苦;批评要有确切的事实和证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注意场合,尽量不在大庭广众下批评学生。应该指出错误的原因、危害性和改正的方法,使之心悦诚服。
只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教学和学习的主体,才会摆脱依赖心理,从而自觉地、积极地发展自己:在学习上有责任感、有压力,并自觉地内化为动力;在交际上乐于参与,乐于同教师和其他学生合作,努力掌握各种交际技巧和方法,锻炼交际能力。教师应关心学生的交际进展,自己每提出一个问题,都应鼓励学生思考,使学生有交际安全感。
2.3 禁果效应
禁果效应指出,不要把不好的东西当成禁果,因为这是人为地增加事物对学生的吸引力,其结果是越禁止的书学生越想看,越禁止的事学生越想干。如辅导员对电脑游戏、通宵打牌、恋爱等问题一味地持禁止态度,反而使学生越想接触。因此,需要通过一些虚拟的事实来启发、激励、引导学生,只要方法得当、适时适度,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爱好适时给予激励是必要的,“相信你能行”、“相信你能成功”应该成为辅导员的口头禅[6]。
2.4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该理论主要阐述的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也就是当投入开始增加时,产出增长且获得效益最大,投入的进一步增加,产出的增加速度会出现递减直到为零,继续增加投入,产出不仅不再增加相反会减少。应用在班级管理中就是辅导员的管理要把握一定的“度”,强度增大时效果会随着增加,但当强度增大到一定量时,管理效果不再正向增加,若继续增大则管理效果会明显下降并出现负向增长。
如对学生一些不良的思想苗头要及时给予引导、转化,防止其扩大化。对一些犯了错误的学生,若当即大加训斥往往会适得其反,使其出现逆反心理。只有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所认识后再处理问题,效果会更好,引导过程中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自尊,相信他们能够改正。如果他们在这段时间内有改观,辅导员要及时鼓励;如果仍然没有进步,则需要辅导员花时间与他们交谈,相信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3 总结
根据对上述管理著名效应理论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实际班级管理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以全班学生为单位,按照一定的能力水平进行横、纵向划分(能力水平可以包括学习、才艺、文笔、计算机等),区分层次,组成若干小组,组内互帮互助,组间良性竞争,从而使全班学生都能在合理目标指导下良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2)辅导员要多从侧面指导,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在班级设立一本“班级说说本”,周一至周五在班级轮转,周五下午由组织委员收回,周末辅导员浏览,总结每周班级管理心得,以及想跟学生说的话。借助这一平台,不仅让学生乐意接受并能活跃班级气氛,还可收到不错的效果。
②利用微博、QQ、飞信工具,使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找到辅导员,避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增强针对性。
③经过大一一年的深入了解,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将全班学生以“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3个类型予以分类,在后续的管理过程中可以逐步放开对“先知先觉”类型学生的管理,让其充分享受自主权;而对“后知后觉”、“不知不觉”两类学生要放手不放眼。
(3)注意在使用自我外部激励时,必须使学生能和自我激励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持久的激励效果。毕竟内因是发展的基础,调动学生学习及参与活动的热情,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的不是会“说教”的辅导员,而是以“顾问者”角色出现,以“激励者”角色提出期望,以“同伴者”角色强调参与,以“促进者”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多种角色的学生管理者。
[1]于吉亮.关于加强大学生柔性管理的思考[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12):40-41.
[2]朱双华.基于柔性管理的高职学院学生工作初探[J].教育决策与管理,2007(6):29.
[3]杨柳.“罗森塔尔效应”在转化“问题学生”中的运用[J].管理与财富,2009(12):47.
[4]焦爱民.罗森塔尔效应及其合理运用[J].当代教育科学,2010(12):52-53.
[5]何赕,方元务.从罗森塔尔效应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11):106-108.
[6]朱永新.管理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