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中职思想教育有效性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2012-03-19卓群芳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3期
关键词:教育者人文中职

卓群芳

(汕头市卫生学校,广东 汕头 515000)

恩格斯认为:“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1]也就是说,人的思想和心理是密不可分的,而人的行为又是受思想和心理共同支配的,所以,思想教育不能忽视人的心理作用。探究影响中职思想教育有效性的心理问题,对转变传统中职思想教育模式,寻找中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影响中职思想教育有效性的常见心理[2 ]

1.1 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思想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背离教育者期望目标的反向力量,表现出对教育者的意志、愿望、要求排斥的情绪和行为,并伴有冷漠、厌倦、抵触、对立、反感等。

1.2 漫不经心心理

漫不经心心理是指受教育者不把思想教育放在心上,对思想教育活动和教育措施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既不直接与教育者作对,也不会接受教育,很难在他们身上收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1.3 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受教育者受群体影响而不由自主产生认识或行动上与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即别人都这么做,自己也就这么做,别人都这么认为,自己也就这么认为,一般表现为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等现象。

2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物本价值观的影响

价值观对中职生是否接受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多数人认为物质利益的实现是利益主体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市场体制所引发的社会竞争力由于直接与人们的物质利益相关,并且可以物化、量化,因而备受重视;而隐藏在这些物质后面的精神动力与道德品质,则是无形且无法量化的,因而常被忽视。生活在这种社会氛围中的中职生,自然存在重物质、轻精神的物本价值观。具体表现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常以物质作为价值的判断标准,专注于现实应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忽视对经典名著和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注重物质属性对于人的作用,将物质的满足作为人发展的最高目的,否定思想政治教育及人文科学的作用,忽视人自身内在精神的耕耘与和谐,导致价值实现过程中物质与精神的分离与对立,形成以物质替代精神的片面发展观。

2.2 思想教育滞后性的影响

我国中职思想教育工作始终落后于社会发展,具体表现在内容上,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甚至与实际生活形成强烈反差,过分强调服务社会和他人,忽视个体发展的需要;在方式方法上,过分强调理论灌输、说教,忽视个体体验感受;在教育评价上,过分强调量化的考试分数,忽视个体的现实表现情况。这种教育现状与当今社会形势与思潮存在巨大反差,导致思想教育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对思想教育心存疑惑,进而出现离心倾向,甚至产生抗拒、逆反心理。

3 对策

3.1 增强教育者的人格魅力

心理学的态度理论认为,在态度引导模式中,目标对象会不会接受传播的信息从而形成或转变相应的态度有很多影响因素。其中,引导者的信度是重要的因素。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任何规章、任何教学大纲、任何人为的机构,不论设计的如何奥妙,都不能在教育工作中代替人格的作用。”[3]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是指教育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习中所形成的良好的人格品质、高尚的理想信念、优雅的气质特点、渊博的学识水平、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深厚的个人修养、健康的个性情趣等,对学生所形成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表现为崇高的敬业、乐业、勤业和无私奉献精神,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对学生起到表率和引领作用,是吸引学生成长进步的源泉和动力,对学生的健康人格及品德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4]。教育者人格中消极的方面对中职生品德形成具有消极的作用,如教师消极对待教育教学工作,不思进取,敷衍塞责,对教学没有热情,教学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甚至滑坡,这些对中职生的潜在影响是深远的。所以,完善教师人格,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实现对中职生品德积极影响首要解决的问题,具有紧迫性。教育者要增强自身人格魅力,需着重于以下6方面:(1)认真学习,加强实践,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2)树立敬业、乐业精神,增强职业自豪感,热爱并乐于从事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3)注意培养自己的良好气质、性格和健康的生活情趣;(4)为人师表,注重自身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做到文明礼貌,符合教师的师德标准,以身作则;(5)坚持好学进取,提升科学文化修养,具备渊博的知识素养、好学不倦的精神品质、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承担起培养学生成才的重任;(6)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构建和谐的中职师生关系。

3.2 加大人文教育力度

人文教育是使人们了解世界,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了解人对外在世界责任的教育。《易经》说,“文明以止,人文也”,人文是“化成天下”的东西。可见,人文就是审视人生,对生命进行终极意义的叩寻,对人类的生存状态与命运进行全方位的深层思考。在中职生中开展人文教育,就是帮助其认识自我、反省自我,塑造自己的精神世界,正确认识美与丑、善与恶,形成科学的人生观[5]。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日益壮大使人类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同时也带来了忽视道德价值和人文精神的危机。现代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促使个体职业频繁变动,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不仅注重对学生从事某一职业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基本素质——“做人”的培养,而这恰恰是人文教育所具备的功能。人文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做人的教育。教育和训练有所不同:训练是传授某种技艺,教育则是培养某种精神品质。一个人可以忘掉学到的知识,但培养的品性却不可能被忘掉,这是做人的基础,也是教育的目标。在思想教育中加强人文教育,就是使教育对象具备一种精神力量,使他们在万变不息的社会上闯荡时有一种内在的资源,这种内在的资源就体现在教育对象自身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上,体现在教育对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

3.3 注重情感因素的投入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6]心灵的呼唤,离不开情感做媒介,思想的共鸣,也需要情感去撞击。纯粹“以理教化”的思想教育,难免使受教育者存在逆反心理或漫不经心心理。教育者只有以饱满的情绪和真挚的感情,才能激发中职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进而使其乐于接受教育。教育者若能像心理咨询人员一样善解人意,善于倾听、理解,就能增加人格魅力,也易于获得信赖,形成一种“亲其人,信其言”的氛围,从而引起受教育者思想的积极转变。为此,教育者在开展思想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情感教育策略的运用,如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注意创设情境,以境育情,引导、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情感体验;要举案说道,组织讨论,在讨论中因势利导,让学生经历头脑风暴后自己得出正确结论;要因材施教,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心理暗示、启发联想等手段,给学生留下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通过观察、思考,进行自我教育;要注重鼓励性教育,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实践;要把握好教育技巧,如一种倾听的表情、一个信任与鼓励的眼神,一种民主平等的口吻等。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冯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研究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65-66.

[3]苏步青,刘佛年,柳斌.中学百科全书: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聂冬.论教师人格魅力对中职生品德形成的意义[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5]马晓霞,薛林军.高职学生人文教育浅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58-59.

[6]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猜你喜欢

教育者人文中职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人文绍兴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人文社科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