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风散加味联合苯海拉明自血疗法治疗皮肤划痕症的意向性和安全性分析
2012-03-19杨广智麦丽霞杨广惠袁素华
杨广智 麦丽霞 杨广惠 袁素华
1.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皮肤科,广东中山 528415;2.博爱女子医院妇产科,广东珠海 519001
皮肤划痕症病因复杂,常反复发作,甚者严重影响生活、工作质量。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并不确切。本研究以玉屏风散加味联合苯海拉明自血疗法治疗皮肤划痕症患者10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皮肤性病学》[1]皮肤划痕症诊断标准纳入102例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16~68岁,平均(32.9±3.7)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3.3±0.9)年。对照组51例,男28例,女23例,年龄13~71岁,平均(33.7±4.1)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3.8±1.1)年。两组人口学特征、病程、病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中医辨证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瘾疹”部分[2]。所有病例均来自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门诊。
1.2 纳入标准
(1)符合皮肤划痕症诊断标准,病程>2个月;(2)2个月内未接受过相关任何药物治疗。(3)排除药物、食物、日光等过敏,临床上无明确原因;(4)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5)既往无过敏性疾病史及自身免疫病史;(6)知情同意,且愿意按研究计划执行者。
1.3 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风团持续时间超过24 h;(3)妊娠和哺乳期患者;(4)伴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者;(5)已知对所用治疗药物过敏者;(6)司机及高空作业、精细作业者。
1.4 脱落病例处理
如受试者在治疗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其他疾病、对治疗不耐受、未按规定用药、未按规定完成全部疗程或随意更换药物或因各种原因转入另一组等情况,将最后一次观察到的数据结转到试验最终结果进行意向性治疗分析。
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1)玉屏风散加味:黄芪15 g、白术12 g、防风10 g,寒者加麻黄10 g、桂枝10 g、荆芥10 g,热者加葛根30 g、栀子12 g,体虚者重用黄芪30~60 g,久病加当归10 g、川芎10 g、牡丹皮15 g。每日1剂,水煎服。(2)苯海拉明自血疗法:严格消毒肘中静脉区后,用5 mL无菌注射器抽取肱静脉血2 mL,再吸入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H41021264)10 mg后摇匀,于两侧臀部交替肌肉注射,qd。对照组口服酮替芬1 mg,q12h、氯雷他定片10 mg,qd。疗程均为12周。于治疗第2、4、6、8、10、12周及停药后1个月、3个月各随访1次。治疗前和随访时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和不良反应。
1.6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皮肤划痕试验(-),无自觉症状,停药1个月无复发。好转:皮肤划痕症仅有淡红色划痕,无/有瘙痒等自觉症状。无效:皮肤划痕试验(+)伴瘙痒。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7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5,P<0.05)。治疗3周后,治疗组即有患者达到痊愈。见表1。随访3个月,治疗组有4例(7.84%)复发,对照组有9例(17.65%)复发。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2.2 不良反应及处理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0%(5例),均为用药后出现困倦、嗜睡或头晕等镇静作用现象,可耐受;1例晕针后经简单处理很快苏醒,可继续治疗;肌注时出现疼痛是正常感觉,不计入不良反应,但有4例(7.84%)不能忍受疼痛而退出,纳入全分析集。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49%(13例),其中10例(19.61%)为镇静作用;2例体重增加;1例恶心;当中有6例(11.76%)不能耐受而退出或转入治疗组,均进行意向性治疗分析。
3 讨论
皮肤划痕症又称人工荨麻疹,患者对外来较弱的机械性刺激引起生理性反应增强,于皮肤上产生风团,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本病可与其他类型荨麻疹同时存在,常无明显病因[1],自然人群发病率约2%~5%[3]。
皮肤划痕症是现代医学病名,中医学文献中没有这一病名。而皮肤划痕症属于荨麻疹的特殊类型。祖国医学较多的关于荨麻疹的描述,散见于“瘾疹”“游风”“赤疹”“白疹”“逸风”“风疹块”等病症中[4]。关于其病因病机,历代医家有不同的论述。如《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篇》:“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诸病源候论·风瘙身体瘾疹候》与明代《疡科准绳·卷五》均曰:“邪气客于肌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瘾疹。”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现代医家对皮肤划痕症的病因病机亦各有所持。谭嗣博[5]认为人工荨麻疹多属素体脾肺气虚,卫外不固,复感风邪,以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腠理之间,邪正相搏而发。甄玉珍[6]认为其病因病机为风毒之邪侵袭肌肤,初客腠理,搏于血络,久恋不去,风热之邪,客于肌表,营卫失调。古今各家说法各异,然均强调“风”邪致病。笔者认为,皮肤划痕症患者无论躯体何处,只要受外来机械性刺激,即可在局部皮肤产生风团,尔后甚至片刻即消,符合“风”性轻扬开泄、善行数变的特点。而临床上风团可为鲜红色、淡红色、皮色,前者属夹热,后二者为夹寒或体虚所致。“风”为百病之长。兵法云:擒贼先擒王。唯物辩证法强调抓住主要矛盾。因此,笔者认为皮肤划痕症总由风邪侵袭夹寒、热或素体虚弱所致,久病气虚气滞可致瘀。治当祛风固表,佐以散寒、清热或活血行气之品。方用玉屏风散,寒者加麻黄、桂枝、荆芥,热者加葛根、栀子,体虚者重用黄芪,久病加当归、川芎、牡丹皮。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风者,不患无以驱之,而患无以御之;不畏风之不去,而畏风之复来。何则?发散太过,玄府不闭故也。昧者不知托里固表之法,遍试风药以驱之,去者自去,来者自来,邪气留连,终无解期矣。防风遍行周身,称治风之仙药,上清头面七窍,内除骨节痛痹,外解四肢挛急,为风药中之润剂,治风独取此味,任重功专矣。然《灵枢·本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惟黄芪能补三焦而实卫,为玄府御风之关键,是补剂中之风药也。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即以宁风。诚如清·柯韵伯所云:“夫以防风之善驱风,得黄芪以固表,则外有防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此欲散风邪者,当倚如屏,珍如玉也。”寒者加麻黄、桂枝、荆芥以发散风寒、温经透疹。热者加葛根、栀子以清热解肌、除烦透疹。体虚者重用黄芪以补益肺脾。久病加当归、川芎、牡丹皮以活血行气。
现代医学认为皮肤划痕症为机械性刺激后,皮肤肥大细胞被活化,释放组织胺和其他血管活性物质,同时炎症介质包括白三烯等也参与,从而诱导产生皮损。近年来有研究表明[7],其发病可能与IgE有关,也可能与肥大细胞存在某种功能异常有关。说明皮肤划痕症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有关。自血疗法能非特异性刺激抗原,刺激机体免疫应答,增强免疫功能,同时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起到非特异性脱敏作用。此外,自血疗法的血液中含有丰富营养、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抗体等物质为刺激因子,而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自体血清中存在FcεR1或lgE的功能性自身抗体,前者可直接交联IgE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等致病因子[8]。因此自血疗法可产生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及非特异性脱敏作用,使机体对痒的敏感状态由高到低,增加了机体对痒感的耐受性。自血疗法中加入第一代H1受体阻断剂苯海拉明,增强疗效的同时能缩短自血疗法起效时间。
本研究采用玉屏风散加味联合苯海拉明自血疗法治疗皮肤划痕症,治愈率为50.98%,有效率为86.27%,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9.80%且均可耐受,随访3个月复发率为7.84%。对照组口服酮替芬、氯雷他定,治愈率为37.26%,有效率为68.6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49%,而复发率为17.6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5,P<0.05)。且治疗组起效快,治疗3周后即有患者达到痊愈。综上所述,玉屏风散加味联合苯海拉明自血疗法治疗皮肤划痕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1] 赵辩.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5.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7-148.
[3] 奥多姆RB,詹姆斯WD,伯杰TG.安德鲁斯临床皮肤病学[M].第9版.徐世正,译.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62.
[4] 薛天萍,杨雪源.人工荨麻疹的中西医诊疗进展[J].西部中医药,2011(8) :106-109.
[5] 谭嗣博.玉屏风散加味治疗人工荨寐疹35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1):960.
[6] 甄玉珍.消风散为主治疗人工荨麻疹60 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9,28(3):187.
[7]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0-271.
[8] 木其日,刘玲玲,梁玉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结果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11):645-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