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2012-03-17杜秀琴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13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螺旋

杜秀琴

河南周口市中心医院CT室 周口 466000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患者如诊断和治疗不及时将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瘤周结构受压等症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目前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常规方法,但因其为有创性检查,重复性差,操作过程相对复杂,并易受患者病情因素限制等诸多不足之处,且对于动脉瘤或动脉畸形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DSA检查时可出现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1]。近年来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因具有快捷、无创及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而得到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62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MSCTA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04—2011-06于我院神经内外科就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2例,男27例,女35例;年龄31~70岁。其中突发性头痛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7例,脑出血9例,单侧动眼神经麻痹1例。对经过临床检查确诊为动脉瘤的患者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

1.2 方法 CTA扫描:采用GE light speed 64层螺旋CT机,患者先常规扫描头颈部,而后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帕醇,370mg/mL),注射流速为3~5mL/s,计量为70mL。扫描参数:120kV/240mA,球管旋转时间0.4s/周,矩阵:512×512,标准函数重建。DSA检查:采用Siemens1 200mA数字减影X光机,常规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颈内动脉及椎动脉造影,每个系列行侧位、正位及斜位等多角度投影。图像处理分别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进行图像重组,对颅内血管主干及主要分支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动脉瘤检测结果 本组62例患者均行MSCTA检查,30例行DSA检查并经介入栓塞治疗,32例根据MSCTA检查结果行手术治疗。62例患者共发现66个动脉瘤,MSCTA检查确诊63个动脉瘤,漏诊3个动脉瘤,分别位于左侧大脑前动脉A1、A2段和左侧后交通动脉。66个动脉瘤位置为大脑前动脉瘤6例,大脑中动脉瘤8例,大脑后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瘤4例,前、后交通动脉瘤分别为14例和30例,垂体上动脉瘤1例,患者动脉瘤检出情况见表1。

表1 62例患者动脉瘤检测结果

2.2 MSCTA与DSA或手术结果比较 MSCTA漏诊3个动脉瘤,其诊断敏感性为95.45%,特异性为100%。MSCTA显示的颅内动脉瘤的大小、位置、瘤颈、载瘤动脉及其与周围血管和骨性组织间的关系与介入或手术治疗所见基本一致,图1~6。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人群中发病率3%~6%,主要见于中老年人群,多发于Willis动脉环动脉分叉处及其主要分支。患者发病前多无明显的不适症状,或仅有轻微的头痛、头晕等,多在情绪激动或剧烈运动时血压骤然升高或无明显诱因下颅内动脉瘤突然破裂而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导致脑水肿、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及脑梗死等多种病理性改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患者未经治疗5a病死率可高达75%[2],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因此颅内动脉瘤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目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仍是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患者治疗后随访的“金标准”,可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数量及有无动脉痉挛、载瘤动脉与周围血管之间的关系,并可同时观察患者是否伴有其他脑血管病变、血流动力学变化,尤其对颅内远端动脉瘤、小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优势,患者术后DSA检查可明确瘤体是否残留、栓塞及夹闭是否完全和动脉瘤是否复发等。但其在诊断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局限性:(1)DSA为有创性检查,操作过程相对复杂,重复性较差、易受患者病情影响及可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和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2)对动脉瘤内有载瘤血管痉挛严重或血栓形成的患者易发生漏诊或显示的瘤体体积偏小;(3)患者整个检查的过程涉及麻醉、影像等多学科专业,且检查时间较长,因此由于DSA检查颅内动脉瘤存在诸多缺陷限制了其临床的广泛应用[3]。近年来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因操作简便,无创,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异性及重复性较好等特点,有逐步取代DSA的趋势,尤其对于适合于病情且不易早期行DSA检查的患者,对于存在颅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可在检查过程中明确出血部位、程度、是否合并脑积水等基本情况,从而可为临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4]。

本组62例患者颅内动脉瘤MSCTA检查共发现动脉瘤63个,漏诊3个,MSCTA发现动脉瘤的敏感性95.45%,特异性100%,其诊断效能与DSA检查比较无明显差异。MSCTA检查动脉瘤位置、大小、瘤颈与颅底骨结构及载瘤动脉的关系和DSA检查及术中显示基本一致,MSCTA漏诊3例分别位于左侧大脑前动脉A1、A2段和左侧后交通动脉。表明MSCT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术前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多数患者来说可替代DSA作为术前检查的重要方法。

综上所述,根据本组病例结果及相关文献报道[5],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作为安全、无创性颅内动脉瘤检查手段,能精确显示动脉瘤的空间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可替代DSA对患者颅内动脉瘤进行检查,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1] 王玉林,赵绍宏,王国兴,等.多层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11):1 697-1 700.

[2] 郑功远,周志刚.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7):26-28.

[3] 张政,韩剑虹.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进展[J].医学综述,2010,16(21):3 332-3 334.

[4] 熊巨新,伍彩云.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1,20(4):545-550.

[5] 录海斌,刘新生,张晓龙.64层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3):81-82.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螺旋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卵巢甲状腺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
以肺内病变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多层螺旋CT与PET/CT表现
奇妙的螺旋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