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与制度创新研究
——以湖南邵阳为例

2012-03-11

东方论坛 2012年2期
关键词:邵阳民营企业信用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与制度创新研究
——以湖南邵阳为例

贺 文 华

(邵阳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湖南民营经济研究所;湖南 邵阳 422000)

民营经济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依然是难以破解的难题。而其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自身制度的缺陷,产权不清、信息不对称、人才缺乏、管理模式落后都成为制约邵阳民营企业融资能力的因素。因而须加快制度创新,构建联合信用体系和联合担保体系。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信息不对称;制度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逐年提高,已成为国家财税收入的重要支柱和创造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如何在经济转型的新形势下不断完善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不仅关系到民营经济的未来,更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依然是一道难以破解的难题。

一、邵阳民营经济在邵阳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一)邵阳经济发展状况

邵阳市地处湘西南,踞资江之上游,东邻衡阳,南抵零陵、广西,西毗怀化,北连娄底。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30.33亿元,同比增长14.6%,首次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327元,比上年增长12.5%。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4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8%,总量占GDP的比重达62.6%,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51.85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十一五”时期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7.6%,比“十五”时期提高7.5个百分点。

邵阳经济发展日益滞后,正被边缘化。若以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10327元为基数,在“十二五”期间达到湖南省人均24210元的生产总值,则必须年均增长18.58%;如果考虑目前全省年均增幅10%以上,若要在五年内赶上省平均生产总值,则邵阳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要达到30.44%以上。如果在十年内赶上省平均水平,年均增长率也要达到19.78%;如果十五年内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年均也要增长16.43%。

2010年邵阳财政收入为51.85亿元,增长25.6%,占全省总额的2.78%,如果5年达到全省2010年1862.88亿元的10%,则年均需增长29.11%。如果全省年均增长20%,邵阳需年均增长54.93%;如果10年赶上全省水平,则需年均增长36.35%;若15年赶上全省水平,也需增长30.67%。2011年1-10月,长沙市财政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130.48,长沙财政收入连续10年在高位飙升,年均增速为29.9%。同比增幅达35.72%。

(二)邵阳民营经济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之初,邵阳民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邵东县走在全国的前头,温州曾经向湖南邵东取经。2005年以来,邵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数量在减少,民营企业在增加,国有企业从2005年的78个减少到2010年的36个,内资企业中的私营企业个数从2005年的321个增加到2010年的702个,增加了381个;招商引资成就显著,港、澳、台投资企业从2005年的6个增加到2010年的14个,外商投资企业从2005年的7个增加到2010年的11个。私营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80.1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74亿元。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1.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8亿元;外商投资企业从2005年的2.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8亿元。国有企业数量虽然减少,但其工业产值呈增加趋势,从2005年26.5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1.56亿元。(详见表1)

表1 邵阳市2005-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与工业总产值(单位:个,万元)①私营企业包括私营独资企业和私营股份有限公司,括号内为企业个数,工业总产值为当年价。资料来源:根据2006-2011年邵阳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

2011年邵阳民营经济较快发展,1-9月,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47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9%。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民营经济增加值占69%。三大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分别为95.17亿元、228.28亿元和146.55亿元。三大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52.87%、86.48%和61.7%。股份制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28.6亿元,同比增长21.4%,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8.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7亿元,同比增长21.4%。民营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68.6亿元,同比增长22.1%。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32.24%,占全部税收收入的68.87%。个体、私营经济就业量持续增长,成为邵阳市劳动力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容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社会新增劳动力,缓解了就业压力。

二、邵阳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一)邵阳市金融机构存贷比变化趋势

随着邵阳经济的发展,邵阳市金融机构的年末存款余额在快速增加,从1998年的120亿元增加到2010年948.11亿元,年末贷款从1998年的11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48.54亿元,存贷比则从1998年的93.34%下降到2010年的36.8%。而处于湖南省经济发展领头羊地位的长沙,年末存款从1998年的594.69亿元增加到2010年6427.95亿元,年末贷款从1998年的468.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353.68亿元,存贷比则从1998年的78.85%平稳上升,2002年以后一直在90%左右,2001年达到101.92%,2010年为98.84%。(详见图1、2)

图1 1998-2010年邵阳市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及存贷比(单位:亿元,%)

图2 1998-2010年长沙市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及存贷比(单位:亿元,%)

邵阳市的邵东县是邵阳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也是湖南省民营经济试验区,也曾经是湖南县域经济十强县,与长沙市的“四小龙”相比,一直处于衰退状态,也在慢慢被边缘化,邵东县的存贷款比与长沙“四小龙”相比也处于低位区。(详见表2)

表2 邵东、长沙、望城、浏阳、宁乡2001-2010年金融机构存贷比(单位:%)

从存、贷比的变化状况可以看出,邵阳市的金融机构在邵阳存在“惜贷”现象,由于资金的逐利性导致大量资金外流,邵东一些民营企业家在外地投资设厂,在邵阳金融机构贷款投资。邵阳资金的外流必然影响邵阳的经济发展。

(二)邵阳民营企业融资困境

长期以来,民营企业融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尽管国家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但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2010年8月,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企业委员会、妇女委员会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共同组织实施 “2010年度中国民营企业家问卷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家对“企业从民间渠道筹资的难易程度”的评价值为2.98,对“企业从银行贷款的难易程度”的评价值为2.8,均低于中值3。2011年调查显示,认为从银行贷款“比较难”或“非常难”的民营企业家占49.9%,认为“有难度”的占29.2%,认为“不太难”或“不难”的占20.9%,总体评价值为2.51,低于中值3,也低于2010年的调查结果。(详见表3)

表3 对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评价(单位:%)②表中数据来源于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企业委员会、妇女委员会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经济转型中的民营企业发展——2010年千户民营企业跟踪调查报告》,表4同。

融资方式单一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关于企业过去三年已实施的融资方式,“长期银行贷款”占72.3%,“民间借贷”占60.8%,“银团贷款”比重为14.7%。“未来三年计划实施的融资方式”中,“上市”和“引入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的比重明显提高,分别为22.9%和23.8%,这表明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将逐渐趋向多元化。(详见表4)

表4 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单位:%)

银行贷款是民营企业主要的融资方式,但成本高。调查结果显示,63%的民营企业在银行贷款的利率要“高于基准利率”,33.2%“与基准利率基本持平”,3.8%“低于基准利率”。当调查 “从银行贷款付出的规定利率之外的额外费用”时,26.9%的民营企业家表示“较多”或“很多”,26.5%表示“一般”,33.1%表示“有一点”,13.5%表示“没有”。调查发现,60.1%的民营企业家认为银行贷款能够满足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需要,但同时有73.6%认为银行贷款不能满足企业外部扩张的融资需要。[1]

邵阳经济发展落后严重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2009年湖南省民营经济研究基地课题组以邵阳市的邵东民营经济为调查样本,调查和评价邵东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调查发现邵东大量的资金外逸投资的主要原因是外地的投资环境好,赢利机会多,在投资环境上邵东缺乏对外比较优势。同时还调查了企业就金融机构对企业支持力度的对比评价情况,很满意的为0,满意为41.4%,基本满意的34.5%,不满意的24.1%。这一结论与企业样本有关,因为被调查的都是邵东盈利好的规模型企业,也是银行发贷的主要对象。这些数据与访谈结果有较大差异。进一步调查发现,23.9l%的企业认为缺少流动资金,贷款难;34.78%的企业认为贷款手续繁琐,程序复杂;15.22%的企业认为缺少贷款担保,以上合计占到74%,只有26.09%认为政府部门融资组织不力。当调查融资方式时,通过向亲戚朋友借款与通过银行贷款的各占41.4%。[2]资金问题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广大非规模的、还处于经营困境中的中小企业融资还是十分困难,进而抑制邵阳民营经济发展。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一种强强联合的“马太效应”,企业规模越大,实力越强,管理水平高,能吸引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创新能力强,具有更大的盈利空间,抗风险能力也强,企业自身存在一个良性循环,因而,能够得到较多的贷款。金融机构从资金的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原则出发,更愿意把资金贷给具有更大盈利空间的大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企业。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引导邵阳经济发展的主力,但能得到的资金依然十分稀缺。邵阳私营企业年末贷款余额占短期贷款的比从2006年至2008年增加缓慢,从4.186%增加到6.25%。但到了2009年急剧增加到21.695%。与此同时,三资企业的贷款也从2006年的0.445%急剧增加到2009年的5.999%,乡镇企业贷款年末余额占短期贷款比从2008年的5.231%急剧减少到2009年0.139%。数据显示,2009年出现了资源重新配置的现象。但从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得到的贷款数量与其在邵阳经济中的地位还是极不相称的。(详见表5)

表5 邵阳民营企业贷款年末余额占短期贷款比(单位:%)①表中括号内数据为民营企业贷款年末余额占各项贷款比,其中私营企业含个体;2009年贷款结构出现较大变化,但市统计局对2011年邵阳统计年鉴的统计口径进行了调整,没有相应的统计数据,因而难以判断这种变化是具有持续的趋势还是一种短期行为。数据来源于2007-2010年邵阳统计年鉴。

三、邵阳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由于邵阳民营企业绝大多数以传统产业为主,科技含量不高,成长型企业较少,而且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存在着大量的“微型”企业,这些企业在发展潜力、抗风险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风险。近年来,民营企业虽然数量不断增加、经营规模扩大,但企业资金紧缺成为全市大部分民营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造成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是制度成因。除金融机构与济体制等制度因素外,主要是企业自身制度的缺陷。

(一)信息不对称,制约民营企业融资

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小民营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向外界传递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现金流量信息的重要途径。这些信息是企业融资时,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若企业不能提供完整的财务会计信息,则银行难以从借款企业内部获得真实可靠信息。二是缺乏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一些中小民营企业管理结构单一,管理者往往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者,这种治理结构在减少交易成本的同时,增加了信息对外披露的模糊程度,加大了外部信息需求者获取企业信息的成本。缺乏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的民营中小企业,其融资的边际信誉成本必然高于大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进而出现逆向选择,增加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度。假设市场中企业分为两类,A类是经营较好的企业,其投资项目具有较高的回报,偿债能力也强;B类是经营较差的企业,其投资项目具有较低的回报,甚至亏损,几乎没有偿债能力。在信息完备的前提下,金融机构对A类愿意以较低利率RA提供贷款,且设A类企业不愿以较高的利率贷款;而对B类企业的贷款风险高,为了减少风险,金融机构只愿意以较高的利率RB贷款或不予贷款,而B类企业愿意以高于RB的利率贷款。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只能根据期望利率R=PARA+PBRB提供贷款,其中PA、PB表示两类企业从金融机构得到贷款的概率。而 RA<R<RB,这样风险高的B类企业则会有贷款的激励,设法采用各种手段获取贷款,甚至把一部分A类企业挤出借贷市场,同时金融机构的借贷风险也相应增加。调研结果验证了这个结论,银行给大企业一般是基准利率,而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30%左右,年利率到达8%左右,贴现率提高到4%至5%,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提升。同时伴随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惜贷现象。

(二)规模小、实力弱,融资渠道狭窄

邵阳市民营经济单位以个体经营户居多,规模小、实力弱,能进入全省前几位的企业少。个体经营户虽然在全部民营经济单位数中占有较高比例,但多为夫妻店、小作坊,获利和纳税少,发展能力低,壮大速度慢,能吸纳的资金十分有限,融资渠道日益狭窄。一方面由于民间借贷造成了许多经济纠纷,亲朋好友的钱越来越难借;另一方面银行逐步实行商业化运作,信贷越来越倾向于实力强、规模大的企业,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则慎之又慎,融资难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调查结果显示邵阳中小民营企业以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的仅占14%,其中银行占8%,农信社占6%;通过亲友及民间借贷的份额达55%;通过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的占6%;另有25%的小企业从未与以上金融机构或个人发生过借贷行为。

(三)经营难度加大,制约融资能力

2011年以来,民营企业面临人工成本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银根紧缩、电力供应限制、赋税成本较大等压力,使得邵阳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加大。邵阳市贫困县较多,工业项目的实施主要依靠企业自筹和银行贷款。由于受资金规模的限制,投入极为有限。同时受通货膨胀影响,原材料价格飞速上涨,生产成本不断攀升,阻碍了企业做大做强,进而制约融资能力。湘鄂铁合金厂是绥宁县规模较大的冶炼企业之一,由于其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虽投入巨资进行技术改造,随着成本加大,发展潜力仍难以提升;湘丰特纸所需进口纸浆材料猛涨,销售价格没有上涨,企业盈利能力降低;恒远资江水电设备有限公司所需的钢板从最低每吨0.3万多元涨到每吨0.6万多元,铜由每吨2.75万元涨到了6.8万元,成本快速拉升致使企业的毛利率由40%下降到25%;邵东打火机企业由于人民币升值,降低了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企业利润空间萎缩影响民营企业的发展预期,同时也抑制企业规模扩张,进而制约企业的融资能力。

(四)人才缺乏,管理落后,影响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

由于城镇化水平、交通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各县市区的民营经济发展程度不均衡。全市大多数民营企业生产设备陈旧,产品更新缓慢,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主要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全市民营企业的管理还停留在“家族式”模式中,企业管理随意、粗放,缺乏制度和规范。二是民营企业人才引进、管理政策缺乏可操作性。员工收入偏低,社会保障落实不够,留不住人才。另外,民营企业用人流动性大,难以形成人才优势。武冈市工业园在2011年年初召开一个大型招聘会,但园区内十多家企业只招到8个符合条件的工人。隆回凯宥鞋业有限公司为耐克公司来料加工,需要1000余名素质高,年纪轻的员工,但只招到300多人。隆回福鸿工艺制品有限公司需要800名员工,只招到400余名,50%的订单不能接。邵阳学院是邵阳唯一的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学院提出的培养目标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但每年毕业生留邵阳工作的人数极少,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的最优选择是北京、长三角和珠三角;次优选择也是长沙。邵阳学院的毕业生若向邵阳的企业单位投简历,被企业单位聘用的概率达90%以上。除邵阳的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利用外,工资水平是制约人力资源使用的重要因素。以2010年为例,长沙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是38388元,邵阳是24907元,是湖南省内工资水平最低的地区,与毗邻的衡阳、怀化、娄底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2010年衡阳达27614元,怀化达28751元,娄底达27369元。也低于湖南西部的张家界和湘西州的工资水平,2010年张家界和湘西州的年均工资也达到了26493元和26726元。人力资源缺乏制约企业做大做强,进而制约企业的融资能力。

四、民营企业融资制度创新

(一)提升经营能力,创建信用体系

信用由承诺和兑现两部分构成。承诺,口头的或书面的,都易做出;而兑现则是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统一,不易做到。有还款意愿但没有还款能力或者是有还款能力但没有还款意愿,都会造成“信用缺失”;广义的信用缺失是整个社会缺少信用记录、信用征集、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信用管理等完善的信用制度体系。[3]

民营企业信用缺失现象普遍,如通过合并分立、恶意破产、账外周转、多头开户等方式逃避废银行债务;为了融资或偷逃税款,不择手段捏造数据,粉饰财务报表,导致企业财务信息失真;会计、审计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民营中介组织工作中存在造假现象,如会计师事务所在企业资金来源不明或资料不健全、不真实的情况下,提供虚假证明。[4]

兑现是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统一,还款能力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如宏观环境、市场容量、企业规模以及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盈利能力。为了提高还款能力,减少信用缺失的客观因素,要完善公平竞争的宏观环境,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制约邵阳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力资源缺乏。邵阳人口多,但大量劳动力外流,主要是邵阳地区工资水平低。低工资只能招到低素质的劳动力,低素质的劳动力制约企业的盈利能力,因而企业难以扩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进而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没有外力的干预,则会出现一个低工资—低盈利能力的恶性循环。因而,必须积极开发人力资源,以便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而还款意愿受企业家自身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如企业家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等以及社会的道德伦理,是一个社会文化建设的范畴。作为一个经济人,企业家追求效用最大化或企业利润最大化。因而在经济活动中,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们有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产生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的行为。若这种行为是一次性的,信用缺失发生的概率大为提高。在经济交往中,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不是一次性博弈,而是多次动态博弈。若对未来有长期良好的预期,采取合作的态度、做出守信的行为是最优的选择。因而,必须在经济活动参与者之间建立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

企业信用制度处于整个社会信用制度的核心地位。企业信用制度是关于企业在资本运营、资金筹集及商品生产流通过程中所进行的信用活动方式和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的总和。

系统、完善的信用体系包括建立规范企业和个人信用的联合征信、信用评级、信息披露三大制度。为治理信用缺失,构建信用体系支持平台,须有政府主导,行业协会、商会、企业以及社会信用评级机构协调行动,利用财政、税务、审计、金融、工商、质检和司法等部门的现有数据资料,建立起民营企业家、民营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对数据库的经营管理宜采用特许经营模式,采取统一评估原则、评估方法,加强对信用评级制度的管理。对企业、组织和个人的信用情况进行评级量化,为金融机构开展信贷业务,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业务往来提供有效的信用依据。建立信息披露制度,规范信用行为,对信用缺失形成严密的约束和监督机制。[5]对提供和散布虚假信息的个人和机构给予严厉的惩处,使社会成员能得到真实可靠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优化配置资源,减少社会成本,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详见图3)

图3 联合信用体系

(二)拓宽融资渠道,实施联合担保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金融部门应根据企业规模和其发展潜力区别对待,简化贷款手续,加大资金投放力度。企业要提高信誉度,使银企之间建立相互信赖的合作关系。政府部门要积极争取并合理利用各项专项资金,多渠道多方式有效缓解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资金困难。同时鼓励企业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逐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积极引导企业增加对技术研发的经费投入,帮助企业主动申报立项创新项目和科技项目,拓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争取上级配套经费的支持,便于扶持和保护民企品牌,引导、鼓励民营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

为了弥补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应进行制度创新,成立联合担保公司。联合担保公司包括以下职能部门:资信评估中心、信息中心、资金融通中心、融资指导中心。[6]资信评估中心负责对成员企业所取得资金使用情况、归还情况、违约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连续记录和系统分析,建立成员资信水平的评价指标与评价体系,对成员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和确认。信息中心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对融资信息的收集、处理及对内外部的信息提供上,具体包括:对成员企业的融资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性进行评价,并搜集相关信息,以备成员企业利用;收集关于成员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信用状况、管理状况等方面的信息,以备外部使用。资金融通中心主要负责合作基金筹集和运用管理。合作基金是由各成员企业按营业收入或其他指标的一定比例上缴的,一方面用来满足对外担保,另一方面又可用来弥补因个别成员企业的违约而带来的损失。融资指导中心为成员企业提供资金运用指导,资本结构、融资渠道方式建议,并为成员企业提供法律、税收、经营管理等各种咨询服务。联合担保公司的设立首先由地方政府从民营企业所缴的税收中提出一定比例设立启动基金,只占总资金的一个较小的比例,比如说5%;再由愿意加入担保公司的民营企业缴纳一定数量的资金,折算成为一定数量的股份,所缴数量与企业规模成正相关,大企业缴纳资金也多。每年企业再缴纳一定数量的年费,以扩大担保公司的规模。在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需要借贷时,担保公司可提供一定数量的贷款。但贷款的数量是其缴纳资金的一定倍数,且是其所能贷款的最高限。在特殊情形下,也不能超过其数量的一定比例,比如说2%。其借贷数量的倍数也与企业规模成正相关,企业规模大,能够得到的贷款的倍数也高。担保公司所获得的收益也不再进行分红,只是以较低的贷款利息回报股东。企业贷款后必须按时还贷,一旦超过还贷时间,则大幅度提高利率。若超过一定时间后,不能还贷,担保公司向其他所有企业下发欠款企业的信用预警单。贷款企业必须以书面报告向担保公司解释其不能按时还贷的原因。并转发给担保公司的其他所有股东,若70%的股东认为可以继续放宽贷款期限,并继续提高利率,则企业继续延期还贷。但在规定时期终止,并判定为坏账损失。若低于70%的股东认为理由不可信,不能继续放宽贷款期限,则判定为坏账损失。一旦判定为坏账损失,则该企业被定性为无信用单位,其担保公司的股东资格丧失,担保公司的其他股东今后将不再与其发生业务往来,以示对其失信的惩处。(详见图4)

图4 联合担保体系

[1]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经济转型中的民营企业发展——2010年千户民营企业跟踪调查报告[EBOL].http://www.doc88.com/ p-54762390409.html.

[2] 湖南省民营经济研究基地课题组.湖南省邵东县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调研报告[J].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2). [3] 黄飞鸣.中小企业融资与信用体系建立[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2,(1).

[4] 王敏.从民营企业融资难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J].商业文化,2011,(7).

[5] 王峰,郑俊义.国外信用制度与我国信用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3,(4).

[6] 王颖振,李清珍.中国民营企业合作筹资模式设计[J].华北金融,2009,(6).

Research on Difficulties in Financing Faced by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HE Wen-hua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oyang University, Shaoyang 422000, China)

The private economy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ut private enterprises still have great difficulties in financing. The main reason for their trouble is their own deficiencies in the system, such as unclear property rights,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lack of skills, the backward management mode. They have become the obstacles for Shaoyang private enterprises to finance. Thus, we should speed up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establishing a credit system and a jointguarantee system.

private enterprise; financing difficulty;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

1005-7110(2012)02-0116-07

2012-02-14

本文为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湖南‘两型社会’建设中邵阳发展战略研究(2010WTA16)”、湖南省社科基金委托项目“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与制度创新研究(2010JD46)”、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课题“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战略研究(2008XK30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贺文华(1967-),男,湖南隆回人,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副教授,兼职于湖南省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湖南民营经济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与贸易、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

猜你喜欢

邵阳民营企业信用
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化设计与开发
邵阳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作品选登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单圈图的增强型Zagreb指数的下界
邵阳三一工程机械与零部件再制造工程项目开工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