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绿彩装饰的磨喝乐

2012-03-11计明俞丽敏

中国陶瓷工业 2012年5期
关键词:红绿汉化傀儡

计明 俞丽敏

(珠山陶瓷艺术中心,江西景德镇333000)

0 引言

“磨喝乐”是一种孩童样的陶瓷人俑玩具,它是由佛教的“摩睺罗迦”在中原演变而成。从唐代开始有“摩睺罗”之称,逐渐成为中原民俗中有趣的组成部分。

本文仅讨论红绿彩装饰的磨喝乐,首先要考察清楚其产生年代。

1 红绿彩磨喝乐的时代问题

日本学者最早对红绿彩瓷进行研究,在还未深入的情况下将其命名为“宋赤彩”,我国在上世纪30至50年代,初步将红绿彩定为宋以后的产品。到60年代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的瓷器》,根据有“泰和”、“正大”等纪年款的红绿彩器物,提出了金代创制说。但影响比较普遍的是80年代中国硅酸盐协会主编的《中国陶瓷史》,其认为宋代已经有红绿彩瓷器生产。此后,虽有学者根据纪年器物的研究,提出红绿彩仍应限定为13世纪的产品,但在学术界对于红绿彩的创始年代始终存在分歧。随着红绿彩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支持红绿彩的创烧时间为金代。

笔者收集了有纪年的红绿彩磨喝乐资料:

1、河北邯郸峰峰矿区泰和二年(1202年)崔仙奴墓出土红绿彩磨喝乐5件。

2、山东成武泰和三年(1203年)房基遗址出土红绿彩磨喝乐3件。

3、山西翼城南湾乡原村元至正六年(1346年)墓出土红绿彩磨喝乐6件。

虽然收集到的关于红绿彩磨喝乐的纪年实物仅有三件,但综合学者们对红绿彩创烧时间的研究来看,红绿彩磨喝乐应是在金代生产的。其实不仅红绿彩的创烧时间应为金代,并且它的审美意趣也比较符合金人热闹、华丽的审美追求以及民族信仰,而与宋人已经形成的婉约、典雅的审美风尚迥异。

2 磨喝乐的兴起

磨喝乐在唐代已经出现,称为“摩睺罗”,而真正的流行则是在宋。宋人亦称之为“摩睺罗”、“魔合罗”。它是宋代妇人们在七巧节向织女乞巧求智的工具,还有了“宜男”吉祥寓意,成为汉文化中一种重要的民俗形式。这些具有吉祥寓意的磨喝乐在宋人的书、画中多有记录。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七夕条载:

“七月七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买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悉以雕木彩装栏座,或用红纱碧笼,或饰以金珠牙翠,有一对直数千者。禁中及贵家与士庶为时物追陪。……又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效颦磨喝乐。”

而周密在《武林旧事》乞巧条则记载了权贵之家及宫中所用极尽奢华的磨喝乐:

“七夕节物,多尚果食、茜鸡。及泥孩儿号摩睺罗,有极精巧,饰以金珠者,其直不赀。……小儿女多衣荷叶半臂,手持荷叶,效颦摩睺罗。大抵皆中原旧俗也。七夕前,修内司例进摩睺罗十卓,每卓三十枚,大者至高三尺,或用象牙雕镂,或用龙涎佛手香制造,悉用镂金珠翠。衣帽、金钱、钗、镯、佩环、真珠、头须及手中所执戏具,皆七宝为之,各护以五色镂金纱橱。制阃贵臣及京府等处,至有铸金为贡者。”

吴自牧的《梦梁录》七夕条也有类似记载:

“内庭与遗宅皆塑卖磨喝乐。又名摩睺罗,孩儿悉以土木雕塑,更以造彩装栏座,用碧纱罩笼下,下以桌面架之,用碧张罩宠之,下桌面架之,用青绿销金座围护,或以金玉珠翠装饰尤佳。”

陆游的《老学庵笔记》甚至还有关于磨喝乐的匠人、价格、规格的记载:

“承平时,鄜州田氏作泥孩儿,明天下,态度无穷,虽京师工效之,莫能及。一对至直十缣,一床至三十千,一床者或五或七也。小者二、三寸,大者尺余,无绝大者。予家旧藏对卧者,有小字云‘鄜州田玘制’。绍兴初,避地东阳山中,归则亡之矣。”

图1 南宋李清波《瑶台步月图》Fig.1 "Moon worshipping on platform"by LiQingbo,Southern Song Dynasty

图2 宋李嵩《市担婴戏图》Fig.2 "Peddler and children"by LiSong,Song Dynasty

图3 执悬丝傀儡磨喝乐Fig.3 Mahogara carrying a marionette

图4 执面具傀儡磨喝乐Fig.4 Mahogara carrying a moving-mouth puppet

不仅在宋人的笔记散文中,在宋人诗词和话本中,磨喝乐的形象也常常出现。

北宋李新《磁钓翁》云:

“磁钓翁宁傍钓矶,且当兀坐小盆池。模形陶氏不须怪,入手苍鲸未可知。风雨不渝端此志,江户归去定何时。闲惟秋水磻谿谷,船入芦花笛窝吹。”

宋人话本《万绣娘仇报山亭儿》描写了磨喝乐的买卖:

“合哥挑着两个土袋,搋着二三百钱,来焦吉庄里,问焦吉上行些隔山亭儿,拣几个物事,唤作:山亭儿,庵儿,宝塔儿,石桥儿,屏风儿,人物儿。”

其中的“磁钓翁”和“人物儿”就是磨喝乐。

宋人的绘画中也常见到磨喝乐的身影。南宋画家陈清波绘的《瑶台步月图》(图1),女子手中捧着的一床磨喝乐,显然是用于七夕乞巧的。而李嵩《市担婴戏图》(图2)以写实的笔法,将货郎担上的磨喝乐展现在我们眼前。这些在宋代诗文、绘画中无所不见的磨喝乐正显示了它在宋代民俗生活中的流行,它似乎已经成为了宋代上至皇宫贵族,下至布衣百姓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 红绿彩磨喝乐所表现出的汉文化

其实不仅这种童子形象的磨喝乐就是来源于中原旧俗,金代流行的红绿彩磨喝乐更是大量反映了汉文化。

3.1 模仿中原旧俗的红绿彩磨喝乐

如图3、图4中的红绿彩磨喝乐形象,就是传统中原所流行的磨喝乐形象。

图3的执悬丝傀儡磨喝乐和图4执面具傀儡磨喝乐,是童子玩傀儡戏的真实写照。宋代傀儡戏种类众多,有“药发傀儡”、“悬丝傀儡”、“杖头傀儡”、“水傀儡”和“肉傀儡”。图3、4所表现正是汉族童子玩耍“悬丝傀儡”和“肉傀儡”(面具傀儡)的样子。傀儡戏在宋盛行,笔记中如《都城纪胜》和《武林旧事》都有记叙,宋画中也能常看到童子游戏傀儡的场景(图6)。

图5的执荷磨喝乐正是宋代描写磨喝乐的典型形象:“又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效颦磨喝乐”。

图5 执荷磨喝乐Fig.5 Mahogara carrying a lotus leaf

图7 夹书磨喝乐Fig.7 Mahogara carrying a book

图8 夹书磨喝乐Fig.8 Mahogara carrying a book

这些宋代本就流行的磨喝乐不仅没有在异族统治的文化下衰亡,反而日益兴盛,以金特有的审美情趣——红绿彩的装饰方式表现出来。

3.2 反映读经题材的磨喝乐磨喝乐

如果说前面一类磨喝乐的流行是一种文化的延续的话,反映读经题材的磨喝乐就显现出特有的汉文化意趣了。

图7是一个小读书郎的形象,右腋下还夹着一本书籍。而图8更为特别,童子同样夹着一本书,制作者还有意将书名--《孟子》写下。

《孟子》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是汉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何以在红绿彩磨喝乐中特别要表现出这些读经小童的形象呢?其实从以上两类磨喝乐所表现的内容来看,这种极具金人审美风格的红绿彩磨喝乐融入了大量汉文化,因此我们不禁要探寻为什么红绿彩中会流行具有中原风俗以及打上汉文化烙印的磨喝乐?

4 红绿彩磨喝乐流行的原因

探究这些极富汉文化特色的红绿彩磨喝乐的流行,其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

4.1 金以前北方瓷业的传统和金后期的发展

虽然作为游牧民族的女真,对陶瓷生产并不在行。但从金太宗建立金王朝开始,就注意“务本业”“抑游手”。并特别注意将汉人手工业工匠迁移到金源内地以发展其手工业。并且,在金所辖的北方地区,本来就有悠久制瓷史的瓷场,其中,河北曲阳县定窑、磁县观台窑、河南禹县钧窑以及陕西铜川耀州窑等,皆成为金代后期制瓷的中坚力量。

金海陵王迁都燕京以后更是在关内依托原有的制瓷技术大力发展陶瓷生产。到金世宗执政的近三十年期间,“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号称‘小尧舜’”。如此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陶瓷生产恢复起到了比较有利的影响。从考古发现的带有纪年的金代瓷器和墓葬出土的瓷器来看,金大定期间中原陶瓷业得到了较好的恢复。这些瓷窑大多原本就生产磨喝乐。因此在金代恢复生产之后,重拾旧技继续生产磨喝乐确实不足为奇。其中陆游《老学庵笔记》就有明确记载,陕西鄜州田氏善于制作磨喝乐。制作磨喝乐的传统虽经战乱,一旦经过修养并具有市场之后,生产则很快的恢复起来。

4.2 金统治者的汉化政策

除了具有生产磨喝乐的瓷业条件之外,金统治者的汉化政策才是红绿彩磨喝乐出现并流行的真正内因。

女真族在立金以前还处于奴隶社会,但由于它在控制宋辽地区时生产力的变化,其统治者为了适应统治需要,开始了一系列向汉族学习的政策。从金太宗开始,女真族即从经济、政治制度以及文化上进行汉化改革。其中又以对儒家文化的学习在民族融合中得到明显的体现。早在金国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时就采取了遵从儒家、翻译儒家经典、重用汉族儒臣的措施。到金章宗时期,汉化政策得以更大力度地推行。章宗的汉化政策在于确立儒家正统的思想地位并大力设学校发展儒学教育。章宗二十九年“上从其议。遂计州府户口,增养士之数,于大定旧制经府十七处千人之外,置节镇、防御州学六十处,增养千人,各设教授一员,选五举终场或进士年五十以上者为之。府学二十有四,学生九百五人。节镇学三十九,共六百一十五人。防御州学二十一,共二百三十五人。凡千八百人”。对于儒家经典的学习章宗更是推崇:“律科止知读律,不知教化之源,可使通治《论语》、《孟子》,以涵养其气度”。

金在这样的儒学氛围下,出现表现童子读经的红绿彩磨喝乐的艺术形象就十分合理了,这正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金统治者汉化政策已经深入人心,幼子在学校学习儒家经典已经成为金统下治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4.3 民族融合下俗文化亲缘性的反映

也正是在金统治者汉化政策下,女真族与汉族不仅没有表现出突出的种族文化矛盾,反而更多的出现了文化的亲缘性,而这种文化上的民族融合又以俗文化的融合表现更为突出。

虽然金朝经历了诸位君主推行汉化政策,民族整体汉文化素养有所提高,而且一些金统治者本身也具有较好的汉文化修养,可是要与宋人极高的审美水平相比金人的审美还是有所差距的。而女真人作为游牧民族的豪放品格与宋代市民阶层形成的俗文化则显现出更多的相似之处。

宋代经济的发展促生了供城市居民消费的瓦肆,而在供艺人表演用的“勾栏”中,民众喜爱的表演如小唱、傀儡戏、杂技、讲史、小说、散乐、舞旋、杂剧、影戏、诸宫调、商迷、合生、说诨话等都非常时兴。这些市民的娱乐项目在金统治以后得以延续,特别是经过汉文化洗礼的金人,更容易接受这些喜闻乐见的民间表演。由于这些俗文化的欣赏并不需要高深的汉文化功底,它们仅仅是能给人们逗乐解闷的工具。因此这些俗文化的交流较之阳春白雪的高雅文化,更易于被金人接受。其实就傀儡戏来说,金人就十分流行,这显然是俗文化交流的结果。

磨喝乐原本在中原俗文化中所蕴含的意义,无非也是妇女们希望能够更加贤惠和祈求得子的美好愿望。这些良愿无论对于宋人还是金人,都是普通人最平凡的良好期望,自然不会有任何的文化阻隔。当然在经过了长时间汉化的女真族,则更是容易接受这样的习俗文化了。

5 结论

在金代出现的低温彩装饰——红绿彩中,之所以会出现磨喝乐这样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艺术样式,是以中原地区的制瓷技术为基础,在金统治的汉化影响下,民俗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果。其实这种民族融合下的俗文化交融,不仅仅体现在金人生活中流行的带有明显汉文化烙印的磨喝乐这一单方面,其实更体现在双方面的交融上——由金兴起的红绿彩装饰,也逐渐被汉民族所接受、喜爱,甚至促进了中国制瓷史上低温彩瓷的丰富与发展,并间接影响了景德镇釉上彩的繁荣,其中的深刻意义就不言自明了。

1秦大树,马忠理.论红绿彩瓷器.文物,1997(10)

2江建新.宋元明初釉上彩瓷考略.中国历史文物,2006(2)

3秦大树等.邯郸市峰峰矿区出土的两批红绿彩瓷器.文物,1997(10)

4苏鸣.成武出土金代五彩瓷人.文物,1993(11)

5中国出土瓷器全集.山西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6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7吕军.周高亮.金代红绿彩的考古发现及其历史传承.中原文物,2011,(3)

8金史.中华书局

9中国陶瓷史.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10精彩--金元红绿彩瓷器中的神祗与世相,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红绿汉化傀儡
夏义兵
水傀儡考论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初春
河南红绿辣椒种业有限公司
东汉
东汉———皇帝成为受人摆布的傀儡
“汉化”产权保险
软件汉化之路
我失去了世界上唯一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