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合一心理干预在低龄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

2012-03-10姚福娣张运生黄志红郭晓娟

山东医药 2012年20期
关键词:低龄情绪实验组

姚福娣,张运生*,黄志红,郭晓娟

(1河南大学护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4;2南阳理工学院)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心理因素与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着很大关系,因此,心理干预是治疗脑卒中的手段之一。国内外对脑卒中的心理护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老年患者,很少针对45岁以下低龄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本研究采用认知、行为、人本主义三合一心理干预在低龄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专题研究,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病例来自河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2月~2011年5月的住院患者80例,并符合以下纳入标准:①起病1周以内,经头部CT或MRI证实的脑卒中患者;②符合1995年10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研讨会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相关诊断标准;③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无智力障碍,能正常交流并完成量表的评定;④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⑤年龄≤45岁,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⑥自愿参加本项研究。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0.75±3.455)岁;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0.25±5.569)岁。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干预方法: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三合一心理干预。干预方法由研究者实施,每次30 min,2~3次/周,直到出院。①认知疗法:艾里斯的ABC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或行为反应不是由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认知评价引起的。该研究运用此理论,与患者交流,找出导致产生负性情绪的不合理信念,如低龄患者患病后担心疾病会导致残疾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其不合理信念是脑卒中患者一定会残疾。通过与患者辩论,使其明白并不是所有的脑卒中病人都会有残疾,依据现在的医疗条件和积极的康复锻炼可以把残疾程度降到最低,帮助他们找出并消除不合理的认知,减少或消除焦虑抑郁情绪。②行为疗法:行为学习理论认为心理障碍是通过不良学习形成的,因此对行为学习过程进行干预就可以矫正问题行为。该研究运用此理论,找出患者的行为问题,如患者过分依赖他人帮助来完成自己本来能够完成的日常活动,如穿脱衣服、进餐、入厕、刷牙等。首先,采用反馈型放松训练系统V2008,让患者按照研究者和系统的提示进行训练,学会放松身心;然后,指导鼓励患者主动完成自己能够或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日常活动,当患者完成任务时给予自制的小礼物奖励,强化行为,逐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③人本主义疗法:人本主义疗法认为心理障碍是由于自我实现受阻的结果。该研究运用此理论,用心倾听从而找出患者内心想要表达的希望和目前最需要什么,比如低龄患者患病前本是具有主导作用的家中顶梁柱,因为患病不能够满足其在家中主导作用而出现情绪问题。鼓励家属尽量满足其家中主导作用的需要,使患者意识到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所扮演角色的责任,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三合一心理干预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院条件实施,通过交流在干预之前找出患者最突出的心理问题及其他心理问题,在干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某种心理问题选择某一种或几种方法,每例患者的干预过程中以上三种疗法要贯穿全程。如一些低龄患者病情较轻,日常生活基本自己能够完成者,倾向于选择认知和人本干预较多,而倾向于行为干预较少的方法。

评价方法:入院和出院时,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SAS、SDS、ADL评分比较见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9.93±5.146)、(23.75±7.564)d,P<0.05。

表1 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SAS、SDS、ADL评分比较(s)

表1 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SAS、SDS、ADL评分比较(s)

注:与同组干预后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 ADL评分52.73±7.854 50.08±7.230 27.35±9.401实验组干预前 52.40±7.883 51.13±7.793 27.03±12.299干预后 43.80±5.854*△ 47.73±4.966*△22.58±7.310*△对照组干预前 52.70±7.868 50.13±7.380 29.08±11.146干预后

讨论:低龄脑卒中患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也给其本人带来许多负面影响[1]。患者不同程度的残疾给患者本身社会功能的实现带来了阻碍,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有效治疗焦虑、抑郁情绪[2]。Lincoln等[3]研究发现认知行为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有效。三合一心理干预是利用心理和机体辨证统一的原则,改变对自我及未来的错误认知,提高对现实的认知能力,重建新的正确认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放松训练使患者有意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可使患者大脑与肌肉之间信息传导增快,大脑兴奋性增高,患者心情愉快高涨,神经抑制解除,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焦虑和抑郁得到有效的宣泄。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减低致残率,使脑卒中所引起的机体功能障碍降低到最小程度的问题引起重视。尤其是针对低龄脑卒中患者,问题更显突出。研究发现,发病早期人的自然恢复能力是很强的。运动锻炼开始时间越迟,效果越差;开始时间越早,效果越好[4]。王培芝[5]研究表明早期心理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表明,三合一心理干预后低龄脑卒中患者ADL评分比干预前明显降低。三合一心理干预针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躯体功能进行干预,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调动患者锻炼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患者体内潜能,实现“自我护理”,盼望尽快恢复家庭和社会角色,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尽早回归社会。另外,认知行为干预可促进神经组织功能的修复,重建大脑的传导通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较好地挖掘脑损伤的修复能力,促使神经末端突触再生,减少伤残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本研究还显示,实验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可见,三合一心理干预通过有效减轻脑卒中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日常生活能力,能有效减少由于卧床时间长而引起的并发症,使肺感染的发生率降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总之,对低龄脑卒中患者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的同时增加三合一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提高低龄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质量,因此,可以在住院低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

[1]Lincoln NB,Goldman J R,Berman P,et al.Functional recovery of community stroke patients[J].Disable Rehabil,2000,22(3): 135-139.

[2]Tomas SA,Lincoln NB.Factors relating to depression after stroke[J].Br J Clin Psychology,2006,45(11):49-61.

[3]Lincoln NB,Flannaghan T.Cognitive behavioral psychotherapy for depression following strok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Stroke,2003,34(1):111-115.

[4]Roger C.Principles of early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sycho-sis[J].Nurse Times,2006,102(5):28-30.

[5]王培芝,王巍,王惠君,等.早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的预防[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2):209.

猜你喜欢

低龄情绪实验组
低龄未成年人案件核准追诉问题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低龄儿先天性并指
低龄未婚先孕者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后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