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2012-03-07王强蒋中海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字号王老师老师

王强 蒋中海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发展迅速,操作性、实践性、创新性强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主动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那么,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谈谈具体的做法。

尊重学生、研究学生,才能了解学生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共同活动。我在教学中一直尝试建立一种和谐生动、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我认为,教师要转换固有的“知识权威”和“授予者”的角色,成为多元化的服务者,不仅要研究知识,更要研究人。

“尊重学生”在学校中已经讲了多年,但又有多少课堂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呢?它绝不能成为口号,更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而是要真正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激发、培养和珍爱他们的每一点创造性和主动性,同时不断研究学生,了解学生。

案例:“奇怪的课堂作业”

我从学生入学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开始,就培养师生之间坦诚沟通和互助的氛围。我的“第一堂课”是这样结束的——

“同学们,刚才王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我们这门课的要求,也介绍了老师自己。同时,王老师也特别想了解你们每个人,你们有哪些优点、长处和兴趣爱好,你们对王老师、对这门课有什么想法,王老师都很想知道。可是,同学们人数那么多(我教全年级12个班,近600个学生),光靠课上的时间我了解不过来,怎么办呢?”微笑中我扫视全场,学生有的沉思,有的等待,有的欲言又止,有的跃跃欲试……

我举起一个笔记本,一脸真诚地微笑说:“今天的作业就是《自我介绍》。我们手中的笔记本,不仅记笔记,还是我们的作业本和对话本。你们有什么好的想法、愿望、建议,都可以通过它告诉老师,希望大家帮着王老师,一起把我们的课上好。”

大屏幕上显示以下问题:

1我的姓名、年龄、性别、生日、属相、民族。

2我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擅长的事情。

3家住何方,怎样上学,用时几分钟?

4毕业学校,学过几年信息技术课?

5我的电脑水平如何?会用电脑做什么?

6家中跟谁最亲?班里好友是谁?最佩服的人是谁?(原因)

7最尊敬谁?我最崇拜(敬)的人是谁?

8我将来想成为什么人?(职业或品质)

9电脑课希望怎样上?有何建议?

10最想对王老师说点儿什么话?(提问题或意见、建议等)

“哇,问得好‘怪啊!”学生脸上满是好奇。

“属相、生日、住址……老师您这是查户口啊?”胆子大的学生说,引得大家相视而笑。

我也笑了:“当然不是啦,大家自愿回答,允许保密,老师保证不干涉大家隐私。比如‘家住何方,老师只是想了解你们是哪个小区的。”学生欣然。

案例分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实际上,通过第一节课的作业,我实施了一次小型的调查。通过调查,我可以迅速掌握学生整体的学习基础、生活概况、兴趣范围、爱好特长与基本个性等实际情况。这样的好处有三个:第一,方便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第二,容易发现学生中的“小天才”、“小专家”。以便在今后课堂中利用好这些高手实施“互助式”教学。第三,可以为今后进行相关的教育研究准备第一手的资料。这样,我就能更好地根据学生实际,认真筛选学生感兴趣、能接受、爱讨论的话题,将学科知识和技术巧妙地融入生活实践,设计教学过程和任务,信息技术课就有了吸引学生的源头活水。

把握主导中的“强势”与“示弱”

我们见惯了教师主导作用之强大。教师按照事先精心策划的思路,一路滔滔不绝地引导下来;学生则听话地紧跟教师的思路配合,最终所有问题全部解决……这里,教师扮演着强势的、无所不能的,甚至是先知先觉的权威角色;其实,教师何必那么“强势”呢?

《学记》中倡导“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但不要一味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督促、勉励学生,而又不可压抑他们的思想;要启发学生思考,开启思路,但绝不是代替他们去弄通一切问题。因此,教师更要学会适当地“示弱”。

案例:发现“1638”

在Word的基本操作课上,我正在讲如何设定字体、字号。忽然,一男生举手发问:“老师,最大的字是几号啊?”闻听此言,我一愣,心中电光火石般念头一闪,主意已定……

word文档中最大的字号是1638磅,其实我早在别的班带着学生做过多次实验了。不过,我没有急于“兜售”自己的这点小知识,而是先使出了第一招——“故作惊讶”。我抬高语调,用赞赏的语气说:“哦?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你是第一个问我这个问题的。”

为了制造气氛,我故意没有说他只是“本节课”的第一。此时,教师传达给学生的是肯定和欣赏。见自己的问题如此受重视,听说自己是“第一”,男孩的眼睛闪闪发亮。大家的注意力也已经被这个“第一人”聚集起来了,都等着我的答复。

紧跟着第二招——“欲擒故纵”:“不过,老师也不知道。”我双手一摊,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有的孩子已经被逗笑了。我的“示弱”开始奏效了,大家的期待虽然一时落空,但好奇心和注意力已经被这个难住老师的奇怪问题抓住了。继续观察学生表情,既有点失落又有些不甘心,显然,他们渴望知道答案。他们哪知道教师的“阴谋”啊!我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接着,我眉毛一扬,马上使出第三招——“开始商量”:“要不,你先来做个实验,试试看最大能设定多少号?”

跟学生商量,学生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与重视。魏书生老师常说:决策过程一定要多跟学生商量,让学生体验做自己学习的主人的滋味。

可能对如何操作还不太有把握,他似乎稍有犹豫。抓住战机,我出手第四招——“点拨加鼓励”:“没关系,孩子,试不好咱还试不坏嘛!就按刚才说的设字号的方法去试,试出来快告诉王老师,老师也很想知道啊!”见这位学生已经有了信心,又见别的孩子也跃跃欲试,心想这下可以“不悱不发”了。我环顾左右,使出第五招——“发动群众”:“其他同学也可以试试啊,看谁能先找出最大的字号。我们要看看,这最大的字到底有多大!”

“咱们试试100号,不,800号的字如何?”我让提问题的男孩替我操作,大屏幕向全班演示着操作画面,我则在旁稍加指点。随着屏幕上的字“长”得比纸面都大,学生们纷纷惊叹:“嚯!好大的字啊!”……他们为自己的探索和发现感到兴奋。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我趁机演示并教会学生用快捷键放大字号的方法。学生兴致勃勃,情绪高涨,学用结合,一学就会。

“好孩子,学得真快!大家猜猜,字号还能更大吗?咱试下1万号行不行?”我这个当教师的在一旁不慌不忙地使出第六招——“添油加醋”。将信将疑中,男孩真的在字号栏输入“10000”。大家都在拭目以待。突然,“咚”地一声,系统提示出现了:“数字必须介于1和1638之间。”学生们一愣,随即用善意的笑声对我“1

万号”的“破灭”报以惋惜,而他们也找到了答案。

趁他们兴奋之余,我不失时机地又开了个玩笑:“原来是一遛儿‘三八啊!”“哈哈……”学生们忍俊不禁。接下来的一切都那么轻松自然。在师生思想火花的碰撞中,一节普普通通的信息技术课,学生上得聚精会神、兴致勃勃,效率也自然提高了。师生都享受着探究学习的乐趣。

学生对本节课的印象之深是我没有想到的。甚至在两周后,课上提到字体设置,很多孩子还能笑着背出“一遛儿三八(1638)”这个最大的字号,尽管我根本没有要求他们记。

案例分析:

当遇到学生问“怎么办”时,不一定是真的遇到无法逾越的鸿沟,很可能是学生“跳一跳”就可以够得着的,不见得非要教师亲自出马。我常常故意以退为进,鼓励学生“先试试”。学生们不但快节奏、高效率地学到了知识与技能,更增长了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与信心。

挖掘人才,变化教学方式

在我的课堂上,我发现各班都有一些“电脑高手”,我便请他们在一定范围内替教师讲解问题或帮同学解决困难,并欣赏地送给他们“老师”或“教授”的尊称。这样,每个班级我都会找到几个“小助教”。

任能者为师,学生既感到新奇有趣,又产生了自豪感和成就感,和教师拉近了情感距离,也融洽了师生关系。而我这个教师则喜欢站在一旁观察与思考,一边观察学生活动,一边考虑如何进行学习过程的调控。在我认为有必要出手时,会适时介入其中,稍加点拨,调整课堂的气氛、进程和走向。这样一来,师生互相帮助,课堂更加和谐融洽,共同构造出生动活泼的良好氛围。

有时,台上一位“小老师”教大家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引发许多台下的“小参谋”帮他出主意、想办法,或者有不服气的“挑战者”会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案,甚至激烈地讨论起来。这样,课堂就不再是教师一人的或少数学生的舞台。教师只要适当调控,把握好课堂走向,就能够做到“活而不乱”。

我发现,一旦有某位学生开始上台替教师解决问题,学生们往往比听教师讲课更有兴趣。为什么?因为过去往往都是教师为他们解决问题,此时教师这个“权威”退到一旁,向学生请教,使课堂进程顿时增加了新鲜感和戏剧性。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其他学生“试一試”的勇气,学生能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信任、尊重,甚至依托,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教师请学生帮忙,就算不成功也绝不丢人。如果做得对了,还会产生更大的成就感,体会到更多的学习乐趣。另外,学生即使帮得不好,往往还会觉得“不能白白辜负了老师的信任和委托”。于是,会更加迫切地想帮教师把问题解决好。

教无定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积极探索一些“经典之外”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改变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空间。

总之,新课程需要教师转变固有的观念和角色,做学生发展的“服务者”,用心去研究学生,从而构建起和谐、互助的课堂关系。

(作者单位:北京通州区玉桥中学北京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

猜你喜欢

字号王老师老师
奇妙的旅行
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 擦亮晋字号特优农业品牌
有趣的动物
规范“消字号”产品 增强用药安全
关于企业字号权及其保护的法律思考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我们班有多少人
《种松山庄藏书目》负字号书目标注——周广业父子著述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