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虚拟”變为“实在”把“理念”變为“现实”

2012-03-07王大堃刘宇新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虚拟新课标个性化

王大堃 刘宇新

关于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新课标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为基础,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的阅读。新课标强调,要尊重学生新鲜或不成熟的阅读感受,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和发散性思维。这个要求体现了新课标中关于“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理念。这个要求不仅符合一般的阅读规律,更符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规律。很多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对这一点的体会越来越深,不再拘泥于所谓的“标准答案”,也不再将教师的个人见解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天条”,而是从文本入手,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客观地看待学生阅读中的个性化体验,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在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我眼中的祥林嫂》一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这说明邓虹老师对新课标的这个重要理念有着清醒的认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从课题上看,《我眼中的祥林嫂》强调的是“我”,体现了学生阅读的个性化特征。这堂课是在学生自主研读的基础上进行的,课上所解决的几个问题都源自学生的自主研读。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后,有自己的思考,也有与其他同学的交流研讨(包括对某些问题的争论)。这里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交流(包括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无论是自主,还是合作,都体现了教师对探究方式的提倡和肯定。这节课是学生对个性化阅读结果的展示和交流,也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在此基础上,学生解决了一些问题,同时又可能生成新的问题,这些新的问题还会引领更深一层的学习。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堂课不是灌输式的,而是为在新课标指导下如何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值得深入探讨和推广。

关于借助信息技术整合语文教学

这节课的另一个特点是借助信息技术整合语文教学(或称为虚拟教室整合现实课堂)。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教学实验工作,北京市很多区县的教师进行这项实验工作已经很多年了,邓虹老师便是这项实验工作的先行者之一。我认为,从目前来看,这项实验工作至少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对于改變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有重要意义。在借助于信息技术形成的教学平台中,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还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这个平台有助于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这从虚拟教室和现实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看出)。

二是对于调动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学习有重要意义。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改變学生的学习方式。实验证明,借助于信息技术所建立的虚拟教室,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有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在这样一种学习氛围中,大多数学生乐学、好学,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虚拟教室和现实课堂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虚拟教室的学习有利于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有利于学习成果的交流,学生在虚拟教室中所进行的学习交流活动是自由的、民主的,也是丰富多彩的。现实课堂则是学生学习成果的进一步展示和交流,并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点拨,学生在现实课堂中所进行的活动是有针对性的,是在实践后的再认识。这节课体现得十分充分。

(赏评专家: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王大堃)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当这种教学模式出现的时候,许多语文同仁似乎看到了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曙光。在北京教科院承担的“九五”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中,我们教研室就提出,语文教学的未来必定会和信息技术的使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离开了信息技术,就不会有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就不会有语文教学的新发展。回顾当初,研究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主要是从改變教师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资源和提供学习情境的角度人手,目的是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一些。

邓虹老师的这堂研究课,已经不是停留在研究如何改變教师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的问题上了,而是要把网络既用做教师的“教”,也用做学生的“学”,把虚拟的网络与现实的课堂结合起来,建构一个打破时空界限、“教”“学”合一的教学模式。

在谈及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结合的问题之前,我们应当先分析一下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我个人看来,目前的虚拟课堂存在两个突出问题。第一,虚拟课堂成为了学生获取廉价信息的场所,一些貌似富有见地的“成果”,其实都是从网上轻而易举down下来的:第二,虚拟课堂成为了学生发表自由言论的博客,一些貌似充满激情的“讨论”,其实多是些不负责任的信口开河。这两个问题暴露出来的是虚拟课堂作为课堂要素的缺失。既然是课堂,就不能缺少了“教”和“学”,也就不能缺少了目的、过程和方法,也就必须追求实效。

邓虹老师的课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探索如何在“虚拟”中找回“实在”。这节课的中心议题是“我眼中的祥林嫂”,学生的网络学习就是围绕这个议题展开的。师生共同围绕文本展开学习,这是在虚拟教室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的,否则教学就会被虚化掉。有了这样的议题,就能让学生带着“实在”走进“虚拟”。邓虹老师的这节课使用了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留下的帖子,这些帖子是教师从学生“蜂拥而来”的帖子中花费心血整理出来的,这就把“虚拟”中产生的东西變成了课堂所需要的“实在”。这节课的另一价值在于,课堂上不仅有学生在网络上讨论结果的展示,还有讨论过程的展示。虽然这个过程属于过去时,却留下了学生交流碰撞的痕迹和结果产生的经过,这就把以往只是将学生的讨论结果作为资源,變成了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作为资源。这种“过程性”资源是从任何一个网站也down不下来的,这就是“虚拟”所提供的“实在”。带着“实在”走进“虚拟”,带着“实在”在“虚拟”中学习,带着“实在”从“虚拟”中回到“现实”,这就是邓虹老师这节课要传递给大家的把“虚拟”變为“实在”的基本思路。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语文教学,之所以在新课程实施中再一次受到人们的追捧,除了促进网站的运营和资源库扩充之外,被冠以体现新课程理念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其实,网络平台并不等同于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只有在现实教学中积极实现,才有它的生命力。“理念”變为“现实”,这是客观的需要,也是对“理念”的一种尊重。

邓虹老师的这节课就是以“网络平台下的鲁迅作品教学”来实践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的。这种实践首先表现在最大程度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其次表现在最大程度地让每一位学生都既能够自主探究又能够合作学习。再次表现在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资源,尤其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宝贵资源。

(赏评专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刘宇新)

猜你喜欢

虚拟新课标个性化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慧眼哲思对“虚拟”
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构建物理模型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