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 磨合高效
2012-03-07刘志军
刘志军
《不夜之城千灯湖》是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第四单元第六课的教学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是Photoshop的基本操作。教材从修改千灯湖照片的“亮度/对比度”人手,引出用“色彩平衡”命令处理不同色彩的千灯湖照片,进而引出较综合的“曲线”命令,完成本课教学内容的知识布局。考虑到学生对图片色彩的理解见仁见智,教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来尝试调整色彩,并通过几个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我地区于前不久针对该课进行了同课异构式的优质课比赛,基本要求是,结合佛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共有5位教师参与比赛,我因而见证了不同教学设计所带来的不同教学效果。
A老师按照教材编排的内容来组织教学。他首先问学生有没有去千灯湖游玩过。因我校离千灯湖较远,大多数学生回答说没有去过。于是,教师播放千灯湖视频短片,以此引入新课。欣赏完短片后,教师又展示文明佛山的图标及吉祥物,并让学生回答它们的含义。随后,教师让学生运用“亮度/对比度”功能调亮一张千灯湖照片,并用电子教室软件提交作品。分析完学生作品后,教师让学生欣赏不同色彩的千灯湖照片,并用“色彩平衡”命令完成教材上的练习。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尝试用“曲线”命令创作个性化的千灯湖图片。考虑到这个知识点较难,教师先进行了讲解,再让学生操作。最后教师又渗透了德育,告诉学生不能用Photoshop做不文明的行为。A老师的设计较传统,教学创新与教材结合得不够自然,课堂气氛较为沉闷。
B老师是一位刚从小学转入初中的青年信息技术教师。他采用了“猜一猜”的方式引入新课:文文、明明带着相机出门了,他们在公交车上抓拍了不少照片,其中就有这么一张……B老师出示一张很黑的照片并提问:同学们能猜出他们拍的是什么吗?学生都猜不出。B老师接着出示下一张亮一点的照片。这下学生看得清楚些了,争先恐后地说照片里拍的是一位孕妇站在公交车上,没人让座。这时,B老师再出示下一张更亮的照片,学生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位孕妇紧紧抓着扶手,站在公交车上,旁边的年轻人却没有给这位最需要座位的人让座。B老师追问:“如果你在这辆车上,你会怎么做?”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说自己会给孕妇让座。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后面的教学设计中,B老师采用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全部练习都分小组进行。显然,B老师的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要求,尤其引入部分是一个亮点。但由于学生平时并没有小组合作的习惯,小组合作的现场效果并不理想,组长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加之教师担心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致使教学进行到中间环节就变成教师强行拖着学生走,课堂的最终效果可想而知。
C老师是一位多年担任班主任的信息技术教师,在5位参加同课异构比赛的教师中,她对教材内容的调整较大。她先用文文、明明给大家带来礼物“春、夏、秋、冬”导入新课。接着,补充了计算机中三基色及其混色RGB的知识点。最后,设计了一个综合制作任务:把海边两棵树的风景画制作成日落的景色,即用曲线调整图片。但一节课听下来,我对该教师上课的印象并不深刻。
D老师是一位来自民办公助学校的教师,由于学校总部设在广州,D老师经常到常德进行教学交流。他的PPT课件制作得非常精美,教学设计也异常新颖:用文文、明明带着相机去千灯湖游玩(第一站“烟花表演”,第二站“多彩千灯湖”,第三站“梦幻的夜景”)的任务情境,将整节课全部的知识点与练习串联了起来。按理说,这样的课应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听课的感觉也应是如同在听故事,但由于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与学生的适应能力不统一,课堂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E老师是一位年轻教师,他把整节课的知识点重新梳理过,练习与素材也都是自备的。他的教学过程是:图片欣赏一明确目标一学生探究一文明佛山一色彩平衡→曲线。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讲解,也有学生演示,可以说是讲练结合。这节课的教学亮点是,E老师给学生一张灰色的水果图片,让学生尝试通过曲线调整把这张图片中的水果变成彩色的。学生都非常乐意去尝试,取得了很好效果。但由于E老师普通话等基本功不过关,最终比赛成绩并不好。
听了参赛教师的课,我开始思考如何将他们教学的亮点采纳、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中。认真分析了5位教师不同特色的教学设计与授课方式后,我对本课教学又进行了个性化的打磨,以尝试构建更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由于我校学生很熟悉千灯湖,在引入新课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文文、明明想去千灯湖参观旅游,你能做一名导游吗?接着展示文文、明明游玩的路线:第一站、第二站、第三站……文文、明明观看了千灯湖的璀璨灯光,拍了一张照片,可惜太暗了。你能帮文文、明明用“亮度/对比度”功能调亮一点吗?学生参照学案自主学习。两分钟后,我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接着来到第二站,文文、明明在美丽的千灯湖拍了一张湖边垂柳的照片,但文文、明明想欣赏不同色彩的千灯湖,于是决定创作个性化的千灯湖,你能帮个忙吗?学生完成“色彩平衡”的相关练习后,我又借用了“给水果填色”的小组练习让学生学习“曲线”的功能。整节课,我都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学生每完成一个练习,都会给小组加分,最后评出“文明之星”,给予肯定与表扬。
构建气氛活跃可控、学生积极参与的高效课堂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的愿望所在。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磨合,在不断的磨合中完善,我们的课堂才能更加高效。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而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艺术,从而能够获得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目前,我对同课异构的理解和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今后,我将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把高效的课堂教学作为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南海区西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