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

2012-03-07上海商学院徐月丽

财会通讯 2012年26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财务效率

上海商学院 徐月丽

一、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高校的管理与发展也逐步走上科学、有效的系统化管理道路。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水平与使用效率的高低是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各高校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尚在不断的探索阶段,各种财务激励体系和约束管理体制等还不够健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一直属于政府相关部门的附属机构,政府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尤其是对财务部门的收支情况上更是严格实施高度集中的统一化管理。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其中财务管理也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和资源分配的财务制度向更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市场经济和资源的效用优化财务制度转变。各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二)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缺乏法律支撑 当今社会是存在各种规章制度的法制社会,人们的各种不道德行为都受到法律的约束与制裁,法律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这种财务评价体系是政府根据国家政策体系所实施的一种符合市场经济状况的有效监督管理体系,对国家高等教育学校内部财务状况进行合理规划与管理,使高校的各种财政支出效率和市场协调能力能有所提高,保证了高等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对这一系统在理论上有了高度认识,但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尤其是在法律建设方面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撑,导致其在实施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法律效力,制约了高校财务评价体系的实施力度。

(三)财务绩效评价体系配套改革滞后 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制约,我国各高校对网络系统和新型高科技产品的掌握不够熟练,制约了高校各种体系配套改革的发展。所以我国高校要努力提高学校师生对网络系统的应用能力,发挥网络的巨大作用,使高校的绩效管理制度和高等教育收支分类体系等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

二、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内容

当前,高校在财务绩效指标方面并没有制定明确的概念,同时,对其的定义也不够统一。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曾经在一项有关高校管理的研究计划中将财务绩效指标定义为“一种用于测量部分无法数量化事物的数量价值”。英国大学拨款委员会在1987年将绩效指标定义为“其主要是向人们提供部分比较性的数据,尤其是提供部分和学校实际开支相关的数据,同时,还提供诸多的和办学评价相关的能够完善学校绩效方面的信息”,认为绩效指标主要是采用一种数量形式,对高校所开展的活动特征进行全面的测量,这一形式的测量可以呈现出多种特性。国家之所以大力开展评价工作,主要目的是全面的评价教育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实际分配与分配效果和评价教育资源使用过程中所获取的实际效率以及监督高校管理工作水平、管理效果等方面事项;对于地方政府部门而言,其主要目的是分析与研究教育资源使用过程取得的效果及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性对地方经济所造成的影响;笔者认为,从单一的评价主体角度上来看,按照高校财务绩效的具体定义,评价内容应涵盖了以下三方面:

(一)高校财务效果 这里所说的高校财务效果,实质上指的是对人才的培养、科研成果以及实际产出过程中所得的数量和质量,从而使得学校的收益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发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高校的实际收入与资金投入在本质上没有任何的区别,所取得的收益实际上就是经费的获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人才培养,具体内容是对高校本科生进行培养,其中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该评价指标中的核心考核项目实际上指的是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第二,科学研究,具体涵盖了高校的各项科研成果、学术奖项及论文的发表数量等,这些都能够将学校科研水平与技术开发以及服务能力充分的反映。第三,服务社会,各高校的中心思想已由传统的教学与科研两大主导方向,加入了更加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科研成果产业化这一全新理念。各高校应该更加注重把高科技成果通过规模化的生产,逐步转化成各种高科技产品,进一步的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起步伐,将高科技人才具有的智力优势转变为有利于生产和发展的经济优势,从而推动社会快速发展。

(二)高校财务效率 高等学校的财务使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以及资金使用潜力的发挥程度,也就是体现着学校各种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其中包括教师、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管理人员等的合理安排及有效利用率。第二,资金的使用效率,学校对教育资金的安排与使用要做到及时、合理、有效,这样才可以提高其使用效率,如科研资金、教材、学习设备的购置资金等。第三,资产的使用效率,学校要尽量避免购置一些闲置资产,对购买的各种资产要做到物尽其用,发挥其最大效率,如各类学习设备、图书、研究仪器等。

(三)高校财务效益 各高校在不断发挥财务最大效率的同时也要提高其效益,所谓的财务效益就是指资金实际投入使用后对预期目标与经济利益的实现程度。主要涵盖了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教学效益,其所呈现出的是财务的使用对学校各方面事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教学效益的高低也影响着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程度。第二,产业效益,高校的财务效率除了可以反映教学效益外,还反映着一些其他校办产业的经济效益,这些校办产业对学校总体财务效率也有着重要影响。第三,对外服务效益,其所反映的主要就是对外服务方面和科研项目方面的经济效益。

三、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建立完善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离不开方法创新和内容拓展,而且还要对原有的仅是财务分析指标的进行完善和创新。我国高等教育学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规划设计应该在企业传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着眼于绩效评价的主导思想,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构建出一套更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所以,高校只有不断的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快各高教财政部门改革,根据科学可行原则,从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等几个方面架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绩效评价、科研绩效评价、资产绩效评价、产业绩效评价和自筹能力评价。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所建立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总共有二十五个指标,而其中有十八个指标是从教育部和南京大学开展的《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研究课题中所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将研究实际需要角度作为出发点,又新增设了七个指标,具体为教学绩效评价过程中专业教育者在教职工总体数量中所占的比重、教育费用支出与事业费用支出间的比重、学校年度收入与支出比例,这三项指标能够充分的反映高校人力资源实际利用情况及资金的利用效率,其中年度收入与支出比例是反映学校财务运行状况的一个最好最直接的指标。在科研绩效中新增设了科研成果收益率,这一项指标具有的内容有:科研项目的个数和科研获奖情况以及投入产出比等方面的事项,充分的反映了科研经费的实际使用情况。在资产绩效中主要增设了相关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以及资产创收率这三个方面的指标,有效的将学校所有资产设备的投资使用效果全面的反映了出来,对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应将上述所述的指标贯彻落实到财务绩效评价工作中去。

[1]彭满如:《刍议高校财务管理评价体系》,《事业财会》2007年第1期。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财务效率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水利财务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跟踪导练(一)2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