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道两会,媒体不能太娱乐化

2012-03-06

环球时报 2012-03-06
关键词:会场新闻媒体议案

刘海明

对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说,参加全国两会无疑是一次赶考。提案、议案的水准,衡量着他们履行职责水准的高低。两会也何尝不是新闻单位的年度盛会,新闻同行的竞争相当激烈。如何报道好两会,做到报道的真实、全面、客观,把两会的精华传播给全世界,显然是每个参加两会报道的新闻工作者赴会前就应充分考虑的问题。遗憾的是,近年来,两会报道的娱乐化倾向比较突出,连新闻外行都已经不再满足于看热闹,在微博上批评两会报道质量不高的声音渐多,不知两会记者是否意识到自己在北京报道两会之时,和代表委员一样,也是在“赶考”?

如果说两会是一场考试,考的就是各个记者和新闻单位的新闻价值取向、新闻采访能力和责任感。

两会报道对象、报道内容的选择,首先反映的是记者及其所在媒体的新闻价值取向。信息不等于新闻,只有那些具备公共认知价值的即时性信息,才能成为新闻传播的对象。不可否认,两会是新闻富矿,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两会信息都可以被缔构为新闻。两会报道的追星潮,至今未见好转;对于视觉符号的关注,远远超过对两会议题的关注。几千名代表委员,负责任的提案和议案是新闻,不负责任的提案和议案也是新闻;民众关心的事情是新闻,代表委员的衣食住行可以是新闻,但只是含金量较低的新闻。只要看看每家媒体的两会报道内容,其记者的新闻价值取向,基本上就可以得出结论了。

报道两会,也考验着记者的新闻采访能力。3月4日,新浪微博上有新闻同行在交流采访心得,不少人围着代表委员采访半天,别人走了,留下一群记者在相互打听:刚才这个人是谁啊?连被采访对象都不清楚,连别人的名字和职业都不打听清楚,能提问出有价值的话题,我很是怀疑。真正优秀的记者,会问,更要会看,并且善于寻找看点。人民大会堂外面停放的车辆,不少车辆没熄火,可能与北京的气温低有关,司机在车内等着保暖,外国大使馆的车辆,车内坐着司机,大都熄了火。能捕捉到这类信息的记者不知有几个,但这告诉我们:会场内有新闻,会场外同样有新闻。3月5日有报道说,记者围追大会发言人李肇星,连会场的水杯都碰倒了。如此“围追”,是两会新闻源匮乏,还是记者缺乏采访素养,还真是个问题。

每年的全国两会是中国的政治圆桌会议,关系到国家发展的走向,关系到民众诉求能否实现。对于新闻媒体来说,有责任有义务带着民生、民声去做报道,这从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强与弱。责任意识强烈的记者,会动脑筋去设计提纲,会用眼睛寻找新闻点,会用嘴去代表受众提问,也有勇气去追问敏感话题。名记者不是天生的,不是最聪明的,但一定是最具社会责任感的。

希望今年的两会报道,记者能赶考出个好结果。▲(作者是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会场新闻媒体议案
往届两会提案议案回访
雪中放牧新风景
师姐精选双11六大会场,没事逛逛能捡漏!
新闻媒体与我国当前公共领域的构建
河北“全覆盖式”对各级新闻媒体进行财政支持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分析
开会呢,严肃点行吗?
美国会通过1.15万亿美元支出议案
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