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子篮球队应对欧美球队的备战研究
2012-03-06黄松峰
黄松峰
现代竞技篮球,世界性大赛前8名之争基本在欧美球队之间展开。中国男子篮球队自2004年雅典奥运会以来,在正式的国际大赛(2届奥运会与2届世界锦标赛)上与欧美球队有过21次交手,成绩为3胜18负,对手实力明显占优势。基于这样的事实,笔者将研究指向中国男子篮球队与欧美球队的差距到底有多大?4次世界大赛由远及近中国男子篮球队取得哪些进步?存在哪些问题亟待解决?以“史”为鉴,备战伦敦奥运会,应对欧美球队,中国男子篮球队该做哪些针对性准备?研究这些问题,旨在为中国男子篮球队提供重要信息,为力争在势均力敌的比赛中战胜欧美球队提供帮助。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04年奥运会、2006年世界锦标赛、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界锦标赛(文中简称近4次世界大赛)参赛的中国男子篮球队、与中国男子篮球队交战的欧州和美洲球队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西班牙队、意大利队、塞尔维亚队、立陶宛队、斯洛文尼亚队、希腊队、德国队、俄罗斯队、土耳其队、阿根廷队、美国队及波多黎各队,共12支球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调研
通过期刊数据库、篮球比赛官方网站和其他人工检索方法,大量查阅了与本研究有关的各种资料,为相关问题的分析提供依据。
1.2.2 比较法
对中国男子篮球队与欧美球队近4次世界大赛的比赛数据,采用先总体比较,后逐届逐项比较的方法进行全面研究,既注重问题与差距分析,也注重进步与变化趋势,从而为中国男子篮球队的伦敦奥运备战,提供客观事实依据。
1.2.3 录像观察
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男子篮球队与对手的比赛实况进行录像分析,通过可视性技术支持,对中国男子篮球队的临场发挥情况进行定性分析。
1.2.4 数理统计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全部比赛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注:2010年第16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男子篮球队与土耳其队的比赛,由于中国男子篮球队已获小组出线权,最后一场小组赛以全替补运动员出战,致使比赛数据失真,故在统计处理中作为异常数据剔除。)
2 结果与分析
2.1 近4次世界大赛中国男子篮球队与欧美球队的差距
衡量不同球队之间的实力差距,运用定量研究方法较有说服力,它是分析问题、导出结论与提出建议的重要依据。中国男子篮球队与欧美球队的差距,通过对6个常规指标的比较,可以一览无遗(表1为影响得分的各项指标比较,表2为得分之外的指标项比较)。
表1 近4次世界大赛中国男子篮球队与欧美球队得分数据对比一览表
表2 近4次世界大赛中国男子篮球队与欧美球队部分指标对比一览表
从表1、表2可见,近4次世界大赛,中国男子篮球队与欧美球队在得分、篮板、助攻、抢断、失误上均具显著性差异,惟一不具有显著性意义的指标是盖帽。从指标细分上看,得分作为决定胜负最重要的指标,中国男子篮球队在3分球投次与投中数,罚球的罚次与罚中数上做得比较好,总体上与欧美球队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尤其在罚球环节上,中国男子篮球队的罚次与罚球得分甚至比对手还要多,最大的问题是2分球能力上的差别。一方面,中国男子篮球队进攻次数不足,2分球每场约比对手少投8次,总投篮次数每场约比对手少10次;另一方面,把握投篮机会能力不强,投篮命中率低。从得分来源的构成比上看,中国男子篮球队的失利主要是常规手段的得分能力不如对手,原因是对手的紧逼,导致中国男子篮球队受困于“空间-机会”现象。所谓“空间-机会”现象,即篮球比赛中有空间,就有机会。对抗中如果攻、防运动员之间保持距离,攻方就有投篮、突破、传球的机会,失去空间,就失去机会,技、战术的应用就要受到制约[2]。破紧逼防守困难是中国男子篮球队技、战术运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受到“空间-机会”的制约,导致了中国男子篮球队整体上低得分、高失误、抢断少、助攻难的出现,这些问题均系破紧逼不力引发的连锁反应。而篮板球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指标,中国男子篮球队原本与欧美球队的差距不大,但从2008奥运会开始,中国男子篮球队篮板球能力不足的问题日渐凸现,至2010世界锦标赛已成为导致双方进攻次数失衡的主要原因,影响了中国男子篮球队与对手得分差距的进一步缩小。
2.2 近4次世界大赛中国男子篮球队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
2.2.1 发生积极变化的指标
中国男子篮球队与欧美球队4次大赛虽然总体上差距较大,但不同年份不同大赛上,中国男子篮球队与对手的对抗能力、比赛过程与比赛结果却有较大的不同。特别是经历了多次失败、付出成长代价之后,中国男子篮球队应对欧美球队的经验和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原先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也逐步得到了解决,较大的变化有三个方面。
2.2.1.1 抢断球能力明显增强
抢断是体现防守强度的重要指标,表3可见,2004—2010年间,4次世界性大赛中国男子篮球队的抢断能力逐次提高,与对手的差距不断缩小,至2010年世界锦标赛已经实现了对欧美球队的超越。从数据变化上看,2006年世界锦标赛中国男子篮球队抢断球能力最弱,场均净输7.8次,是4次大赛中的最大差距;2008年奥运会抢断球次数最多,但与对手的场均差距仍有4.7次;2010年世界锦标赛中国男子篮球队的抢断球能力虽然比2008年奥运会略有减少,但对手下降的幅度更大,与对手比较中国男子篮球队场均净胜0.5次,实现了由负数到正数的转变,说明目前中国男子篮球队的抢断球能力与欧美球队相比毫不逊色。从抢断球能力的变化趋势上看,2006年世界锦标赛之后,对手抢断球次数呈逐届下降趋势,中国男子篮球队虽有小幅波动,但趋于稳定,可见,自2004年中国男子篮球队主力阵容基本稳定之后,强调防守与抓防守训练已见成效,防守强度逐届提高,抢断球意识不断增强,把握抢断球的时机与能力不断提升,特别是邓华德出任主教练之后,防守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是中国男子篮球队近年来取得的最大进步。
表3 中国男子篮球队与欧美球队抢断球次数变化情况一览表
2.2.1.2 失误次数明显减少
失误多原本是中国男子篮球队的老问题,尤其是对手的紧逼与夹击防守,曾经长期困绕中国男子篮球队的组织进攻。由于中国男子篮球队破紧逼不力,对手通过紧逼与夹击防守,获得许多抢断球与快攻得分机会,也直接导致中国男子篮球队的投篮次数比对手少。
图1 中国男子篮球队与欧美球队失误次数变化趋势图
图1可见,2004年奥运会与2006年世界锦标赛,中国男子篮球队场均失误接近18次,比欧美球队场均9次的失误多出一倍,之后中国男子篮球队的失误逐步减少,同时迫使对手失误的能力逐渐增强。至2010世界锦标赛,中国男子篮球队与欧美球队的场均失误次数刚好持平,同处在每场11次上下的正常值范围内,这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一个变化指标。它使中国男子篮球队与欧美球队的比赛进入常态对抗,不但比赛的观赏性提高,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加,而且,改变了中国男子篮球队经不起紧逼的事实,场上运动员的技战术运用更加自信,并且看到了战胜欧美球队的希望。
2.2.1.3 得分差距有所缩小
得分高低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唯一依据。4次世界性大赛中国男子篮球队与欧美球队的场均得分差距为17.2分,与对手21次交战取胜3次,有两场是1分险胜(2004年奥运会中国男子篮球队以67:66战役胜塞尔维亚队;2006世界锦标赛中国男子篮球队以78:77战胜斯洛文尼亚队),净胜分最多的是2008年奥运会中国男子篮球队以59:55战胜德国队,净胜对手4分。中国男子篮球队3次胜分加起来只有6分,不及4次世界性大赛中与对手任一次分差的最小均数。可见,与欧美球队交锋,赢下任何一场胜利对中国男子篮球队来说都是非常艰难的。
图2 中国男子篮球队与欧美球队得分变化趋势图
图2提供的信息是:1)奥运会得分比世界锦标赛得分难度更大,提醒中国男子篮球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2)与欧美球队交锋得分能力必须在85分左右,胜负率才会均衡;3)4次世界大赛形成的折线图,中国男子篮球队的折线始终在下,前3次基本上为双轨等间距并行图,折线波动为同起同落形状,说明这3次大赛无论中国男子篮球队得分能力提高与否,与对手的差距基本上没有缩小;4)中国男子篮球队的进步主要体现在2010年世界锦标赛,双方之间的场均得分差距首次降到10分以内,这是中国男子篮球队的一大进步。尽管2010年世界锦标赛,中国男子篮球队对仗欧美球队一场未胜,但从比赛过程上看,是4次世界大赛中国男子篮球队整体上与欧美球队最具抗衡力的一届比赛,每场比赛的胜负都要到最后关头才能决出,而且对抗激烈、比分接近,中国男子篮球队应该看到自己的进步,继续提升士气,在姚明退役之后,对仗欧美球队同样要有战胜对手的信心。
2.2.2 发生消极变化的指标
通过对4次世界性大赛逐次比赛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男子篮球队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也有一些指标正朝着消极的方向变化,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2.2.1 篮板球差距进一步拉大
凶悍的争抢和控制篮板球是现代篮球运动发展的重要特征[4]。近4次世界大赛在篮板球环节上,中国男子篮球队总体上拼得不如对手凶猛,但前2次做得比后2次要好(图3),前2次大赛双方之间的差距比较小,不足于说明问题。后2次比赛,中国男子篮球队与对手之间的差距突然拉大,场均约比对手少抢到10个篮板球,这是中国男子篮球队在解决好破紧逼与失误问题之后,出现的一个新问题。之所以发生这种消极变化,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从阵容变化上分析,姚明的伤病与缺阵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2008年姚明的影响是伤病,当时他刚刚伤愈复出,出于自我保护,有些篮板球不敢拼抢太凶,主要体现在后场篮板球的总量不及前2次多;2010年的影响是缺阵,不但使中国男子篮球队失去最佳篮板手,而且使中国男子篮球队内线高度下降,阻挡对手冲抢与控制有效拼争区的能力减弱。同时,从拼抢篮板球的配合上看,虽然姚明本人的篮板球数量不是很多(8.8个/场均),但他的存在可以使同伴比较容易获得篮板球,姚明缺阵之后这种隐形作用也没有了。
图3 中国男子篮球队与欧美球队抢篮板球变化趋势图
2.从主力运动员能力变化上分析,内线的王治郅主要威胁在于得分,拼抢篮板球,由于年龄和伤病的原因,无论在速度、起跳高度还是体力上都完全无法和年轻球员的冲击力相抗衡,这又削弱了内线运动员一个重要的争抢点。
3.从战术变化上分析,2010年世界锦标赛中国男子篮球队对仗欧美球队多数时间采用“2-3联防”阵式,从防守效果上看,战术运用比较成功,不足之处就是防守对象的不确定性,导致抢篮板球时,挡人环节漏洞百出,给了对手太多冲抢、争抢和点拨球的机会,而对方投篮时,中国男子篮球队运动员快速跟进冲抢的意识、时机和能力都明显不如对手,由于这些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致使中国男子篮球队与对手的篮板球差距得以扩大,成为中国男子篮球队备战伦敦奥运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2.2.2 助攻能力趋于走弱
助攻是运动员技术、意识、视野、创造机会与把握机会能力的综合体现,助攻次数多少与个人攻击能力、传接球技巧和同伴之间的默契配合有关。
表4 中国男子篮球队与欧美球队助攻次数变化情况一览表
表3可见,与欧美球队相比,中国男子篮球队的助攻次数大约只有对手的2/3,且自2006年世界锦标赛以来呈不断减少趋势。究其原因:从防守强度上分析,主要是紧逼能力不够,中国男子篮球队的防守习惯于保持一臂距离,这种防守方法对控球运动员施加的压力较小,从而给了对手准确传球形成助攻的可能。从战术因素上分析,在“姚核心”时代,中国男子篮球队以内线进攻为主,对手通过紧逼后卫,绕前、绕侧或前后夹击中锋,封堵内线运动员接球路线后,后卫的助攻机会也随之减少。从创造机会与把握机会能力上分析,对手在同伴之间出现机会时,控球运动员能够做到人到球到,及时助攻同伴投篮得分。中国男子篮球队外线运动员或因攻击能力欠缺或因戒备退防,切入内线接球投篮与突破分球助攻的机会都比较少。同时,内线高大运动员移动中抢占到有利、舒适位置时,后卫的传球经常无法及时到位,使可能形成的助攻机会稍纵即逝,无法形成有效的助攻。从个人能力上分析,助攻见长的运动员需要视野开阔,有较好的速度、突破和投篮能力,不具备这些特点或突出其中的某些特点,普通的转移球基本上不可能形成助攻,中国男子篮球队运动员这些能力都比较一般,因此助攻次数不容易上去。
2.2.2.3 盖帽能力呈下降趋势
中国男子篮球队与欧美球队在盖帽数据上的差异,总体上不具有显着性意义,但两者的变化规律不一样。
图4 中国男子篮球队与欧美球队盖帽能力变化趋势图
图4表明,2004年奥运会,欧美球队的盖帽能力明显占优势,2006年世界锦标赛中国男子篮球队的盖帽能力急剧上升,达到4次大赛的最高值,场均盖帽4次,高出对手2.2次,之后双方之间保持小差距,对手略微占优势。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男子篮球队盖帽变化趋势自2006年世界锦标赛之后,一路下滑形成一条长斜坡,欧美球队的变化则有起伏,奥运年的数据较高,说明防守强度更大,世界锦标赛的盖帽次数较少,说明防守强度要小。从一个侧面反映欧美球队对奥运会的重视大于对世界锦标赛的重视,奥运会的防守强度会更大,拼争也会更加剧烈。姚明退役对中国男子篮球队内线防守和盖帽都有影响,虽然盖帽在比赛中发生的机会不多,但精彩的盖帽可以提升全队士气,影响对手的投篮信心,中国男子篮球队运动员应该集体努力,在这一指标上设法止跌,继续保持一定的封盖威慑。
3 伦敦奥运会中国男子篮球队应对欧美球队的备战重点
3.1.1 强化拼争意识,守好后场篮板
研究表明,2008年奥运会中国男子篮球队与对手前、后场篮板球的净差异比为15∶2,2010年世界锦标赛中国男子篮球队与欧美球队前、后场篮板球的净差异比为30∶10,总篮板球场均输10个。按照对手4次大赛47.5%的投篮命中率,对手多10次进攻机会,其中近半数可以正常转化为得分,即利用篮板球的优势至少每场可以多得10分,这一分差恰好是2010年世界锦标赛中国男子篮球队与欧美球队的平均差距,说明中国男子篮球队的失利,篮板不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致败原因。解决办法:就防守篮板球而言,首先要从保护后场篮板球做起,篮板球不一定全靠抢来,只要做到“先挡后抢”,“先挡”做好了,有的球就可以简单地捡来,其次,才是拼抢处于中立与不利位置上的篮板球。因此,防守时内线运动员一定要占据内线的有利位置,练好卡位与挡道,减少对手冲抢的机会,后场篮板球保护好了,自然会减少与对手前场篮板球的差距。就进攻篮板球而言,首先要做好争抢反弹后处于中立位置的篮板球,一方面,中国男子篮球队要有思想准备,加强拼争意识,同伴投篮后内线运动员不要过早退防主动放弃拼争机会;另一方面,要学会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在世界高水平篮球比赛中,有组织的多人围挡(冲)抢是当前世界篮球强队抢篮板球的一个重要特征[3],中国男子篮球队应学习对手的快速跟进冲抢法和点拨球争抢法。录像观察发现,如果进攻方投篮后,防守运动员只是本能地转身看篮框而不注意挡人,外线运动员跟进冲抢的优势要比防守运动员的内线占位优势更明显,因此进攻篮板球只要拼争,同时形成多人冲击,就有可能获得机会;第三,争抢进攻篮板球时,特别是内线运动员千万不要轻易放弃,即使拼争时位置、机会不佳,争不到球也要保持施压,因为竞争的压力可能使对手忙中出错,出现失误,这样有可能使本方间接获得球权。
3.1.2 加强主动进攻,提高得分实力
尤纳斯曾经说过:“面对欧美强敌时,光想遏制对手是没用的,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如何加强中国男子篮球队的进攻,一是坚持团队篮球,抓整体得分能力的提高,如果上场运动员多是角色球员,就难于解决低得分的难题。相反,如果每个人都努力地在自己原有的得分基础上,多进一个球,全队12人有一半人实现了目标,就是12分,4次世界大赛中国男子篮球队的平均得分是69.5分,再加12分可达80分以上,与欧美球队即可处于同一得分水平上,这一努力目标于个体是最小的进步,于集体则是巨大的威力。中国男子篮球队曾经的“姚核心”战术证明,过于依仗个别运动员的进攻能力是无法把集体带远的,开发其他运动员的得分能力比强化个别运动员的得分更重要,内线优势抓外线,外线优势抓内线,才是训练的正确思路。因为核心运动员是防不死的,不用担心其得分问题,但核心运动员的高效发挥,需要有其他得分点做牵制,形成互为依托之势,才能表现出真正的威力,这是当前中国男子篮球队进攻上需要共识的一个问题。二是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后卫线得分能力不足的难题。就主力运动员而言,孙悦应利用身高优势,继续加强远投和行进间急停跳投能力训练,在已有综合能力较强的基础上,增强投篮稳定性,提高投篮命中率;刘炜除了做好稳定后场的保障之外,作为组织后卫既要有把握得分机会的能力,还要有创造得分机会的能力,其定位不该再是给内线有得分能力的运动员传球,提高自身的稳定得分能力更为重要。后卫线替补运动员的定位是“把握机会,正常发挥”,如替补后卫余澍龙在队内比赛时,定点投篮命中率是最高的(据王仕鹏介绍),比赛中他有一定的出场时间,努力的目标应该是不怯场、心态平稳,在国际赛场上同样有把握机会的能力。
3.1.3 巩固三大进步,改善助攻能力
近年来,中国男子篮球队的三大进步是成功破紧逼、失误减少与抢断球次数增加,三方面的进步,使中国男子篮球队应对欧美球队的能力明显增强。中国男子篮球队遗憾地在姚明鼎盛时期没能突破历史第8的最好名次,主要是受制于破紧逼防守困难。可以预见,伦敦奥运会上欧美强队还会继续对中国男子篮球队实施紧逼防守,破紧逼将始终考验中国男子篮球队的应对能力,中国男子篮球队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巩固已有的进步,确保破紧逼不出现反复,这是中国男子篮球队实现与欧美球队常态对抗的前提。因为紧逼会与失误、被抢断、失分紧密相连,只有破紧逼得法,失误与被抢断次数才能降到最低水平,双方的投篮次数才有可能均衡,中国男子篮球队领先后被紧逼逆转的比赛才会减少,也只有破紧逼不成问题之后,球的转移才有可能流畅,中国男子篮球队才有战术配合可言,才能组织起有效的进攻。因此,练好破紧逼防守,巩固已有的进步非常重要。同时,要设法提高助攻能力。近4次世界大赛中国男子篮球队与欧美球队已经经历了21场比赛,经验与教训都有一定的积累,伦敦奥运会中国男子篮球队主力阵容还是原班人马,这种情况下,运动员之间的默契程度应不断提高,助攻能力需有所改善。特别在姚明退役之后,中国男子篮球队机动战术的运用更多,球队中除了易建联个人能力较为出众外,首发的其他运动员得分能力差别不大,得分点较分散,相互之间形成助攻的机会增多,以突破分球为重点形成助攻的战术应用应该更加果断,这是欧美球队助攻次数多的主要原因。中国男子篮球队要想继续提高与欧美球队的抗衡力,助攻能力必须同步提高,它是一支训练有素的球队战术不断成型成熟的表现,也是成为一支有竞争力强队的重要标志。
3.1.4 合理分配体能,打好末节比赛
中国男子篮球队与欧美球队的比赛已经有能力做到“末节定胜负”,为了打好末节比赛,一方面,中国男子篮球队要加强体能训练的科学性,提高体能储备水平。篮球运动是一项高强度后紧接着一个快速恢复期的运动,这种模式一直持续到比赛结束[6]。比赛中运动员85%的能量消耗主要来自无氧代谢,运动中无氧酵解供能占较大比例[7]。因此,篮球运动的体能训练应以无氧代谢和快速恢复高强度训练为主,这方面目前中国男子篮球队比较重视。不足之处是有氧耐力训练安排过少,从应对欧美球队高强度比赛的实战检验来看,中国男子篮球队充沛的比赛精力大多只能坚持3节,第4节体能会有明显的下降,说明目前国家队的体能训练方法需要做些改进,适当增加有氧耐力训练,因为有氧耐力终归是篮球运动的体能基础,篮球比赛时间长达40分钟,比赛的最后阶段必定要增加有氧供能的比例。因此,在提高快速跑训练的同时,有必要提高作为恢复能力的有氧供能能力的训练[5],如果有氧耐力训练安排过少,就容易导致比赛时疲劳提前出现[1]。另一方面,要注意节能减耗,合理分配体能。目前中国男子篮球队主力与替补运动员之间的能力差别较大,应对欧美球队的主要依靠力量是主力运动员,中国男子篮球队主力运动员与对手的主力运动员在留场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主力运动员的体能消耗比对手要大得多。这种情况下,替补运动员可以高强度防守,主力运动员在比赛的前半程则要留有余地。赛场上拼劲固然可嘉,但赢球才是最终目的。美国队的保罗在赛场上对比赛节奏的掌控,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快慢有度,什么时候该快速突击,什么时候该“悠”着点,保罗对节奏的掌控非常适合中国男子篮球队这种人员结构的球队学习。即必须做到粗中有细,注意掌控攻防节奏,不盲目地追求高强度,这既是合理分配体能的需要,也是自身体能恢复的需要,更是从中国男子篮球队实际出发的需要。
4 小结
4次世界性大赛中国男子篮球队与欧美球队总体差距较大,但随着比赛次数的增多和比赛经验的积累,中国男子篮球队应对欧美球队的能力已不断增强,对手通过紧逼获得抢断与快攻得分的机会已越来越少。新一届奥运备战,针对对手的优势转换,中国男子篮球队应采取的相应对策是努力拼争篮板、加强主动进攻、巩固已有进步与合理分配体能,抓好这些环节的训练是奥运备战的关键。
[1]范凯斌.中国男子篮球队体能训练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5):115-120.
[2]黄松峰.中国男子篮球队后卫群体的弱势效应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2):97-100.
[3]姜明.当前世界高水平男子篮球运动防守技术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5(6):57-60.
[4]刘岗,李颖川,刘明.第十一届全运会女篮篮板球统计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7):129-133.
[5]马冀平.篮球运动员间歇快速跑能力与三种供能系统的关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4):61-63.
[6]Bill Foren.高水平竞技体能训练[M].袁守龙,刘爱杰译.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0:232.
[7]MCLNNES S E,CARLSON J S,JONES C J,et al.The physiological load imposed on basketball players during competition[J].Sports Sci,1995,13(5):387-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