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大做强安顺果业的几点建议

2012-03-03肖祎李用奇于学萍刘连斌吴家丽

中国果业信息 2012年7期
关键词:安顺市刺梨安顺

□肖祎李用奇于学萍刘连斌吴家丽

贵州省安顺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市,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0%以上,农民人均总收入中的一半以上仍然来自于第一产业,而第一产业中来自于种植业的收入高达51%。当前,安顺种植业仍是以粮为主的产业结构,山地地形(全市山地丘陵占土地面积的80%以上)限制了大型农机的应用,粮食生产成本较高,与北方产粮区相比无竞争优势,长期来看,农户单纯种粮增收幅度不大。因此,必须通过发展比较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如水果、蔬菜等),加快传统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12年安顺市农业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在“十二五”期间粮经种植面积比从现在的60∶40调整为70∶30。果树作为比较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是调整安顺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突破口。笔者结合安顺实际和工作实践,提出发展安顺果业的几点建议,供业内人士参考。

一、发展现状

安顺区域内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无霜期280天以上,年均降水量1 400 mm,年均日照1 300小时,气候特点是春迟、秋早、夏短、冬长,四季不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冷凉气候优势明显;区内土壤类型多样,海拔垂直差异大,海拔最低365 m,最高1 850 m,立体农业气候特点突出,具有发展水果的有利气候自然条件。近年来,在全市农业、林业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安顺果业发展迅速,亮点纷呈。

一是果园面积逐年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市各类水果种植面积达3 950 hm2,其中,梨810 hm2,苹果150hm2,柑桔650hm2,桃1 030 hm2,猕猴桃200 hm2,葡萄540 hm2,其他果树340 hm2(以上数据源自《2010安顺年鉴》)。

二是特色果业发展势头良好。普定平上、紫云火花冰脆李,普定梭筛红花桃,关岭板贵火龙果和平坝高峰水晶葡萄等已形成规模,享有一定声誉,成为当地特色产业,鲜果销售成为农户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三是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全市相继引入了火龙果、燕红桃、黄金梨、科技杨梅和红富士苹果等水果新品种,进一步优化了果树品种结构。

四是本地特有果树资源得到开发利用。安顺市自己发现、选育和推广栽培的“安顺金刺梨”,2012年每667 m2产值达万余元,增收效果显著,发展势头迅猛。“安顺金刺梨”为安顺独有,属蔷薇科落叶灌木,无籽,是普通刺梨的近缘种。自然生长在安顺市西秀区,属保存较好的具有开发价值的本地特有野生刺梨资源,营养价值、保健价值、商品价值较高。2011年安顺市栽培面积已达386.67 hm2余,果品市场售价高达40~50元/kg,仍供不应求。按照安顺市金刺梨产业发展规划,2012年种植面积将达到0.33万hm2,2015年达到1.33万hm2。

二、存在问题

目前安顺果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无专业的果树育苗基地。目前安顺市尚无一家专业的果树育苗基地,大部分苗木需从外地引进。面对眼花缭乱的苗木宣传广告,果农难辨良莠,引进假劣和不适应本地生态条件的果树苗木事件时有发生,对果树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是科技支撑力度不够。当前,安顺市基层农技人员中所学专业多为粮食作物,果树专业不多,懂果树栽培技术和会果树生产管理的人才相对较少,与果树产业发展不相适应。

三是果业生产中科研水平低,新技术运用少。在品种改良、良种繁育、生产标准化、果品采后处理和深加工等技术研发方面科研水平低,远不能满足水果产业化发展需要。同时,受大部分年轻人进城务工的影响,目前全市从事果业生产的多为留守老人和年龄超过50岁的妇女,对果业生产中新技术接受和运用能力有限,造成果业生产中诸如套袋、设施栽培等新技术难以推广。

四是水果生产效益低下。只求产量不求质量的粗放型管理意识在大多数果农脑子里根深蒂固,对果业生产中的修剪、疏果及病虫害防治不够重视,导致优果率低,病虫果、残次果率高,果品市场竞争力低,价低销滞现象时有发生,水果生产效益低下。

五是产业组织化程度低、采后商品化处理与加工环节薄弱,产后商品化处理刚起步,加工业也很薄弱,加工与贮藏水果极少,水果冷链流通几乎为零。

三、对策建议

当前,安顺的水果总量仍然偏小,市场水果销售价格普遍高于临近的贵阳、昆明等城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战略的深入,人们的消费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具有较高保健功能的水果,其市场前景广阔。做大做强安顺果业,使之成为安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是顺势而为之举。为逐步提高安顺水果综合生产能力和安顺果品市场竞争能力,确保安顺水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浅见,供业内人士参考与讨论。

一是加大本地品种选育和新品种引进和推广力度。农业、林业科研机构组织科技力量,开展本地果树品种资源的收集和选育工作。同时,建立引种示范园,有计划地引进新优品种,开发本地冷饭团、羊奶果等果树资源,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高效品种,丰富水果品种资源,提高良种覆盖率。建立安顺市无病毒水果苗木繁育中心,六县(区、管委会)各建立一个面积3.5 hm2的良种繁育苗圃,加强对苗木繁育过程的管理,建立母本树注册制和检疫性病虫预测预报系统,加强品种的评估、筛选、鉴定、审定和开发推广工作,全市每年生产苗木100万株以上,基本满足名特优水果生产发展的需要。

二是合理调整生产区域布局。按照向优势区域集中,突出特色与优质,提高规模效益的原则,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交通等条件,合理调整水果生产区域布局。具体而言,在海拔800 m以下的北盘江流域、三岔河流域等低热河谷地区(面积约占10%),主栽火龙果,辅以柑桔;海拔800~1 000 m地带(面积约占10%),主栽早熟桃、早熟李、樱桃,辅以柑桔、枇杷和杨梅等;海拔1 000~1 300 m地带(面积约占70%),主栽樱桃、李、“安顺金刺梨”、桃、核桃、葡萄;海拔1 300 m以上地区(面积约占10%),主要发展苹果、梨、桃、李、核桃和板栗等。城市近郊,结合农家乐,主要发展观光效果好的优质桃、葡萄(主要为抗性差但综合品质较好的欧亚种葡萄,实施简易避雨栽培)、樱桃、杨梅和大果枇杷等,以优质取胜。

三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开展对基层农技人员和果树生产者的培训,培养一批果树生产技术推广骨干和种植管理能手,提高水果产业相关从业者整体科技素质。

四是加大对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以工业化理念发展果业,实施标准化栽培,积极推广科学修剪、疏花疏果、果实套袋、配方施肥、设施栽培等果树栽培管理新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果树产业科技含量及经济产出。

五是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依据各树种及主栽品种生物学特性、国家质量安全标准,制订各类水果生产操作技术规程,指导果农实施优质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的指导下,各县(区、管委会)设立监测站,各乡镇设立监测室,对生产资料选用、生产、包装运输等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果品达到优质、安全、卫生、无公害。

六是构建信息服务体系。利用信息一站通建立水果销售信息服务中心,乡镇、村建立水果信息服务站,大中型批发市场建立水果销售信息网,争取并入全国销售信息网络。鼓励水果协会与合作社及营销大户建立自己的网站,实现网上销售的突破。

七是拓展销售中介服务体系。乡镇农技推广站要通过为果农提供技术承包、信息咨询等社会化服务,逐步发展成为功能齐全的综合服务实体,并从农民急需的生产服务项目入手,逐步拓展乡村集体服务组织的服务内容。大力扶持、放手发展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民办服务组织,支持各类水果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依法开展工作。

八是加强果品加工与贮藏运输体系建设。积极引进果品加工企业,同时对现有小型水果加工企业采取改扩建的办法,提高其生产能力。通过开拓市场,深化加工,延伸产业链,努力提高安顺市水果产业整体效益。依托果业协会、中介组织或专业批发市场,组建全市果品销售联合实体。争取在近年内建立果品商品化处理生产线一条,实现产后果品预冷、机械化清洗、分级、干燥、打蜡、包装、贮运、销售一条龙,提高优质商品果率。

猜你喜欢

安顺市刺梨安顺
安顺学院获批新增两个本科专业
贵州刺梨专题书法作品
贵州刺梨专题纂刻作品
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乡村振兴·安顺宣言
安顺市石材集中采购中心举办揭牌仪式
情定安顺的“白衣天使”
有创新可借鉴的“塘约经验”——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考察报告
“安顺市金钟老年大讲堂
——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教育”专题讲座举办
寻味贵州——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