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称楼市调控显微妙博弈
2012-03-01
本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吴成良 本报特约记者 王晓雄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2月28日发文称,将严格执行住房限售政策,并明确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可购房的标准,是指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居民家庭,以及有本市单位职工集体户口的居民家庭。《华尔街日报》2月29日评论说,这相当于叫停了此前“居住证满3年可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决定。彭博社则把关注焦点放在中国楼市政策博弈上,以“楼市限购政策中央地方摊牌一触即发”为题说,土地销售占中国一些地方政府收入来源的30%多,即将召开的两会势必成为政策博弈的重要平台。
路透社29日说,周三,沪综指受地产股拖累收跌1%,收报2428.487点,跌23.37点,终结此前连续8日涨势,其中地产股板块受上海重申地产调控政策不放松消息拖累大跌。
楼市调控以来,各地房地产销售萎靡,房价受压,土地流拍不断。近期,尽管中央政府坚持房地产调控口径未变,但是,在各方面压力下,一些地方政府频频祭出楼市微调措施。上海的“旧政新解”只是其中一例。此前2月21日,上海房管局相关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称,外地户籍居民持上海长期居住证满3年,可享受上海本地户籍居民同等购房资质。这被市场解读为上海楼市调控出现放松。受这消息刺激,近期地产股板块持续走强,上海房地产市场上周也出现了久违的“小阳春”。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调研结果显示,自2011年10月以来,佛山、杭州、天津、成都、厦门、武汉、合肥、南京、常州、吉林、中山、长春、芜湖等10余城市,都从不同角度出炉楼市调控微调政策,内容多涉及限购变化、土地出让、普通住宅标准、税费优惠以及购房补贴等。上述楼市微调政策,有的得以巧妙执行,有的因触及中央调控底线而“夭折”。除上海外,最近因为“微调”幅度过大而被紧急叫停的是安徽芜湖市。
路透社2月29日说,近期部分地方出台楼市微调措施,引发地方政府能否严格执行中央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疑问。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学家谢栋铭29日对《环球时报》表示,地方政府挑战中央政府底线虽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上海政策新解在全民关注下被叫停,显示了中央调控的决心。他认为,中国央行近期要求加大对保障房融资的支持力度,并继续落实差别化房贷政策,要求银行满足首次购房者贷款需求。这意味着,差别化房贷和房地产调控政策微调满足刚性需求可能会成为今年楼市调控的主题。
《华尔街日报》29日说,尽管中央政府下决心引导房价回调,但由于土地销售及房地产税收下降,许多地方政府已开始放松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分析师称,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还将继续在房地产调控问题上玩猫捉老鼠游戏。报道也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马喆(音)的分析称,除非遭到严重外部冲击,否则中国仍将坚持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彭博社29日报道说,澳新银行经济学家刘利刚指出,与大城市相比,小城市更加依赖房地产行业。两会期间将可能会听到不少小城市官员就当地收入和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的抱怨。美银美林的经济学家认为,楼市政策肯定会在两会上讨论,如是否放松二三线城市限购政策,对首次购房者的优惠政策,以及是否将房产税试验推向更多城市等。该行经济学家陆挺等人在报告中说,“我们认为,中央政府不会放松主要的房地产调控措施。然而,政府可能会在几个方面加速微调”。调整可能包括,对首次购房者降低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通过贷款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开发商建设面积更小的住房等。瑞穗证券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重症需下猛药。如果政府当初没有制定全国性的房地产调控措施,资产泡沫的风险就难以控制。但现在,政策对小城市的影响更大”。此外,也有分析师认为,“地方官员努力解读中央政府的意图。看上去,谨慎且轻微的放松措施是被允许的,而大规模放松调控则可能被叫停”。报道还援引里昂证券策略师罗思曼的话说,中央政府要在看到更多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楼市调控政策已经起作用之后,才会开始放松调控政策。也有分析师预测,地方与中央的角力至少将持续半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