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创新信息保障平台的协同建设
2012-02-28胡昌平瞿成雄
胡昌平,瞿成雄,2
(1.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2;2.武汉大学现代服务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2)
信息化环境下的国家知识创新,使得信息资源的开放化组织与服务的平台化发展成为必然,为信息服务提供支持的系统建设已从早期的分离建设发展到今天的网络平台建设。当前,国家的科技创新以及与此相关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愈来愈依赖于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信息服务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从客观上看,知识创新的信息化推进决定了信息服务系统的变革和发展取向。具体而言,基本因素的影响决定了信息保障平台的协同建设架构。
一 知识创新信息保障平台的社会化协同发展
知识创新信息保障平台是基于信息网络的数字化信息组织与服务保障平台,其平台建设离不开网络环境。随着信息网络向知识网络的发展,信息保障平台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从要素作用上看,知识创新网络条件下的用户信息需求的改变决定了平台的基本构成和组织机制。知识创新是一个知识创造、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过程,网络环境下创新主体活动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着平台的发展。
(一)知识创新的社会化决定了信息保障平台建设目标
以科学研究与发展为主体的知识创新,除依托公共信息服务机构(主要是公共图书馆系统和综合性科学情报机构)所提供的信息服务外,其创新信息保障主要依赖于各部门、各系统内的服务,由此决定了信息平台的部门、系统组织格局。这种模式适应了国家部门知识创新的发展需要。然而,在面向国际信息化的创新发展中,我国相对封闭的知识创新系统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随着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系统、部门为主体的创新正向开放化、社会化、市场化、协同化方向发展。在知识创新推进中,部门、系统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国家科学研究和发展机构与企业研究和发展结合,开始重构国家知识创新大系统。这意味着,知识创新的社会化组织发展,决定了以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开放服务为特征的信息保障平台建设目标。
(二)新主体信息需求的全方位和综合化决定了信息保障平台系统发展模式
开放环境下,作为知识创新主体用户的信息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出于职业工作的需求和知识积累与更新的需要,他们迫切需要通过信息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获得从事创新活动所需的内容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知识信息,要求信息服务机构为他们提供全程性、全方位的知识信息保障,以满足他们多方面、系统化和综合化的业务要求。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学科、专业领域的交叉源于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的结合,使得单一专业化和系统化的信息整合平台愈来愈难满足其要求,因此必然求助于各专业机构的合作和协作。这种合作化和协作关系的发展,要求在管理上对相对封闭的信息平台进行调整,形成面向创新主体的全方位信息保障平台体系。
(三)信息服务的集成化与高效化决定了信息保障平台发展方向
专业用户对信息的利用深度随着科学进步及其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增强不断加深,专业用户(包括从事高科技领域研究与开发的用户)已不再满足于为其提供一般性服务,而要求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将分散在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专门知识加以集中组织,进行信息内涵知识的二次开发,甚至利用“基因工程”原理进行知识重组,从中提炼出对研究、开发与管理创新思路形成至关重要的“知识基因”。与此同时,知识信息的采集、组织、传递、提供和使用反馈必须十分及时,以适应日益加快的知识经济社会的运行节奏。以此出发,知识创新信息保障平台面临着从信息整合、服务集成,到应用融汇的发展,由此提出了信息保障与信息处理保障相结合的平台形态要求。
知识创新的社会化发展体现在网络环境作用下的国家知识创新网络的形成和信息服务的网络化组织格局。图1反映了其中的基本作用关系和信息保障网络平台的形成机制。
图1 基于网络的信息保障平台建设机制
如图1所示,面向知识创新的信息保障平台在一定环境下形成。首先,国家创新发展环境决定了知识创新社会网络的形成,由此提出了与国家知识创新网络化发展相适应的网络化信息保障的要求。同时,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分布配置,网络化信息服务的实现,以及信息资源跨系统共建共享关系的确立,为跨系统的网络信息平台构建创造了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协同条件。最后,信息化中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信息保障平台建设的硬、软件技术支持。在图中所示的信息保障平台建设中,信息通过流动实现保障价值。
信息保障平台中的信息流动机制在平台内部要素与环境的关联作用下形成。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平台进行信息的交互流通与共享,畅通的信息流动渠道是创新主体跨系统信息获取与交流的保证。信息保障平台必须从国家创新发展需求出发,通过有效的协调机制实现信息源的跨系统整合和面向用户的服务集成。
从平台服务组织上看,各系统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具有互补性,因此可以通过信息保障平台整合资源和融合服务,使之形成一个整体化的网络信息保障集成系统。[1]由于信息保障平台的跨系统特性和对网络的依赖性,在面向知识创新的信息保障平台建设中,应推进基于网络的信息机构合作,以便充分发挥各网络系统的优势,为平台建设创造网络融合条件。网络环境下,随着合作发展体制的确立,实体信息合作机制和虚拟信息合作机制得以建立。在网络服务中,各机构在开发本系统信息资源的同时,通过合作关系利用其他机构的信息资源,来满足本机构用户的需求,这已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定位,决定了信息保障平台的建设模式。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实质上是网络环境下的系统融合保障平台,通过平台,信息资源以虚拟集中方式实现数字化窗口服务。这就要求在平台上实现信息资源的协作采集、联合组织和联网服务。由此可见,网络发展环境和水平直接决定了平台的构建。
二 面向多元需求的信息保障平台建设规划
互联网的全球延伸不仅改变着信息分布和组织形态,而且引发了知识创新组织形态的变革。除依赖于网络信息提供与交流服务外,知识创新主体愈来愈依赖于网络信息处理、融汇和嵌入服务,由此对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提出了多元结构的功能需求。
(一)信息保障平台的构架与功能实现
知识创新中的用户需求,决定了信息保障平台的构架与功能实现。从需求、环境和平台建设条件上看,信息保障平台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
1.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在于进行信息资源的跨系统整合,从而实现分布资源环境下的信息汇集,以利于用户的一站式信息获取和利用。
2.信息内容处理平台。信息内容处理平台提供统一的内容处理工具,以实现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的共享。其中云计算平台是信息处理平台的一种基本形式,用户可以按需进入平台来处理所拥有的数据,共享内容处理服务。
3.信息服务集成平台。如果说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进行了信息源汇集和信息的跨系统流动,信息服务集成平台则是各独立系统服务功能的整合和服务业务的协同。通过信息服务的跨系统调用,可以实现服务的互补。
4.信息融汇平台。信息融汇平台是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和服务集成平台的结合,即通过平台形式将相关系统的信息和服务融为一体,从而实现系统间的资源和服务互补。
5.信息嵌入服务平台。嵌入式服务是将信息处理直接融入用户知识创新活动的一种创新方式,包括e-science、e-research、e-learning等。嵌入平台的建设在于实现信息处理提供与用户知识活动的一体化。
6.其他信息平台。其他方面的信息平台包括上述几种平台功能的结合、重组,以及信息平台的拓展,如组织内联网与信息服务网络的连接平台、信息交换平台等。
值得指出的是,在信息保障平台建设中,各种形式和功能的平台具有使用上的针对性。同时,由于系统的可分性和组合性,平台可以在一个系统内实现多系统的功能整合,也可以是相互独立系统的跨界结合。另外,在跨系统的平台构建中,任何系统可以同时加入多个平台,因此平台组织又具有灵活性。
(二)信息保障平台的建设安排
平台所具有的功能结构和组织结构,决定了知识创新服务中的平台建设安排。这意味着,国家创新发展中的信息保障平台规划,应以国家创新发展目标和信息服务定位为基础,根据需要与可能构建结构优化、功能合理的社会化平台保障体系。显然,这种体系突破了行政体制障碍、信息的分散分布以及信息技术的障碍,通过屏蔽系统之间的差异,可以有效实现知识创新信息保障的社会化。
目前在信息服务规划中,存在着两方面的战略问题:一是通过更多更好的硬件和软件来增强各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二是强调建立更好的组织平台,通过资源与服务整合,为国家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2]显然,这两方面的问题都很重要,特别是在现有基础上的平台建设,应是战略规划的重点。
在当前情况下,国家应由专门机构进行宏观规划,在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共享的基础上,采用统一标准、充分利用、协调共建的总体原则,进行不同部门、行业之间信息保障平台建设,实现平台的互通互用。其中,规划内容包括所要开发的资源、资源库分布、信息服务组织、平台基础设施等。
在平台资源规划中,应完善资源整合机制,建立完备的资源保障体系,通过有序地组织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的社会化,以保证信息的增值利用。
在平台信息服务上,应以“一站式”服务形式组织资源共享及信息传递处理与利用服务,实现个性化定制服务和互动式远程服务。
在平台信息技术发展上,应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推进,跟踪网络技术的发展,打造一个技术先进的网络基础平台,致力于信息组织技术向知识处理技术的拓展。
在组织管理上,应从平台的战略目标入手,不断优化整个平台系统的组织管理,注重不同信息服务机构之间的协调,通过合理的投入产出机制,保证平台的运行和发展。
(三)信息保障平台规划的基本原则
信息保障平台规划的基点是,高标准、高起点地推进为国家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使信息服务支撑向更深、更广、更高的集成方向发展。面向国家知识创新的信息保障平台的战略目标决定了规划的基本原则:
1.按政府主导原则,集中规划平台信息服务,从政策层面确定信息平台服务改革的方向和内容。在政策实施上,推动各主体的协同建设,确立政府主导国家信息保障平台的机制。新形势下的国家信息保障的运作无疑需要发生重大转变,即国家应基于创新需求,采取行政、法律和经济综合手段发挥政府在平台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以便形成从全国到地方、从公共到行业的社会化网络平台系统。
2.按整体化原则,构建信息保障平台体系与服务体系。信息保障平台的建设必须打破部门的限制,实现跨系统的资源共建共享和联合,以网络技术平台的使用和专门性信息资源与服务网络融合为基础,构建支持国家知识创新的服务平台,解决各系统的互联和协调服务问题。这就要求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安排、分步实施,从全方位考虑、长远利益出发,理顺关系、合理布局,既防止重复建设,同时兼顾突出重点,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平台建设中,应分阶段组织实施,边建设、边完善,边发展、边提高。
3.按利益均衡原则,实现信息保障平台建设与服务权益保护。面向国家知识创新的信息保障平台的构建,必然涉及国家安全、公众利益,以及服务机构、资源、组织者、用户和网络信息服务商、开发商的权益。保证信息安全、防治信息污染,是构建整合与集成服务的关键,它要求以法规约束、行政管理和社会化监督作保证,以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条件,最终在统一规划、集中管理的前提下,实现平台的分散使用与授权共享。
4.按有利于技术发展的原则,建立完善的信息保障平台与服务实施的标准体系。基于网络的信息保障平台及服务取决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其基本要求,一是技术的应用与网络发展同步,对于关键技术可适度超前开发,兼顾技术的适用性和前瞻性;二是实施统一的技术标准,因此,在技术战略构建上,要求采用通用的标准化技术,实现整合和服务技术的优选,同时力求实施动态标准,对新技术的应用留有空间;三是以现有网络、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为基础,打破行业、部门、单位之间的界限,加强网络资源、数据资源整合,实现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
5.按面向用户的原则,进行宏观战略规划和微观业务管理。信息保障平台中的资源整合要适应用户个性化需求与深层次服务要求,立足应用、务求实效。这就要求坚持面向用户的组织原则和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将通用平台和面向用户的平台接口解决好,使整合的资源能够通过具体的信息服务机构进行面向用户的重组,即形成以用户为导向的资源整合与集成服务机制,真正实现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的目标。
三 我国信息保障平台建设的协同实施
(一)信息保障平台战略规划的目标实现
在信息保障平台战略规划中,拟注重以下目标的实现以进行平台建设的组织协调:
1.面向国家创新目标
在国家创新发展中,信息保障平台不仅具有为知识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的信息支持的作用,而且对促进国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在各领域实现全面创新和协同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信息保障平台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务于国家创新系统的建设与运行。因此,其发展规划应纳入国家总体创新发展战略轨道,始终与国家创新进程保持一致,围绕国家创新主体的信息需求进行跨系统的资源组织与服务,致力于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国家创新系统的高速运行,进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跨系统优化组织目标
社会化信息保障平台是跨部门、系统的平台,通过信息资源、技术与服务的系统集成,实现不同资源系统相互融合。因此,平台建设推进了适应开放式创新要求的跨系统资源优化组织,为产学研联合创新提供了共享环境和协作空间。因此,信息保障平台应面向创新主体信息需求结构,通过系统互操作整合分布环境中的信息资源与服务,推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开展,以此为基础实现信息资源的协同开发与利用。
3.多元投入与产出目标
面向国家创新的信息保障平台建设强调创新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密切合作。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除了依赖政府的公共资源和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还需要创新主体的配合和协调。因此,政府应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建立产、学、研一体的社会化信息平台多元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源加大对创新信息服务的投入,逐步形成财政支持、主体投入、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协同建设新局面。在拓展资源投入的同时,还应提高协同配置产出,即通过信息平台中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创新效益。
4.平台的协同运行目标
信息保障平台集成了各种信息资源、系统和服务,用以支持国家创新目标的实现,在服务中需要相应的机构进行平台运行和维护。面对创新主体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应努力实现分布式资源系统基于平台的互联互通,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多层次、社会化网络资源保障体系。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规划作用,进行国家层面、地区层面、行业层面和组织层面的平台协同运行,以发挥整体优势,共同推进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信息服务发展,从而提高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和保障作用。
5.技术融合中的互用目标
信息保障平台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在技术实现过程中,如何实现服务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的融合和集成化应用,是信息平台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在技术融合过程中,应致力于技术标准规范的统一,采用国际通用的、可扩展的信息技术标准,实现平台技术的优化组合与技术平台的无缝对接,使协同技术渗透到各业务环节,进而推动资源的融合与面向创新主体的协调服务的开展。[3]
(二)信息保障平台战略规划的关系处理
信息保障平台建设不仅与国家发展战略密切相关,而且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分布、信息组织的系统发展、信息技术标准化和用户的社会化需求相关联。综合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在平台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1.信息保障平台建设中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面向知识创新的信息保障平台建设在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协调组织基础上进行。其中,信息基础设施是实现信息保障平台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信息资源建设的硬件保证;信息资源组织是信息保障平台的基本内容,信息资源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信息保障平台的效益。因此,信息保障平台建设中,既要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协调,又要与信息资源建设同步。可见,加快信息资源建设步伐已成为信息服务发展的必然。就平台信息服务系统而言,拥有计算机网络设备是重要的,但是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忽略信息资源建设,必然会导致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发生,这与当前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社会化趋势相违背。因此,在进行信息保障平台建设中,应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发挥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二者之间的协调作用。从总体上看,信息技术设施应与信息服务相适应,只有二者同步发展才能确保信息基础设施作用的正常发挥。
2.信息保障平台建设分工与协作的关系。信息保障平台建设,单靠一个或几个信息服务机构是不可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信息服务机构之间的密切合作。构建我国多层次的信息保障平台,只有通过全国范围内、地区范围内、系统范围内各信息服务机构的协作才可能实现。信息平台的合理分布是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信息保障的必然战略选择。通过平台资源的共享和互用才易于形成信息资源的集成优势。信息保障平台建设的协调,在于统一部署信息平台的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整体优化的角度配置资源,实现资金、设备、技术、人员、信息等要素的低投入和高产出。权威性的协调与管理机构,应能在全国或地区范围内,从国家层面、地区层面进行信息保障平台建设的统筹,通过协调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关系,解决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形成全国和地区范围内的创新信息保障平台体系。每一机构应从各自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充分发挥机构内部优势的基础上,共同建设分布合理、保障有效、各具特色的信息平台。
3.信息保障平台建设规模与质量的关系。信息保障平台建设中,重规模、轻质量,重建设、轻利用是信息服务机构必须克服的,因此应着手信息平台的质量管理。目前由于缺乏统一的平台质量评价标准,建设的质量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内容处理的一致性不够,信息资源描述与用户需求描述不相适应,数据库、信息检索入口存在障碍等。由此可见,在保证信息保障平台建设规模的同时,应重视信息保障平台建设的质量问题。各机构应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问题容易出现的各信息处理环节进行专门的质量监督,以便对各种质量问题进行有效控制和处理。同时应注重信息资源的深层开发,从信息资源的内容标引、检索入口等多角度进行质量控制,保证创新用户准确地获取不同层次的信息,以满足不同程度的需求。另一方面,应及时促进平台信息资源的动态更新,以实现信息的时效价值。
4.信息保障平台建设标准化与资源差异化的关系。信息保障平台建设的标准化是指信息保障平台所采用的技术应进行统一的规范,即在信息平台资源收集、交换、组织和流通服务中执行,其目的是在信息资源流动过程中,避免信息组织的无序性。由于各系统信息资源的建设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其平台建设必须适应这种差异化资源环境,从而从整体上实现差异的屏蔽。信息平台的标准化与资源的差异化并不矛盾,标准化建设在于提高信息资源转换利用效率,强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资源差异化则是信息机构所固有的,且与该系统用户差异化的信息需求相一致。信息资源建设的差异化源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强化了资源共享的理念,每一机构作为信息资源整体建设中的一部分,更多地寻求各具特色的信息资源开发模式,多注重具有自身特点的信息服务与产品的提供;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用户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出个性化的趋势;由于信息产品及服务本身不同于物质产品,其内容生产的非重复性导致了差异性信息资源建设问题。从信息保障平台的现实和长远发展看,应加快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这是信息保障平台规划实施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由中央政府统筹规划,各区域创新系统管理部门、行业创新系统管理部门和社会化信息资源管理机构辅助管理的多元化管理格局,如图2所示。这些管理主体在职能上既各有侧重,又有交叉,决定着信息保障平台建设战略的实现。
图2 信息保障平台建设的多元管理
如图2所示,根据国家创新发展现状和战略目标要求,政府在信息保障平台规划的战略实施中,应建立一种长效的、动态的管理体制,以便完善信息保障平台管理。同时,中央政府还应对平台建设责、权进行规范,在中央政府和各地方、行业、社会管理的“博弈”中,使国家信息保障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得以实现,同时又要使利益分配在信息平台建设与运行中不至于失衡。
区域信息保障平台是一定区域范围内各服务机构共同组建的网络平台,其目的是面向区域内知识的产生、流动、更新和转化开展社会化服务。我国区域创新中的信息保障平台管理由各级地方政府承担。地方政府在执行全国规划的同时,依法自主管理本地区的信息保障平台建设项目。在信息保障平台建设管理上,区域管理部门的职能是主导地方性信息保障平台的建设;在国家总体战略目标引导下,组建区际创新信息服务协作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流动,为信息平台的运行提供保证。
行业创新系统是以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为核心的创新网络,在现行体制中,行业信息保障平台建设由各类行业信息中心或行业协会负责。其中,行业协会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发挥着联系政府、服务企业、促进行业自律的作用。[4]行业协会主导着行业创新系统内部的信息资源配置,其管理职能主要表现为对行业信息保障平台建设的社会化协调,促进行业内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推进信息资源开发技术和服务技术的综合应用。
联盟机构主要包括知识创新联盟组织和具有社会公信力的信息服务联盟组织,如上海市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协会等。随着国家信息保障平台的社会化发展,其联盟机构的协作信息平台已成为国家平台、地区平台和行业平台的重要补充。在联盟活动中,信息保障平台建设将联盟创新与信息保障有机结合,既具有组织上的灵活性,又可以带来服务的增值效益。
四 结语
我国的多元化信息保障平台发展格局体现了多层次协调的优势。随着信息保障平台战略规划的实现,全国、地区、行业和组织信息平台建设的协同战略正在形成。值得指出的是,在平台建设中,战略协同的实现需要相应的机制保障。从信息保障平台战略实现过程上看,应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为导向,从战略协同机会识别、要素选择、协同关系演化、协同流程控制和协同价值创造等方面确立有效的战略协同机制,实现地区层面、行业层面和国家层面、组织层面信息平台战略的多维协同。
识别协同机会是实现战略协同的突破口,因此应依据一定的原则,寻找能够产生协同效应的条件,准确、清晰地识别出哪些方面需要进行协同和可以进行协同。[5]只有正确识别战略协同机会,才能围绕协同目标采取相应的实施方法,使创新合作主体之间、主体内部各部门之间通过协同作用实现信息平台的共建。
信息保障平台战略协同效应一旦形成,将对基于信息保障平台的服务产生全面影响。平台建设战略协同的主要功能在于统一合作主体间的战略目标,形成共同认可的信息平台建设战略实施方案。与此同时,还对整体化的信息保障平台效用产生关联作用,从而实现其战略价值。
[1]张 敏.跨系统协同信息服务的定位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0(12):64-68.
[2]邹 江,杨 璐,孙瑞志.基于SOA的企业异构资源的整合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1):51-53.
[3]国家科学图书馆融汇服务目录[EB/OL].[2011-03-09].http://crossdomain.las.ac.cn/mashup/mashup.html.
[4]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的指导意见[Z/OL].[2009-03-31].工信部产业[2009]126号.http://www.Gov.cn.
[5]Zhang F Z,Song Z Z,Zhang H.Web service based architecture and ontology based user model for cross-system personalization[C].2006 IEEE/WIC/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Intelligence.WI 2006 Main Conference Proceedings,2006:849-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