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电子交易中的药品信息代码标准研究
2012-02-27王妍胡泽利李青
王妍 胡泽利 李青
(重庆市药品交易所,重庆 400010)
医药供应链是在为患者提供医药产品或医疗服务的共同目标下,由对整体药品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有关键影响的若干药品原材料供应商、制药厂商、医药物流服务商、医药商业公司、医院和药店、患者等组成,并在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之下的动态增值网链结构模式[1]。我国药品相关的信息繁多且不甚规范,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药品大约有20万条,如此庞大的药品信息,如其代码编制方法不一致,势必造成同一药品在药品流通、使用和监管等环节的信息管理、统计十分不便。为了实现整个医药供应链电子交易中各个环节的系统信息共享,推动我国医药流通行业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了解国内外目前主要使用的药品信息编码系统,研究药品信息分类和编码规则和方法,对比分析各药品信息编码标准的优缺点,对制定一套适合目前现代化医药供应链可在药品电子交易流通各环节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代码标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 国内外主要药品信息代码系统
目前国内外主要的药品代码包括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ATC)分类编码、化学药品(原料、制剂)分类与代码(YY0252-1997)、美国国家药品编码(NDC码)、国家药品本位码编码等,每种编码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下面将对每个编码系统以及其优缺点进行详细阐述。
1.1 ATC分类编码
ATC系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药物的官方分类系统。代码根据药物作用的器官系统及其化学、药理学和治疗学属性将药品划分为不同的组,这些组又划分为5个不同的层次。第1层为药品解剖学分类,包括14个解剖学分类,分类代码用1位字母表示;第2层为第1级各个分类下的亚类,相同药理学或治疗学等,代码用2位数字表示;第3层为关于化学的或治疗的或药理的1个子类,代码用1位字母表示;第4层用来计数不同的药物数量,代码用1位字母表示;第5层为化学物质分类,代码用2位数字表示。
ATC系统涉及的药物较局限,不能完全覆盖近几年国内上市新药品种及部分结构修饰类、改剂型药品、我国特有的中成药、部分治疗用生物制品及预防用生物制品;主要涉及药品的药理分类及代码,不包括药品剂型、规格、包装、企业等编码体系,不适用于药品交易等领域;此外,ATC系统存在“一物多码”的情况,即如果一种药物有多种治疗用途,则存在多个编码,这给统计分析等方面造成了影响。
1.2 YY0252-1997
YY0252-1997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总后勤部卫生部于1997年联合发布的行业标准。其延拓、细化、修订的基础为GB7635-87(国家标准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编码对象包括1949年以来在国内生产、流通、使用过的化学药品(原料、制剂)、生物制品、制剂辅料等。原则上不包括中药材和中成药,但包含了部分按化学药品审批的中、西药复方制剂。
代码为16位阿拉伯数字层次码,分为8层,每层包含2位数字,分别表示化学药品代码、大分类代码、小分类代码、原药品代码、结构衍生物代码、盐类衍生物和复方制剂代码、剂型代码、规格代码[2-4]。
YY0252-1997适用于药品的生产、经营、使用、科研、教学、统计、财务、监管等工作的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对药品基本信息的标准化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更新缓慢,一直没有修订再版,影响了其时效性;其数据源较局限,不管是原药品(仅包括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未涉及中成药和中药材)还是剂型规格等,数据不够全面。
1.3 NDC码
NDC码是美国《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案》要求药品生产企业依法申报提供,由FDA负责确认、维护和发布的通用产品标识。NDC码为11位阿拉伯数字,分为3层:第1层为5位数的生产厂家代码,第2层为4位数的产品码,第3层为2位数的包装码。
NDC码仅是针对具体产品而进行的识别码,未涉及到药品分类等相关信息;编码的范围较局限,仅限于处方药和胰岛素产品。
1.4 国家药品本位码编码
国家药品本位码编码主要是对我国上市品种按照药品名称、剂型、规格、生产企业等基本要素而赋予一个产品唯一的识别码。本位码为14位数字,分为4层:第1层为2位国别码,第2层为1位类别码,第3层为10位本体码,第4层为1位校验码[5]。
同NDC码一样,药品本位码仅是针对具体产品而进行的识别码,未涉及到药品分类等相关信息。
1.5 其他药品代码
深圳在全国率先推出中药饮片、方剂的数字信息化管理,为其制作身份识别码,一药一名、一方一名。针对中药方剂,采用6层9位数字代码,收集常用和经典的中药方剂481首,共给出了481个“身份证”代码[6]。
2 信息分类及编码的基本方法
2.1 信息分类的基本方法
信息分类是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将信息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起一定的分类体系和排列顺序。信息分类的基本方法有3种:线分类法、面分类法、混合分类法。
2.1.1 线分类法
线分类法又称层级分类法,是将分类对象(即被划分的事物或概念)按所选定的若干属性或特征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的类目,并排成一个有层次的、逐渐展开的分类体系[7]。同一分支的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不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系。由某一上位类划分出的下位类类目的总范围应与该上位类类目的范围相等;当某一个上位类类目划分成若干个下位类类目时,应选择同一划分基准;同位类类目之间不交叉、不重复,并只对应于一个上位类;分类要依次进行,不应有空层或加层。
线分类法的优点是层次性好,能较好地反映类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实用方便,既符合手工处理信息的传统习惯,又便于计算机处理信息。线分类法的缺点为结构弹性较差,分类结构一经确定,不易改动;效率较低,当分类层次较多时,代码位数较长。
2.1.2 面分类法
面分类法又称组配分类法,是将所选定的分类对象的若干属性或特征视为若干个“面”,每个“面”中又可分成彼此独立的若干个类目[7]。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将有关“面”中的相应类目按“面”的指定排列顺序组配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复合类目。不同“面”内的类目不应相互交叉,也不能重复出现;每个“面”有严格的固定位置。
面分类法的优点:具有较大的弹性,一个“面”内类目的改变,不会影响其他的“面”;适应性强,可根据需要组成任何类目;便于计算机处理信息;易于添加和修改类目。面分类法的缺点:不能充分利用容量,可组配的类目很多,但有时实际应用的不多。
2.1.3 混合分类法
混合分类法是将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组合使用,以其中一种分类法为主,另一种做补充信息分类方法[7]。混合分类法综合了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的优点,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其各自的缺陷,实用性更强。
2.2 信息编码的基本方法
信息编码是将事物或概念(编码对象)赋予具有一定规律、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处理的符号,形成代码元素集合[7]。这些代码可以是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或便于人和机器识别与处理的其他符号。根据编码对象的特征或所拟定的分类方法,所采用的编码方法不尽相同;编码方法不同,所产生的代码类型不尽相同。常见的代码类型如图1所示。
图1 代码类型
2.2.1 缩写码编码方法
缩写码是按一定的缩写规则从编码对象名称中抽取一个或多个字符而生成的代码。这种编码方法的本质特性是根据统一的方法缩写编码对象的名称,由取自编码对象名称中的一个或多个字符赋值成编码表示。缩写码编码方法能有效用于那些相当稳定、且编码对象的名称在用户环境中已是人所共知的有限标识代码集。
2.2.2 层次码编码方法
层次码编码方法以编码对象集合中的层级分类为基础,将编码对象编码成为连续且递增的组(类)。位于较高层级上的每一个组(类)都包含并且只能包含它下面较低层级全部的组(类)。这种代码以每个层级上编码对象特性之间的差异为编码基础。每个层级上特性必须互不相容。
2.2.3 复合码编码方法
复合码是由若干个完整的,独立的代码组合而形成的代码。一般来说,复合码编码方法包括并置码编码方法和组合码编码方法。
并置码是由一些代码段组成的复合代码,这些代码段提供了描绘编码对象的特性,这些特性是相互独立的,这种方法的编码表达式可以是任意类型(顺序码、缩写码、无序码)的组合。并置码编码方法侧重于对编码对象特性的标识。
组合码也是由一些代码段组成的复合代码,这些代码段提供了编码对象的不同特性。与并置码不同的是,这些特性相互依赖并且通常具有层次关联。组合码编码方法常用语标识目的,以覆盖宽泛的应用领域,侧重于利用编码对象的重要特性来缩小编码对象集合的规模,从而达到标识的目的。
2.2.4 顺序码编码方法
顺序码是由阿拉伯数字或拉丁字母的先后顺序来标识编码对象的。顺序码编码方法就是从一个有序的字符集合中顺序地取出字符分配给各个编码对象。顺序码一般作为以标识或参照为目的的独立代码来使用,或者作为复合代码的一部分来使用。在码位固定的数字字段中,应使用零填满字段的位数直到满足码位的要求。
2.2.5 无序码编码方法
无序码编码方法是将无序的自然数或字母赋予编码对象,此种代码无任何编写规律,是靠机器的随机程序编写的。无序码既可用作编码对象的自身标识,也可作为复合代码的组成部分。
3 结语
在医药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药品信息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是其重要环节,而药品编码体系的建设更是其中的重点。数据不能共享的最大问题是缺少协调一致的数据标准,这会导致供应链的低效率,没有标准就不可能完成供应链的电子化进程。药品编码是一个能够起沟通关联作用的关键因素,把分布在行业内各个领域各层面的相关信息联系起来,实现各类应用系统较高程度的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流。科学的药品编码是实现药品管理和药品信息现代化的核心与基础。制定药品代码标准工作是促进医药供应链全行业信息共享,加强药品监管工作、规范和整顿医药市场秩序、实现科学监管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实现药品信息资源共享,保障广大人民用药安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1] 杨昌,郑尊信.我国医药供应链及其运作流程分析[J].物流科技,2011,34(3):54-56.
[2] 《化学药品(原料、制剂)分类与代码》编委会.化学药品(原料、制剂)分类与代码商品名异名手册[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 俞汝龙.化学药品分类与代码简介[J].中国药品标准,2000,1(1):58-61.
[4] 俞汝龙.化学药品分类与代码简介(下)[J].中国药品标准,2000,1(2):55-60.
[5] 郭海英.药品代码制度疑云[J].中国药店,2008,(7):22.
[6] 杨菊.中药饮片方剂有了 “身份证”[J].中国中医药报,2010-08-12,(002).
[7]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GB/T 7027-2002)[S].200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