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氟伐他汀钠胶囊对颈动脉支架植入后患者脑梗死的干预效果分析

2012-02-26庞洪波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年7期
关键词:颈动脉胆固醇硬化

韦 涛,庞洪波

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其同样是脑梗死的重要诱发因素。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颈动脉支架置入成为防止血管闭塞、治疗颈动脉狭窄及预防脑梗死的重要方法[1]。我院对2009年10月—2010年9月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给予氟伐他汀钠胶囊干预治疗,并对药物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9月在我院行颈动脉支架置入的患者78例,均经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证实血管存在至少1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男45例,女34例;年龄34~78岁,平均 (66.8±5.1)岁。脑梗死患者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确定颈动脉斑块的大小、位置与稳定性。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异常和肾功能不全者;凝血检查存在出血倾向和出血病史者;心肌酶谱异常者;支架置入后仍存在血管狭窄者 (椎动脉、脑动脉、基底动脉狭窄超过50%,颈动脉狭窄超过70%);其他严重疾病者;未能完成临床研究者。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在手术前进行氟伐他汀钠胶囊治疗,剂量40mg,每晚餐后口服。手术后进行抗凝治疗,肝素钠500U/h抗凝治疗24h。再进行低分子肝素钙肌肉注射,持续3d后口服阿司匹林,剂量300mg,1次/d,同时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剂量75mg,2次/d,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阿司匹林剂量不变,硫酸氢氯吡格雷改为1次/d,同时进行血小板抗凝治疗2个月。术后半年内持续进行阿司匹林药物治疗,剂量不变,半年后剂量降为100mg,1次/d,同时采用急性脑梗死常规预防治疗。

1.3 评价方法 患者在治疗结束后3、6、12个月进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诊断,判断支架置入再次血管狭窄情况,以及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大小、厚度与数量,同时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检查,排除异常患者[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初入选患者82例,2例患者由于心肌酶异常排除,2例患者未完成随访,其余78例患者均完成治疗。患者均未再次出现颈部动脉狭窄。治疗后3个月颈动脉斑块数量、厚度、长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颈动脉斑块数量、厚度、长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减少或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与治疗后3、6和12个月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Table 1 Situation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 of3,6 and 12 months

表1 治疗前与治疗后3、6和12个月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Table 1 Situation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 of3,6 and 12 months

时间 斑块数量(n)板块厚度(mm)板块长度(mm)1.08±2.13 2.02±2.34 3.24±3.235.31±3.48 4.56±3.29 7.89±6.58治疗后3个月 5.15±3.24 4.23±3.05 7.43±6.33治疗后6个月 3.22±2.95 3.35±2.58 5.21±4.86治疗后12个月治疗前

3 讨论

颈动脉狭窄是某些原因所致的颈动脉系统血管管腔变窄或闭塞的一种疾病。它与缺血性脑卒中有明显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近20%的卒中患者其主要病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而近7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3]。目前,除了血管内膜剥脱术治疗外,颈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 (CAS)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另一重要方法。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脑的大或中等管径的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狭窄、闭塞。以大脑中动脉闭塞最多见,其次为大脑后、大脑前动脉以及小脑的主要动脉闭塞,引起病变血管供应区脑组织坏死。多见于50~60岁以上患有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者,常于休息或睡眠时起病。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发病4~6h脑组织因缺血而发生血管源性水肿,1~2d神经细胞出现坏死,1~2周后脑水肿逐渐减轻,坏死脑组织液化,同时有胶质细胞增生和肉芽组织形成,8~10周后形成软化灶[4]。氟伐他汀钠 (Fluvastatin Sodium)氟苯吲哚部分仿似辅酶,能与β-羟-β-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相互作用,竞争性地抑制这一催化HMG-CoA转化为甲羟戊酸的胆固醇生物合成限速酶,减少细胞内胆固醇贮量,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受体数量,恢复细胞内胆固醇代谢稳态,并加速从血浆中清除LDL-C。氟伐他汀钠为右旋体 (强活性)和左旋体 (弱活性)组成的消旋体,前者活性较后者强30倍。临床上氟伐他汀钠用于原发性 (包括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继发性 (包括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所引起的)高脂血症。

本研究表明氟伐他汀钠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缓解与稳定有良好的效果,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手术预防脑梗死的良好临床药物。

1 上官守琴,陈光辉.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2):1821.

2 胥巧风.氟伐他汀钠改善脑梗死恢复期伴颅外颈动脉狭窄的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3):1953-1954.

3 陈涛,李德帅.氟伐他汀钠胶囊强化降脂防止脑血管造影中斑块脱落的观察[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18(4):251-252.

4 郑明瑜.氟伐他汀钠胶囊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效果评价 [J].海峡药学,2011,23(3):123-124.

猜你喜欢

颈动脉胆固醇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