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在院前急救中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分析
2012-02-26曹向忠
曹向忠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性速)是院前急救中常见的急症之一,如不及时处理,可演变为致命性的心律失常[1]。随着射频消融术的成功应用,阵发性室上速有了彻底治愈的可能,但多反复发作且突发突止,许多阵发性室上速患者不愿手术,盐酸普罗帕酮属于抗心律失常常用药物,具有广谱、高效的特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采用盐酸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阵发性室上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24~70岁,平均55岁;首次发作者16例,反复发作者14例;发作时心率140~210次/min,心律齐,发作持续时间1.0~11.0h;合并高血压6例,冠心病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原因不明4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5~71岁,平均52岁;首次发作者15例,反复发作者15例;发作时心率150~220次/min,心律齐,发作持续时间1.5~12.0h;合并高血压5例,冠心病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3例,原因不明6例。病例均系院前急救患者,均进行心电图、胸片、心肌酶、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患者发作前大多无明显诱因,部分有情绪激动、疲劳、饮酒等,发作时主要表现为突发心悸、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出汗、低血压、焦虑不安等症状,极个别出现晕厥,均无糖尿病史。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作次数、心率、发作持续时间、诱因、临床表现以及合并症等具有均衡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注射液负荷剂量15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20ml,缓慢静脉推注(一般5~10min推完),若无效间隔10min后可重复使用。对照组给予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首次负荷剂量7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20ml,缓慢静脉推注 (一般5~10min推完),若无效间隔10min后可重复第2剂,5min内完成,总量不超过210mg。两组患者均在心电监护与医生在场的情况下进行,若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或血压下降及相应生命体征变化应立即停止注射,并进行积极抢救,治疗前及治疗后复查心电图。
1.3 监测指标 监测心电图动态变化;观察有无胸闷、气短;持续心电监护观察有无心动过速发生;观察心率变化;监测血糖值。
1.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给药后30min内心动过速中止,转复为窦性心律,症状缓解。好转:心率减慢,但心动过速未中止,未转成窦性者。无效:给药超过30min心率无变化,不转复为窦性心律,或转复后很快又复发。转复成功率=显效率+好转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转复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的转复成功率为100.00%,对照组的转复成功率为8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仅1例出现了轻微头晕、恶心,未给予特殊处理,停用药物后自行消失,不影响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在给予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治疗过程中,共有7例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出现头晕、恶心2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窦性停搏l例、低血压1例,胸闷不适1例。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不影响治疗。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转复成功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successful rates of conversion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3 讨论
阵发性室上速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人,也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以及洋地黄中毒患者等。其心动过速频率过快,持续时间较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然起始并突然终止的心动过速,可引起心脑等器官供血不足,导致昏厥、头晕、乏力、胸痛、紧压感、阿-斯综合征、心绞痛以及心力衰竭,甚至可引发猝死。对于心室率过快的患者,可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降低。因此,给予阵发性室上速及时有效的治疗,终止其发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阵发性室上速大部分由折返机制诱发[2],部分是由于自律性增高及触发激动所致,包括心房内折返性、窦房结折返性、房室结折返性以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在全部室上速病例中,最常见的是房室结折返性以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约占全部室上速的90%。阵发性室上速的心脏听诊,其心率多在100~250次/min,心律规则,若同时伴有房室传导阻滞或心房颤动的话,心室律可不规则。折返的持续存在有赖折返环各部分组织的传导时间总和长于各组织的有效不应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措施有多种,任何一部分组织的有效不应期长于传导时间总和或某部分组织发生阻滞,均可终止折返发作。但药物治疗仍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胺碘酮、盐酸普罗帕酮异搏定是常用的药物,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阻滞细胞膜K+通道,延长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抑制复极过程,且具轻度Ⅰ及Ⅳ类抗心律失常药性质。降低窦房结和薄氏纤维自律性,延缓其传导[3]。对静息膜电位及动作电位高度无影响,对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静脉滴注有轻度负性肌力作用,但通常不抑制左心室功能,可影响甲状腺素代谢。盐酸普罗帕酮属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一个比较好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是强力的快速钠离子流和静息钠离子流阻滞剂,于1989年被全国心律失常治疗座谈会推荐为治疗室上速的一线药物。具有轻度G受体阻滞剂和微弱的钙通道阻滞作用,其主要电生理作用为:(1)抑制动作电位相的速度和幅度;(2)非特异性D受体阻滞剂的结构,阻断心肌细胞快钠离子通道;(3)除延长心室不应期外,主要产生减慢传导的效应,使A-H、H-V、P-R及QRS时限均延长,并呈剂量依赖性;(4)对窦房结和QT间期影响较小,能够快速有效地终止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同时,不能与维拉帕米同时或交替应用,否则将导致严重心功能抑制和血压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急诊时不易鉴别是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使用盐酸普罗帕酮均能奏效,故特别适合急诊使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其不良反应,大剂量静脉注射会引起恶心、呕吐。因此,静脉注射要缓慢进行,盐酸普罗帕酮抑制心肌收缩力,可加重心律失常或导致新的心律失常发生。不宜过量使用,尤其老年患者更要注意,对患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应慎用,对可疑存在窦房结功能不全及房室传导功能不全者应禁用。且必须备好必要的抢救药品,做好心肺复苏准备,一旦出现心率<50次/min或窦性停搏应马上停药,并给予积极抢救。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转复成功率为100.00%,对照组的转复成功率为8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患者仅1例出现了轻微头晕、恶心。由于盐酸普罗帕酮在体内的t1/2较长,复律时间较长,不良反应较大,因此,对照组患者在给予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治疗过程中,共有7例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出现头晕、恶心2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窦性停搏l例、低血压l例,胸闷不适1例。均未给予特殊处理,停用药物后自行消失,不影响治疗。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速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可作为院前抢救阵发性室上速患者的首选药物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刘强,佘强,胥勇斌.胺碘酮逆转阵发性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左心房重塑的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23-24.
2 余廷佑.胺碘酮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性心律失常.中国实用医刊[J] .2011,38(12):101.
3 程晓静,付蓉,郭丽丽,等.联合用药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11,6(3):27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