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2012-02-26闭奇
闭奇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既可以向稳定型心绞痛发展,也可以向心肌梗死发展,甚至发生猝死。该病的典型症状为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可持续几分钟至半小时。症状不典型者仅感到胸前闷压感、烧灼感或无力出汗,有人诉说是一种无法形容的难受。本研究重点探讨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型的抗血小板的药物—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通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36~74岁,平均(51.5±8.8)岁,低危18例,中危17例,高危15例。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36~76岁,平均 (51.8±8.8)岁,低危17例,中危19例,高危14例。入选患者均符合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原则》中的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1],无抗凝抗血小板禁忌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危险分层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辛伐他汀、硝酸脂类、钙离子拮抗剂、降血糖、倍他乐克等基础治疗,阿司匹林300mg,1次/d,连用3d后改为100mg,1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氯吡格雷75mg,1次/d,口服。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0d。
1.3 疗效判定 (1)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达到80%以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达到80%以上。(2)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80%。 (3)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不到50%,硝酸甘油用量减少不到5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 ()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情况 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有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2.7725,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 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angina pectoris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两组临床各指标情况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两组临床各指标情况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组别 例数 心绞痛发作次数 (d)治疗前ST变化 (mm)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 50 6.45±2.3 4.4±2.2 3.6±0.8 2.3±0.6 175±45 16治疗后 治疗后血小板计数 (109/L)治疗前 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 (g/L)治疗前5±75 6.33±1.72 6.15±1.07观察组 50 6.4±2.6 2.25±1.4 3.7±0.6 2.1±0.7 175±55 165±65 6.28±1.68 4.99±1.13 t 10.32 9.23 8.96 7.34 6.98 0.00 9.46 7.8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值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类型主要包括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预后,如果不能恰当及时的治疗,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2]。不稳定型心绞痛继发于冠状动脉阻塞急性加重,是由于粥样瘤表面的纤维斑块破裂,结果出现血小板黏附引起的。造影证实1/3以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缺血区的血管内有导致部分闭塞的血栓,由于造影时难于辨认血栓,报道的发生率可能偏低[3]。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疼痛更强,持续时间更长,较低的活动量就可诱发疾病,休息时也可自发出现卧位心绞痛,性质呈进行性 (恶化型),这些改变可任意组合。大约30%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发作后3个月内可能发生心肌梗死,猝死少见,胸痛时心电图的明显变化是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重要标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内科急症,应在CCU得到救治,肝素和阿司匹林均可降低随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5]。氯吡格雷为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是通过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 (ADP)与血小板结合及继发由ADP介导的糖蛋白复合物活化发挥作用[4]。优点是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强于阿司匹林,出血及不良反应少于阿司匹林,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极低,不必频繁检测血象,尤其适用于有过近期发作的脑卒中、心肌梗死和确诊外周动脉硬化的患者,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事件的发生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和血管性死亡[6-7]。本研究结果显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显著缓解症状,并不增加不良反应,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黄宁生.氯毗格雷治疗无ST段上抬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04,10(6):522.
2 周书春,王少霞,赵玉兰.氯毗格雷、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疗效观察 [J].中国老年学杂志,20O9,28(6):588-589.
3 赵凤兰,舒降之.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05,25(5):6.
4 傅向华,孙家安.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荟萃,2004,19(3):162-163.
5 刘奕.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流变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6.
6 李增男,张艳晖,李德玲.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苏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2007,27(4):621-622,641.
7 张三强,潘苗,刘建庄.低分子肝素和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0):1808-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