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R CC导体接头测试装置设计与研制
2012-02-26郭帅武玉刘华军刘勃施毅龙风
郭帅武玉刘华军刘勃施毅龙风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合肥 230031)
1 引言
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简称ITER)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ITER计划的核心部件是超导磁体系统,由18个纵场(Toroidal Field,TF)线圈、6个中心螺管(center solenoid,CS)线圈、6个极向场(poloidal field,PF)线圈及18个校正场(correction coil,CC)线圈组成。中国承担ITER计划16 km的TF导体、48 km的PF导体及全部CC导体的设计生产,在这些导体研制过程中,必须进行相关超导导体低温性能的测试及研究。
CC导体接头是CC导体的重要部件之一,建立对CC导体接头测试的实验装置,可以提高在ITER CC导体相关关键技术上的研究水平,为承接和争取更多的ITER相关测试项目提供有利条件[1]。接头电阻是CC导体接头的重要参数,介绍了一套用于CC导体接头低温测试装置,可以满足ITER CC导体接头电阻的测量要求。
2 总体设计
整个测试装置系统包括低温杜瓦,超导变压器,失超保护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测试装置图如图1所示。采用内径为300 mm的液氦杜瓦提供所需要的低温环境,用LHe浸泡的冷却方法对CC导体接头和超导变压器初次级线圈进行冷却,保证线圈完全处于超导状态。装置采用超导变压器提供CC导体接头所需要的测试电流。超导变压器是用两个同轴的超导线圈组合在一起,初级线圈在内层,采用单根NbTi线绕制;次级线圈在外层,直接利用CC导体接头连接的CC导体构成闭合回路。利用电磁感应的方法,在初级线圈上给一变化电流,在次级线圈上感应出放大的电流,作为接头测试用电流。失超保护系统是根据磁体失超传播的特点,利用平衡桥路快速检测出失超信号,及时释放出磁体的电磁能。电流引线外接磁体电源,采用常规铜电流引线,电流设计最大为200 A。
2.1 10 kA超导变压器的设计
由于运用的是电磁感应原理,要求两个线圈尽量紧密,增大感应的磁通和耦合程度。为此,研究将超导变压器磁体结构采用同轴双骨架的设计,即超导变压器的两个线圈设计成同轴螺旋管磁体,初级线圈在里面,次级线圈在外面,相互套装而成。初级线圈最大运行电流200 A,在结构上采用8层1 032匝单根NbTi线绕制而成;次级线圈最大设计电流10 kA,采用2匝CC导体绕制在初级线圈的外侧。CC导体采用4级3×4×5×5 CICC结构,第一级由3根超导股线绞缆而成,4根一级缆再绞制成二级缆,第三级为4根二级子缆绕中间1根二级子缆绕制,最后一级为5根副缆相互缠绕,随后进行穿缆、缩管、磁体绕制及固化等工艺过程[2],变压器的主要设计参数如表1所示。
图1 接头测试装置图Fig.1 Test facility diagram of joint
表1 超导变压器主要设计参数Table 1 Main design parameters of superconducting transformer
次级线圈采用矩形截面的导体设计结构,既便于线圈绕制,又增大了与初级线圈之间的耦合程度。为达到设计的1×106的电感,次级线圈设计为单层2匝结构,线圈外径为222.4 mm,轴长与初级线圈的轴长相同,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的径向距离控制在10 mm左右,保证两线圈之间有足够的安装空隙,同时还可使得两个线圈的耦合系数达到0.72的设计值。
超导变压器初级、次级线圈都选用NbTi超导材料,NbTi超导材料生产工艺比较成熟,性能比较稳定,不需要经过热处理,制作工艺也较为简单[3]。NbTi超导股线的参数如表2所示。
表2 NbTi超导线参数Table 2 Main parameters of NbTi wire
UNK NbTi超导股线在4.2 K、5 T环境下,其临界电流Ic=550 A;在4.2 K、6 T环境下,其临界电流Ic=465 A,由Luca定标率公式可得到在4.2 K,2 T环境下,临界电流Ic=970 A。运行电流设计200 A,则Iop/Ic<21%。NbTi超导股线临界电流密度Jc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NbTi超导股线临界电流密度曲线Fig.2 Critical-current density of NbTi wire
2.2 失超保护方案
超导变压器初级线圈的通电回路包括磁体电源,移能电阻,接触器开关和信号调理电路,失超保护主电路如图3所示。超导变压器次级线圈储能较小,失超时其储存的能量将消耗在线圈正常区电阻上,无需采取保护措施。初级线圈为动态运行磁体,为便于失超信号探测,失超探测采用平衡桥路探测法。通过调节平衡桥路两端电阻比值,使之与线圈感应电压比值相等,线圈超导态励磁时桥路平衡。失超时,因磁体失超的传播性,桥路失衡,从而检测出失超电压信号。
图3 失超保护主电路Fig.3 Electric circuit of quench protection
磁体降温到设定温度,在正式通电测试之前必须调节桥路平衡。当通电运行磁体局部出现失超时,失超段产生阻态电压,检测桥路失去平衡,失超检测电压经过滤波、放大、高压隔离处理等,和事先根据失超判据计算出的失超保护阈值电压Vth比较,若超过阈值电压,则接触器工作,主回路常闭触点K1打开,切断主回路电流,磁体电流流过释能电阻放电,达到保护初级线圈的目的。
考虑到磁体失超从探测点处开始的情况,失超并向两侧同步传播,失超检测电压Vq不能真实的反映出失超电压,出现检测盲区。因此增加一路桥路信号,以检测上述盲区失超电压,一般选取磁体1/3处引出电位测量线,构成另一路平衡桥路[4]。
2.3 数据采集系统
在CC导体接头的实验过程中,要监测和记录样品环境温度,接头通电电流,接头两端电压和液氦液面等物理量。在左右两个接头的内外侧都布一个电压测量点,在接头的上下侧分布两个温度计,霍尔传感器测量接头通电电流大小,液面计测量杜瓦中液氦液面。传感器把要测量的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工控机建立和数字表的通讯,读取传感器输出的电压值。软件部分根据事先设置的关系式,对各通道采集的物理量进行文本显示和曲线显示。
磁体电源最大输出1 500 A/10 V,电流输出精度0.5%;温度传感器采用 LakeShore CX-1050-AA 系列,测温范围4.00—325 K;霍尔传感器采用Lake-Shore HGCA-3020低温霍尔探针,测量精度和线性度小于1%;液面计采用超导液面计,利用液氦液面上下超导丝电阻不同来测量出液面高度。
Keithley 2700表测量两路温度信号,左右接头内侧电压及初级线圈失超信号。其具有6位半测量精度,配合选用的7708型后面板插入卡可完成40通道差分输入信号测量,并通过GPIB总线和工控机连接。通过选择合适量程实现最佳的采样分辨率,通过调整AD积分时间改变采样速率。Keithley 2700仪器设置100 mV量程,采集速率为中速,数字滤波,此时各通道电压测量在1 mV时的测量精度为±0.5%。
3台Keithley 2182表分别测量左右接头外侧电压,接头通电电流。Keithley 2182是7位半数字表,双通道输入。为保证精度,每块表用通道1测量。3台2182通过GPIB接口线串联,再连接到工控机上。每台仪器设置10 mV量程,采集速率为中速,数字滤波,此时电压测量在50 uV时测量精度为±0.5%。
软件部分采用LabVIEW作为开发平台,实现多通道数据的采集、处理与显示,以及数据的存储和对历史数据的回放。软件界面友好,利用LabVIEW提供的文件I/O函数集,可以在线添加和编辑关系式,添加新的测量点,修改通道名称、关系式和单位等[5],使测量更加灵活。数据采集任务停止后,可以通过数据回放选项,看到系统保存的数据文件列表,点击数据文件,会出现文件中各通道的数据索引,然后可以在Graph中可以看到整个采集过程中各通道数据的变化曲线。数据回放功能使用户在实时采集结束后,仍可以重新观察和深入处理采集数据[6],以便对测试样品物理性能深入分析。
3 CC导体接头电阻的测量
将测试接头和超导变压器安装于不锈钢杜瓦中,先通入液氮进行预冷,加入液氮时要缓慢,避免急速冷却[7]。采集系统监测接头和超导变压器温度,达到77 K后保持一段时间。然后换用LHe冷却,把液氮排出并继续降温,直到温度降到4.2 K左右并稳定下来。调节失超保护平衡桥路,然后分别测量CC导体接头在在自场环境下,2-4-5-6-7-8 kA 通电电流时的电阻,其中每个电流台阶稳定通电时间维持在10 s以上。通电电流为6 kA和8 kA时的接头电压电流曲线如图4、图5所示,左右接头电阻的大小分别约为8.4 nΩ和9.3 nΩ,接头电阻测量精度小于±5%。
图4 通电电流为6 kA的接头电阻Fig.4 Resistance of joint at 6 kA current
图5 通电电流为8 kA的接头电阻Fig.5 Resistance of joint at 8 kA current
4 结论
介绍了ITER CC导体接头电阻测试装置,具体讨论了10 kA超导变压器的设计和研制,分析了失超保护系统原理以及数据采集系统构成。通过控制超导变压器初级线圈的电流上升率和上升时间,在次级线圈获得接头测试所需要的不同的通电电流。数据采集系统监测实验过程中的温度信号,电压电流信号,并根据每个通电电流台阶的接头电压电流值得出接头电阻值。测试装置系统已经应用到ITER CC导体接头电阻的测量中,装置满足ITER CC导体接头的测量要求。
1 施 毅.ITER CC导体测试装置超导变压器的设计与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2010.
2 刘华军,武 玉,施 毅,等.50kA超导变压器的设计与研制[J].低温工程,2010(3):11-17.
3 任志斌,于 敏,刘华军,等.50kA超导变压器初级绕组设计制作及低温通电实验[J]. 低温与超导,2010,38(4):43-46.
4 龙 风,刘 方,施 毅,等.FAIR超导二极磁体实验失超保护系统设计与分析[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08,28(4):333-336.
5 冯汉升,庄 明,夏根海,等.EAST低温复杂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J]. 微计算机信息,2009,25(22):72-73.
6 张丙才,刘 琳,高广峰,等.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与信号处理[J].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7,(12):74-75.
7 于璟泽,毕延芳,丁开忠,等.ITER电流引线高温超导叠制作工艺及性能测试[J]. 低温物理学报,2009,31(1):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