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手机上网现状及引导策略研究
——以厦门大学为例

2012-02-26郑晖阁

党史文苑 2012年4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大学生影响

林 晶 郑晖阁 肖 盈

(厦门大学 福建厦门 361005)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相关报告,当前,手机已成为青少年第一位的上网工具。为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手机上网的情况,2011年,厦门大学“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组以大学生手机上网为切入口,面向本校人文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医药科学4个一级学科、10个学院学生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850份,回收率为85%,抽取样本的可信度为95%,置信区间小于0.05。受调查者中,性别分布上,男生494人,占58.2%;女生356人,占41.8%。学历水平分布上,本科生694人,占81.6%(其中一二年级本科生占总抽样人数的42.8%,三四年级占38.8%);硕士生132人,占15.5%;博士生24人,占2.9%。学科分布上,工程与技术科学类学生410人,占48.2%;人文与社会科学类311人,占36.6%;自然科学类96人,占11.3%;医药科学类33人,占3.9%。学生干部222人,占26.1%;非学生干部628人,占73.9%。独生子女346人,占40.7%;非独生子女504人,占59.3%。地域分布上,来自中小城市的学生322人,占34.3%;来自农村的学生258人,占30.4%;来自城镇的学生212人,占24.9%;来自大城市的学生88人,占10.4%。月消费情况上,每月生活费用在400—700元的学生378人,占44.5%;700—1000元的学生299人,占35.2%;1000元以上的学生125人,占14.7%;生活费在400元以下的学生48人,占5.6%。学习成绩上,排名在可比人群中位于20%-80%(即中等)的学生530人,占62.4%;前20%的学生197人,占23.1%;后20%的学生123人,占14.5%。总的看来,本调研所涉及的学生群体在性别、学科结构、学历、家庭地区、个人消费能力、学生干部、独生子女比例等方面的分布呈正态分布,这说明样本具一定的代表性,符合本次研究的要求。

在问卷设计上,课题组参考手机使用、电脑上网、手机依赖、电脑网络成瘾等调研问卷项目并加以改进,内容涵盖大学生手机上网的情况(频率、时间、地点、用途等)、影响(对学习、人际交往、心理等的影响)、价值判断(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大学生对思政工作的建议等方面。本调研组经过深入调研、访谈,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大学生手机上网的情况。

一、大学生手机上网总体情况

1.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具有普遍性,上网频率较高,且手机上网人数具增长性。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2%的学生表示从未使用过手机上网,88%的学生表示自己会使用手机上网。58.8%的学生每天都用手机上网,16.1%的学生表示自己大约每两三天使用手机上网一次,13%的学生则大约每周使用手机上网一次。在上网时间上,32%的学生表示每天上网超过一小时,8%的学生上网时间则超过3小时。在还未使用手机上网的学生当中,超过72%的学生表示将来会使用手机上网。

2.即时通信、收看新闻及娱乐资讯、信息检索等为大学生手机上网的主要内容。当代大学生手机上网选择多元化,但大部分集中在聊天、搜索信息等方面,手机网络游戏、手机电视、手机炒股、手机商务尚未普及,但手机上网看小说的大学生占相当比例。

表1:受调查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目的

3.大学生手机上网主要场所为宿舍,其次为课堂。上课时间大学生手机上网情况不容忽视。49.2%的学生主要在宿舍休息时使用手机上网;27.8%的学生表示自己平时主要在教室上网(上课时);另有10.2%的学生经常在其他与学习有关的场所使用手机上网:在自习室上网者占8.1%,在实验室上网者占0.7%,在图书馆上网者占1.4%。

4.大部分学生能合理安排手机上网时间,但仍有部分大学生自制力不足。在“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是否超过预期”“是否尝试减少手机上网时间而失败”“是否会因手机上网忽略自己要做的事情”三个问题上,虽然表示“经常”的学生比例并不高(分别为24.1%、5.9%和14.2%),但表示“偶尔”的学生比例却很高,分别占39.9%、19.4%与42.7%。与此同时,25%的家人朋友曾抱怨过受访者手机上网状况,且14%的受访者尝试过隐瞒上网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部分大学生的自制力有待加强。

表2:受调查学生手机上网的时间

5.目前尚未出现大规模的手机上网成瘾情况,但近1/3学生对手机上网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在“如果无法手机上网是否会觉得生活空虚无聊”“是否会因别人打搅自己手机上网而发脾气”这二个问题上,大部分受调查的学生选择了“没有”(分别占58.9%、79.8%),但仍有超1/3的学生明确表示“经常”和“偶尔”会觉得无法手机上网而空虚无聊,且近1/6的受访者会因为别人打搅而发脾气,显示出对手机上网一定程度的依赖。

二、大学生手机上网的影响

1.学习上,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使用手机上网对学习没有造成什么影响,而认为会对学习产生影响的学生中,又有过半的学生认为积极影响与负面影响同时存在。调查显示,55.8%的学生认为使用手机上网并未对学习产生影响;44.2%的学生则认为使用手机上网会对学习产生影响,其中22.4%的学生认为这种影响功过参半:11.6%的学生认为是消极影响,10.8%的学生则认为是积极影响。可见,大学生在“手机上网是否会对学习产生影响”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2.个人情绪上,近70%受访者认为手机上网对自己的情绪没有造成什么不同的影响,超过20%的大学生认为手机上网给自己带来了较为积极的影响。67.3%的受访者表示使用手机上网未对自己的情绪造成影响,24.7%的学生表示手机上网会给自己带来不同程度的正面影响,这主要来自于通过手机上网找到乐趣(13.5%)、难过的时候能够通过手机上网宣泄(11.2%)。认为手机上网会带来不同程度负面影响的学生则仅占8%,这主要是因为通过手机上网中看到的某些信息(5.1%)、使用手机上网的行为而使自己感到内疚、焦虑、孤独或抑郁(2.9%)。

3.人际交往上,手机上网目前对大多数学生的人际交往未造成太大负面影响,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近3/4的学生在手机上网时、手机上网后与朋友的关系未变化,且有近13%的学生表示手机上网使得自己与朋友的交流更为深入融洽。但25%的受访者出现更愿意手机上网而不是和亲密朋友相处的情况,近14%的受访者使用手机上网后与亲友的朋友变得更加淡漠。

4.价值判断方面,大部分学生对“手机上网成瘾”持理性客观态度,希望能够一分为二看待问题。在对“你对手机上网持何种看法”的回答中,只有12%的学生认为“手机上网成瘾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应当加以抵制”,46.3%的学生认为“手机上网成瘾有其具体原因,应当加以分析,不应一刀切”,15.4%的学生认为“手机上网不可能成瘾,是某些人夸大了的说法”,同时,9.6%的学生认为“手机上网成瘾很正常,我觉得没什么”。

三、调研总结

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对手机上网持乐观态度,普遍接受并能灵活运用手机上网。在上网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强、能合理安排手机上网的时间、有选择地接受信息;手机上网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总体良好。大部分学生对于外界热议的“手机上网成瘾”问题持理性分析态度。然而仍有部分学生存在自制力不足,上网时间超预期,因依赖手机上网情绪受影响、人际交往受阻、学习成绩下滑等情况。

为对部分易受手机上网影响的学生进行进一步了解,我们将手机上网的情况、影响等项目与年级、性别等项目进行了交叉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年级、家庭情况(来自何地区、月生活费)、是否为独生子女、学习成绩的差异等因素对手机上网状况的影响最大。总的说来,男生、低年级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一般(月生活费较低、来自城镇、农村)、非独生子女、成绩靠后的学生更容易被手机网络世界吸引,情绪较易受影响,也较难控制自己的行为。

1.低年级的学生手机上网依赖倾向较为突出。这部分学生可能因年龄较小、交流愿望迫切、对新媒体充满期待、性格尚未完全成熟,较之高年级学生花费在手机上网上的时间更多、更难以自制,手机上网对学习、情绪等的影响也更大。较之本科生,博士、硕士的表现则较为理性。

2.家庭经济较差的学生依赖手机上网比例较大。交叉分析显示,月生活费低于400元的学生较易对手机上网产生依赖。这部分学生往往受制于经济压力,有时候难以支付上网费用,但他们却更容易被手机上网所吸引。原因可能在于:部分学生电脑上网不便从而转向使用手机上网,对于新媒体的好奇与需求比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更加强烈,试图通过手机上网来证明自己的经济实力与自我价值,渴望通过手机上网获取更多的信息、结交更多的朋友。

3.非独生子女对于手机上网的时间、精力、情感投入相对较大,自制力较差。这与课题组预设的“独生子女更容易对手机上网产生依赖”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与个别学生座谈后,我们分析原因可能在于:非独生子女对于情感交流的需求更为迫切,更渴望得到关注,且更容易因缺乏外界干预而依赖于手机上网。

四、大学生手机上网引导策略

1.对大学生手机上网进行引导,应当有的放矢,施行个性化指导。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年龄、性别、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直接影响学生手机上网的行为及态度。能不能切实关注到不同学生不同时期成长成才的具体需要,更富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对低年级、家庭相对困难、学习落后的学生,思政工作者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与交流,才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手机上网,不至于过度依赖手机上网;男生较之女生更容易依赖于手机上网,值得我们多加关注。在关心独生子女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对非独生子女进行积极的引导,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

2.对大学生手机上网进行引导,应当以媒介素养教育为依托,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应当以媒体素养教育为依托,切实提升学生处理信息、辨别是非、合理表达情感的能力。我们发现,国外的媒介素养运动方兴未艾:英国于20世纪70年代发起“媒介素养教育运动”,到了2000年,媒介素养课程已成为全英国中小学生必须参与的课程。美国则在1989年成立“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媒介素养教育已融入到中小学生的日常教育中。但是,国内目前对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素养教育仍显空白。许多学生只会使用媒体、更新软件、下载资料,却未能正确处理使用者与媒体的关系,过度依赖媒体而忽略现实生活。部分学生掌握了技术,却遗失了应有的态度。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各类讲座、组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媒体带来的便利及不足,指导学生更加科学、理性地看待新媒体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3.对大学生手机上网进行引导,应当加强心理辅导,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部分大学生的手机上网依赖倾向,既是外在的行为表现,同时也是内在的心理隐疾。唯有将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手机上网依赖倾向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与帮助。对大学生心理辅导而言,手机上网依赖倾向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依赖程度界定、纠正方法等方面都还没有相对明确的标准,这为心理辅导工作增加了难度。高校思政工作者、心理辅导工作者应当尽早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对手机上网的前期引导与干预。

4.对大学生手机上网进行引导,应当结合手机使用情况、电脑网络成瘾问题加以分析。如前所述,我们发现大学生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手机上网依赖倾向,这部分学生是否构成手机网络成瘾,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我们应当科学分析大学生在电脑、手机这两种新媒体之间的选择、转换、依赖之间的关系,从而才能对手机上网依赖倾向做出更深入的判断。由此可见,电脑上网、手机使用、手机上网三者之间的关系,值得研究者做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大学生影响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大学生之歌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