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党和人民立下奇功的黄贤度

2012-02-26潘克森

党史文苑 2012年4期
关键词:黄道

■ 潘克森

黄贤度先生去世已经快9年了。他是黄道直接领导下的中共特别党员。他在新四军驻赣办事处的平安撤离和“上高会战”胜利中所起的作用,彪炳于新四军军史和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荣史册。尤其“上高会战”,更是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抵御外寇的抗战精神的典型范例,也是共产党人高风亮节、不计前嫌,共赴国难,调动民众协同帮助国民党军队战胜外寇强敌的典型战例。

赣东北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怀

由于历史、文化和地缘等原因,大革命时期,赣东北这块红土地上,曾孕育了方志敏、黄道、邵式平、方志纯等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精英。为追求革命真理,年轻的黄贤度与这些精英人物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们的革命情谊忠贞不渝,非同一般。

黄贤度,1907年11月出生,江西上饶茶亭人,1926年大革命时期在上饶中学读高中,是上饶中学高中师范科主任黄道、邵式平的学生。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在共产党人刘少奇领导的工人群众的斗争支持下,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人们扬眉吐气,但帝国主义者不甘心失败,增派大批军舰开进长江流域,用大炮威胁中国人民。在当时“打倒军阀驱列强”的国民革命形势影响下,上饶中学黄贤度等200多名学生,在共产党员黄道的领导下,从鹅湖步行30多里到河口镇举行示威游行,高喊“打倒帝国主义”口号,许多商人经过学生宣传、劝导,纷纷自觉地表示抵制英货、日货,激发了群众的爱国热情,振奋了民族精神。1927年春,黄贤度参加了黄道组织的“革命理论研究会”,并担任该会总务部负责人,用 《向导》 《中国青年》《共产主义ABC》等马列主义书刊,帮助会员开展读书活动,研究革命理论,为黄道建立共青团组织作准备。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黄道、邵式平(上饶中学校务委员)、胡德兰 (上饶中学附小校长)等遭到通缉,转入地下,上饶中学一度陷入停顿状态。“七一五”蒋汪合流后,上饶中学改组,教育界政客缪正担任校长。缪到校后立即取消师范生公费和初中生可获得补助费的规定,激起学生掀起驱缪事件。缪串通县长带来60名武装警察包围学校进行镇压,将带头“闹事”的黄贤度等14名进步学生开除,赶出校门。

缪正的武力干涉更加激起全校师生的公愤,学生们公开发表了“驱缪宣言”,历数缪正贪赃枉法的种种恶行,上书当时的省教育厅,派出学生代表去教育厅请愿,驱缪运动更是群情激奋,如火如荼。当局迫于形势,最终还是将缪免职,另派校长。

1928年夏,黄贤度到上海进入大陆大学学习。该校为陈公博、许德珩、施复亮、李达等知名人士创办,以陈公博为首,何香凝为董事长。该校只办了一年就被蒋介石封闭。1929年,黄贤度转入上海公安大学部政治系学习,1932年毕业,失业2年。这期间,黄贤度常与广东籍同学、地下党员李大林 (1942年夏任粤北省委书记,解放后为全国海员工会负责人)交往,在李家看到 《红旗》和 《布尔什维克》等刊物,深受教育和影响。

1934年,黄贤度回家乡出任上饶县政府教育局局长,由于同地方绅士搞不好关系,后又去职,于1936年去了湖南,在湘黔铁路工程局芷江材料厂工作。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黄贤度被调到景德镇,负责拆除京 (南京)贵 (溪)铁路江西贵溪至安徽祁门段已铺通之钢轨和轨枕,以免资敌,并将这些材料通过鄱阳湖、长江水路运到武汉,再经粤汉铁路南运衡阳,以新建湘桂铁路利于西南大后方军运抗战。这一十分艰巨的任务由黄贤度指挥运输船只1000余艘、用一个连的兵力日夜武装押运,历时3个多月才艰难完成,为抗战立下功勋。

同年底,黄贤度从湖南赴景德镇工作路过南昌,特意到“南方红军游击队总接洽处”拜见了陈毅,陈毅住在当时国民党江西省政府对面的月宫饭店。后来,黄贤度在月宫饭店见到了黄道,师生重逢,黄道很是高兴,劝他留下做抗日工作。黄贤度说:“铁路工作也是抗战。”黄道说:“这不是直接的抗战,可以做军队工作嘛!”

1938年1月,经中央批准,黄道已增补为东南分局委员,留在南昌担任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与曾山、陈丕显、项英等住三眼井1号原张勋公馆。黄贤度获悉后,又专程拜会了黄道,作为礼节性探访。

同年春,黄贤度拆除铁路材料工作完成后,经南昌去衡阳时,再次到新四军驻赣办事处看望黄道。黄道深知黄贤度是一位难得的人才,经黄道一再劝说,黄贤度终于放弃了铁路部门的优厚待遇,不去湖南留在了南昌,在黄道的支持鼓励下从事抗日战争军事工作。黄贤度找到时任江西全省保安司令部政训处中将处长的萧淑宇(萧属陈公博国民党改组派成员,黄在大陆大学念书时认识他),由萧派他任江西保安第十三团团政治指导员。

此时,黄贤度在延安抗大学习的弟弟黄贤才正好由延安派回江西搞地下工作,党组织关系已转至南昌新四军驻赣办事处黄道手上,受黄道的委派来到上饶,组建中共上饶中心县委。不久,黄贤才在上饶被特务盯梢,并一度被特务扣押起来,黄贤度通过一定的人脉把黄贤才营救出来。黄贤才回到南昌后,被黄道分派到抗敌后援会流亡青年接待所当所长。

1938年5月,保安第十三团由上饶调往赣南,黄贤度留在萧淑宇名下改任政训处上校组训科长。1938年6月,黄贤度由黄道在南昌高升巷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内吸收入党,填了党表,没有举行仪式,荣幸地成为黄道单线领导联系的中共特别党员。黄道交给他的任务是做江西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特别交待他做时任江西保安处少将副处长蒋经国的统战工作,黄道认为“只要抗战,就要团结,过去的事就不提了,只要抗战就算了”。

国民党军队中军统和中统中间有严重矛盾,黄道再三叮嘱黄贤度:“你不能与党组织发生关系,只能是单线联系,而且只能和我联系。要利用矛盾,进行合法斗争,扩大我党的影响。”

当时,组训科里中统、军统、省情报总站三方面的特务都有,而且都担任股长,黄贤度是他们的上级,每日上班相处,黄道交代黄贤度对这些人讲话要注意。后来科里姓梁的中统分子对其收集的有关中共地下党员情报资料直接送呈萧淑宇处长,被黄贤度发现这是越级行为,遂将这些资料留下先看,经他这位科长补行签阅后上报,并规定今后各股收集的情报必须先经科长签阅后上报。从此,黄贤度将每次情报资料中记载的党员、爱国人士动态及其对策用心记方式记下来向黄道汇报,后来每周两三次去驻赣办向黄道作口头报告。为避免泄密,他不作文字记录,以保安全。去时穿军官呢服、挂上校领章作掩护,以免特务干扰;有时黄道也到黄贤度家里来了解情况。通过黄贤度的工作,保护了很多党的组织和干部。

避免了一次“皖南事变”的预演

当时南昌张勋公馆对面盖有一个小阁楼,有特务专门监视新四军驻赣办事处。这期间,黄贤度每个礼拜都要去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二三次,每次都会穿上佩戴国民党军衔的军装去,这是公开的。当特务问他,你怎么去办事处?他就明说他与黄道是师生关系。

黄贤度就是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把许多重要情况记录下来,特别是有关我党及进步人士情况,按期向黄道汇报,使中共的组织和许多党员干部得以安全转移。

特别是政训处曾三次公开招考160多名政工人员,黄道由驻赣办选派了30多名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到政工人员训练大队接受短期培训,其中党员陈训涛、郁守启、欧阳超、胡兴渐、陈志诚等结业后分配到各保安团充任团、连级政治指导员,这批同志在江西地方部队中发挥积极的抗日作用,有的在抗击日寇中牺牲,有的转往新四军皖南前线,有的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1938年6月26日九江沦陷。当天,黄贤度出席了黄道、曾山、涂振农在南昌市阳明路洪都招待所举行的招待各界人士的座谈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的部分委员,还有蒋经国、王枕心、彭文应、熊芷、雷洁琼、罗琼、孙晓村等人,同时还有著名的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国际研究会的刘尊棋、新华日报的陆诒、新华社的石西民、秋江等人,共到会数十人。座谈会请帖是以曾山、黄道和涂振农的名义邀请的,在会上散发了由曾山、黄道和涂振农署名的 《我们对于保卫江西的意见》,与会各界人士都发表了对抗战的意见,对保卫南昌增加了信心。

1939年3月24日,黄贤度在南昌是最早获悉日本军队攻陷奉新、进攻南昌的消息的。

当时国民党保安第三团、第十一团在庐山抵抗日寇。25日,黄贤度派保安第十一团政训处主任陈训涛(系福建人,由东南分局派到保安团工作的中共地下党员,后于1941年在赣西北被国民党杀害),由他带上一上尉副官陪同,携带军饷,乘一辆小汽车由南昌出发,打算经奉新下车,再从小路上庐山,送发给庐山孤军保安第三团、第十一团。车到奉新汽车站附近直接与日军坦克相遇,坦克上悬挂了太阳旗,陈训涛等立马将汽车调头往回开,日军的坦克追了一段而作罢。

下午,送军饷返回的陈训涛等向黄贤度汇报奉新失守情况。黄贤度立即回到政训处打电话询问保安处,当时保安处无人接电话。于是,黄贤度又亲自赶到保安处去报告,那天恰逢星期六,没有人值班,这些保安处的人都到戏院看戏去了。

黄贤度立即离开保安处去戏院找人,后又重新回保安处,才看到值班参谋,黄即将奉新已被日寇占领的消息告诉他。不一会,庐山前线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打密电给参谋处,对值班参谋说:“我们要撤退了,日本人已过了奉新,南昌危急,要求保安处等地方军事机关必须于26日先行撤离南昌。另一件事,新四军驻赣办事处有4辆汽车,命令驻百花洲宪兵第八团团长方涤暇派一连宪兵 (军统武装)以征用其4辆汽车为名,把办事处干掉,这件事过去也商量过。”而停放在匡庐中学操场上的这4辆军用汽车,实际上是由爱国华侨捐赠给新四军办事处的。

黄贤度在保安处一听到这一绝密消息,赶快跑出来,以最快的速度跑回自己的单位政训处,立即不停地打电话给新四军驻赣办事处,接通办事处电话的时间已经是晚上11点钟,当时办事处接电话的人说黄道已睡。黄贤度叫接话人立马喊醒了黄道,并把经过情况和这一重大消息告诉了黄道,于是黄道带领驻赣办事处30余人员,连夜整理东西并携带重要物件,于25日深夜12点抢在宪兵袭击前,乘汽车南撤至向塘。

给黄道打完电话出来,黄贤度又赶到百花洲路省抗敌后援会流亡青年接待所,通知其弟弟黄贤才赶紧撤退,带身边的三四十名流亡青年离开南昌,叮嘱他不要再去驻赣办事处了,后来黄贤才等人撤到了上饶。26日晚上,黄贤度搞了一辆卡车也离开南昌去了吉安。

26日,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安全迁往吉水县的三角滩,避免了一次严重的流血事件,否则,尔后1939年6月12日平江惨案和1941年初的皖南事变早在南昌就预演了,黄贤度为新四军立了大功,应记入新四军的史册和中国共产党的史册。

3月27日,南昌沦陷。

黄贤度到吉安后不到一个月的4月间,周恩来和黄道来到了吉安。一天,黄道来找黄贤度,对黄贤度说:“今后他不在江西了,要调到皖南去了。”并告诉黄贤度:“周胡子(周恩来)来了。”黄贤度听说周恩来来了,马上说想见见他。后经约定时间,周恩来在吉安汽车站附近一个小旅馆里秘密会见了黄贤度,当时黄贤度对周恩来说,现在环境一天天恶劣,他想离开江西。周恩来鼓励他说:“你留在江西有条件,与上层有关系,只要把国民党上层情况告诉我们就够了,你是单线联系,党也不要你做其他工作,干革命不能怕死。”

不幸的是,黄道于1939年5月23日在铅山河口遭特务毒害。此后,黄贤度的组织关系由后任江西省委书记郭潜单线领导。

1939年底,国民党任命黄贤度为上高县县长,黄贤度开始不想去,经江西省委党组织做工作,说明当县长可以提供掩护同志撤退、转移的中转站,他才走马上任。当时,江西地下省委派了20位共产党员随他去上高工作,从事党的地下活动。随着江西形势的恶化,在黄贤度领导下的地下党组织,帮助了许多党员干部搞到通行证,让他们安全离开江西,如余昕夫妇、夏征农、漆如云、胡兴渐等。

浩气长存的“上高会战”

在中共江西省委的支持下,黄贤度通过社会关系出任国民党江西省上高县县长。下委派令前,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召见并问他:“听人传说你是中共人员,如果是也没关系,现在是国共合作嘛!”黄贤度为了党的利益坚决予以否认。赴任时,中共江西省委推荐了一大批党员跟随他到上高,分别被委派到县政府任秘书和各科、各区乡、各学校及报社、图书馆、自卫大队、保警队等部门任要职。上高人民正是在这批中共地下党的中坚力量领导下,有物出物,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力出力,全力以赴支援前线,成为了“上高会战”大获全胜的重要力量源泉。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攻陷武汉后,中日战局出现了暂时相持阶段。上高县地处赣西北之要冲,当时国民党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和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部就驻扎在这里。1941月3月,日军纠集了4万多兵力,企图直取上高,继而东渡赣江,夺占樟树、丰城等10多个县城,然后西指长沙,南攻吉安、赣州,兵进南粤,完成所谓的“鄱阳湖扫荡战计划”。

3月15日深夜,日军集中力量兵分三路采取分兵合击战术,向我前沿阵地进攻,揭开了“上高会战”的序幕。上高下陂桥镜山的争夺战,达到了这次会战的最高峰。

敌我双方投入了大量兵力。日军第三十四师团师团长大贺茂部以其优良的武器装备,集中飞机、大炮的火力向我镜山守军阵地雨点般地倾泻,镜山上的树林被炸成了光秃秃的树杆,树枝上挂满了断肢残骸和血污的人头,形势十分险恶。第十九集团军罗卓英、王耀武部的将士在血肉横飞、硝烟弥漫中,仍然死死地固守阵地。战壕炸平了,将士们利用战斗间隙立即修补,一个连阵亡了,另一个连又补上,用血肉筑成了一道钢铁般的长城,抵御了敌人日夜不停的狂轰滥炸,打退了敌人几十次冲锋。在这小小的镜山口,日军伤亡近3000人。

这场会战打得非常惨烈,也打得非常出色,打出了中国军人的本色,充分表现了中国军人舍生忘死的英勇气概和战斗精神,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和中华民族的凛然正气。

会战到30日,日军为保存实力,不得不向原进攻的路线溃退。这时,第十九路集团军向其全线追击。日军当初闪电式挺进,现又闪电式败退,狼狈逃窜。

整个会战从3月15日至4月9日,历时25天,击毙击伤日军15000余人,俘敌森重中佐以下74名,毙俘日军马4000余匹,击落敌机3架,击沉敌兵船5艘和汽艇、民船100余艘,夺获步枪2304支、轻重机枪96挺、大炮18门及其他军用品无数。敌大队长级以上将校伤亡甚多,计被我军打伤少将步兵团长岩永、陆航少将飞行第三团团长远藤,击毙大佐联队长滨田以及中、少佐大队长井上真、安浦、木下、元敬堤、田中(属滨田联队)、佐木、森重(中佐)、板垣等军官10多人,敌第三十四师团参谋长樱井德太郎大佐因战败剖腹自杀时,被部属救起,伤重未死。此次会战,是我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

上高人民为了这次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很大牺牲。可以说,之所以取得这样的伟大胜利,重要的前提是得益于中共地下党人充分发动人民群众踊跃支援前线的结果。

会战之前,中共地下党组织就全面分析了当时的军事形势,决定由黄贤度及时向参加会战的中国军队最高指挥官、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反映上高人民强烈抗日的情绪。上高县政府平时对群众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动员工作,驻军也对官兵进行了抗日救国的宣传工作,鼓舞激发他们不当孬种、不做亡国奴的抗日情绪和英雄志气。地下党组织还把各处的短枪集中起来,组成了突击队,分头做动员群众的工作,进行保家卫国。

会战一开始,上高县政府就代表全县人民向参战的主力部队作出了支前的三点保证:

一是保证运输队、担架队跟上去,弹药、军粮及时运到前线,伤病员及时运到后方。

二是保证电话畅通,前后方交通无阻。

三是保证后方安全,防止汉奸放火、投毒或其他破坏活动。

事实上,整个会战期间,上高人民用实际行动做到了这些保证,黄贤度和党支部瞿文渊 (公开身份是民政科一等科员)默契,由瞿动员党员利用重要公职身份紧急动员全县四分之一人口的3万多群众,组成运输队,在敌机狂轰滥炸中,在阻击战的枪林弹雨中,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粮食、弹药源源不断地送到了火线阵地上;担架队的老乡们,把受伤的将士抬下火线转送到后方抢救治疗。部队打到哪里,运输队和担架队就跟到哪里。人流滚滚,炮声隆隆,支前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搭起了一条飞架锦江两岸的钢铁运输线,成为整个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方位地支援了第七十四军王耀武等部抗击日军,最终赢得了这“最精彩的一战”。

特别强调的是,“上高会战”虽然是在国民党顽固派对新四军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江南一叶,千古奇冤”才两个月的悲痛之中进行的,但是具有远大政治眼光、始终把国家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中国共产党,仍然以民族大义为重,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日。当时,上高中共地下党组织遵照上级指示,广泛发动群众,从各方面竭尽全力支前,协助配合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这种博大胸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是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侨永远学习的榜样!在8年抗战史上,由中共特别党员当国民党辖区的县长,发动3万余群众全方位支援协助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打了大胜仗,这不仅在中国8年抗战中是唯一的战例,而且在中国反法西斯战争中也是独一无二的,为史书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始终惦念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上高会战后,黄贤度获知将被调到一等县吉安任县长,却不幸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关进了泰和马家洲集中营,与廖承志关在一起。他虽与中共组织脱离了关系,但在狱中斗争坚决,表现良好,心是红的,骨头是硬的,与廖承志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熊式辉闻讯,认为受了黄贤度的欺骗,气得准备下令处决他,旋因国民党中央调他离赣去重庆任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而接任省主席的曹浩森,人称“好好先生”,未加深究,后经上层人物刘己达、许德瑗等保释出狱。

1943年,黄贤度经刘己达介绍给胡嘉诏 (时任江西省建设厅厅长,兼任第三战区粮食管理处中将处长),任江西省田粮处秘书。1944年转赣州,任蒋经国专员的秘书、第四行政区保安司令部组训科科长。协助蒋经国在“禁烟、禁毒、禁娼”和“肃清土匪”等“建设新赣南”方面,做了不少出色的工作。这期间,黄贤度仍然不忘暗中为我党服务,巧妙灵活地掩护党的地下工作者。

时值抗战后期,原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是空架子,没有地盘,便托蒋经国为他疏通调职。对于此事,黄贤度为小蒋出过“点子”,让他请俞济时协助“通天”到他老子处,使沈调任农林部部长,离鲁赴渝走马上任,沈对蒋经国、黄贤度非常感激。

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经国派黄贤度任其所属青年军第二○九师政治部少将主任。解放战争时期,黄贤度于危难之际,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十分灵活机警地保护了许多党的地下干部,并输送培养进步青年投奔解放区和延安等地。后来,沈鸿烈转任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在杭州一次大中学校青年学生举行大规模反内战示威游行时,黄贤度勇敢地挺身而出,大胆说服沈鸿烈放弃预定出动军警镇压学生的反动措施,使广大青年学生免遭流血之灾,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1949年,蒋经国曾通过各种关系邀请黄贤度去台湾,被邵式平、黄知真、方志纯等极力挽留,要求他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他们这些人的革命情谊也非同一般。

解放初期,黄贤度历任江西省上饶地区公款公产清理委员会副主任、省劳动局秘书长。1952年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同年加入民革组织,担任江西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省第六、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中央第六、第七届中央委员,民革江西省第七届委员会主委,第八、第九、第十届名誉主委,为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发挥民革参政党作用,发展海外联谊优势,做了大量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底,黄贤度还专门接待过当年参加“上高会战”的日本老兵友田正雄 (时任工兵中队中尉,是20多岁的年轻人)等5人的拜访,黄贤度意味深长地告诉日本来访的朋友:“你们也是受害者,日本军国主义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两国人民记住这一历史教训,迎着新世纪的朝霞,携手前进,去开创和平稳定繁荣美好的21世纪。”后来,友田正雄等也到当年的战场上高县实地进行了参观,在“上高会战”抗日阵亡将士墓前献上花圈和供果,鞠躬默哀,对于在这场战争中牺牲的中国军民表示深深的忏悔。

黄贤度也始终没有忘记祖国的统一,特别是多次通过发表文章和信函等多种渠道,极尽所能地敦促台湾当局抱着对历史和后代负责的态度,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统一祖国的主张,促进祖国统一,因而受到广大民革成员和江西各界人士的尊敬。

黄贤度同志于2003年8月30日因病在南昌逝世,享年97岁。

猜你喜欢

黄道
浅释黄道让致许之叙信札
浅释黄道让致许之叙信札
黄道培
黄道培
追肥
谁都想要一块好手表[短篇小说]
黄道培
黄道经纬仪
可叹这生意场上忘年情,出轨的人妻与恋母的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