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电子商务课程教学评价

2012-02-22张红祥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教学质量电子商务

张红祥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泰州 225300)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在师资建设、课程整合、软硬件建设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积累了许多很好的经验。但我们同时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对电子商务认识不清,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教学计划制定不合理,讲授内容五花八门;电子商务专业师资缺乏等问题。现在也有很多人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正在做积极的探索。但对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评价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重视,现有的评价标准仍是基于传统的评价理论,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学效果,没有很好地起到诊断、激励和监控作用。

一 课程教学评价的作用

课程教学评价是促进课程教学提高的重要手段,包括对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评价。课程教学评价主要以课程的任务和目标为依据,运用科学的方法,广泛收集信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调控作用,促使教师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课程教学评价的作用主要有:

(1)诊断作用

对教学效果进行诊断并提出评价,了解教学相关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观的评价工作不仅能评估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找出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课程教学评价如同进行身体检查,是对教学全过程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诊断。

(2)激励作用

评价对教师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通过评价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出教师的课程教学效果。这种评估对于教师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可有效地推动其搞好课程教学工作。

(3)调节作用

评价给出的信息可以使教师知道自己所教课程的表现,从而可以根据反馈信息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调整其教学行为,以达到所规定的目标。

为了使学生对教师课程教学的评价更为客观公正,学校不宜把评价结果作为评先、评优或晋级、晋职的依据。对评价结果,可以用树立榜样的办法给予表彰,让大家产生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电子商务课程教学评价方案设计

多元智能理论是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 年首先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人的智能是由多种能力而不是由单一的一种或者几种主要智能能力构成。在他的理论里对人的智能主要分类为以下8 种能力。它们是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他的思想在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改变传统的教学与教学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电子商务课程构建新的评价标准体系,着重学生智能的平衡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对学生着重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

高职类学生思想活跃、知识面广、适应性强、更注重实践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电子商务类课程的评价应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手段与评价信息,真正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和改善教学活动的作用,评价结果才会有实际意义及得到受评者的认同。

三 课程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我们应该采用以学生评价为主的,包括专家评价、同行评价、自我评价在内的多元评价体系。因为单纯的一种评价模式都存在弊端。例如专家、同行评价受听课次数限制,而且不能覆盖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从而使评价结论的可靠度较差。由于同行评价常有人际关系、固有教学偏见等因素影响,评价结果往往有较大误差。在课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和教学效果的体现者,他们能够自始至终参与一门课程的教学,同时学生人数多,这样得到的评价样本数量也多,从而使统计结果相对公平。但也要注意到学生评价的局限性,学生的评价也受很多因素干扰,例如学生一般对于表现力较强的教师给出过高的评价,当教师要求过严或课程内容较难时,学生容易给教师较低的评价。可以看出每一种评价模式都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合理的做法是将这些评价模式进行综合,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评价模式。

(二)评价的内容、方法多元化

在多元智能理论里,每位学生都拥有八种智能因素,而每位学生的智能结构又不是完全相同的,有差异性。另一方面个体的各项智能发展是不平衡的,也就是学生各自都有自己的特长,即某个较强的职能方面。所以作为教师,需要树立积极乐观的教学观,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发展学生的某些方面的智能。因此在教学评价的内容上就不能专注于某一个或几个单向智能,比如考试成绩等。目前的教学更多的注重知识的简单积累,和机械的考核。我们需要看到学生的差异性,智能发展的多元性,不能在简单的用聪明与否来概括一个学生,而是多元化的从各个智能层面去看待学生,同样还有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

四 课程教学评价的实施方法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确定规范要求

建立科学、客观、公正和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这是课程教学评价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具备客观性、易操作性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还要充分体现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求。课程教学质量的理解与定义也应当符合对于授课的基本要求和标准规范要求。我们可以参考Herbert W.Marsh 给出的大学教学质量学生评价调查表(The Students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Quality,SEEQ),这是在欧美较为流行的泛的一种量表。当然在具体的指标选择与取值范围及适用条件等应根据高职类学生智能特点进行必要的分类和取舍,做到适应性强,可读性高等要求。SEEQ 的评价内容通常包括9个方面。具体包括:学习、教学热情、组织、群体互动、个人关系、广泛性、考核、作业和总体评价。各个评价项目采用5点等级计分。但是,SEEQ 在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缺少具体评价指标,比如本文中电子商务类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等,我们在设计电子商务课程教学评价时是要添加这些方面的指标。

(二)学生评价的实施手段与时机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统计评价数据,这样既方便又准确,还能利用例如EXCEL 这样的软件做出各种图表进行直观的分析。除了选择合适的手段以外,评价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为了能更为客观地得到评价结果,课程评价可以选择在课程结束前1~2 周进行,选择这样的时间有两点考虑:(1)这个时间学生还没有进行期末考试,学生对于课程质量的评价可以不受其考核成绩高低的影响。(2)任课教师在上报课程考核成绩后,才能得到其所教授课程质量的评价结果信息,也不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客观评价。

除了手段和时间的选择,为了使评价结果更加公正,在组织学生评价时,评价必须是匿名的,同时避免教师的参与介入。为了统计方便以及保密性考虑,学校可以对每门课程和每位教师进行编号,将课程编号及教师编号的信息输入电脑保存。进行处理时可以只看课程和教师编号,最终给出结果时再显示课程姓名及教师姓名。同时这样做除了可以获得每位教师的评价结果,而且还可以获得全校总体结果。每位教师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得分和等级,还可以看到同类课平均得分,使教师了解自己各项指标在全校所处状态,从而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教师扬长避短、有针对性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三)专家评价的实施

专家评价应当是由多个相关领域的专家随机抽查,并且进行多次听课(至少两次)。各个专家的抽查应当独立进行。专家听课时,应当携带一份听课评价表,就课程教学的相关方面给出独立的匿名评分。

(四)同行评价的实施

同行评价主要应依靠同一教研室或课程建设小组的其它老师。具体应当是通过教研室领导、课程建设小组负责人安排,或由任课教师主动邀请同行教师进行评价。评价可以采用试讲、观摩、教学交流会,或去教室听课或查阅教案等档案等多种方式。

五 学生评价指标的设计

课程教学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工作是一个整体,并不是一节课一节课的简单相加。影响教学的因素也很多,也不是彼此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在相互联系的动态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关系到学生对课程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合理性,是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整个课程教学评价工作如何开展的难点所在。为了做到尽可能的客观与公正,在设计评价指标时,可以参照多种教学质量学生评价表,同时考虑高职教育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教育,而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涉及商务及计算机等方面,注重实践,所以它的评价有着自身的特点,我们在建立评价指标是要注意这些。根据研究,我们将学生对课程教学的评价分为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4 类指标。

教学态度主要反映评价对象作为教师以及课程教学实施者的工作态度;教学内容主要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授的知识的反映;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所用的授课方式方法;教学效果主要反映课程教学效果和成绩,包括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智力的发展,行为的变化等。从学生为评价主体的观点出发,根据上述分类原则,综合各类量表的设计,结合高职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构建了包含24 项指标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表1. 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学生评价)

?

除了表中的指标以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式问题,例如:“你对课程最为满意的是哪些方面?”“你认为应如何改进本课程的教学?”这类问题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余地,可以充分表达对课程优点和不足之处的看法。这一指标体系包涵了常规的教学规章制度,同时注重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学生实践教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索,能够较全面地涵盖了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适合学生对课程教学给出评价。为了运用上述指标体系对课程教学进行实际评价,还需要开展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二是进行问卷调查,开展实际评价。由于篇幅限制在此不再展开说明。

小 结

本文围绕高职院校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借鉴国内外已有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模式,通过从学生评教的思路出发,建立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给出了基于问卷调查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质量评价方法。课程教学评价是整个课程教学的重要部分,又是容易被人忽略的部分,我们只有认真对待课程评价,才能使教师提高所授课程的教学质量,最终促进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1]曾俊.多元智能理论在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

[2]吕泽志.军队院校本科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以国防科技大学为例[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

[3][美]霍华德·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4][美]Linda Campbell,Bruce Campbell,Dee Dickinson(霍力岩,沙莉等译).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5]李长华.美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方法综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教学质量电子商务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