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仕女人物画的审美

2012-02-16罗丽娜

陶瓷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仕女画仕女题材

罗丽娜

(丽娜陶瓷 景德镇市 333000)

仕女画是人物画中以女性形象为描绘对象的绘画,是人物画的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 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由于古典美人形象至今仍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依然是现代大多数人心目中美人标准。所以仕女画在景德镇陶瓷艺术这块沃土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要读懂一幅画,审美是很关键的一步,下面就仕女画的审美阐述下自己的见地。

魏晋——“品德美”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频仍的改朝换代和扰攘纷争的世界,使社会形态和人们的精神思想都发生了重大变异。两汉时期占意识形态统治地位的儒家和经学受到极大冲击,清谈玄学之风盛行,正始名士不拘礼法,否定儒家重节操伦常的观念,注重对人的本体追求。无论是建安风骨,还是魏晋风度,都竭力揭示人的才情、品格、气质、格调等内在精神,并展现美丽的姿容、潇洒的风度等外表美,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这就是魏晋时代的审美理想。体现在绘画艺术上,即是“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的艺术标准和美学理论的提出。

魏晋仕女画中尽管也出现了少数炫耀贵人靡丽生活的作品,但大多还是表彰妇女道德节操的题材和主题,依然遵循着两汉儒学的正统观念。六朝仕女画多以令妃、顺后、列女、贞妇为对象,以颂扬高尚品德为主旨,“使人见则肃恭有归仰之心”。可以说,六朝仕女画树立的典型,是属于“品德美”的类型。这种类型所内涵的复杂的社会思想和古典美理想,无疑具有一定的历史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唐代——“富贵美”

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中的上升时期,经历了贞观和开元两个盛世,经济繁荣,思想开放,文化包容,在这样的历史与文化的背景下,唐代艺术呈现出气势雄浑,大气磅礴的审美风格。盛、中唐时期由张萱、周昉等画家树立的“唐妆”仕女类型,丰颊肥体,雍容华贵,完全不同于六朝仕女,体现了唐代的社会审美观念。盛、中唐是唐帝国的鼎盛发展时期,经济繁荣昌盛,物质生活富足,社会风尚日趋奢华、安闲和享乐。反映在文艺上,就是增强了表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兴趣,世俗化意味浓厚,艺术趣味也先后形成“盛唐之音”和“中唐之韵”。前者富华丽高雅的贵族气派和雄豪刚健的磅礴气势,后者具绮靡舒适的世俗情趣和工整规矩的形式美感。

绘画领域的仕女画,也鲜明地反映了这一社会风尚和艺术趣味。题材多为上层女子的游春、簪花、揽镜、凭栏、烹茶、避暑之类的游冶内容,并刻意描绘贵族妇女的丰满体态和华丽盛装,表现出对上层贵族妇女生活的仰慕,并视为理想之美。这种“富贵美”的仕女类型,体现了唐帝国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其丰润而健康的体态,艳丽而不媚俗的姿容,富贵而不失庄重的气质,精细而不落工巧的风格,显示出高品位的审美格调和较完美的艺术形式。

宋代——“现实美”

宋代仕女画由成熟走向全面发展,从热衷于贵族妇女到描绘各阶层女子,并更加具体细致地展现现实生活场景和女性内心世界。写实技巧大大提高,抒情意味有所加强,仕女既具共同的姣好容貌,又富迥异之个性,在表现客观真实的女性方面,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概括起来,可称为具“现实美”的仕女类型。

宋代作为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历史阶段,国势远不如唐,但社会基本上是安定的,城市经济相当发达,世俗生活也丰富多彩,文化艺术堪称历史上最发达时期。上自帝王官僚,下至文人士绅,均具备较深厚的文化修养,并形成一支非常庞大的文化队伍。在文艺领域,文人士大夫的艺术趣味和审美观点之影响逐渐扩大,世俗化的倾向也在加重。艺术主旨是表现人的心境和意绪,抒写细腻微妙的感情,或描绘世俗的日常生活及细致新巧的情节,审美趣味也转为纤细、含蓄、轻淡、自然。于是出现了婉约的宋词、怡情的山水画、净润的宋瓷等,传达出一代美学风神。

宋代仕女画呈现的时代性虽逊于山水、花鸟画,但与唐代相比仍有显著变化。如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所论:“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鸟,则古不及近。”题材的进一步拓展,文学性和诗意化的加强,情感心绪的复杂细腻,都表现出新的追求。尤其在仕女形象上,造型趋于修长秀美,姿态静中见动,表情含蓄委婉,思想深沉内向,风度秀雅文静,既集中了现实女子的共性美,也代表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这种具“现实美”的类型,对了解封建社会不同阶层妇女的生活状况和精神心态,具有特殊价值。

元代——“继承”

元代作为蒙古贵族统治时期,特殊的社会现状和民族冲突,令画家们避居山野,倾心于抒发隐居情怀的山水画创作,由此而导致元代仕女画呈衰退之势。画家们在题材的选取上,没有继承宋代积极地表现各个阶层、各种身份、各样处境下诸多女子的传统,而是,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在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中寻找表现题材,人物造型上则继承了盛唐人物“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的遗风,如周朗所绘《杜秋图》中的杜秋,她与周昉《挥扇仕女图》中的人物形象相仿,既圆形脸丹凤眼,高鼻梁,嘴唇小而丰满,面部没有过多的表情。躯体丰腴肥胖并着以直筒形长裙,遮掩住了女性腰身的曲线美。

明代——“唯美”

明代是封建社会的政权稳定时期,仕女画在文人画家的积极参与下获得极大的发展。在题材上,除肖像外,戏剧、小说、传奇故事中的各色女子则成为画家们最乐于创作的仕女形象。人物的造型由宋代的具象写实逐渐趋于带有一定唯美主义色彩的写意。仕女身材婀娜匀称,面容端庄清丽,举止间流露着女性文雅恬静之美,尤其她们怡情于亭台之间,身着贴体紧身的明服,更增强她们体姿的修长与典雅的风致。明代作为仕女画的艺术成熟阶段,这时期,不仅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仕女画家和他们所创作的作品,而且在表现技法上亦丰富多彩,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如吴伟的《武陵春图》代表了明前期白描仕女画的最高水平。武陵春以细匀的淡墨线绘成,画面清雅、秀润,更贴切地表现出女主人的纤弱文静之气。文徵明的《湘君湘夫人图》代表了淡彩仕女画的最高境界。人物以朱砂白粉为主调的浅彩设色,表现出女神温柔娟秀的美感。仇英的仕女画有“周昉复起,亦未能过”之评。其《贵妃晓妆图》,充分地展示了他工笔重彩仕女画的深厚功底。图中所塑造的杨贵妃及宫女虽然是唐代宫苑仕女,但实际上她们已完全是明代文人心目中理想美女的形象。她们修颈、削肩、柳腰与周昉笔下曲眉丰颊、短颈宽胸的宫女有着全然不同的审美意趣。

清代——“病态美”

清代作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仕女画发展至此,被抬高到居山水、花鸟诸表现题材之上的至尊地位,正如,清代高崇瑞《松下清斋集》所言“天下名山胜水,奇花异鸟,惟美人一身可兼之,虽使荆、关泼墨,崔、艾挥毫,不若士女之集大成也。”这时期的仕女画在创作上日益脱离生活,成为一种概念化,程式化的表现题材,画作中的女子无论是贤妇、贵妇、仙女或从军习武的花木兰、梁红玉等皆拥有着修 仕女画颈、削肩、柳腰的体貌,长脸、细目、樱唇的容颜,“风露清愁”、黯然神伤的小家碧玉般韵致等。这一时期,不论是宫廷画家焦秉贞、冷枚,还是文人画家改琦、费丹旭等,均以表现女性“倚风娇无力”的仪态为他们的审美追求。这种程式化“病态美人”状,直至海派画家任颐等人的出现,才有所改观。画家们热衷于女性形象的创作并不表明对她们人格的尊重,女性只不过是被用来展示的艺术观赏品而已。因此,女性题材画在清代画坛中的地位的提高,折射出来的却是女性社会形象的日益低落。清代仕女画的风格虽然失去了唐、宋时代仕女画健康舒展的画风,但在表现技巧上却吸取了文人画的一些积极因素,造型强调姿态优美风格崇尚淡雅飘逸,并把西方绘画的优点融合到作品之中,给后来人物画技未能的革新开辟了道路。

近现代——中西文化融会贯通

现代仕女画无论是在题材内容上,还是趣味格调上也都是与传统仕女画不同的。

今天我们仍在继续寻求着一种符合于当代审美趣味的艺术观念的现代仕女人物画的样式,这需要从时代的角度,用文化的眼光去审视传统,体味当代。

现代仕女人物画的创作固然需要合理借鉴西方艺术中的形式表现因素,但民族传统绘画中的一些独特性格也并非就是逝去的光华,它完全可以在其自身形式与内涵的不断完善过程中,摆脱过去狭隘的审美观念和样式风格而与这个时代的精神紧密结合。

事实上,传统仕女画在形式表现上的诸如笔线应用、着色晕染等技巧,仍然可以成为我们艺术表现中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的情感表现内核,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象性艺术思维机制,是民族艺术独特性的根本所在,应当为我们创造性地继承。

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课题,对于仕女画这一有着悠久传统的画科来说,在其从古典的传统形态向现代型态向现代型态转变的过程中,以现代的意识去发扬其具有东方气质的艺术底蕴是十分必要的,唯其如此,才能使这一古老的画科,在纷繁复杂的当代艺术世界里,获得独立的、持久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仕女画仕女题材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中国传统仕女画与当代陶瓷仕女画之比较研究*
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精品展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闺阁红粉 千秋佳人 故宫博物院藏古代仕女画
浅论陶瓷艺术中的仕女纹饰
唐代传统仕女画探讨
从《宫乐图》看唐代仕女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仕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