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及前景展望

2012-02-16吴蔚群

图书馆学刊 2012年5期
关键词:编目书目著录

吴蔚群

(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26)

吴蔚群 女,1975年生。本科学历,馆员。

编目工作是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基础,是图书馆开展其他各项业务的核心工作之一。在2010年6月份召开的第二届全国文献编目工作研讨会上,国家图书馆中文采编部主任顾曾说过:图书馆可以没有其他业务,但不能没有采访和编目。虽只是个人观点,或许也言中了大多数图书馆编目人员的心声,编目工作在图书馆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随着近几年来网络技术在高校的普及和应用,图书馆正逐步被社会化,而编目工作却因其性质和方式而越来越被边缘化,进退之间,编目工作的困境与无奈渐渐突显出来。在2006年的第一届全国文献编目工作研讨会上,“统一的编目规则”还是当时探讨的核心,而如今规则尚未完全统一,编目工作的生存及走向又成为大家探究与关注的重点。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方式和对象正在逐步改变,编目外包的普及也给编目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可见“高校图书馆编目应该何去何从?编目工作如何重新定位才能顺应社会化和网络化的新环境?”已成为当下更为迫切需要面对和审视的问题。

1 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面临的问题

1.1 著录规则的统一规范问题

文献编目既是高校图书馆联系读者的桥梁,也是开发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基础。在编目过程中,主要依据文献的著录规则。国际上常用的编目规则包括《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FRBR)、《英美编目条例》(AACR)等著作。在此基础上,我国也先后制订和颁布了《中文普通图书统一著录条例》、《西文文献著录条例》、《文献著录总则》等一系列作为文献编目工作依据的国家标准。为适应计算机编目工作的开展,国家又陆续出版了《中国机读目录使用手册》、《CALIS联机使用编目手册》、《中国机读规范格式》等著作。如今国际图联(IFLA)推行颁布的《资源描述与检索》(RDA,即AACR第3版)业已逐渐成为国际性通用的编目准则。如此凡多的规则和条例,其制定初衷肯定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著录的统一规范,但各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著录与资源共享过程中,分别选取适用于本机构的标准依据,而在编目过程中又为种种的规则所累也属常见。首先,由于各编目机构选用不同的编目规则,导致著录时采用的标准常有所不同;其次,各编目机构使用相同的编目规则时,在著录细则上又会出现较明显的差别;第三,无论是国家制定的编目规则,还是各编目机构拟定的细则都在不断修订,因而在标目的选取原则和著录形式上都会出现前后不一致的情况;第四,不同的编目员或同一人在不同时间对各个编目规则中的著录条款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认知;第五,各个编目规则均不可能详尽地列举出著录中所有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在编目工作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2 编目对象的类型多样问题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不再是单纯的纸质书刊形式,已呈现出数字化、多样化、无限性、跨时空等特点。现代图书馆馆藏大大地扩展了,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采集已经成为图书馆的一项重要藏书建设策略,与之相对应的编目工作也从对传统的纸质文献分编逐渐开始扩展到对各种媒体及网络资源进行编目加工。电子资源与传统文献资源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数量大、流动大。如何对电子图书、视听资料和网络资源进行规范管理,采取哪种有效的手段进行精准的分编著录,真正做到类别编目、整合利用,已经成为困扰编目人员的新问题。尽管一些高校图书馆采取各种方式对部分类型的电子资源进行了编目加工,但还不能很好地满足读者对多种电子资源类型的检索需求,各类型电子资源的组织与检索对传统的编目理论与方法提出了挑战。

1.3 编目数据的精准实用问题

标准的文献著录、统一的数据格式、规范的书目控制是编目工作的基本要求。然而,各高校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不标准、不规范、不实用的书目数据,影响了馆藏书目数据的质量,降低了读者对书目数据库的使用率。曾有高校的教师读者利用图书馆的OPAC系统查找图书,可在检索过程中找到的信息不全,需要找到样书进一步核实,无奈之下,只好在搜索引擎和卓越网上查找、下单,虽然支付了费用,但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这种经历或许在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发生过。当读者面对此种情况,需要在馆藏OPAC系统、搜索引擎和网络商家之间进行选择时,不言而喻会偏向于后两种。编目是为了方便读者使用,如果高校图书馆编目不能加强书目系统中数据的精准和实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读者使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效率,那么编目工作本身的价值就无法真正体现。

1.4 编目人员的业务素养问题

网络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使编目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对编目人员的业务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编目人员不但需要熟悉分类法、著录标准、机读目录格式、主题词表等多种编目规则和标准,还需要具备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较强的文献分析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目前,各高校图书馆编目人员的综合业务素养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4.1 编目观念落伍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当下的编目工作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手工编目,可是一些编目人员的思想仍摆脱不了传统编目的局限,因而难以适应网络环境下文献编目的新规则;还有些编目人员为了满足MARC数据的著录要求,忽视对文献内容深层次的描述与揭示,导致书目数据只注重形式而缺乏内在的生命力。编目工作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编目人员脑力劳动的强度,这也使图书馆人对编目工作的地位产生了质疑和错觉,甚至某些图书馆的领导决策层在整体意识上也未予以重视。更糟糕的是,长期的重复性劳动造成编目人员视野狭窄,能力单一,观念陈旧,在工作中缺乏挑战性和创新精神,这些都影响了编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1.4.2 编目业务的技能单一

跨入联机编目时代,编目工作的模式和组织也随之进入了网络化的崭新发展阶段。而某些高校图书馆的编目人员认为只要掌握分编著录程序,机械地完成数据套录、馆藏加载就能胜任工作,从而忽略了业务技能的多样性。对于高校图书馆编目人员而言,仅仅具备单一的编目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对外语、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掌握同样必不可少。在专业知识方面,需要了解各种编目规则和条例,掌握并能熟练应用本馆所采用的编目软件系统,可以自如应对分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外语知识方面,要求编目人员掌握所有的外语语种是不现实的,但必须在具备一定英语水平的基础上,能够学会借助语言类工具书对文献中的外语内容进行分析,多方位、多角度地对文献本质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以实现标目的选择与著录;在计算机网络知识方面,不仅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和常规应用程序的使用,还要学会网上冲浪的技巧和各种信息资源的检索与获取。

1.4.3 学科服务的意识薄弱

网络技术给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图书著录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编目人员的传统职能逐渐弱化。与此同时,读者对信息需求的扩大化、多层次化与网络信息的无序化之间的矛盾,敦促编目人员在进行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出学科服务的职能,对从不同渠道获取的信息进行选择、整序、加工,建立相关书目资料数据库,帮助读者全面搜集到适合其自身需求的文献。面临着这种改变,一些编目人员难以适应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资源多样化、快速化的挑战,无法迅速掌握新的技能,不具备学科服务的自主意识,难以重新进行自我定位,跟不上网络时代发展的步伐。

2 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发展的前景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结合,传统的、封闭的、分散的文献编目逐渐被联机编目所替代,高校图书馆的编目工作将走向开放与联合。在动态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对文献信息进行整理、排序,并将编目成果交流和传播,实现地区性乃至全国性的网上联合编目,共建、共享书目数据资源,最大程度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书目数据资源的效益。面对新的发展前景,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应该在外包业务、网络资源和人员职能3个方面加强建设和管理,以顺应整个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需求。

2.1 控制编目外包的规范与质量

编目工作迅速发展并进入成熟化和细分化时期,使得编目业务外包作为图书馆一种管理方式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外包也从一种控制成本的经营手段逐渐演化为促进图书馆创新与提升竞争优势的战略方法。从图书馆业务管理角度来说,编目外包是一种降低成本、节省人力、提高效率、满足读者服务的有效管理方式。为了充分发挥编目外包工作的效能,应制定符合本馆需求的外包程序和加工标准,加强对编目外包的质量控制。

2.1.1 制订编目加工标准

由于负责承担外包工作的人员具有流动性,每所高校的加工要求又各有不同,对于负责管理接洽业务外包的图书馆编目人员,需要为其制订专门的工作制度,以便按规范的流程组织文献加工。为了保证编目外包的数据质量,必须针对各个环节制订《文献加工标准》、《分编工作制度》、《本地著录细则》等相应的规章条例。

2.1.2 遴选编目外包书商

基于编目外包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的现实,高校图书馆必须科学地制定外包策略。首先审慎招标,开展前期工作时不仅要了解其市场开拓能力、备货能力,还要考察其编目数据提供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要仔细衡量其技术水平能否达到完成外包业务的要求。其次考量筛选,具体实施外包时应加大书商业绩的考量比重,在进行能力和业绩考量时,适当放宽折扣优惠的考量比重,一定要选择那些技术实力强、商业信誉好的书商,通过签订外包和约,有效地规避风险。

2.1.3 检验外包数据质量

组织专业水平较高的编目人员,对外包的编目数据进行重点抽检,严把外包数据质量关。编目人员的质检工作要与外包加工人员的工作频率保持一致,遇到外包数据错误或不妥之处及时通知外包人员进行修改,定期为外包人员补充相关编目细节知识,根据需要及时修订外包编目规则和条例,避免错误蔓延扩大。

2.2 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与管理

网络信息在高校的快速传播与发展,使读者能够在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时间获取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但网络上迅速增长且杂乱的海量信息,使不少读者难以及时查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图书馆的编目工作应当尝试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编目,形成与馆藏文献信息同样有序的条目,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的网络资源编目数据。

对于网络资源的著录问题,目前在编目界存在两种观点:一是主张以DC(Dublin Core)核心元数据方式建立一套描述和揭示网络信息资源的方法,以实现网上资源的搜索、查询和辨识;二是主张采用MARC元数据来详细规范描述网络资源。因为MARC格式具备以下特点:①标准的信息交换格式;②多种检索点;③完整的书目描述;④适用不同的描述层次;⑤弹性的呈现格式;⑥能够实现资源整合,方便异构检索;⑦能较好地与本地书目数据库兼容。MARC格式完整、著录详尽,已是一种成熟的信息著录格式。DC元数据是一种简单、易于掌握的数据模型,不包括详细描述内部结构的信息。当传统的MARC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力不从心时,DC元数据恰恰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图书馆可以利用DC元数据作为中介,实现DC与MARC的映射,整合馆藏和网络资源,以满足特定领域读者的检索需求。

2.3 实现编目职能的扩充与转型

网络环境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促使编目工作逐步扩展与深化,对编目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编目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职能的扩充和转型已成为各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一项重要议题。

2.3.1 数据督检员

随着高校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和特色资源库工作的开展,编目人员的职能应当逐步扩充,在以往单一分编工作的基础上,应具备外包数据检验和特色数据开发的能力,逐步从普通的著录人员转化为具备较强书目数据掌控能力的数据督检员。在外包数据检验方面,由编目公司和书商提供的MARC数据往往存在10%~15%的差错率,其中分类、典藏、著者号、多卷书等的著录错误会给馆藏建设和读者服务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编目人员要对外包数据的所有字段进行检查、校对和纠错,以保证编目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特色自建库方面,编目人员除承担常规建库工作之外,还应当对文献信息筛选处理并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和提炼,加快索引、题录、文摘、综述、评价等二次文献数据库的建设。

2.3.2 学科联络员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正从以图书为中心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参考咨询和学科服务工作逐渐成为各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重点。面对图书馆工作重心的转移,作为图书馆业务技术骨干的编目人员,其职能的转型也势在必行。编目人员主要从事文献资源的分编加工,直接参与了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对藏书的分类布局、组织体系、全校的学科分布和专业设置比较熟悉,为了实现从传统分编工作向学科联络员工作的转变,编目人员要与所在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教师建立经常性的联系,了解他们的文献信息需求,推荐专业新书和数据库,帮助专家学者迅速、方便地利用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掌握学科前沿和最新的学术动态。

2.3.3 文献导读员

“图书馆是智慧和文明的象征,图书馆员则是智慧和文明的布道者和修道者。”这一说法在高校图书馆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编目人员较其他岗位的图书馆人更熟悉馆藏资源的分类布局和组织体系,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编目人员应当拥有一定程度的文献导读能力,以便帮助广大读者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源中获之有价,得之有悟。

[1]张范.网络环境下的西文编目工作及编目人员[J].黑龙江史志,2010(13):101-102.

[2]李明子.高校图书馆编目馆员在网络环境下的职能转型[J].现代情报,2009(9):169-172.

[3]孙勇伟.网络环境下编目工作特点浅析[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8(2):35-37.

[4]周金萍.试论网络环境下编目工作的新特点[J].情报探索,2008(9):126-128.

[5]文榕生.文献编目的发展趋势[J].图书馆论坛,2008(6):166-169.

[6]郭晓保,赵伶.试论现代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编目工作重心[J].情报杂志,2007(6):139-140.

[7]朱爱萍.高校图书馆文献编目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6(5):164-166.

猜你喜欢

编目书目著录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粤剧编目整理之回顾与展望
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的授权影印书规范著录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问题探讨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本刊邮购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