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思考——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
2012-02-16张险峰
张险峰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张险峰 男,1970年生。本科学历,馆员。研究方向:流通管理。
文化部和财政部2011年1月26日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这是继2008年博物馆、纪念馆实现全面免费开放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通知要求“2011年底之前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2011年2月18日,文化部有关领导申明,备受关注的《公共图书馆法》正在起草中,该法的核心理念就是:“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种公共资源,要免费向公众开放。”
1 免费开放的重要意义
公共图书馆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推动图书馆免费开放是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实践,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行动。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公共图书馆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各种文献资料并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公益性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公共基础设施,担负着向全社会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使命,是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公共图书馆具有公益性价值,主要是指图书馆事业具有一定公共利益性,具有知识共享、利益均衡的特征。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文化普及与文明传播的重要载体。公共图书馆服务是将知识传播与文化需求相结合,创造精神财富的过程。公共图书馆体现着民众的利益,是社会文化的主体,也是创造社会精神财富的主体。图书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可以实现图书馆的公益性价值,推进社会文明。
2 免费开放带来的问题
图书馆的免费开放一方面给广大市民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与实惠,零门槛、无障碍的政策深受广大读者的热爱,另一方面由于读者量激增给图书馆方面带来了一些问题。
2.1 读者大量拥入带来的问题
自从2011年2月文化部提出《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后,读者开始大量拥入图书馆,由于取消了除办证押金外的一切费用,原本平静的图书馆一下子变得车水马龙。尤其是一些原来收费的部门此种情况尤显突出。如声像资料借阅处办证人数是原来的三四倍。声像资料的借阅量更是呈几何级数上涨,免费上网的机器无一空闲,占机抢坐现象时有发生;由于自习室免费,大量中小学生拥入,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自习室的座位不够就占用各阅览室的桌椅,大声喧哗、吵闹、奔跑,把阅览室当成了学校的操场,更有甚者竟然在阅览室里打扑克、做游戏。图书馆原本舒适、优雅的阅读环境,却因这些不文明的行为而大煞风景。一些真正来图书馆看书的读者对此深表不满。
2.2 读者素质有待提高
免费开放后很多读者的综合素质和对图书馆的认识仍停留在一个较低水平,他们经常提出一些超出图书馆服务职责的无理要求,甚至态度蛮横、出口成“脏”。由于辽宁省图书馆从2007年就已开始实施“超市式”开架管理,各书库之间打破了原有的封闭格局,使读者可以无障碍地自由出入于各种外借文献之间,为的是方便读者选择图书,省却读者各书库借书存包的麻烦,却由此给一些读者“藏书”带来了方便。由于借书册数有限,不能一次将想看的图书全部借出,又怕别人把书借走,所以把书藏到了其他书架之中,使图书馆的藏书成了个人的私有物品。更有甚者是将中文图书藏到了外文书库中,这样的事屡见不鲜。由于无证阅览,办证免费,一些读者不用办理任何手续即可进到书库,看到自己喜欢的图书撕页、“开天窗”等现象屡禁不止。这些不文明行为给图书馆服务工作带来很大困扰。传统的被动、单一的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图书馆免费开放的需求,图书馆服务面临着严峻挑战。
3 图书馆面对免费开放应采取的对策
尽管免费开放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但我们还是要清醒地意识到,免费服务应该成为图书馆职业精神的一种行为标尺。免费开放中出现的一系列困扰和问题不能成为图书馆拒绝免费开放的理由,应采取积极的应对之策。
3.1 加大财政投入是根本
在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事业单位都是由国家财政支持的。而在美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则是政府扶持与社会投资并重。公共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需要国家和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这是促进公共图书馆等公益性机构发展的根本。只有从财政上扶持,这些文化事业才能发展得更好,也才能更好地为广大群体服务。在中国每50万人才拥有一所图书馆,很难满足读者对文献的需求。只有图书馆数量的增加,藏书的质量和数量有一个根本性的突破后,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所以笔者认为政府加大对图书馆的投资,建设足够多的基层图书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否则每省每市只靠一两家大型图书馆来支撑图书馆事业免费开放的话,即使有再好的管理措施也只是一句空话。
3.2 建立与健全管理制度
图书馆的免费开放与服务并不代表着免责服务。图书馆对读者免费开放的同时,应该建立健全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自从文化部和财政部2011年1月26日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辽宁省图书馆就接到很多读者咨询关于免费开放的细节。免费服务应该理解为服务是无偿的,但并不是无责的,读者在享受免费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特别是因自己违反规定而造成的资产或权益损失的责任。因此,图书馆与读者在借阅关系上,比较恰当的定位应该是一种有条件的协议服务,即读者需要自愿同意执行图书馆的有关规定才能得到图书馆所提供的免费服务。对此,辽宁省图书馆的做法是,收取一定押金的同时,要求读者与图书馆签订一种相当于协议式的“承诺书”。“承诺书”中规定读者自愿遵守辽宁省图书馆有关文献的借阅规定,遇有超期不还,或拖欠超期使用金经催缴仍不缴纳及归还图书的情况,我们将其报告到“信用辽宁”黑名单,降低其信用等级。自实行此种办法以来,基本上杜绝了读者与图书馆的争议,有力地保障了正常的借阅秩序。
3.3 转变馆员的思想观念
图书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管理,一是管理图书,二是管理读者。图书馆是为普通大众文化服务的场所,图书馆员应该是信息传递员、文化传播者,甚至可以是读者眼中的文化服务员,所以必须改变对读者的服务态度,不能硬生生地让读者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同时也不能漠视读者的人格尊严和权益,而应该加强引导,耐心帮助读者寻找所需资料、使用检索工具,培养其良好的借阅习惯。
3.4 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
为解决免费开放后到馆人数激增、藏书量过少的问题,辽宁省图书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拓展服务,重点建设了数字图书馆,通过互联网为公众提供服务,包括龙源电子期刊、龙源手机图书馆、阿帕比电子图书、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多种数据资源,读者通过注册后在家就可以享受到浩如烟海的电子资源,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为了拓展服务的辐射范围,辽宁省图书馆在中心馆之外建设分馆,开展延伸服务。目前已累计在全省多个县市建立了75个分馆。2011年辽宁省图书馆文化下乡5次,发放科普资料11300册,送期刊2500册,送图书800册。辽宁省图书馆在2011年购置了多台电子书供读者借阅,让读者“一书在手,千卷翻遍”。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标志着公共文化事业的进步,这是我国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它从更高层次上诠释着公共文化事业最重要的职能依然是服务大众,最重要的效益依然是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
[1]我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将实现全面免费开放[EB/OL].2011-02-10[2011-02-26].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1-02/10/c_121062605.htm.
[2]黄筱玲.刘芳.对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冷思考[J].图书馆,2011(5).
[3]张广越.关于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若干问题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1(9).
[4]李静丽.省级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挑战与对策[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