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展览工作与历史古迹保护初探

2012-02-15宁夏青铜峡市文物管理所宁夏青铜峡751600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年12期
关键词:古迹文化遗产图书馆

●李 鹏(宁夏青铜峡市文物管理所,宁夏 青铜峡 751600)

历史古迹是祖先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和再现,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物质载体,是体现一个地方软实力的重要方面。[1]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历史古迹资源,显示一个区域、一个城市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是改善地方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助推剂。作为在传播知识信息、宣传教育和为经济建设服务中有着不可替代地位和作用的公共图书馆,发挥优势,参与历史古迹保护宣传工作义不容辞。

1 青铜峡市历史古迹保护工作的现状

青铜峡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总面积2525平方公里,素有“塞上明珠”之称。远在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秦代始有行政建置,是宁夏军事重镇,为古今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秦渠、汉渠、唐徕渠古渠引水口都开凿于青铜峡谷内,可谓是宁夏两千多年农耕文明的发源地。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多民族的聚居,造就了青铜峡市丰厚的文化遗产。目前市境分布有西夏108塔、明代古长城、广武口子门沟岩画、牛首山寺庙群、古渠首、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等不可移动文物古迹点214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青铜峡镇、峡口镇成为自治区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十一五”期间,青铜峡市先后投入260余万元,对108塔景区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等重点工作。近年来,青铜峡市充分利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和国际古迹遗址日等重大节庆纪念日,拓宽宣传工作思路,创新宣传方式,先后举办了“贺兰山岩画拓片展”“青铜峡108塔文物陈列展”“青铜峡水电建设历史文物陈列展”等大型展览,还组织举办了“守望的天空”“古峡印记”等文化遗产主题的摄影展览,同时开展每年举办专场广场文艺晚会、编印发放《青铜峡市文化遗产实用手册》、请相关专家实地讲解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拉近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普通公众的距离,不仅提高了当地群众对历史古迹保护的意识,也极大地推动了地方整体文化工作,使文化工作有机地融入了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有力带动了当地旅游、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历史古迹保护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尽管近年来青铜峡市在历史古迹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然而在历史古迹保护与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广武岩画、长城等历史古迹的自然风化、褪化损坏相当严重,抢救性保护任务十分艰巨,建设工程中破坏、损毁历史古迹的现象时有发生,全市田野历史古迹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2 公共图书馆历史古迹保护展览工作的必要性和优势

2.1 历史古迹保护展览工作的必要性

图书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国家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文化建设的发展,人们对图书馆功能和定位的重新审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正在不断拓展,历史古迹等公益性展览就成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播知识、启迪智慧、培养情操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文化惠民目标的重要举措。从图书馆转型建设来讲,图书馆的展览服务还可以丰富图书馆的馆藏,通过展览这一载体来采集文献,积淀文化,拓展图书馆服务内涵。可以说,图书馆举办历史古迹保护和宣传方面的展览,是读者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对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延伸和服务功能的拓展,是公共图书馆新时期必须承担的任务。

2.2 公共图书馆在展览工作中的优势

(1)优越的地理位置。大部分图书馆因社会职能的需要,基本都是建在交通便利的城市中心地带,而且,在许多新建的图书馆都设有具备各类艺术展览功能的场所。地理位置的优越无疑能让人们更加方便地前来参观展览,展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宣传和教育的功能。

(2)高雅的文化氛围。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内容充分肯定了图书馆作为地区文化中心的地位,其内部环境既要与知识殿堂相称,又要与社会文明进步的趋势相符,比普通场所具有更高的艺术水平,更突出文化特征,注重以充满艺术特色的室内装潢来营造浓浓的书香气。这种良好的内部环境使身处其中的展厅随之也拥有一定的文化环境优势,浓厚的文化氛围,更易于吸引观众走进图书馆参观展览。

(3)相对稳定的读者群。图书馆展览业务的开展与社会间行业相比,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一座中小型的地级市,公共图书馆以其政府文化机构的身份坐拥展览业大户优势,拥有相对稳定的读者群和群众网,在本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良好的基础对图书馆展览业务的发展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4)相对健全的数字化服务体系。互联网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民众希望在馆外获取图书馆馆藏信息,随着国家关于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各级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已逐渐成为构建公共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而受到重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无疑成为文物保护展示和宣传的极好平台。

3 公共图书馆如何通过展览进行历史古迹保护工作

绝大多数历史古迹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不可移动性,其保护和展现受地域范围的限制。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通过展览对历史古迹进行宣传,就是把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图片和数字格式,制作成展板或者保存于计算机硬盘、光盘等物质媒介中,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和网络空间展示历史文化资源从而为读者提供服务。

3.1 积极创新,力求历史古迹图片展览“活”起来

既然展览服务正逐步成为新时期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一项重要业务,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必须首先具有开放创新的意识,让静态的、枯燥的图片“活”起来,在如何吸引读者上下功夫。如在馆内举办短期展、常设展等形式不同的展览的同时,也可以走向社会,把展览办到社区、学校、农村、军营去,这无疑既是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延伸公共图书馆服务领域、扩大影响的有效方式。同时,为了增强展览的吸引力,可采用现场讲解、故事讲述、戏剧表演等形式宣传演绎历史文化遗产,使静态的、物质的历史古迹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加深公众对中华文明和当地历史古迹的印象。

3.2 大胆实践,力求网络历史古迹展览“传”起来

开辟网上展览项目,特别是历史古迹展览是一种创新设想。目前,一些公共图书馆都开展了网上展览,如摄影展、地方文献概况展、书画作品展等,为了让普通民众可以目睹本地区以及外地平时难以接触到的历史古迹资源,公共图书馆必须重视以网络这个创新的服务空间、便捷的服务平台,让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广泛“传”起来,让跨时空的知识和信息在网络的传扬之中凸显图书馆是市民的终身学校和文化信息枢纽的功能。

3.3 加强联系,力求历史古迹保护宣传的馆际合作“动”起来

网上历史古迹展览可以让各地优秀的展览资源通过互联网走入千家万户,使更多的人能方便地欣赏到丰富的展览资源。图书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当代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必将成为现实。因此,建立馆际联系,让馆与馆之间的合作“动”起来很有必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建立跨省协作关系,达到全国范围内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市级图书馆为牵头部门,建立地(市)、县(市) 两级公共馆会展服务协作机构,并以此为纽带,把分散在本地区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古籍、地方文献、历史古迹等集中起来,建立馆藏联合目录、数据库和区域网络,统一管理和调配展览,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这样,可以极大地增加受众面,更为广泛有效地开展历史古迹保护宣传。

[1]浅谈地方文物保护和利用[EB/OL].[2011-05-14].http://bbs.ccnh.cn/viewthread.thp?tid=113979.

猜你喜欢

古迹文化遗产图书馆
古迹“开发”之忧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敦煌古迹旅游景点与《周易》
图书馆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去图书馆
探秘吴哥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