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铁路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实践的思考

2012-02-15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2年10期
关键词:指南报告责任

刘 萍

(华东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目前,全球很多跨国公司正逐渐把可持续发展报告作为企业运作的规则之一,用以公布企业的经济、环境及社会效应。我国证券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每年完善和改进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内容和形式,每年更新一次社会责任报告。上市公司编制社会责任报告,主要依据是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编制指引及全球报告倡仪组织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GRI) 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2006 年 9 月 25 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阐述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所包含的内容和具体要求,据此明确鼓励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依据《指引》建立和执行社会责任制度,并形成社会责任报告对外披露。随着新修订的第三代《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以下简称 G3 指南) 的国际影响扩大与广泛应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披露实践起步较晚,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与改进的地方[1]。在此通过分析北美铁路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实践,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与启示,以利于我国铁路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实践的改进与发展。

1 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与内涵

1.1   制定背景

GRI 成立于 1997 年,是由美国的一个非政府组织“对环境负责的经济体联盟”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发起的。2002 年,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国际组织,其主要任务是“制定、推广和传播全球应用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提供一个共同框架”,目的是使这种对经济、环境和社会三重业绩的报告成为同财务报告一样重要的例行报告文件。2006 年10 月 5 日,GRI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大会,发布了 G3 指南。GRI 发布的《指南》不是一种行为守则和业绩评价准则,也不是行为的绩效标准,《指南》只是要求公司或组织披露目前所做的工作[2-3]。

1.2   社会责任报告编制过程

要确保社会责任报告能正确和公正地展示企业的表现,报告的内容必须最广泛地展示整个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上的综合表现。很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实践表明,社会责任报告的最大收益不是社会责任报告的完成,而是社会责任报告的准备、数据的收集和报告的编制。GRI 在其出版的《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可持续报告:过程的价值在哪里》中将可持续报告的编制过程划分为 5 个步骤。

(1)准备期。旨在推动内部,特别是管理层找出企业在经济、环境,以及社会影响上最积极和最消极的影响。

(2)沟通期。旨在调动所有股东,对报告中的内容进行评价,根据其标准确定最终报告中需要涵盖的内容。这一步是报告书写的关键部分。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必须坚持与利益相关方沟通,这既是审验的要求,更是由报告的目的所决定的。

(3)定义期。公司管理层对股东在沟通期中提出的内容进行筛选,挑选出能够准确反映公司积极和消极影响的部分。这个步骤决定了报告的核心内容,因此,需要明确筛选标准,包括定义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以及各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期望、公司为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所制定的措施、完成的活动及具体活动绩效的衡量等。

(4)监控期。该步骤主要是搜集报告中所需的数据。全球报告指南中提供的指数就是用于帮助企业明确具体监控的内容和方向。

(5)交流期。监控期搜集的信息将写入最终报告,但是这并不代表报告的完成。交流期不仅包括最终报告的准备和书写,还包括如何对报告结果进行有效交流的方式。这一部分的完成也意味着新一期报告的开始,即报告过程是一个循环递进的关系。报告结果应在相关部门之间进行交流与反馈,相关部门对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消极的影响需要总结教训,对于存在的问题,应在下一个报告期制订出具体解决方案。

1.3   社会责任报告的原则

根据 G3 指南中的要求,报告内容所披露的议题、指标等应遵循实质性原则、利益相关方参与原则、可持续发展背景原则和完整性四大原则[2]。实质性原则是指报告所披露的议题和指标,应该能够反映企业或机构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重大影响,或是对利益相关方的判断及决策有着重要影响。利益相关方参与原则是指报告机构应识别其利益相关方,并在报告中解释机构是如何回应利益相关方的合理期望及维护其合法利益的。可持续发展背景原则是指报告应显示机构在整体可持续发展背景中的绩效。完整性原则是指报告所涉及的实质性议题、指标和定义应当足以反映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重大影响,并能使利益相关方评估报告期限内报告机构的真实绩效。

1.4 社会责任报告信息质量

G3 指南要求企业或公司报告社会责任信息应符合平衡性、可比性、准确性、时效性、清晰性和可靠性六大原则,这些原则从内容到形式都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2]。平衡性原则要求报告对正面、负面信息都要客观披露;可比性原则要求披露的信息有助于纵横对比;准确性原则对信息的定性和定量提出了具体要求;时效性原则要求报告的发布既要有规律性,发布时间也要与报告中披露事件的发生时间相接近;清晰性原则要求报告以易于理解、接受和使用的方式发布信息;可靠性原则强调的是信息的处理方法必须经得起检验。

1.5 社会责任绩效指标体系

G3 指南对于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所披露的绩效指标进行了全面的界定。建议披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指标、环境指标和社会指标。经济绩效指标反映企业活动对利益相关者利益方面的影响信息,包括经济绩效、市场表现和经济影响 3 个方面的评价指标。环境指标旨在反映报告机构对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自然系统 (包括生态系统、土地、空气、水) 的影响,涉及对环境的投入、产出,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方式、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效果等。社会绩效指标主要包括劳工管理实务、人权、企业处理社区关系等的政策与机制、产品责任四大类。

2 国外铁路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实践

国外铁路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无论是在内容上、计量指标上,还是在报告形式上都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在此,基于北美铁路上市公司近年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分析,包括美国 CSX铁路公司 (CSX Corporation,CSX)、诺克福克铁路公司 (Norfolk Southern Corporation,NS)、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 (Union Pacific Corporation,UNP)和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 (Canadian National Railway Corporation,CN)。国外铁路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主要特征归纳如下。

(1)报告执行标准明确。从近年社会责任报告的名称来看,社会责任报告实践在不断发展。早期社会责任报告名称为“公司公民报告”、“环境报告”,到 2011 年社会责任报告多数按照 G3 指南统一为“可持续发展报告”或“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同时,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依据也发生了变化,表现为 G3 标准在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的认可程度逐步提高。如 CN 公司在 2008 年与 2010 年的报告实践就体现了这一特征,并且在 2010 年的报告中提供具体的与 G3 指南相符的索引目录。

(2)内容比较全面。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内容重在反映公司的各项管理活动对利益相关方的直接或间接的实质性影响绩效。CSX 公司在 2009 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报告了公司治理、运输市场、财务绩效、环境保护、安全、雇员及社区等各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全面活动与取得的成效。NS 公司在2010 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针对各层次的人员构成情况,包括生产人员、高管、董事会、薪酬委员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人员构成分别披露了关于性别、种族,以及反映公司在提供公平就业、机会均等方面的努力。在对公司核心价值的定位中,将公司核心价值概括为 SPIRIT,即安全、绩效、正直、尊重、创新和团队。NS 公司的定位全面体现了对股东、员工、顾客、社区等相关方利益的平衡,并通过设置一系列的公司政策、制度,落实并确保公司的核心价值的实现。

(3)绩效指标体系健全。社会责任绩效的量化指标是国外铁路社会责任报告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国外铁路公司根据运输经营的特点,制定了详实具体的指标体系,帮助企业明确具体监控的内容与方向。这些计量指标既有财务指标,也有非财务指标。指标内容涉及财务、环境、人员和社会各个方面。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的财务绩效指标并不完全与公司年报一致,而是重点选择能体现公司所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绩效信息,包括运营收入、运营费用、营运利润、营运比率、总资产、总负债、所有者权益、每股收益和雇用员工人数。环境绩效指标重点反映公司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以及设备更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方面的努力。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要指标包括 CO2排放量,汽油、柴油年消耗量,温室气体排放量等;设备更新方面的指标包括钢轨、轨枕的更换与回收,废弃油料、电池回收等;能源使用效率方面指标包括每升柴油的营运公里数,每百万元收入的燃油、电力、天燃气及汽油消耗指标。安全生产是铁路公司的首要责任,反映安全生产的指标有每百万列车公里的报告事故率、每 20 万人工小时的报告受伤率、事故伤亡人数次数,以及公司对突发事件采取的应急反应次数等。人员绩效反映公司在人员雇用提供就业与培训方面的绩效,主要有职工人数、性别、少数民族人数、职工流动比率、培训员工小时数和人数。社区绩效指标有反映公司对社区给予的实物或现金赞助与捐赠金额,以及职工提供的志愿者服务天数。

(4)报告形式多样。为提高社会责任报告信息的实用性,通常在报告开始部分对重要绩效信息进行简明披露。如 UNP 公司在信息快讯部分,首先简明披露公司的线路里程、职工人数、年支付职工薪酬与福利金额、年支付社区赞助与捐赠金额、年度资本性支出,以及自有机车台数与车辆辆数。此外,为了提高信息的可比性,有些关键指标提供了连续 3~5 年的数据。如 CN 公司在其 2010 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连续 4 年的比较数据,有的公司还提供 5 年以上时间的指标变化趋势图。

(5)报告的管理功能充分。各公司除了向利益相关者提供高质量的社会责任绩效信息外,还重视社会责任报告的管理作用。各期报告应该是不断递进的循环,对积极的、成功的做法予以肯定,并加以标准化推广,对于消极的、失败的留到下一期跟进与完善。将社会责任报告重点放在持续改进管理过程上。公司经营中能进行评估和衡量的部分通常是管理层有能力管理的部分,能管理就意味着能改进。如 CN 公司在 2010 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归纳编制公司的绩效计分卡,用于披露 2009 年、2010年公司在公司治理、环境、安全、人员、社区方面的实际绩效,同时,还披露公司 2011 年的具体承诺和目标。

3 启示

2006 年以来,我国在编制和发布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报告内容基本涵盖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内容,但大部分社会责任报告内容多以非财务定性描述为主,披露信息实质性较差,信息披露不完整,缺乏可比性,不利于利益相关者从中获取有效信息[4-5]。毕马威国际会计事务所的全球调查显示,全球 70% 的企业使用全球报告倡议组织提供的框架发布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可靠的报告应建立在可靠的标准之上,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指南正逐渐被各大公司采用。企业社会责任的公布方式将更趋专业,同时也更容易进行企业间的比较。

国外铁路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无论是在内容上、计量指标上,还是在报告形式上都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我国铁路企业应积极学习应用国际先进标准,不断完善社会责任报告内容,确保报告能正确和公正地展示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上的综合表现。我国应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指标体系,完善基础数据的收集与沟通,重视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过程。企业社会责任必须体现在企业的核心价值中,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与制度的配套,贯穿到企业的日常经营与战略目标上,只有在经济、环境和社会需求三者复杂的关系之间达到平衡,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刘 婷. 美欧日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比较研究[J]. 商业时代,2010(15):94-95.

[2] 殷格非,李伟阳. 如何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M].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8.

[3] 崔 征. 解读第三代《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J]. WTO经济导刊,2006(11):90-91.

[4] 吴淅雨,卜 华. GRI体系下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综述[J]. 财会通讯,2010(5):81-83.

[5] 刘学青. 基于G3指南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J]. 财会月刊,2010(5):70-72.

猜你喜欢

指南报告责任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
指南数读
报告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报告
报告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