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文报刊教学模式与方法
2012-02-15祁姝一
祁姝一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222
一、引言
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新兴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专家们探讨的热点问题。然而,在采用新式教学方法的同时,教师们不应该忽略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优势,高校教师可以将传统教学法加以改进并且和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应用于对学生课堂和课余英语水平和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二、英文报刊的特点
1.出新词
英文报刊往往报道的是社会正在发生的现象、或时代的潮流、或即时新闻,所以词典中的“旧”词往往不能满足英文报刊“即时性”这一特点,因此,在英文报刊中往往出现人造新词,如“chinglish”、“yoga”、“jiaozi”等。在遇到这类新词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进行联想。因为这类新词往往是来自生活中的事物,大部分学生们都听说过,所以由学生们自己猜出这些词的意思并不是不可能。
2.赋予常用词新的含义
考虑到报刊读者的特点,英文报刊的作者常常采用比喻的方法以求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使读者理解自己的文章。比如“panda”这个词,原来的意思是“熊猫”,而在现代国际关系英文报刊中这个词常指中国;“bear”这个词也不仅是“狗熊”的意思,它可以指俄罗斯这个国家。其实,这种英文报刊中旧词新意的现象不光出现在英文报刊中,在中文报刊中也是有的,比如“宅”表示“呆在家”的意思;“剩男”表示大龄未婚的男性等。
3.英文报刊往往采用一般现在时
由于英文报刊即时性的特点,往往报道新闻等当前正在发生的事情和现象,这就使得英文报刊常常采用一般现在时来描述这些事情和现象。比如在报道奥运会盛况时,英文报刊常常将标题写为“China Wins Olympic Games”,而不用过去时的“won”。
4.英文报刊常使用被动语态
报刊的目的之一就是吸引读者阅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英文报刊的文字,特别是标题,常常采用被动语态,比如:“London Olympic Games Finished”。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被动语态时,这一被动语态的表示不常用“by”或“be”的形式,而是常常直接用过去分词表示该被动语态,例如:“Old Woman Murdered At Home”。
5.英文报刊常常引用名人名言
英文报刊不仅报道新闻,在英文报刊中还有很多各种文体的文章。为了增加这些文章的可读性,文章作者常常引用一些名人名言,以求引起读者共鸣,达到文章写作思想或激励读者的目的。比如,在一篇文章中作者就引用了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的名句:“Do not, for one repulse, forgo the purpose that you resolved to effort.”,译为“不要只因一次挫败,就抛却你本来决心达到的目的”的意思。
三、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1.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我国高校既包括高职高专院校,又包括培养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生的高校;而且我国地域辽阔,一所高校内的学生往往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各地师资、教学设施、录取分数线等等不同因素,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基础往往不同。个别学生,尤其是大专学生,由于在中学学习期间的种种原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甚至有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2.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普遍具有较高的积极性
带着对未来生活和人生的憧憬,学生们迈入了大学校园。这些大学新生对于大学生活和学习充满了新鲜和好奇,他们努力接触新知识,期待着将来能够成就事业,做出成绩,贡献社会。同时,由于我国近些年来一直注重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培养,要求高校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有些学校要求学生通过四、六级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作为一门世界语言的英语,随着世界各国的交往而被更广泛的使用,这一因素也使得学生们更加重视对英语的学习。
3.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和学习的坚韧性
由于大部分高校学生的年龄已经接近成年,所以他们基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并且由于十多年的不断学习,已经形成了对知识领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习惯。因此,可以说,大部分高校学生是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的。而且,在大学时期,高校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个人理想,并且大部分学生能够为了理想而坚持奋斗,这种坚持奋斗的理想就转化成了学生们坚持学习的坚韧性。
4.部分学生的学习巩固性较差
由于高校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的年龄较低,部分学生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比如在课余时间打网络游戏;更有少数学生将自己的一部分时间用于谈恋爱,占用了学习时间和精力。这种现象的表现之一就是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老师上课布置的作业,更有个别学生因为晚上通宵打网络游戏而上课昏昏欲睡,影响了听课质量,这些都是影响学生的学习巩固性的因素。此外,部分工科专业的学生,对背英语单词、学习英语语法有抵触心理,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巩固性的原因之一。
5.学生的学习能力有较大差异
除上述特点外,高校学生在学习成绩上也有较大差异。这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学习,和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提问,上课对知识的吸收性好;而有些学生,由于没有充分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或者熬夜打电脑游戏、谈恋爱等,上课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与老师配合,进行良好的知识的吸收。在课余时间里,大部分高校学生能够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但也有个别学生因为课余时间打工、中学没有养成完成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中学学习基础差及贪玩等原因,不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师在课上布置的学习任务,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和对知识的吸收。
四、英文报刊在高校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1.教师应尽量找一些文字活泼、吸引学生兴趣的英文文章供学生阅读
和中文报刊一样,英文报刊能够给读者提供大量丰富的阅读信息。阅读与自己水平相适合的英文报刊,使学生能够在充满兴趣的阅读过程中学习到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是利用英文报刊进行教学的根本目标。因此,教师选择适合学生阅读和学习的英文报刊文章,对于高校学生,尤其是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来说,是能否激起学生兴趣、将英文报刊这门课继续的关键。笔者认为,在选择英文报刊时,教师应尽量选择一些文字活泼、笔调清新、内容妙趣横生、有时代感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阅读变成爱读,在阅读这些英文文章中逐渐学习到新的单词、句子和语法知识。
2.教师应因材施教
教与学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应该有耐心地为他们补充欠缺的知识,在补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提高;对于贪玩的学生,教师可以与他们像朋友一样进行鼓励、教育和疏导,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不同,又因为即使简单的英文报刊也有一定量的英文生单词这一特点,所以教师在教授这门课时,要将“由浅入深”和“深入浅出”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进行教学。所谓“由浅入深”,就是教师在讲授一些学生不了解的英文报刊所涉及的知识时,要以学生所了解或者熟知的知识进行导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老带新”,即以学生熟悉的“老知识”带动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所谓“深入浅出”,就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解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以便将这个问题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比如在讲到虚拟语气这个语法现象时,教授可以运用比喻的方法将这一问题讲明白。例句可以为:“If I were you,I would be already in Tianjin”。
3.教师应尽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由于中学的教学模式与大学不同,进入大学的高校学生们,尤其是大一新生,意味着要培养自己大学的学习习惯。一般性的阅读都是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下进行的。这时的阅读常常是跳跃式进行的。但是大学阅读,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同时具有精读和泛读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分时段地进行精读和泛读的讲解和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教师的努力对于培养学生对英文报刊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有极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4.教师应该为学生讲解英文报刊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
英文报刊的阅读不仅仅是学生大脑简单运转,而是学生们对文字意思进行分析、理解、思考、记忆的过程。学生对文章背景知识的了解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所以,教师在对一篇英文文章进行讲授前,如有必要,要为学生讲解一下该文章的写作背景及所涉及的文化、句法、语法等现象。
5.教师应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已经进入了大学课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比如计算机,来提高学生兴趣、充实课堂知识、将复杂的英文语法和句法等现象变得浅显易懂。在英文报刊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重、难点制作成幻灯片放到大屏幕上,为学生讲解;也可以将学生在课上提出的问题,利用计算机投射到大屏幕上,为学生讲解。
五、结论
英文报刊用词短小精悍、轻松幽默、形象生动;在描述一件事或物上常常采用借用的方法;在时态上,英文报刊常常采用一般现在时表示现在或者将来;在句式结构上常采用被动句式,能够反映英文报刊的时效性。因此,英文报刊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逐渐扩大词汇量,提高对英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由于学生在阅读英文报刊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语法和句法知识,学生的英语的听、说、写等其它方面的能力也都会全面地得到提高。通过阅读和学习英文报刊,学生们不仅可以激发兴趣,而且可以紧跟时代步伐,了解最前沿科技和文化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
[1]张敬芝等.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天津版)[M].天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伍德沃德.如何巧妙设计英语课堂[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戴维斯等.英语教学成功之道[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4]熊英.语境与语境功能[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5]Keith Johnson.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William Littlewood.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