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学案导学”的误区

2012-02-15张红利

天津教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教科书导学

■张红利

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案”在越来越多的学校被广泛运用,以“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之一。无论是日常的进校听课,还是在各级各类的课堂教学竞比活动中几乎都能看到“学案”的身影。在不断地深入了解中发现一部分教师因为对“学案”的认识不到位而产生误解,对“学案”的使用不科学而走入误区,在此提出,也提醒广大教师勿入“学案导学”的误区。

误区一:以“案”代“本”。

在这里“案”是指学案,“本”是指教科书,以学案代替教科书的现象在一些课堂上还存在着。学案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角,教科书成了配角,课堂上的合作、交流、思考、探究只围绕学案展开,脱离了课本。学案使用的本质是通过学案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教科书中的内容。专家们编制的教科书一方面是提供教师教的材料,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学的材料,具有普适性、严谨性,它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当然也不能大面积将教科书上的内容照抄照搬到学案上,致使学案的使用毫无意义可言。所以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首先要参透教科书,明确教科书编者的意图,以问题引领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到教科书文本中去思考、探讨,教科书永远是学生学习不可脱离的资源。其次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将教科书中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提升。通过问题的设置、材料的补充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科书,加强学习效果,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误区二:“学案”成为“试卷”的代名词。

学案在我们的中、高考科目中使用频率最高,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信奉练习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很多教师在学案导学过程中错误地将“以学为主”变成了“以练为主”。很多学案开篇就是上节课的复习题目,之后是预习题,接下来是练习巩固题,最后还有达标检测题,说是一张试卷一点也不为过。教师课上的着眼点也只是停留在本节课的知识上,而不是探讨学习方法是否高效。学案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用一张张所谓“学案”的“试卷”进行教学,我想这个目标很难达到,所以作为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应该有清楚的认识。

由于学科、学段、教师素质、学生素质等因素的不同,学案的设计也需要分学科、分学段、分层次统筹设计。不同学段的学生心理特点不同,目标要求不同,设计学案的思路自然也要不同。不同学科的特点不同,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同,学案的设计也要不同。学案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教与学的目的更清晰,路径更具体,效果更好。所以,首先从备课的形式上来讲要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强化集体备课,强力推行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中教师共同研究教学内容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通过备课组教师齐心合力编写出的学案才能更适合学生,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上课前再根据自己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加以调整,上课时还要灵活把握和操作。其次从指导思想上来说要实现从“试题化”向“问题化”的转变。要以问题为主线,细化知识目标,将知识点所蕴含的主要思想方法融入设计的问题中,使知识问题化,力图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及启发下,进行系统的、连续的、有层次的思维活动,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最后从学法指导上要实现“学什么”到“怎么学”的转变。在课堂中发现很多看似是学法指导的设计其实就是学习要求,要区别于学习要求与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或途径。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还可以带来学习的高效率,所以在学案上我们要体现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如何预习,如何进行新知的学习,如何进行课后的复习等都是学案设计中教师要深入思考的问题。面对不断更新的知识,只有让学生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才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误区三:“按部就班”替代课堂的“精彩生成”。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很多教师在利用学案进行导学的课堂教学中报流水账,被学案牵着鼻子走,尤其是很多学校很多学科都有自己的教学环节和模式,每天每节课都是按照环节按部就班地呈现给学生,长此以往学生的情感与潜能会受到挫伤和压抑,将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也不会有所提升。

课堂上教学内容的精彩呈现应该是学案导学的核心。使用学案,应该不拘泥于学案,我们的课堂不是僵化的,而是灵动的、活泼的,也是有效的。“导学”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学法的指导,将知识“导”向学的目标和过程,学案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载体而已,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学习的通道和路径。学案导学的思想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所以导学实施的过程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即要求教师在所授课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把自己全部包揽的讲,变成引导学生自己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获取者。利用学案进行课堂导学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之间的关系。当然也决不是把所有的问题都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自主构建、自主发现,使课堂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利用学案进行课堂导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做个有心人,要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尽可能设计能引起学生“兴奋点”的情景,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舞台。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小组的编排、学案的设计上,教师参与各个小组的学习、调动各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提问让所有学生动起来,体现学生交流时智慧火花的碰撞、真伪的判断、课堂教学流程的掌控等。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彰显而不“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突出而富有实效,课堂上才会出现更多精彩的瞬间。

其实,学案是课改初级阶段的产物,它改变了传统课堂以教师“教”为主的一种状态,实现了从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过渡。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于学案的设计与使用不能只注重形式上的模仿,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种理念和一种做法。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编制学案,也不是所有的学科都适合使用学案。纸质的学案也许只是一个过渡,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也许有更节约、更适合的多媒体学案。当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当“会学”成为常态,学案就可以退出课改的历史舞台。

我推荐的书

●《窗边的小豆豆》,黑柳彻子著,赵玉皎译,南海出版公司

●《有效教学》,崔允漷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的十字路口》,张文质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所思》,李镇西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教科书导学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运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效能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学案导学”之我见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