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策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深入发展的保障——以东莞图书馆为例

2012-02-15东莞图书馆广东东莞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年9期
关键词:东莞市东莞市民

●徐 黎(东莞图书馆,广东 东莞)

到东莞图书馆工作已经两年了,听到的、看到的和自己所做的工作,总让人耳目一新,眼睛一亮,丛生一些感念。东莞图书馆的先进除了它的服务理念、技术支撑外,还有着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在此,笔者从政策保障、读者服务方面就自己的所见所闻谈一些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1 政策保障

《东莞市图书馆新馆建筑设计招标文件》(2001.7.20)总则中明确指出“为适应图书馆内涵的充实,职能的增加,满足电子时代图书馆的新需要,适应新的服务方式和管理方式,改变我市图书馆的现状,东莞市人民政府决定建设东莞市图书馆新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我市作为国际制造业加工名城的城市形象”。[1]新馆设计要求反映东莞的文化特色与时代气息,以富有丰厚文化内涵的形象立足于东莞,成为体现东莞是国际制造业加工名城形象的标志性建筑。

2002年《东莞图书馆新馆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2002—2010)》出台,2004年5月,东莞市政府下发《关于印发〈东莞地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实施方案〉的通知》(东府办【2004】56号),明确在东莞全市推行总分管制。随后,相继颁布了《关于印发〈东莞市建设图书馆之城实施方案〉的通知》 (东府办【2005】46号)、《关于贯彻落实〈东莞市建设图书馆之城实施方案〉的意见》 (东府办【2005】81号) 等文件,东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作为东莞城市文化战略规划全面展开与实施。

东莞图书馆之城建设,目的是把东莞建设成为一个图书馆网点星罗棋布、互通互联、资源共享、没有边界的图书馆网,为市民提供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图书馆服务,通过“图书馆之城”孕育、培养和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素养。从这个意义上讲,“图书馆之城”,不只是简而言之的“图书馆之城”,它对城市文化的辐射作用将远远超过其本身的文化价值,是促进和打造“读书之城”、“学习之城”的开源地。

根据这些文件精神,东莞市文广新局真抓实干,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东莞图书馆之城建设已形成规模。“以技术为支撑、以政策作保障、以管理见效益”的总分馆模式得以实施,以东莞图书馆新馆为城市中心馆(总馆),各镇区图书馆为分馆,村、社区(居委会)图书馆以及图书流动车为补充,同时吸收企业、学校等其它系统图书馆加入,因地制宜采用技术突破、业务统筹优先的策略,进行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按照总馆-分馆-服务站的形式促进图书馆向基层延伸。

截至2011年底,在全市已构建起由1个城市中心馆、51个分馆、102个图书流动车服务站、38个图书馆自动服务站(图书馆ATM),共同构成了空间覆盖全市、时间全天候的图书馆公共服务网络,形成了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全面创新服务的新形态。

市民阅读率下降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从东莞图书馆的统计数据中则得出相反的结论。从2011年的数据看,东莞中心图书馆和分馆,借阅量近400万册,当年的注册读者数近5万余个,成为目前全国公共图书馆集群量和服务量居于前位的借阅系统。持续上升的市民阅读率,体现了多年来东莞构建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图书馆之城”正在发挥出其积极的持续的同城整体效益。

2011年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服务在文化惠民工程中的作用,各镇街分馆均按照文化部颁布的公共图书馆二级馆标准进行建设。

2 服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2008年6月,东莞图书馆获得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国际创新奖的荣誉,这无疑是对东莞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国际创新奖的荣誉证书上这样写到:“因为东莞图书馆打造了一个富有创造性、充满生机、以读者为中心、电子资源丰富的图书馆;因为东莞图书馆采取了特有的创新服务来满足读者的需要,包括设立“永不关闭的图书馆”和“图书馆ATM”供读者自助借还图书;因为东莞图书馆为市民创立了教育培训中心,通过围绕大家感兴趣的热门主题为大众开设固定的课堂和讲座;也因为东莞举办了东莞动漫节,其中2005年的东莞动漫节吸引了超过300名艺术家和2万多名读者的参与;更因为东莞图书馆还通过高质量的服务和丰富的资源每年吸引愈百万的读者走进图书馆。”这一段文字让我一进馆就心头为之一动,在这之后两年的工作中,更是见证了它的描述。

2.1 多样化的服务

城市社区是城市的单元和细胞,建设和发展和谐的社区文化对城市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图书馆主动进单位、进社区,提供多种形式的公共文化服务,将“图书馆之城”城市精神文化建设实施落实于见功见力的细微之处。

(1)送书下乡。东莞图书馆主动深入到城市单位、居民社区和偏远地区,定期联合企业、书店等社会力量,开展“好书送下乡,岭南飘书香”活动,把文献与知识送到社区、基层群众身边,作百姓的贴心“信使”。

(2) 流动图书服务。为了更方便市民就近读书,培养市民阅读风气,东莞图书馆于2004年启动了图书流动车的服务项目,这些年来图书流动车风雨无阻的给广大市民办证、借阅、咨询、预约登记、服务到户等服务,深受市民的欢迎,被市民亲切的称为“身边的图书馆”。

(3)知识传播百家行。东莞图书馆选取10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上门办证和数字图书馆集中辅导服务,介绍图书馆服务业务。向社会各个行业与层面大力宣传利用图书馆,普及图书馆利用知识,让市民认识图书馆,感知图书馆,并充分展示图书馆服务市民的形象与风采。

(4)无人值守的图书馆——自助服务

为推动文化强市以及图书馆之城战略的实施,为了给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的服务,方便他们随时来图书馆进行图书借还和阅览,东莞图书馆在国内首推自助图书馆和图书馆ATM。自助图书馆的开放和图书馆ATM摆脱了开放时间对读者借阅图书的限制。实现了实体图书馆真正意义上的24小时开放服务,将图书馆的城市文化服务延伸到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2011年根据《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及《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规划,东莞市把“实现全市镇(街)24小时图书借阅全覆盖”作为2011年十件实事之一的“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项目,构建了遍及全市各镇街的图书馆24小时服务体系,并通过有效的管理和良好的服务,使之切切实实地成为一项文化惠民工程。经过努力,截至2011年底,各镇(街)图书馆24小时自助服务点的建设任务相继完成并陆续投入使用。真正的实现了公共图书馆建设模式和服务方式的突破,以先进的技术、便捷的服务、时尚的方式,打造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城市公共阅读与学习空间。

2.2 市民终身教育的学校

图书馆一向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终身学习的殿堂”,东莞图书馆一直努力践行着这一称谓,成为东莞市民终身学习的学校,一所没有围墙、没有门槛、没有学制年限的城市学习的圣殿。

(1)东莞市民学习网。为方便东莞市民随时随地学到更多、更实用的科学文化知识,东莞图书馆开发了一个面向全体市民开放的网上学习平台——东莞市民网(http://learning.dglib.cn),它以数字图书馆为基础,以传统图书馆为依托,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向全体市民提供完全免费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服务。

2011年,为进一步强化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满足新型网络环境下市民文化服务需求与东莞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馆里提出了以学习中心理念重组图书馆业务功能的目标,对城市文化服务设施布局、服务网络构建、服务阵地管理、服务资源整合、服务手段创新等问题进行体系化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于6月中旬,启动了“东莞学习中心”(http://lc.dglib.cn)这一平台。它是对原东莞市民学习网的全面升级和改造,在东莞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以视频为核心,整合图书、期刊、文档、考题等各类学习资源,提供包括学前教育、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地方特色专题教育等在内的单点登录和个人学习的自我管理、社区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检索的市民终身教育的公益开放网络平台。

截至2012年8月底,东莞市民学习网拥有各种网络课件4926门,视频总数14797个,固定在线学员16180余名。学习中心拥有视频课件3780门,数字账号注册读者6500余人。

(2)东莞市民学堂。东莞市民学堂是东莞图书馆开办的一个全开放、全免费的城市公共教室,包括公益讲座、公益课堂和打工学堂三部分。公益讲座定期邀请市内外著名学者来莞讲座,公益讲堂定期开展装饰装修、文明礼仪等身边实用知识讲座与培训,打工学堂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定期举办粤语、日语、英语、法律等培训班,提高他们的创业、就业和维权能力。近年年均举办各类讲座和培训200余场次,服务市民3万余人次。

(3) 礼仪之家。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崇礼”是放在第一位的,在当今高度协作化的社会,礼仪在人们的生活交往和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东莞图书馆真是为了顺应这样一个发展需要,在少儿天地里设置了“礼仪之家”,旨在通过营造现实生活场景的氛围,以家庭礼仪为核心,免费为6-10岁的儿童进行社交、公共意识方面的培训。截止2011年底,已举办各类礼仪培训1155期,受训小读者达7440余人次。

(4)英语角。为了普及市民的英语知识,提高市民的英语水平,自2006年3月起,东莞图书馆为大批英语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园地,旨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搭建一个“轻松、互动、能提升个人价值”的学习平台,让他们在轻松的状态下,尽情发挥自己的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自开办以来,每周都会有100多名市民如期而至,掀起了一股周末学习英语的热潮。

2.3 独特的文化专场

(1)东莞读书节。东莞读书节是东莞市委、市政府举办,东莞图书馆承办的一项大型的综合性的群众读书文化活动,是东莞着力打造的一项知识传播的品牌。自2005年举办以来,围绕着“阅读提升城市品位,求知丰富精彩人生”“阅读、和谐、发展”等主题,本着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推进巩固文化资源和服务项全体市民覆盖,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推进“图书馆之城”建设,配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工作,配合“新莞人工程”的实施,加强学习型城市建设,打造知识传播品牌,为新产业、新东莞战略实施提供了强劲的知识力量和精神支撑。东莞读书节通过在全市范围内组织“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读书乐”摄影大赛,“讲故事比赛”“青少年暑期阅读、实践”等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大型主题活动,倡导市民热爱读书、终身学习,在全社会掀起“好读书,读好书”的阅读风尚。截止2011年底,东莞读书节共计举办各类读书活动2946项,受众人数2310万人次。

(2)东莞动漫节。东莞动漫节是东莞图书馆联合东莞众多的漫画爱好者、原创作者、动漫表演者组织的一个大型综合性动漫盛会。它以东莞漫画图书馆为平台,依托漫画馆的资源优势,通过原创漫画精品展、COSPLAY表演、动漫画影片欣赏、周边产品展示、漫画现场比赛、知名漫画家签名售书、动漫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丰富了市民的生活。截至目前已举办5届,共吸引了近40万读者参与。

(3) 图书漂流。为了更有效利用我们身边“沉睡”的图书,使其在传递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帮助爱书人搭建图书交换与分享的平台,东莞图书馆自2011年4月20日起,联合各镇街图书馆设立图书漂流站点,在全市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望以此种方式传递知识和思想、公德与信任。

另外,还有城市阅读论坛及各具特色的专题图书馆等,为市民呈现了多元的、丰富的文化服务,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绚丽的光彩。

3 感念

城市的文化是多元的、丰富的,体现在市民对城市文化的不同爱好与需要,图书馆多元化、个性化的特色服务正是体现着城市文化的个体关怀,凸显城市文化特色与价值所在。东莞图书馆在服务方面的卓越一直为市民称道。全方位的知识传播体系的构建,为营造全社会读书求知、全民阅读提供了保障。

2010年10月,东莞市委、市人民政府颁布实施《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全力打造与东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优势、文化地位和文化形象,全面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为重点,建立和完善设施先进、分布均衡、产品丰富、服务优质、保障充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用3-5年时间,实现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全覆盖,主城区建成‘十分钟文化圈’,镇村建成‘二十分钟文化圈’”,“由基本的文化权益保障向造就高品质文化生活转变,……由单向的文化供给向文化供给与文化需求良性互动转变”,“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营造浓厚的城市阅读范围”,“实施公共文化服务‘零距离’工程”,“把提升公民文化素养作为建设文化名城的主要支撑,培育东莞人文精神,提升市民现代文明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提升东莞形象,建设文明和谐家园。”[2]

《规划》 继承并延续 《东府办 【2004】56号》《东府办【2005】46号》《东府办【2005】81号》文件精神,明确提出三个方面的保障措施:政策上,建立健全文化名城建设的财政保障机制,加大政府财政文化建设对策投入力度,从2011年起至2015年,由市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用于文化名城建设;在制度上,把文化名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列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在人才保障上,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优秀文化人才引进培养“三个100”工程。这无疑将极大地推动东莞地区整体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提升,为全覆盖,为“无差别服务”“普遍服务”“均等服务”“普遍获取”铺平道路。另外,东莞2011年开始实行“市民购书,政府补贴”计划,这也将进一步刺激和鼓励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从而促进全民阅读风气的形成。

[1]陈本峰.城市文化的图书馆战略——以东莞“图书馆之城”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0(12):57-60.

[2]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年)[R].2010.

猜你喜欢

东莞市东莞市民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莞香杯”第四届东莞市诗歌大赛启幕
东莞市耐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振宗机械展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东莞可园琴事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