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体育教学对大学生性格塑造的影响
2012-02-15董彦斐
董彦斐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新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等。它是学校体育实现的基本形式,是体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2 现代大学生性格特点现状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多变,致使价值观向多元化发展,其中夹杂了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反主流倾向,这些强烈地影响着校园文化生活。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占有绝对比例,他们自我意识强,人际关系淡薄、团结协作能力差,奉献精神、毅力、意志较差,这使得他们经受不住挫折、失败,严重影响其性格的发展。心理学认为,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性格、能力、气质、动机、兴趣等方面。学校教育的每门课程都是研究发展学生个性问题的平台,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校体育现行《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体育教学的任务是:“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勇敢顽强的精神和创造性。”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他们感到体育活动的幸福和乐趣,从而更好、更快地掌握基本技术、技能,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3 良好性格的重要性
(1)性格是非智力因素结构中的核心成分,决定着个体活动的方向和性质。所谓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体现在个体对待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方式之中,对人的智力的发展起着影响和制约的作用。良好的性格特征对智力的发展和智力活动的进行有促进的作用,对智力方面的缺陷有补偿作用。相反,不良的性格特征对智力的发展和智力的活动的进行有阻碍作用。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良好的性格特征有助于学业成功,而学习上的成功又会增强学习者的信心,产生良好的心境,学习更加勤奋,因而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性格培养有助其学习成绩的提高。
(2)性格教育也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和落脚点。首先,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最起码的优良性格特征,才可以在此基础上,成为一个具有较高觉悟的人;其次,道德教育的内容如果不落实为受教育者的稳定而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那么,这种道德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因此,素质教育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特征着眼,让学生掌握对待外界事物的正确态度和行为方式,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生动具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才是正确的教育步骤。
4 体育教学对完善大学生性格的作用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其它课程有共性的一面,而且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征。由于体育课在内容、方式等诸方面有别于其他学科,因而它能为学生提供独特的、开阔的学习环境,以及充分操作、实践的机会,这对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气质与性格。因此只要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性格,教育得法,即使是最普通的学生,一旦具备了鲜明而良好的性格,就会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体育课教学、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能从心理上、体力上和社会层面上全面地促进学生的性格得到充分的发展,使他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的人。体育的主要职能是教育、健身和娱乐,高校体育课对学生性格全面发展有积极作用:高校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高校体育课可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高校体育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5 体育教学对大学生性格塑造的功能
(1)有利于塑造大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大学生中有不少性格内向、抑郁,甚至孤僻的人,往往表现为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或者紧张、焦虑和忧愁的精神状态,长期下去可能致使生理上机体内环境平衡遭到破坏,造成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心理上性格忧郁、低沉、不乐观。据有关高校大学生心理调查结果显示:一般体育院校或院系的大学生都表现为性格开朗、乐观,心理问题最少。这说明体育院校或院系的学生长期从事体育活动,生理机体内环境可以较长时间保持,有利于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2)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坚强的性格。意志是走向成功的基石。毛泽东曾说过:“意志也者,固人生事业之先驱也。”意志不是人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锻炼磨练出来的,体育运动是磨炼大学生意志的有效手段。体育运动在体现一定趣味性的同时,也具有艰苦、费力、难度大等特点。体育运动中也有一些强度大、趣味性低的运动项目,艰苦性尤为突出。高校体育教学除了要有效地教授体育理论与技能外,还需要安排一定的体育练习,才能让学生很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而当学生进行练习时,机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和酸痛,甚至有痛苦感觉,要长期坚持下去需要一定的吃苦耐劳精神,这就给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性格品质创造了契机。
(3)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竞争拼搏的性格。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竞争拼搏、奋发进取是不可缺少的性格品质,它是开拓创新、建功立业的动力源泉。体育尤其是现代竞技体育的这种具有竞争特征和魅力吸引了广大大学生,增强了大学生的参与欲望。竞技体育竞赛那种紧张激烈、扣人心弦的竞争场面能使大学生受到巨大的感染与激励,参加者为了获胜,奋发拼搏,去争取实现超越“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从中获得了奋进向上、积极性的情绪体验,这被称为竞争拼搏的“运动员性格”。因此,体育运动可以塑造大学生竞争拼搏的性格,而以后的社会生活会成为他们展示这一性格的广阔舞台。
(4)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性格。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生产力的突飞猛进,尤其是全球化的推进使每个人在社会上都处于分工协作的环节之中。也就是说,这个时代的发展需要人与人之间的良好交际、团结协作,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以及由此而获得的广泛的社会的联系是立于社会的关键。大学生中不善于交际、羞怯、腼腆,甚至孤僻的人,以后很难自立于社会或难以有大作为。而大学校园里,体育是群体性的开放活动,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人际交流、交往的广阔天地。而且在体育活动中,参加者必须通过团结合作才能获得胜利,因此,高校体育体现了塑造大学生交际、团结协作性格的功能。
[1]李强,殷正红.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性格完善的影响[J].消费导刊,2007(10):169.
[2]王大川.论体育教学在性格培养中的作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131 ~174.
[3]陈齐.高校体育对大学生性格塑造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9):224.
[4]杨江云,潘亚姝.体育教学与学生性格培养[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
[5]谢月静.高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性格培养[J].扬州大学学报.1999(4):56.
[6]杨江云,潘亚姝.体育教学与学生性格培养[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