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师课堂教学非言语教学行为的运用

2012-02-15黄仁惠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师生动作

黄仁惠

(福建省福鼎市桐南小学,福建福鼎355200)

体育教学是一项内容复杂,形式多样的教育过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进行着不断的交往活动。师生之间的交往沟通,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是通过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共同完成的。由于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教学中非言语教学行为是不可替代的,其作用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运用非语言教学行为,不断提高体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本文对非语言教学行为的相关理论进行初步的探讨,达到以情施教、协调师生关系、发展学生智能的作用,以增加师生之间沟通的有效性,从而使体育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分类

1.1 体态语

体态语即个体通过一定的手势、动作、表情和眼神等各种行为所传递出的信息。它是体育教师进行教学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如体育教学中教师最常使用示范法示范各种技术动作,就充分利用了体态语。体态语具体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体态语中最细致、最复杂、最微妙的部分。面部表情以最灵敏的特点,把具有各种复杂变化的内心世界最迅速、最敏捷、最充分地反映出来。

手势:手是人们表情达意最为灵活的器官之一,手势一般是由手和上肢组合形成不同的姿势,表达人们微妙细腻的情感,传递丰富多彩的信息。

头姿:头姿这里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头的姿势,一般是用来对学生的行为作出相应评价,通过这种姿势传达信息,表达情感。头姿一般包括:点头、摇头、歪头、低头、仰头。点头表示肯定含义,指“赞同”、“明白’、“欣赏”;摇头表示否定含义,指“不同意”、“不可以”、“不满意”;歪头是教师将头稍微侧向一边,一般表示“感兴趣”或者是“怀疑”;低头一般表示教师正在思考学生的答案;仰头指教师将头稍微抬起,既可以表示对学生的回答不满意,也可以表示教师很认真的在听学生的回答。

走姿:走姿,是指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师在运动场上走动时表现出的姿态。教师在课堂上来回走动是不可少的,它可以向学生传达一定的信息。尤其是体育教学,它本身就是一个多方面的交流过程。师生之间的交流尤为重要,教师需要在运动场地适时地走动,指导学生学习动作,同时加强情感交流,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站姿:体育教师一般都站着授课,所以站姿也很重要。常言道,“身教胜过言教”,教师良好的站立姿态会显示出体育教师的内在素质和高尚人格,会使学生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和影响,并且这种熏陶和影响直接作用于学生今后的行为方式。

1.2 辅助言语和类语言

辅助言语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是指言语的非语词方面,即声音的音质、音色、音高、音量、声调、节奏、语速等,但它并非语词本身,它只是言语表达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可以使语言表达更明确。俗话说,“听话要听音”。因为相同的言词以不同的音色、音量或节奏表现出来,就会产生不同的含义,取得不同的沟通效果。类语言是指无固定语义的发声,如笑、哭、呻吟、咳嗽、叹息、口哨以及各种叫声等。

1.3 人际距离及方位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时存在着空间距离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变换自己与学生之间的位置,走近或远离某些或某个学生,面向或侧向进行语言或非语言的交流,以达到指导帮助学生以及组织管理教学的目的。

1.4 时间和空间控制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处于一个特定的时空之内,教师通常通过时间安排和空间距离的不断变换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因此时间安排和空间距离也是潜在意义上的非语言行为。首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时间的安排和控制对于教师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环节教学时间的安排与控制,先安排什么,后安排什么;针对不同的学情分析,先解决什么,后解决什么;对教学内容、结构等等都具有时间控制的问题。不同的时间安排将会给学生传递不同的信息,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其次空间距离。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相互交流,并达到情感共鸣的过程,是双方共同参与完成的。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距离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学会运用空间距离向学生传递信息。当教师要讲解技术动作的重点、难点时,教师要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转换空间位置,使得所有学生都可以清晰看到老师示范动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5 其他信号

衣着服饰、打扮、发型也属于非语言行为的内容之一,每一种职业对人的外在仪表都有不同要求,体育教师这一职业要求,衣着服饰不仅要整洁、大方、合体之外,还要符合“为人师表”的要求,体育教师课堂上必须穿运动装。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可通过一些图像、绘画、事物标志等来传递教学信息,让学生能够直观、深刻地理解体育知识和技术动作。

2 体育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功能及运用

人对事物的认识首先是通过感觉器官开始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非语言教学行为具有特殊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它是对语言手段的必要深化和补充。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熟练地运用非语言手段,不仅体现着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非语言行为对体育教学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特有的功能。在体育教学中非语言行为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建立完整的技术动作表象的功能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动作示范是最常用的直观教学方法之一。它是教师以身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技术动作要领与方法,以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由于人对事物的认识首先是通过感觉器官开始的,所以教师在运用语言手段讲解技术动作的同时,以非语言的身体动作来向学生展示技术动作的形象、结构、动作顺序、技术要领和完成动作的方法等,而这些是语言行为不能代替的,体现了非语言行为在建立技术动作表象中的重要功能。

2.2 有助于情感表露和对行为或动作的理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各种体态语或身体姿势起着表达思想、补充和润色语言、表露感情和对学生的动作与行为进行调整的作用。教师可以运用目光和眼神来表露自己的情感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态度,例如:靠近某个学生,表示对其关心重视;点头微笑,表示对其肯定和表扬,增进学生的自信心。远离学生表示不感兴趣,不予重视等。

2.3 有助于维护课堂组织,促进师生交流互动

由于体育教学课堂的特殊性,所以教师的课堂组织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教师用眼睛注视着学生,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认真学习动作;教师的微笑可以达到一种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而这种气氛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形象、幽默或夸张的手势对学生的课堂活动具有肯定和鼓励的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非语言行为呈现出明显的呼应关系,课堂气氛与学生的参与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间以非语言行为为媒介的社会互动。因此,如果教师例行语言规范同时借助非语言行为体现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水平。

2.4 有利于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

体育活动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当学生出现身体伤害时,就会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如体操课教学中的跳箱、技巧、单双杠以及田径课教学中的跨栏,跳高等项目,在这些具有危险隐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熟练掌握保护与帮助方法外,还应懂得通过其他方式来减轻学生的心理障碍,如老师投以关切和蔼的目光和微笑,以及积极的保护措施,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加自信心,为顺利完成动作做好心理准备。若体育教师自己表现紧张,面部表情严肃,则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因此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对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完成动作的自信心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除此之外,非语言行为有助于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由于非语言符号有着较为深刻的感知及情感表露的调节性功能特征,非语言符号被准确合理的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就更能充分发挥其独特的魅力,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手段。非语言行为还能输出一种试探信息,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理解掌握程度,从而有助于教师调节教学进程。

3 小结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非语言教行为是必不可少的,是对语言符号的必要深化和补充,它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思想情感的沟通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非语言符号的内容繁多,类型各异,体育教学中运用非语言行为应根据实际教学环境,针对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来合理、有效、灵活地运用,并应特别注意与语言符号的有机结合。

[1]陈文杰,平鹏刚.论体育教学中的非语言手段及其运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4):537 ~539.

[2]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3]杨乐.非语言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教学与研究,2009(32):150~151.

[4]王汝田.试论非语言行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4(1):92 ~94.

[5]姜平,马丽娜.浅谈体育课堂教学的非语言行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1).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师生动作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动作描写要具体
麻辣师生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