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排球运动员比赛中心理因素研究动态

2012-02-15慧,王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二传手心理因素排球

聂 慧,王 彤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信息的快速传播,各国教练的流动任教与沟通加强,各国排球技术各国的差距在逐渐减小,高水平队伍的竞争不单单看高超的技术水平,多变的技术水平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水平,而是融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水平、智力水平为一体的全面训练,而心理因素对于比赛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也在关键比分,关键时刻体现的非常明显,因此心理因素在排球训练和比赛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中国期刊网搜索到的有关排球运动员心理方面的文章303篇进行评述,旨在为排球运动心理因素的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1 非技术因素概念的界定

根据2008年6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运动训练学》书中介绍,运动成绩是运动员的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即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里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排球运动员的成绩是由运动员的技术因素与非技术因素构成,非技术因素是除技术因素以外的所有的总和,如体能﹑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本文所要阐述的心理因素就为非技术因素其中之一。

2 心理因素对排球运动员训练及比赛的影响

2.1 心理因素对不同职责分工运动员的影响

从运动心理学、训练学、管理学、个性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看,参赛队每一位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都将对整个球队的竞技成绩带来影响。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员的性格、气质类型、情绪及反应特征、心理控制点等几个方面。

在气质类型以及性格上,二传手作为比赛中的桥梁和核心,作用极为关键,目前国内的研究中对于二传运动员的研究占总研究的80%以上。马金凤,彭国强,黄善球等人的分析指出,排球运动中适合作为二传手气质类型的运动员应为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还指出只有那些适应能力强、沉着、冷静、情绪稳定、果断、有进取心等性格特征的选手才适合作为二传手。主攻方面,多血质的队员是理想的气质类型人选;副攻方面,多血质和胆汁-多血质运动员均可担任;自由人应以胆汁质类型为主。

目前,关运动员在情绪及反应特征方面的研究文章较少。柯强等在《男排二传手和攻手的情绪及反应特征的探析》中指出,二传手要具有较高的情绪稳定性。情绪控制力和肌肉用力感这两项指标主要反映了二传手的自我控制能力;从攻手的测试结果看,其在情绪稳定性方面较二传手差,这与其在比赛中所承担的职责有关。

排球项目是一项集体高度配合的项目,一方面技术全面技巧高超的选手会逐步成长为明星式球员,核心球员对一个队伍同样至关重要,他们的心理因素同样影响着整个队伍的胜败。另一方面在现代竞争激烈的排球场上,一个人临场发挥的好坏并不能决定比赛的输赢,只有六个人团结一致才能在比赛中发挥超常水平。因此,在关注二传位置队员的心理因素的同时,也不应该忽略其他位置运动员的心理因素。

2.2 心理因素对排球运动员训练的影响

训练是取得好成绩的必经之路。只有在平时训练时对各个方面都考虑到,才能有可能在比赛中发挥正常水平,甚至是超常发挥。吴鋆在《排球运动员训练心理气氛的营造与优化》中提到,在训练中教练员要积极的对运动员的心理进行把握以及优化训练氛围。排球运动是一项集体项目,运动员之间会互相感染或影响,当训练氛围非常活跃时,运动员再苦再累,心理也是积极向上的,充满激情的。运动员的心理变化自己有时都很难把握,教练员更加难把握,只有在训练中出现各种比赛中尽可能出现的情形,增加运动员心理的承受力,减少其心理波动,如采用模拟比赛法﹑对运动消极情绪的转移,才能获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2.3 心理因素对排球运动员比赛的影响

比赛是检验一支队伍训练科学性成果的试金石,体育竞赛的规格不同对参赛运动员产生的压力会不同,压力有时会成为动力,使运动员超常发挥,有时会阻碍运动员技术的发挥。运动心理学家认为,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的成绩由身体状态、心理状态及技术状态三方面因素构成一个三角锥体,顶点是运动成绩。在竞赛中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影响运动成绩,心理因素作为内在的不易发现的因素更加应该得到重视。孙士杰等在《我国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心理控制点类型的研究与分析》中,通过心理控制点的研究,分析了我国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对成功或者失败的归因。文章中指出,在失败的情境下,各个位置的运动员心理控制点均没有差异;在成功的情境下,二传队员和自由人心理控制点差异显著,其他位置无显著差异。

霍行琪、石鸿儒在《排球比赛中运动员身心调节与放松方法》中指出:“在比赛中应该运用表象重现﹑自我暗示﹑呼吸﹑按摩等手段进行调节和放松,从而调节心理。”郭红斌《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定向的探讨》,提出了心理定向的重要性,赛前应形成求胜的心理定向,在赛中形成“战术定向”,不同位置的定向及在赛后的调节定向。宋信勇在《试析排球运动员的心理定向对发球效能的影响》中,更加细化,更加深入对发球效能(球性、落点、力量、目标的心理定向)进行了探讨。在比赛中,心理因素对运动员发球成功率影响发球失误占76.1%,而技术方面,身体方面原因占23.8%,心理因素对技术动作影响,会使动作变形,影响技术动作的发挥。

3 排球运动员心理因素的研究方法

从检索到的文献看,排球运动员的心理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量表统计法﹑访谈调查法﹑实验法﹑德尔菲法﹑AHP法。目前,我国对于排球运动员心理的研究多为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等一些主观的研究方法,而客观科学的方法如实验法采用的非常少,用反应时测试仪,动作稳定性测试仪,皮电测试仪等实验仪器对有关指标进行测试的更少。因此,我们应该多采用一些客观的指标,实验方法对心理因素进行研究,提高心理因素研究的科学性。

[1]黄希庭.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的大学出版社,2003.

[2]杨也.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研究[J].大众科技,2011(4):167~173.

[3](美)威廉JM.应用运动心理学[M].杨立能译.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4]霍行琪,石鸿儒.排球比赛中运动员身心调节与放松方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8(1).100 ~101.

[5]束启华.对排球青少年运动员选材和早期训练的若干问题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4):91~94.

[6]马金凤.论排球优秀二传手的选材[J].湖北体育科技.2001,22(2):50~54.

[7]郭红斌.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定向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4):145~146.

[8]柯强,赵颖才,郭旭昌.男排二传手和攻手的情绪及反应特征的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4):60~61.

[9]孙士杰,张萍.我国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心理控制点类型的研究与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1):106 ~109.

[10]彭国强.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性研究评述[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5):94~96.

[11]黄善球,臧卫国.论气质类型对排球运动员战术位置及训练的影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9(5):168 ~169.

[12]吴鋆.排球运动员训练心理气氛的营造与优化[J].湖北体育科技,2009,28(1):55 ~57.

[13]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二传手心理因素排球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推手式、摆拍式、二传手、等上岸……对这样的庸懒干部坚决说不!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漫画天地
“二传手”式干部
广西高校气排球和硬式排球公体课教学的价值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