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民健身运动生态化发展模式探讨

2012-02-15熊晓蔚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化经济区

熊晓蔚,付 玉

(九江学院体育学院,江西九江332005)

1 前言

2009年国务院通过了《全民健身条例》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在这种背景下,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民健身运动生态化发展模式,将体育生态化思维引入社会体育运动中,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来制定相应对策,把体育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体育发展协调起来,可以达到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全民健身的目的。同时还可以从思想上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方法,树立正确的生态体育观,自觉维护体育与环境的相互利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共赢的和谐关系。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民健身运动体育发展的未来模式及其原则和策略,为带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民健身运动体育发展起着示范作用,同时还可以为其他地区发展城市社区体育提供参考。

2 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民健身运动生态体育模式的原则

2.1 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民健身运动生态化发展模式的构建过程中,要保持现代体育与城市人文资源、社会文化效益、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形成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在项目的开发上,要考虑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协调的体育运动形式,以及更够保证中期和后期可持续发展的体育运动形式。

2.2 整体优化原则

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民健身运动生态化发展进行总体资源评价,使得总体生态资源所规划的方向、目标比较明确。再以层层缩小的方式,分县镇乡村等一步步往下实施。还要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身的有利资源和地方特色,把生态体育的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考虑和管理,对各类资源及其内部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安排,并调和、优化各类开发项目结构,使得开发的数量、质量特点、空间布局、项目的选取等方面能实现整体的最优化利用。

2.3 市场需求导向原则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民健身运动生态体育的开发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性别、年龄、层次等来制定对体育健身生态化发展的需求和愿望,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发展方案来打开市场发展局面。在发展不顺利停滞不前时应及时改变方向和策略调整方案来应对市场的瞬息万变。并且在现有资源、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切实实行准确而细化的客源市场定位,发现、挖掘、评价、筛选和开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体育资源,设计和打造鄱阳湖生态体育产品,并推向体育旅游市场,进而引导市场、开拓市场。

2.4 多样性原则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民健身运动生态体育的开发还要考虑到参与体育健身的人群是否喜欢这些活动,尽量选取有益于身体健康,又愉悦心情的活动,在参与体育锻炼过程中体会到人文体育、绿色体育、环保体育等生态体育理念。比如:射箭、游泳、梅花桩、交谊舞、扇子舞、健身操、太极拳、太极剑等都是很好的生态体育项目。

3 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民健身运动生态化发展模式的策略

3.1 建构生态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是人类在体育运动及其相关领域中生产或创造的物质产品、思想观念、制度、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等,它包括了人类在体育活动中所有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态体育就是指体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相互关怀、共生共融。共同发展所构建的关系或联系的体育活动,即通过在自然——社会生态环境中开展体育运动,来展示人类的健康体格和人格,体现人类在体育运动中对自然——社会这一生态环境的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倡导健康、文明、和谐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维护世界的和谐与发展。建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体育文化是富有特色的生态教育行动计划、生态体育示范工程。通过宣传、普及和教育使鄱阳湖区民提高了生态体育思想观,意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感受到体育是人文体育、绿色体育、环保体育,认识到体育在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进一步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3.2 科学制定区域生态体育规划

通过江西省、市等各级政府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运动休闲场所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相配套,科学规划生态运动休闲场所,合理布局城市、社区、农村的体育活动区域,为居民提供绿色户外运动空间,实现全民健身运动的社会化、网络化。要重视体育生态技术,加大对生态体育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的力度,增加科技投入,研制低碳、环保的生态型运动器材和产品供区民使用。坚持小型、多样、便民原则,建设生态运动场以及社区、街道生态体育活动中心和场所,在城郊结合部建设生态体育文化村和生态运动中心等。大型综合型运动场馆的建设,要从生态环保的角度出发,避免在场馆建设过程中大量的能源损耗和对环境的污染,而且新场馆建设的硬件指标还要达到安全使用、科学环保等基本要求。

3.3 开发生态体育自然资源

生态体育非常重视自然生态因子(如阳光、空气、水、植物等)和地理环境因素(山脉、河水、丘陵、沙漠等),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好拥有“一澈清湖”的水体资源、良好的森林资源和山地资源等基础条件,为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身特色的生态体育奠定了基础。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力开展野外生存、游泳、射箭、骑马、定向越野、漂流、森林氧吧等生态体育项目,不仅可以达到健身为目的,还可以渲染生态体育意识;另外,可以通过发展新兴体育产业,举办生态体育赛事,倡导生态文明,在全社会树立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还可以开发集休闲、度假、运动、旅游、探险为一体的生态休闲项目,与其他休闲项目形成互补,形成周末休闲、度假等旅游路线。

3.4 挖掘生态体育人文资源

人文资源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一样是经济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被人们广泛地利用,几乎所有从事人文社会科学和有关科学的研究工作者、教育宣传工作者都在以各种方式和手段利用这一资源。人文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资源形态:知识资源、信息资源、形象资源、关系资源、观念资源、体制资源等等。而生态体育人文资源则是人文资源研究内容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民俗旅游资源丰富,民俗活动和名胜古迹不胜枚举,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性体育人文资源。可以选择需要场地、器材不多的项目,如武术、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操、交谊舞、广场舞等符合当地风土人情、民俗传统体育习俗的运动项目作为生态体育发展的主打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提高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居民的身体机能,还可以使区民修生养性、身心健康,并且对当地的环境不会造成太多破坏,具有很好的生态意义和生态利用价值。

3.5 完善城乡体育生态化服务保障体系

建立适合于城市、社区、农村生态体育发展的规范和法规体系,将有利于保障体育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相关的生态体育管理方法,如生态体育管理条例,生态体育资源管理办法,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督、评价,将生态体育的开展实施效果列入到各级政府工作考核之中;在各地活动场所设置醒目、人性化的提示语,使城乡生态体育观以法制化形式进入人们的意识理念之中。同时,还要将生态体育活动纳入城乡文化建设的内容,并有计划地开展各种生态体育文化月、体育文化节等活动;在各个片区设立活动点,评选先进,推广经验,健全社会体育活动组织,成立社区生态体育活动的指导、咨询中心,构建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网络,完善居民体质健康测试系统。

3.6 加强地方性体育社团的生态化发展

根据现代人亲近自然的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绿地、休闲公园、文化广场、开放的学校运动场地,以及其他可利用的生态健身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社团体育活动,不但可以丰富人们的闲暇生活,还在练习过程中锻炼了身体,增进了生态意识、生态道德和生态价值观。同时,社团成员体育生态意识的培植也使得人们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更高、趣味性更强、目的性更明确。要加强社团体育活动内容体系的建设,大力发展亲民便民利民的生态化体育服务内容,将城乡体育活动纳入到社团体育活动范畴,组织居民参加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参与城乡生态体育活动月、生态旅游节等活动。例如,利用节假日去郊游、登山、攀越、开展森林及水上运动等生态体育社团活动,并加以技术指导和保护措施。这样,既普及了鄱阳湖区民健身的生态意识,又可以使社团活动朝着生态化发展模式健康成长。

[1]李芬兰.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点民族体育文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5):534~537.

[2]刘凤云.生态体育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1):17~19.

[3]黄浩军.体育教育生态学理论体系构建探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3):246~248.

[4]李鸿亮,侯令忠,李世荣,等.陕北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构建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3):297 ~299,321.

[5]翟寅飞,熊炎,郭敏刚.构建“生态体育”体系之必要性与可行性[J].湖北体育科技,2007,26(4);412 ~413.

猜你喜欢

鄱阳湖生态化经济区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鄱阳湖好风光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生态化生存:“打群架”时代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