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身气功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2-02-15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气功心理健康老年人

黄 睿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和老龄群体规模呈较快增长趋势,已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由此带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因快节奏生活方式、生理疾病、社会变故等因素导致老年人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研究表明,70%~80%的老年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且心理因素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越来越突出[1]。在上海市有70%的老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北京城区60岁以上的人口中,中度和重度痴呆患病率达到1.28%,其中80岁以上人口的患病率更是高达10%[2]。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退行性变化,导致其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弱化,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优秀健身活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健身气功是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体系为基础,集养生、保健、强身健体为一体的健身活动,它的养生理论与功法符合人体健康的规律,其养生理论与方法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3]。健身气功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健身功法对人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 老年人心理活动的行为特点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我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患者有3 900万人,其中老年人占到了一定的比例。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对天津市3 000名55岁以上的老年病患者调查显示,10%患有心理和精神障碍。据专家分析,诱发老年人这些疾病的因素主要是生活的孤独感、社会的失落感以及心理上的自卑感和抑郁感[4]。

1.1 抑郁心理

抑郁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是一种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老年人由于身体疾病,如各种癌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或生活中亲人病故、心理受挫折、工作压力大等应激事件,均可导致抑郁。老年人抑郁心理通常表现为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以往感兴趣的事物失去激情,对当前处境感到不幸和无能为力,认为自己曾经在他人面前的价值在消失,自己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抑郁心理的产生,一方面由于一些老年人长期患有慢性疾病,遭受病痛折磨,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而出现烦躁、抑郁,甚至陷于绝望的心理状态[5]了。另一方面,有些老年人个性强,曾经是单位和家庭的权威,有过荣耀的经历,喜欢别人顺从他的意见,当进入老年期后,强烈的心理落差极易产生消极、沉闷及抑郁心理[6]。

1.2 孤独心理

孤独是指个体感觉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的交往水平产生差距时而引起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或体验,常伴有寂寞、孤立、无助,郁闷等不良情绪反应和精神空虚感。老年人常由于亲人的离去、子女的成家分居,身体上的疾病,感到生活上的无助,感觉被社会、家庭抛弃,产生孤独感。这种个人生活上的困境,使老年人担心自己被他人嘲笑和轻视,而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他人交往。在这样低落的情况下,产生了孤独寂寞的心理。而孤独可麻痹人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使人的反应迟钝,加速衰老进程,容易引发老年痴呆[7]。

1.3 焦虑心理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缘由的恐惧,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紧张、担忧、不安全感)或发作性惊恐状态(运动性不安、小动作增多、坐卧不宁、或激动哭泣),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为口干、胸闷、心悸、出冷汗、双手震颤、厌食、便秘等。导致老年人焦虑心理出现的原因包括:家庭人际关系不和谐、自身健康和个人性格思想狭隘等。这种经常无端地自寻烦恼,造成老年人心绪不宁,陷入疲惫不堪精神状况,严重时甚至可转化为精神抑郁症。

1.4 多疑心理

多疑是一种不良心理个性,它是一种不符合事实的主观想象,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表现为极度的神经过敏,遇事容易猜疑。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耳不聪、目不明、记忆力衰退),对周围的人和事不能作出客观的评价,对似是而非的事捕风捉影。如别人平常的一句玩笑话,老年人也信以为真,认为他人在有意中伤自己。多疑的老年人常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总认为别人(包括亲人)在算计自己,看不起自己,他们甚至能无中生有地制造出一些现象,来证明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8]。对于长期缺乏与他人沟通和来往的老年人,这种不良心态更为常见。

1.5 嫉妒心理

嫉妒是指人们为争取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有些老年人看到以往与自己社会地位、经济能力差不多的人超过了自己,出现心理失衡,嫉妒对方。这种负面情绪长期郁积在心理,就会表现得性格怪异,如脾气暴躁、易怒或孤独自卑等[9]。

2 老年人不良心理行为产生的机制

老年人心理问题的产生,除少数与遗传有关外,多数是由生理和生活环境引起的。一方面,身体是心理的载体。身体的长期患病会导致情绪低落或烦躁不安的极端心理,生理上的缺陷(如残疾)也往往引起心理疾病。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生活的空间变得狭小,老年人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和社会的变化,导致心理疾病及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2.1 生理学因素

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会出现退行性变化,如骨质开始疏松、肌肉萎缩、血压升高、血脂代谢异常和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下降等。导致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力量、柔韧、反应能力和平衡能力等各种身体素质都呈下降趋势,且智力和记忆下降,情绪易波动,产生烦躁、抑郁和孤僻的消极心理。这种不良心理状态又使老年人患病机率增大,会使已有的疾病恶化。

2.2 社会及家庭因素

社会关系及社会的尊重,都影响着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一般老年人在生活上对物质要求不高,除必要的物质条件外,他们更看重精神方面的需要。在老年人离退休后,由于社会角色的转换,思想上准备不足,容易产生孤独、焦虑和失落感。另外,家庭关系的好坏也影响着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程度。家庭生活的变化,如亲人的离去,子女的独立成家,以及家庭中的矛盾和纠纷,都易对老年人的情绪产生影响,导致心理上的疾病。有研究表明,心理衰老受生活质量的影响,心理衰老水平越低者,其对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和生活环境的评价越高,反之亦然。[10]

3 健身气功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健身气功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生理和情感需要。健身气功作为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与身体活动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健身活动。健身气功作为一种养生方法,强调调身、调息、调心的身心合一的锻炼技能。老年人由于身心功能的自然退化,在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时,他们的心理会产生较大的压力。如果没有释放这些心理压力的途径,就极易出现心理疾病。

健身气功的养生理论注重形神兼备,强调对人体精、气、神的锻炼。其中,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神则指人的心理活动[11]。古代养生学提倡养神为主,调形先调神,养生先养心[12]。可见,健身气功有消除老年人精神紧张、缓解身心疲劳的功效,长期的健身锻炼能使老年人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超越自然的感觉,从而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13]。

3.1 健身气功的作用机制

3.1.1改善中枢神经系统

人在清醒、睡眠、闭目静息时,脑电波的表现是不一样的。通过健身气功入静练习,可使大脑的α波增强,大脑皮层主动性抑制增强,使受神经系统支配的内脏功能发生改变,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14]。在这种状态下,大脑皮层进入一种低心理负荷,保持一种低心理能量消耗状态[15]。据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气功能使人处于“松弛反应”状态,可使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下降,具体表现为血浆中的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下降,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减弱,导致血管紧张度降低,血压下降。所以练功后会感到轻松安静,紧张感消失,能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

3.1.2改善不良情绪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良好的情绪能提高人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愉快而乐观的情绪对人的心理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有益身心健康。健身气功在改善人的情绪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据相关研究证实,健身气功可以使练习者保持良好的自我情绪,能缓解练习者忧郁、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明显改善情绪状态,[16]其情绪波动小于不练习者。

3.2 健身气功的功效

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非竞争和可控性强的中等强度的有氧体育运动有利于改善心理健康。健身气功的运动特征与这一模式的要求有相当程度的吻合。健身气功中的“三调”功能,特别是“调心”功能,是促进心理健康的内在作用机制。在中国传统健身养生术中,健身气功这一独具特色的运动一直被人们用来锻炼身体和调整身心。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也证实了练习健身气功可改善人的心理健康。

3.2.1特定动作和意念的心理效应传统医学认为,人的情绪活动除与心相关外,肝也在情绪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肝主疏泄,即肝有通畅、舒展、升发和调达的作用。由于“两肋属肝”,通过两肋动作的活动,也能调整人的心态。《易筋经》中的“青龙探爪式”就是通过左右探爪及身体的转动、前屈,使两肋松紧交替,达到理气疏肝、调畅情志的功效。[17]健身气功通过意念随动作的转换,可以排除各种不良情绪,如紧张、抑郁等,让人的精神得到转换调解,缓解紧张的心理,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提高情绪的稳定性。老年人通过健身气功的长期锻炼,可以消除烦恼,缓解内心的压力,使他们从焦虑、孤独的心态中走出来,进而达到改善心理的作用。

3.2.2调心入静的身心效应心理学上把意念集中到某一点或某一件事物上称作“注意”。在健身气功中运用意识将意念集中在身体的生命活动中,是内向性的。练功时要自觉地运用意识进行自我控制,隔断人体感官与外界的联系,通过这种锻炼方式,超越自然的感悟,以求内省。健身气功“三调”中的“调心”是核心环节。在练功时各种动作姿势(调身)、呼吸吐纳(调息)以及意守某穴位的意境,都是在意识的指挥下(调心)进行和完成的。可见调心是一种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老年人通过长期的调心入静锻炼,能达到轻松、愉悦、安神的健康心理状态,增强抵御负面心理的能力,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

3.2.3形、气与神的相互关联效应健身气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神散乱”,即神、形、气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也就是说通过合理的功法练习,不仅能起到疏经通脉、强筋健骨的作用,而且能意随形动、外显安逸、内敛精神、内外合一,从而达到改善心理的功效。而心神安宁,则气定神闲、形正体松。健身气功通过主动调养阴阳二气的练习,达到轻松、愉悦、安宁的良好心理状态,产生良性心理效应。老年人长期的健身气功练习不仅可以调整心态情绪,有利于心理健康,而且也有利于促进身体机能的调节,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4 结语

当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导致的各种心理问题。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瑰宝,它对消除老年人诸如焦虑、抑郁、孤独等不良心理状态具有积极的效用。通过健身气功的锻炼,老年人不仅拓宽了社会交往面,增进情感交流,而且能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理状态。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健身气功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健身气功对保障老年人幸福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吴振石.老年心理健康的内涵、评估和研究概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 12(23):799~801.

[2] 程红根,张乐.透视老年人心理健康[J].瞭望新闻周刊,2008(11):22.

[3] 王极盛.中国气功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4] 郭金亮,孙梦云.当代中国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及调适刍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3(2):153.

[5] 周振和.老年人抑郁性障碍患者听觉诱发电位P300的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10): 736~737.

[6]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7] 张伟.成都地区≥55岁人群抑郁障碍患病率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12): 883~885.

[8] 王祖承.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9] 廖红.老年人心理衰老与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18).

[10] 单春雷.气功的生理作用及机理[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4(6):276~279.

[11] 叶芳杨.心理学与气功[J].中国气功,2000(11):12~16.

[12] 曲小锋,罗平,白永恒.民族传统体育研究[M]. 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7.

[13] 徐斌,王效道,刘士林.心身医学:心理生理医学基础与临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14] 孔健,庄鼎,杨秀珍.气功“入静”行为对事件相关电位P300波影响的观察[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6(3): 166.

[15] 翟向阳.健身气功锻炼与提高心理健康作用的研究分析[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3):47~48.

[16]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健身气功·易筋经[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气功心理健康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一)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二)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