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域下大众体育与人们幸福指数的关系研究
2012-02-15朱小平皇甫毅
朱小平,皇甫毅,周 一
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并第一次在金牌数量上超越了美国,居金牌榜之首。北京奥运会在中国体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中国体育在当代国际体坛中确定了新的位置,与世界体育接轨的国际化道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胡锦涛同志在北京奥运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号召,对于中国体育来说,这是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转型[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我国体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群众体育将越来越显示出它在社会中的价值和重要地位。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对强健民族体魄、提高大众健康素质、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升综合国力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幸福指数的涵义和价值
1.1 幸福指数的概念
幸福是人们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国民幸福指数(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简称GNH)是指用以反映民众幸福感在某一时期内的数值,它是衡量人民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具体感受和体验的一种主观指标数[2]。上世纪70年代,不丹国王提出了国民幸福总值的概念,认为国家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以实现大众幸福作为政府的首要目标。不丹也成为世界上唯一用国民幸福总值(GNH)代替国民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发展成效的国家。
1.2 幸福指数的价值及意义
当前,我国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衡量一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最根本的标准是这个社会能否很好地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能否为人们提供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目标。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中包括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体验、人际适应体验、目标价值体验和成长发展体验等评价指标,它是了解民众情绪波动和变化的“晴雨表”,是反映改革目标实现程度的“指示器”。“十二五规划”中,中央各级政府都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追求社会和谐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准则,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让百姓共享更多发展成果,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共识。
2 大众体育与人们幸福指数的关系
在迈进体育强国的过程中,大众体育作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主题,是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而人民幸福指数则是衡量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判断能否坚持以人为本发展道路的重要依据。大众体育在增强群众的身心健康素质、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它使广大群众在体育锻炼中保持健康、享受快乐,也给百姓带来了福祉[3]。
2.1 增强人民体质,提升百姓健康幸福感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身体健康状况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前提,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的依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体育作为旨在增强人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可以起到强筋骨、怡性情、增知识、强意志的作用,这是体育自身所具有的价值。
据浙江财经学院陈惠雄教授近期完成的研究显示:我国城市居民的主要痛苦源依次为:健康、工作、收入、人际关系、缺乏闲暇等。从中可以看出,健康状况已经成为影响人民幸福感的关键因素,而体育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对人们幸福指数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全民健身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为目标,以全民健身工程为载体,以体育健身活动为形式和内容,将体育锻炼与群众的业余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工程的功能和作用,使体育锻炼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提升人民的健康幸福感[4]。
2.2 促进心理健康,提升民众的心理舒适感
心理健康是一种高效、满意、持续的心理状态,它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与协调,能够适应社会并与社会保持同步。心理健康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状态和生活质量高低,与人们的幸福感受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不同程度地心理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的工作人群中处于亚健康状况的人数比例高达65.3%。这一现状令人担忧,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较容易产生情绪低落、失眠、抑郁等各种心理疾病,很难体验到工作生活的幸福。
体育作为人类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更能够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在调节心理情绪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日常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人们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可以体验到运动过程中的快乐,享受体育锻炼带给自己的愉悦畅快心情,通过运动缓解工作的压力,释放不良的情绪。研究表明,长期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减弱焦虑感,改善消极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而且,在运动的过程中,人们会逐渐形成一种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
2.3 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提升民众的愉悦感
当今社会,人们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人与人之间缺乏彼此的沟通与交流,造成了人际关系的冷淡与疏远。体育运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项基本活动,提倡协作沟通与团队意识,它可以使参与者在集体力量的帮助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获得更加积极的运动感受。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胸都比较开阔,社会交往能力较强,人际交往中能够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5]。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双方如果有一方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在他的宣传和带动之下,就可以使家庭中的其他成员逐渐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不仅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发展,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而在社区之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体育文化活动,向群众宣传健康、文明的健身理念,推广科学、合理的健身方法,调动居民自身的体育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中来,搭建一个体育锻炼的平台,以增进邻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健康和谐的社区环境。而和谐社会的构成就是以家庭、社区为单位的,通过开展全民健身计划工程,促使整个社会形成互相理解、相互协调的人际关系,对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4 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提升民众的幸福感
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该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的好坏息息相关。体育本身就是一项前景广阔、特色鲜明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我国的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先后与国际重大体育赛事项目合作,逐渐同国际完善的体育产业接轨,形成了很多世界知名的体育品牌。这些知名体育品牌不但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增添了新活力、新动力,而且有效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生了积极地影响。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主要是以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为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经济的增长,但这种发展方式是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自从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科学发展观”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体育作为一项集约型、环保型的绿色产业逐步得到发展。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体育产业全方位、多层次地得到了全面发展,从而提升了人民生活的质量和舒适感。另一方面,体育产业对于社会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它增加了社会就业的岗位,提高了人民的经济收入,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指数。
3 大众体育发展的具体措施
3.1 确立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的大众体育发展方向
大众体育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它的根本目标是追求人的科学健康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主管部门要针对新时期大众体育的特点、状况和发展趋势,明确新时期群众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任务和目标,加大对公共体育资源的投资建设力度,加强大众体育的组织、宣传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的大众体育发展方式,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的需求,丰富群众体育锻炼的内容,提升大众体育健身的参与程度。
3.2 强化群众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调动群众体育健身的积极性
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却滞后于物质生活水平的发展。人们是否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取决于个人对于体育本质和功能的认识。只有使人们逐渐了解体育的本质功能,强化体育健身的意识,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大众体育才能朝气蓬勃地开展下去。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体育健身的宣传力度,借助各种媒介形式在群众中开展宣传工作,宣扬体育健身的功能、知识和方法,普及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和意识能够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关注身体健康、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良好氛围。
3.3 健全组织机构,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大众体育组织网
体育管理部门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指导各类体育团体、体育健身指导站的建设,形成以体育健康指导站为点、基层的群众体育社团为线、社区体育为面的群众体育组织网。政府部门应抓住当前改革的大好时机,把社区体育组织的建设纳入到城市社区的建设当中,形成由街道、居委会负责的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机构,使他们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在活动形式上,要以大众性的体育健身活动为主体,同时宣传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方法,对社区的居民提供直接的健身指导,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进一步开放社区附近学校的体育场地,为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提供条件,使得更多的居民参与其中。
4 结论
十二五规划时期,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重心由竞技体育转向了大众体育。通过分析得出,大众体育可以增强人民的体质,调节心理,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同时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关注和谐社会下大众体育的发展,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研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表现在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幸福指数正是反映群众切身感受的、科学的评价指标。通过分析大众体育的价值和功能,笔者提出了加强政府的投入力度,建立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的大众体育发展方式,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大众体育组织网络,强化群众的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大众体育的参与程度的五点建议,以此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
[1]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2011,04. 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467/n1843577/1843747.html.
[2] 邢占军.幸福指数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追踪研究[J].数据,2006(8).
[3] 李卫平,邹红,王智慧.发挥体育功能提升国民幸福指数[J].体育文化导刊,2007(5).
[4] 蔡有志.《全民健身条例》颁布的战略意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9):12~14.
[5] 高青山,司徒小华.把体育引入“生活”境界的构想及实施途径[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6):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