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精选文摘(第41辑)

2012-02-15本刊编辑部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年5期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研究

◀总 论▶

AELISC 2763-41-12(5)2010年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热点分析/柯平(南开大学商学院)等// 情报科学,2011(9):1281-1288,1293.

2010年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核心领域:信息组织、检索与管理;数字图书馆及相关技术,如元数据、数字资源保存;图书馆用户及相关研究。研究特点为:研究方法多元化,多采用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案例等,研究文献严格遵照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规范进行写作。研究主题深入细微,注重实际问题,而非单纯理论构建。研究热点具有持续性。国内研究可以借鉴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应用较为广泛和成熟的实验研究方法,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我国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研究主题应扩展与深化;正确对待热点问题,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跟风。(邵晋蓉)

AELISC 2764-41-12(5)产业集群化进程中的区域资源保障体系研究——以苏州地区为例/罗时进(苏州大学图书馆)//图书情报工作,2011(17):14-16,21.

基于对苏州区域资源共享主体特征的分析,从区域资源共享联合体的架构、服务模式和服务策略三个方面研究了产业集群化进程中的区域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并通过资源集成和服务整合,契合产业集群化的发展进程,针对企业群集、产业集聚、产业融合和产业创新4个发展阶段,提出了苏州区域资源共享联合体的服务策略:①基于联合检索平台,为群集企业提供信息资源保障;②运用Web2.0 工具,为产业集聚期科研人员提供信息推送和个性化服务;③以学科馆员为主体,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④以领军人才为核心,促进知识发现和产业创新。(陈永平)

AELISC 2765-41-12(5)基于共词分析的国外图书情报学研究热点/郭春侠(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叶继元(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图书情报工作,2011(20):19-22.

以EBSCOhost 中的LISTA 数据库为样本文献来源,调查了13445篇2005~2009年的国外图书情报学(LIS)研究论文,通过高频关键词统计、高频词共词矩阵分析和SPSS 软件的聚类分析,得到了最近五年国外图书情报学研究最为关注的主题的核心领域,如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及其服务、知识管理、信息检索、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等,并预测了国内未来的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数字资源整合、共享与评价;信息组织、检索与保存技术;信息用户与信息职业人力资源研究四个方面。(陈永平)

AELISC 2766-41-12(5)基于事实型数据的科技政策理论与方法研究/贺德方(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情报学报,2011(9):899-905.

事实型数据对于连接创新和科技政策研究、保障科技决策的定量化、科学化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事实的科技政策逐渐成为各国制定创新战略的重要基础和发展趋势。本文在重新审视创新过程及科技政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面向创新的科技政策研究需要事实型数据支撑这一观点,并系统分析了事实型数据在面向创新的科技政策研究中的作用。另外,还系统梳理了英美等国开展的基于事实型数据的科技政策研究现状,并对我国开展基于事实型数据的科技政策研究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讨论。(王 岗)

AELISC 2767-41-12(5)图书情报学教育质量及其共性与个性评价探讨/叶继元(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5):10-14.

近十年来,我国图书情报学快速发展,如何对其正确评价在其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总结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借鉴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涉及的主要概念、原理和观点对图书情报学教学质量及共性与个性评价作了理性的分析。在分析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后,提出了以“三元”评价代替“二元评价”,以“六大要素”的评价体系和以评价目的为龙头指导教育质量评价,设立共性质量标准和个性质量标准等作为图书情报学教育质量评价的分析框架的4 项建议。(杨 蕾)

[信息资源管理]

AELISC 2768-41-12(5)电子政务隐性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过程及模型/罗贤春(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9):21-24,63.

笔者认为电子政务隐性信息资源是指在政府决策中,各级行政领导在作出决策时的经验、知识和智慧,是隐藏在行政领导头脑中的主观信息资源,具有隐蔽性、增值性、主观性和集成性等特点。电子政务隐性信息资源是源于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实践的现实性,源于用户需求变化的引导性和信息资源共享的深化性等诉求所提出的概念。电子政务隐性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共享是寻智、采智、开智、散智、用智和享智的过程,包括发现维、共有维和享用维3个维度。其有效共享有利于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资源价值实现和政府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张京生)

AELISC 2769-41-12(5)基于相关性判据的学术信息检索系统成功模型建构/成颖(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9):46-53.

基于相关性判据研究成果、学术信息检索系统特征调研成果、信息系统成功模型(ISSM)以及TEDS 模型构建面向相关性判据的学术信息检索系统成功模型,对模型中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并从愉悦感知、性能认知、易用性、效能认知、质量认知、自适应性、系统质量、服务质量及用户满意度9个方面提出研究假设,力图改进现有研究,兼顾结构模型的同时加强外部变量的研究。(王 岗)

AELISC 2770-41-12(5)情境化信息推荐机制的研究/胡慕海(华中科技大学企业商务智能工程研究所)等//情报学报,2011(10):1053-1064.

传统推荐服务能够推荐给用户个性化的信息,因此在解决信息过载方面具有极大优势,但动态变化的“情境”对用户选择信息产品或服务的决定也可能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移动商务的迅猛发展,这种影响越来越显著,因此近来情境化信息推荐机制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新的热点。文章综合评述了情境化信息推荐机制的研究现状,主要介绍机制的形式化定义、基于情境的推荐模式分类、不同模式下推荐机制实现的关键问题、实现技术以及推荐机制的评测研究,着重评述国外近期研究成果的特色及优缺点,最后给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王 岗)

AELISC 2771-41-12(5)“信息”概念的解构与建构/王平(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情报资料工作,2011(5):37-40.

“信息”是一个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应用广泛的概念,我们不仅要思考其作为信息的整体性含义,更应该明确其在特定那个领域中的角色和内涵。文章按照信息分类将其依据作为事物客观组织模式的信息概念、作为物的信息概念以及信息的社会概念等几种概念化路径作了解构性分析。指出“信息”概念的建构包含在新方法指导下提出信息概念化的路径和“信息”本身是被个人或群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建构等两层含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的话语建构、信息的情景建构以及信息的认知建构等三大建构路径。(杨 蕾)

AELISC 2772-41-12(5)信息活动的道德性/ 梁修德(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图书馆,2011(5):4-6,76.

信息活动作为人类社会活动基本模式具有人为性和为人性,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自主性而非自发性产物,信息活动的产生和运行必定有目的性依据,也就是说它必定能得到某种向善性的确证。另一方面,如果信息活动的向善性得到确证,那么,信息活动除了受到信息政策和信息法规的制约外,信息活动也必定要受到一定的道德规范的制导和规约以及道德规范实现必须依赖于信息活动主体的道德能力。前一方面是关乎对信息活动本身的目的和价值的理解和把握,后一方面是关乎信息活动的道德秩序和道德规范理解与把握以及道德规范实现的主体条件,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是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展开和实现。(张京生)

AELISC 2773-41-12(5)“信息人”假设及其现实意义/文庭孝,罗贤春(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10):1-4.

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信息的理解分为两层:一是本体论层次的客观信息,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和变化规律;二是认识论层次的主观信息,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和变化规律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人类经历了从自发“信息人”到自觉“信息人”的转变过程,成为“理性信息人”。“信息人”假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在充分开发自身信息功能的基础上,不断向外延伸,扩大人的体外信息功能,才能获得“充分信息”。正是“信息人”在追求“充分信息”的驱使下,才使得人类不断拓展体外信息功能,从物质社会走入信息社会。(闵星星)

AELISC 2774-41-12(5)信息生态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机制/张苗苗(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湖北警官学院宣传处);娄策群(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图书情报工作,2011(18):15-18.

基于对信息环境与信息生态环境因子的论述,探讨了信息生态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范围、实现途径、形式、效果和作用程度。提出信息生态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范围包括同类因子的相互作用和异类因子的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是通过信息人间接实现的,有一对一交互作用、一对多同时作用、多对一同时作用、多因子链式作用、多因子环式作用等多种形式,而作用效果包括相互限制、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替代,同时在相互作用力度、影响程度、作用效果方面都存在非均衡性。(陈永平)

[知识与知识管理]

AELISC 2775-41-12(5)基于TF/IDF 多因素改进算法的知识单元抽取研究/刘盛博(大连理工大学知识可视化与科学发现联合研究所)等//情报学报,2011(10):1037-1043.

深入分析了知识研究的基本知识单元,对知识单元的概念、特性、载体及抽取过程做详细阐述,提出知识计量研究中的知识单元的定义与特性,对知识单元的独立性、组合性、链接性、多维性、外显性、可测性进行详细说明。根据知识单元特性以及中文文献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词长和位置考虑的TF/IDF 多因素改进算法,以《半导体光电》期刊1999-2006年数据为实例,对比分析了传统TF/IDF 特征词抽取方法与改进后特征词抽取算法,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词长和位置的TF/IDF 多因素改进算法显著提高了知识单元抽取效率和准确性。(王 岗)

AELISC 2776-41-12(5)科研合作与知识交流/赵蓉英,温芳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图书情报工作,2011(20):6-10,27.

科研合作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科研人员或组织共同致力于同一研究任务,通过相互配合、协同工作而实现科研产出最大化目标的一种科学活动,其本质是合作者之间的资源共享。文章围绕科研合作的定义,探讨了科研合作的特征、科研合作与合著的关系、科研合作与知识交流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五个方面的科研合作动机,辩证分析了利用合著论文研究科研合作的优势和不足,以期增进对科研合作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认识与理解,弥补科研合作领域研究的不足。(陈永平)

AELISC 2777-41-12(5)知识组织体系的解构与重构/滕广青(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等//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9):15-18.

知识组织体系构建的终极目标是知识资源规范化、有序化和优化后按需求提供给用户。传统的知识组织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体系包括:线形结构、树形结构、盆状结构、链式结构的知识服务体系。解构主义认为Web2.0时代知识的组织不需要权威和森严的秩序。这种过度化的非权威的信息发布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一种信息污染。因此文章提出Web 2.0时代的 “晶格立方体”知识组织体系结构,它是一个多维的、软化的结构。通过“晶格立方体”结构的揭示,从一个新的视角展开知识组织的相关研究,使知识组织体系的设计模式和架构更趋合理。(邵晋蓉)

[知识产权相关研究]

AELISC 2778-41-12(5)适用主体为图书馆的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研究/黄国彬(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0):8-12.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边界因各国法律规定的差异而有所差异。本文以美国现行著作权实体法、澳大利亚现行著作权实体法和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为基础,从信息网络传播权立法模式的角度,将适用于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分为适用于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以及以承载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功能的若干项著作权专有使用权例外所构成的、可适用于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并深入分析这种适用主体为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的立法模式。(张京生)

◀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

AELISC 2779-41-12(5)大道至简-也谈图书馆的本质/卢士樵,李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图书馆,2011(5):50-52.

《图书馆》2010年第6 期刊发了山东建设大学图书馆郝朝君等四人的文章《图书馆的本质:科学发展的工具与基本方法-兼与丛全滋同志商榷》(简称“郝文”)及随后,笔者阅读了大连工业大学图书馆丛全滋在《图书馆杂志》2009年第2 期上发表的论文《图书馆的本质:收藏、揭示和传递文献-兼与马恒通先生商榷》(简称”丛文”),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马恒通发表于《图书馆》2007年第1 期的《知识传播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新探》(简称“马文”)。笔者认为“丛文”将图书馆的本质描述为:“收藏、揭示和传递文献”是完全正确的,是对“马文”的更正和补充,对图书馆本质更具体、更准确的揭示。而“郝文”的观点却显得有些浮躁和宽泛,不切合实际,不准确,不具体,不严谨。本文对以上三家观点进行了分析、探讨。(张京生)

AELISC 2780-41-12(5)大学图书馆公共性辨析/ 倪代川(上海大学图书馆)//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9):1-5.

图书馆自身具有公共性,公共性体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图书馆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特征。社会呼唤图书馆切实开展公共性实践,为读者提供多样化、平等化的公共服务实践。无论从社会背景、高校背景还是专业背景而言,大学图书馆公共性问题均被热议,大学图书馆的公共性内涵更加丰富,不仅具有一般图书馆的公共属性,而且结合了大学图书馆依附母体大学自身的公共性内涵。在大学图书馆公共性建设中,应从普及观念、营造环境、服务拓展、管理转型、馆员培育等方面加以思考。(邵晋蓉)

AELISC 2781-41-12(5)对“中国图书馆学应该弘扬实证研究”的商榷/魏辅轶(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图书馆杂志,2011(9):2-6.

近年来中国图书馆学界出现了一股新的思潮,其主要思想是倡导中国图书馆学界应该大力发展实证研究,并通过文献列举了例子和证据来证明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缺失。这种缺失透射出的是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空白和无力。文章从科学研究原理的内容、特征和规律三方面论述了理论研究的重要性。要做好图书馆理论研究教育,首先需要培养一批优秀的图书馆学的人才,让他们明白理论的重要性。其次,理论的思辨需要良好的学术环境,鼓励批判、鼓励质疑、鼓励创新思考。(闵星星)

AELISC 2782-41-12(5)公共图书馆保护“城市记忆”的实践与思考/王新利(河南焦作市图书馆)//图书馆,2011(5):109-111.

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今天的城市,正在以远离多样性、差异性和历史文化特色的方式迅速失去记忆,不仅在物质形态上丧失了对真实历史的记录功能,也使得城市居住者丧失了对城市历史的记忆和认知。城市本身不可能有自觉的记忆,它需要我们主动地去保护。保护城市记忆,就是要保护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或特征,见证城市生命从无到有不断成长的历程,使其独特的地域气质与丰富的人文情感可触可感。保护以文化为本义的城市记忆是图书馆不可推卸的职责。如何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持城市历史的延续性,保留城市文明发展的脉络,是新时期公共图书馆面临的新课题。(张京生)

AELISC 2783-41-12(5)顾廷龙图书馆学思想述略/陈幼华(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等// 图书情报知识,2011(5):59-67.

顾廷龙是我国著名的图书馆事业家及版本目录学家,其学术研究侧重在古籍版本目录学,但因其终身服务于图书馆事业,所以他关于图书馆建设、服务、管理与发展等方面的深刻思想对于当今的图书馆事业仍有强大的借鉴意义。文章从史实的角度,总结概述了顾廷龙先生的生平事迹,论述了其并未诉诸于专门的图书馆学术研究的关于图书馆定位、馆藏揭示、传播、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员等方面的思想和观点,以启示于当今的图书馆事业及图书馆员。(陈永平)

AELISC 2784-41-12(5)基于知识转移绩效的图书馆咨询团队运行控制机制/袁红军(郑州师范学院)∥图书与情报,2011(5):17-20,24.

影响图书馆咨询团队中知识转移绩效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作用于团队内部的个体之间,影响着知识转移的绩效。基于知识转移绩效的图书馆咨询团队运行控制系统的显著特征:在控制的作用下,能改变自身的运动而进入某种状态,达到一定的预期目的。其主要功能是维系良好的图书馆咨询团队秩序,控制图书馆咨询团队知识转移的方向、速度、信度和效度。文章结合图书馆咨询团队及其知识转移绩效的内涵,利用“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分析了图书馆咨询团队知识转移对绩效的影响。(闵星星)

AELISC 2785-41-12(5)教育公平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公共图书馆的新出路和使命/梁春慧(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图书馆论坛,2011(5):6-8.

通过发展公共图书馆来缩小教育差距,将这种公共图书馆称为新型图书馆。图书馆、教育、社会保障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从法律角度来看,还是从其共性(公益性)来看,都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体系。新型公共图书馆将是一种类似图书馆和学校相结合的机构,可以成为一个公共设施群体,发挥其资源共享的机能,为周围设备欠缺的学校使用。新型图书馆是以现有公共图书馆资源为基础来发展的,因此,其原始投资成本和维护费用低廉,具有多功能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培养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邵晋蓉)

AELISC 2786-41-12(5)陆游的鉴书思想与实践/ 李永明,葛瑞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10):85-89,128.

陆游是我国宋代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精于藏书,亦重视对书籍的鉴别。所谓书籍鉴别,包含两方面,一是对书籍本身及其内容真伪、正误的考辩;二是对书籍版本的鉴定。在对书籍内容的考辩上,陆游通过对作品的内容特征、作者本身的素养水平及其自身文史水平,以判断书籍的真伪。在书籍版本的鉴定方面,陆游对古本、旧本格外喜爱,重稀见之本、金石拓本,尤重精校本。书籍只有经过认真鉴别,存真去伪,就谬正讹,方可成为治学之凭借。(闵星星)

AELISC 2787-41-12(5)论古籍数字化的检索问题/ 郭伟玲,戴艳清(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0):13-16.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古籍数字资源的建设呈现出一种新的气象,古籍数字化工作中的基础工作建设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尽管中国古籍数字化建设斩获颇丰,但目前中国古籍数字化资源的使用状况堪忧,一方面原因在于文史工作者对于古籍数字资源的态度亟待转换,另一个方面则是因为目前古籍数字化的利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障碍,主要表现在最基础的检索问题上,这些困难导致目前古籍数字资源的使用不容乐观。本文阐述了古籍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探讨了如何从古籍整理、古籍数字化加工、古籍数字化项目的管理规划等方面促进古籍检索发展的问题。(张京生)

AELISC 2788-41-12(5)美国高校图书情报学院“儿童及青少年文献与图书馆服务”专业现状调研/ 李晗,华薇娜(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5):22-28.

儿童及青少年文献与图书馆服务的研究对儿童的成长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深刻的意义,美国等发达国家对该领域的研究给予了相当高的重视,其高校图书情报领域都设有儿童及青少年文献与图书馆服务的专业方向,并开设了大量的相关课程,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还几乎是空白。本文的研究在于通过多角度分析美国儿童及青少年文献与图书馆服务前十名高校的各类信息,探究其课程设置、教学及师资力量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其在教学、科研以及实务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以期为我国该领域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具体数据和信息。(杨 蕾)

AELISC 2789-41-12(5)美国图书馆学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及研究方法分析/曹树金(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图书情报知识,2011(5):28-33.

作者选取了2005-2010年美国图书情报学博士学位论文全文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 系统随机抽取了216个样本作为代表,从研究主题与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在研究主题方面,样本的学科覆盖范围广泛,研究主题呈现出较大的多样性,并且多数研究主题具有直接面向图书情报工作实践的特点;在研究方法方面,样本使用的研究方法种类较多,并且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同时对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四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陈永平)

AELISC 2790-41-12(5)融入还是隔离?试论流动人口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社会距离的消解/程孝良(成都理工大学政治学院)等//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9):64-67.

在我国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伴随的是进城、冲击、适应、认同、融入这一漫长的社会过程,融入城市是流动人口适应城市生活的有效方式和最终目标。作为最基本的民生工程,公共图书馆是促进城市流动人口顺利融入城市生活的重要场所,流动人口的公共图书馆权利问题不仅是一个民生、民主权利问题,而且也是一个较复杂的社会问题。它不仅是公共服务公平化、全面化、均衡化的问题,还关系着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如何克服因职业、收入、身份等差异导致的社会距离,在复杂的公共服务系统中找到一条推进流动人口有效融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行动路径,是一个亟待研究的现实课题。本文从社会距离理论视角就此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张京生)

AELISC 2791-41-12(5)荣誉守则对大学图书馆道德管理方法的启示/韩宇(中山大学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5):5-9,21.

在社会发展中人们意识到很多问题都要靠制度与道德两种方法来解决,因此,除制度外,道德也是大学图书馆管理的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美国十所大学荣誉守则中有关图书馆使用的条款内容,尤其肯定了其制定特点中所倡导的平等尊重的理念。文章特别从荣誉守则是图书馆使用道德的制度化、道德管理方法是一个道德唤起的过程以及将道德管理方法应用于图书馆管理实践等方面对道德方法运用于大学图书馆管理的推广作了深入的思考,认为美国大学的荣誉守则所体现出的制度化思想及实施过程对我国大学图书馆管理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杨 蕾)

AELISC 2792-41-12(5)生日图书俱乐部-图书馆读者活动的新形式/肖永英,赵华飞(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图书馆建设,2011(9):69-72.

生日图书俱乐部(Birthday Book Club,简称BBC)是一种以向图书馆捐赠新书的方式庆祝生日的读者俱乐部活动。BBC是与传统读者俱乐部活动不同的一种新式的读者活动,它把读者赠书和读者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可以筹集社会资金购买图书,丰富图书馆馆藏,提高图书馆藏书的质量,又有利于引导少年儿童阅读和培养少年儿童与人分享的意识。近年来,生日图书俱乐部在英美等国家广泛开展。在我国,生日图书俱乐部活动尚未开展,对此,文章提出建议:(一)中小学图书馆是生日图书馆俱乐部的主体;(二)用图书馆服务营销的思路策划生日图书馆俱乐部活动;(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操作方法;(四)将生日图书馆俱乐部和其他读者活动结合起来。(闵星星)

AELISC 2793-41-12(5)“十二五”时期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机遇/ 李国新(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图书馆建设,2011(10):2-6,11.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两个维度规划了公共文化建设。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首先要突破的问题。公共图书馆在落实免费开放政策过程中,首先要完善和发展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的内容、范围和项目;其次要探索建立真正落实公共图书馆经费分担机制的约束制度;第三要健全和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评价体系。公共图书馆要抓住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这一机遇,继续推进总分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积极探索资源的整合、集成、共享模式;普遍开展流动服务,促使服务体系进一步走向完善;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化水平。公共图书馆还要抓住“十二五”时期国家实施公共数字文化三大工程的契机,实现数字资源建设和远程服务的新突破。(张京生)

ELISC 2794-41-12(5)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的战略思考/ 范并思(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系)// 图书馆建设,2011(10):12-16.

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图书馆事业发展态势好转,信息技术的应用借势发力。过去几年中许多涉及信息技术的重大项目引人关注,如“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CADLIS)”“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等。“十一五”期间图书馆界对于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效卓著,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持续提高,与发达国家整体水平的差距已经很小很小。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十一五”期间,总体上看信息技术的应用仍属于“技术引进”或“应用模仿”,大的创新并不多。从目前可以观察到的技术看,有些技术将在基础设施层面或者平台层面深刻影响未来图书馆的发展,如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计算技术。对于这些技术,管理者们在部署“十二五”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的战略研究时,应该给予更多关注。(张京生)

AELISC 2795-41-12(5)图书馆学及其对象的层次结构研究/王宏鑫(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图书与情报,2011(5):1-7.

关于图书馆学及其对象研究,应在图书馆学对象、图书馆学研究者、图书馆学的关系基础上寻求研究者的视域融合。图书馆是图书馆学对象的本体,其存在形态是被所谓“图书馆性”赋予“实在性”和“目的性”的图书馆。按照图书馆学研究者的认识层次的划分,图书馆学对象有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层次,相应图书馆学学科也呈现现象学、元学、方法学层次或形态。从根本上来讲,图书馆学对象是所谓“图书馆性”,而图书馆学呈现现象学形态,是对图书馆现象的本质、内在联系、社会功能、发展规律等方面认识成果的系统化和理论化。(闵星星)

AELISC 2796-41-12(5)图书馆阅读推广亟待研究的若干问题/王波(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图书与情报,2011(5):32-35,45.

推广阅读是图书馆的天然职能,各国图书馆都是本国阅读推广活动的主力。国内关于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理论研究远落后于实践,很多方法无力回应实践所提出的问题,无法起到参谋和引领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当前国内图书馆关于阅读推广的研究应从五个方面展开:(一)对全球丰富多彩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进行调研;(二)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寻求理论支撑;(三)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有效性研究;(四)探索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长效机制;(五)比较中外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优劣。(闵星星)

AELISC 2797-41-12(5)图书馆运作体系的时代演变/吴志荣(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图书情报工作,2011(19):5-8,17.

本文从回顾图书馆运作体系的历史演变入手,阐述了图书馆的运作体系演变始于近现代图书馆时代,同时把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划分成三个阶段,即近现代图书馆时代、自动化图书馆时代和数字图书馆时代,并对这三个阶段的图书馆运作体系进行了论述。最后,预测了图书馆运作体系的发展趋势,认为其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可能——在出版市场上,纸质文献被数字文献完全取代或不完全取代,但比较而言,出现第一种情况的可能性较大,第二种情况出现的难度较大。(陈永平)

AELISC 2798-41-12(5)网络环境下未来图书馆的服务定位——信息策展人/蔡屏(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情报资料工作,2011(5):61-6,64.

面对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图书馆如何定位自己的服务已成为图书情报界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于图书馆的发展,笔者首先提出,未来的图书馆应该是“智力资本”的创造者、拥有者和提供者,并由此提出了一个新的较能全面诠释未来图书馆信息服务角色定位的概念——“信息策展人”,即为用户提供具有附加值的信息部门,其功能包括:真实有效的信息内容提供者、数字资源的保存者、信息沟通的疏导者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者等。同时认为,图书馆只有担当起“信息策展人”的角色,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力资本”的创造者、拥有者和提供者。(杨 蕾)

AELISC 2799-41-12(5)我国地方公共图书馆法比较研究/刘振华(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图书馆学研究,2011(10):10-14.

本文从办馆条件、信息资源建设、读者服务、人事制度、呈缴本制度等方面对现行地方公共图书馆法进行比较,指出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差别。通过比较认为现存图书馆法存在法治建设观念、经费保障、读者权益保护、监督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以期对图书馆法研究和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王 岗)

AELISC 2800-41-12(5)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刘学平(山东潍坊学院图书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9):1-5.

生态图书馆是生态学在图书馆领域渗透和发展的产物,近年来已经成为业内研究的热点,学者从不同侧面对其进行了探究,目的就在于建立适宜图书馆发展的生态环境,通过合理调整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结构,发挥图书馆环境各系统各项功能的作用,最终促进图书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有机体。衡量图书馆生态发展的核心就是考察其生态评价指标。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在遵循系统平衡、代表性、融合性、可比性、人本性、相对结果性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对图书馆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构建与延伸。目的在于通过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理论依据的获取、权重的确定、综合指数的计算,对图书馆生态化的程度进行分级,进而促进图书馆的生态发展。(张京生)

AELISC 2801-41-12(5)远程存储制度探析/ 吴钢(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情报科学,2011(9):1401-1406.

远程存储制度是图书馆在存储空间不足的情况下,对低利用率纸本文献进行单独存储的制度。远程存储制度可保障信息利用需求,节省图书馆存储空间,降低存储成本,提高存储保护效果。远程存储制度的运行方式包括:①储存图书馆的模式:国家储存图书馆,适用于领土面积较小的国家;地区储存图书馆,一般由成员馆共同对储存图书馆建设和运行作出决策;个体储存图书馆。②存储文献的选择标准。③存储图书馆的管理。我国远程存储制度建设比较经济的方式是:有共同的需求、同地理范围的若干个相临近的图书馆合作建立储存图书馆。(邵晋蓉)

[自动化、网络化]

AELISC 2802-41-12(5)基于本体与Web 挖掘的企业网上信任危机预防模型研究/谭春辉,王晓(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情报科学,2011(10):1559-1564.

将本体和Web 挖掘应用于企业网上信任危机预防,可以从获取的资源数据中提取与网上信任危机信息相关的系统特征属性,并根据系统特征属性自动生成网上信任危机信息的检测模型,用于对网上信任危机的自动鉴别,以避免人工分析和编码检测模型,大大地提高模式识别、规则构造的效率,使网上信任危机预防绩效的提升成为可能。该模型具有以下优势:(1)促进企业网上信任危机预防知识的共享。(2)提升企业网上信任危机预防系统的功能。(3)简化用户操作规程。(邵晋蓉)

AELISC 2803-41-12(5)网络情报产品的定价策略研究/赖茂生,张梦雅(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情报科学,2011(10):1457-1461.

网络情报产品兼具信息产品和知识产品的特性。产品的成本结构和时效性,提供商垄断情况、资质背景和品牌特点,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偏好与效用,社会信息化程度和信息市场的完善程度都会对网络情报产品的定价策略产生影响。情报产品的时效性和高固定成本与低复制成本的成本结构是大型商业情报机构进行情报产品定价时主要考虑的因素。由于情报产品具有决策支持的特性,以折扣为主的定价策略会有一定的负面效果,国外公司在提升情报产品附加价值、提升情报产品向用户的转移价值方面的做法值得国内公司借鉴。(邵晋蓉)

AELISC 2804-41-12(5)网络情感词自动识别方法研究/张清亮,徐健(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10):24-28.

针对情感词识别及情感词库构建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自动提取基准情感词集的方法,从词频、词的领域性情感倾向和词的情感强度三方面进行基准词筛选,再凭借目标词与正、负基准词集的不同语义相似度进行情感词的识别和情感倾向的判断,使机器能够自动完成大部分工作,提高效率,降低构建不同领域情感词库的成本。以京东商城71061条评论和卓越网1736 条评论为数据集进行实验,获得的召回率为76.36%,准确率为76.94%,情感倾向判断的准确率为62.70%。(王 岗)

AELISC 2805-41-12(5)网络学术信息行为理论框架构建与行为过程分析/叶凤云(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安徽大学管理学院)等//图书情报知识,2011(5):82-88.

网络学术信息行为是指科研用户或知识型员工在从事科研工作或创新活动过程中,对网络学术信息产生需求后利用网络工具而发生的一系列行为,由学术信息需求的认识与表达、学术信息查询、目标学术信息分析与评价及目标学术信息利用等部分有机组成。文章在系统分析国内外信息行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网络学术信息行为的定义与特点,构建出网络学术信息行为的理论框架,基于这个框架从学术数据库、Web 搜索引擎和专业学术网站三种途径解析了网络学术信息查询行为涉及的载体层级和行为过程,并建立了二维表格,为进一步研究网络学术信息行为提供参考。(陈永平)

AELISC 2806-41-12(5)网站用户信息获取中的心智模型研究/吴鹏(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情报学报,2011(9):935-945.

心智模型是影响用户与网站交互时内在的、可预测的认知模型,是描述系统目标和形式、解释系统功能、预测系统未来状态的用户知识结构和信念体系。文章将网站用户信息获取与心智模型结合进行关联研究,分析信息获取与心智模型的关系,指出信息获取中心智模型的“描述、归因、预测”三类关键活动的内涵以及信息获取中个体心智模型的影响因素,同时研究了网站用户信息获取中的心智模型的测量过程及相关方法,重点分析了路径搜索法的算法和应用。在此基础上,结合网站分类系统进行实证研究,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为网站用户行为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王 岗)

AELISC 2807-41-12(5)舆情搜索引擎中网页信息的采集与抽取研究/王兰成(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军事信息管理系,新泽西州立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 情报学报,2011(10):1022-1027.

网络舆情搜索引擎与通常的网络信息搜索不同,其最终结果要深入到站点和页面内部采集与抽取有效数据,给情报界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在对网页信息抽取的模板和页面分析两种方式、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包装器归纳和Ontology 抽取方法的分析基础上,使用基于包装器归纳方式并在规则生成模块中采用专家模式,设计一种基于样本学习的新闻抽取方法,通过人工分析网页源代码制定和修改抽取规则,然后根据抽取规则进行信息自动抽取,以提高舆情搜索引擎的精度和质量。(王 岗)

[数字图书馆]

AELISC 2808-41-12(5)颠覆数字图书馆的大趋势/ 张晓林(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5):4-12.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图书馆已经成为建设、组织和提供文献资源的主要机制,但是必须高度关注那些发生或将要发生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领域内的可能的破坏性或颠覆性趋势,并主动利用这些趋势来进行战略性创新,才能驾驭发展,为自己创造未来。文中阐述了破坏性技术的概念,从科研和教育环境的角度描述了可能颠覆数字图书馆模式的技术、需求与机制,包括数字学术出版、科学数据、语义化出版等新技术,弱信息需求下的模糊探索、战略性阅读下计算分析和研究性合作式学习动态信息交互等新需求,以及图书馆同质化、业务外包、价值证明等运营机制新挑战。(杨 蕾)

AELISC 2809-41-12(5)国家数字图书馆服务框架探析/陈月婷,李春明(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部)等// 图书情报工作,2011(17):36-40,46.

在分析了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和根本目标的基础上,论述了服务主导型的数字图书馆是未来数字图书馆的主体,认为其服务框架是在各种信息机构之间组织、共享和复用图书馆服务的关键。文章在厘清国外数字图书馆服务框架相关研究思路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国家数字图书馆服务框架模型,并对框架的六个要素——环境、用户、对象、功能、服务内容、架构与质量评价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旨在为多个信息系统间组织和复用图书馆服务提供规范性定义和一致性术语表达。(陈永平)

AELISC 2810-41-12(5)数字图书馆分类法新论/韩松涛(浙江大学图书馆)∥图书馆杂志,2011(10):36-39.

数字图书馆的分类法一般分为体系分类法与分面分类法。以标签为形式的大众分类法的出现,使数字图书馆的分类方式出现了新的形式。大众分类法的形式为用户或管理员为某类信息定义一组标签进行描述,检索用户通过对标签的检索来查找信息。“以标签为形式的多维度数字图书馆分类法”是一项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以图书馆学理论与方法为基础的创新工作。分面组配分类法的三个特点是主题、分面、组配。而“以标签为形式的多维度数字图书馆分类法也具有这三个特色。”标签即主题维度即分面,而组配则由计算机技术来进行,通过不同维度的概念的相交,从而不断缩小所指向的内容,以达到分类的目的。(闵星星)

AELISC 2811-41-12(5)隐喻方法与数字图书馆服务-从政府网站中生活事件组织法谈起/李广健,王巍巍(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0):1-7.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同时也给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服务提供方面临着更为艰巨的任务。从国外政府网站的研究与实现来看,生活事件组织法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政府网站展示信息服务的主流,在政府网站服务组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使用户可以轻松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公共服务,同时也为公共服务部门提供了一种面向用户、符合业务流程的组织方法,成为公共服务和用户之间的桥梁及纽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对政府网站中生活事件组织法进行了研究,探讨其背后隐藏的隐喻方法的思想和运行机制,以期为数字图书馆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借鉴。(张京生)

AELISC 2812-41-12(5)用户个体差异对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的影响/李月琳,张向民(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情报学报,2011(9):980-989.

作者研究利用实验研究方法,探讨用户个体差异对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的影响。实验在美国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的人机交互实验室开展,35位实验参加人员分别在三个数字图书馆中完成了两项实验任务。结果表明,用户个体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估,尤其是对浏览功能(browsing)的评价。在考察的几种个体差异中,用户的教育背景、性别、浏览技能、搜索技能和浏览经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用户对三个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的不同方面,该研究有助于改善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设计。(王 岗)

AELISC 2813-41-12(5)原生数字资源的信息伦理问题/袁曦临,常娥(东南大学情报科技研究所)∥图书馆杂志,2011(10):2-6.

网络伦理是指基于技术和网络环境,社会所表现的新型道德关系,以及对人和各种组织提出的新型伦理要求、伦理标准、伦理规约。以博客、网络论坛、BBS 等为代表的原生数字资源作为网络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受到关注。原生数字资源的信息伦理内涵包含四个方面,即信息产权、信息存取权、信息隐私权和信息的精确度。原生数字资源的保存权问题有三点:(1)负有保存和传播文化遗产法定职责的公益性图书馆,是否有权保存和满足当今及未来读者的读取需要,采用复制、迁移等技术手段,存储、重现和再现原生数字资源?(2)图书馆是否有权主动收割和保存原生数字资源,并向公众传播这些网络作品?(3)目前已经开始收割原生数字资源的出版商或其他信息服务商,是否有义务向国家图书馆缴存其数字产品或者网络产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包括:(1)普遍性原则;(2)及他性原则;(3)个体性原则。(闵星星)

◀文献学、目录学▶

AELISC 2814-41-12(5)古典目录学研究的新境界——徐有富教授《目录学与学术史》评介/孙振田(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5):87-91.

徐有富教授的《目录学与学术史》一书为作者多年从事古典目录学研究的结晶,该书在如何将目录学研究与学术史研究紧密结合,构建通代的目录学与学术史体系方面做出了可贵的尝试,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因此可以说该书的出版将会把古典目录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在研究方法上,《目录学与学术史》也进行了极为有益的探索,并颇具示范性意义,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其一是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目录著作进行目录学研究与宏观的学术建构;其二是紧紧抓住目录本身的要素特点,精心设计研究论题,进行目录学与学术史的研究工作。(杨 蕾)

AELISC 2815-41-12(5)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建设研究/张次第(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5):115-119.

受传统文献学的影响,学术界对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研究还主要倾向于文献的收集、整理和数字图书馆建设,还没有形成更开阔的思路,没有提出系统的工程建设。文章在阐述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概念和文献资源构成的基础上,认为对少数民族文献范围的认识过于狭隘,没有建设性的强调其社会发展意义。同时指出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建设的关键在于统筹协调和管理,提出了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建设的工程性建议,认为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建设包括建设少数民族纸质文献中心、建设少数民族数字文献中心、建设少数民族实物资料数据库等几个方面。(杨 蕾)

AELISC 2816-41-12(5)宋代以前的方志舆图述略/高文娟(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图书情报工作,2011(19):142-147.

方志舆图是指图经、地记等记述全国或一地的地理、风俗、教育、物产等特征及沿革的地方志书中表现星野、疆域、城池、边防、水利、风景名胜等内容的图谱。文章以宋代以前的方志舆图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了该历史时期地志图经的撰修情况及方志舆图的存在情况,并对《九鼎图》《禹贡地域图》《区宇图志》《海内华夷图》《元和郡县图志》等进行了重点介绍,从而提出宋代以前的方志舆图具有以下特征:①数量较多,惜皆佚失不存;②起于地图,后不断增以文字说明;③制图技术尚不发达,多有讹误之处;④赖政府之力成,藏之秘府以资政化民。(陈永平)

AELISC 2817-41-12(5)“天禄琳琅”版本鉴定错误及其原因探析/刘蔷(清华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杂志,2011(9):73-86.

“天禄琳琅”是我国第一个皇家善本特藏。笔者在全面调查存世天禄继鉴书的基础上,目验实物原本,结合文献、他书,考证辨别,首次统计出《天禄琳琅书目》版本鉴定错误的总体情况,加以归类分析,得出整部《天禄琳琅书目后编》版本误判比例高达三分之一,而宋元版部分更是几近三分之二的结论。而致误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种因素:(1)编纂时间过于仓促,无暇细检;(2)自我夸大的心理;(3)作伪功力高强;(4)鉴别能力不精;(5)曲意回护,有刻意隐瞒版本实情之嫌。(闵星星)

◀情报学、情报工作▶

AELISC 2818-41-12(5)城市社科情报研究服务的整合与提升/王世伟(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图书情报工作,2011(18):5-9.

伴随着全球城市化的进程,我国城市社科情报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中存在情报短腿现象,所以我国的社科情报研究服务面临整合与提升。结合我国的现实境状,对我国的社科情报研究服务的整合与提升提出了以下构想:①提高对城市社科情报研究与服务重要意义的认识;②开发城市社科情报研究的新思路;③加强城市社科情报研究与服务的整合;④建立城市社科情报研究与服务体系;⑤明确城市社科情报研究与服务的使命;⑥构建城市社科情报研究与服务的方法。(陈永平)

AELISC 2819-41-12(5)关于科学计量学相关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杨良斌(国际关系学院信息科技系)// 情报杂志,2011(10):1-3,35.

通过对科学计量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过程、普赖斯科技文献增长模型、科学计量指标与同行评议等思考,认为将科学计量学、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技术计量学、经济计量学、社会计量学以及其他方法应用到科研管理中,能把传统的科研测评提到更高级的量化研究的新阶段。科学计量可以为评价科学活动、科学家和科研机构提供一个相对标准化的、定量的参考结果,但并不是说利用科学计量就可以充分地测度这些对象。科学计量学的发展可以使其分析的结果更加接近于揭示科学活动及其结果的特性,但仍不能说仅用这一种标准便可以得到正确的评价结果。(邵晋蓉)

AELISC 2820-41-12(5)国际电子文件元数据封装方法VEO 和METS的比较研究/程妍妍(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军事信息管理系)//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10):7-11.

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目前国际领域电子文件两大主流封装方法——VE0 和METS封装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其优势与不足,提出采用METS 代替VEO 作为我国电子文件封装方法或是作为VEO封装方法的补充,以完善我国电子文件封装策略,推动和促进我国数字档案馆等建设实践的发展。(王 岗)

AELISC 2821-41-12(5)国内外竞争情报研究的比较研究/ 周洋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 情报杂志,2011(10):9-15.

通过对国内外竞争情报研究相关的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外相关论文数量总体呈现增长态势,说明国内外竞争情报领域一直在发展进步,同时国内外研究有着各自的特点:一方面,国内竞争情报相关学术论文的期刊分布集中程度很高,而且很大程度上集中于图书情报领域的期刊,不过商业领域的期刊也为数不少,只是载文量没有图情期刊高,学科研究领域相对单一,而国外的论文则是广泛分布在商业、市场、金融等领域的期刊中,学科研究领域多元化。另一方面,国内重视理论研究,而国外更重视实践研究。(邵晋蓉)

AELISC 2822-41-12(5)基于CSSCI的国内情报学领域作者文献耦合分析/陈远,王菲菲(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情报资料工作,2011(5):6-12.

对作者文献耦合关系的研究可以为构建研究学科(领域)的知识结构以及学者的研究动向提供一定的理论前提。本文作者正是借鉴提出作者文献耦合分析法的D Z Zhao的分析思路,综合运用作者文献耦合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中有关引文分析、因子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利用CSSCI 近十年来收录的情报学领域的8567篇发文和70947篇引文数据,对国内情报学领域核心作者的耦合关系进行深入发掘,进一步尝试实现其研究活力情况以及该领域前沿科学结构的探索分析。(杨 蕾)

AELISC 2823-41-12(5)基于SOA 架构的术语注册和服务系统设计与应用/欧石燕(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5):13-25.

术语注册和服务系统是各种知识组织系统共建共享的重要平台,是网络知识组织系统由理论走向实际的关键环节,也是一个国家或领域内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本文在对国外具有代表性的术语注册系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SOA 架构构建术语注册和服务系统的解决方案,并详细介绍实现该系统的关键技术,列举了术语注册和术语服务的一些典型应用案例,讨论了术语服务的代表性应用。指出下一步的研究将具体实现一个术语注册和服务原型系统及术语服务客户端,并尝试将客户端程序集成在数字图书馆系统或编目系统中,通过调用术语服务对信息检索和编目提供术语支持。(杨 蕾)

AELISC 2824-41-12(5)基于博弈模型的企业专利诉讼战略研究/ 曹勇,黄颖(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情报杂志,2011(9):1-5.

企业专利诉讼战略的根本动机是通过司法手段,战略性运用专利使得利润最大化。我国企业前期核心专利累积较少,资源分散,在参与国际竞争时处于劣势,特别是现阶段,跨国公司、专利联盟的诉讼威胁又使得我国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阻碍。因此,我国企业应强化内部专利资源的有效管理,做好前期诉讼预防。通过企业内部专业的管理团队,整合内部专利资源、监督外部专利威胁,及时发现内部专利技术优势和外部潜在威胁,采取预防和修补措施,降低控诉风险并增加诉讼谈判的议价筹码以及交叉许可的机会,充分发挥专利中介服务在诉讼防御方面的作用。(邵晋蓉)

AELISC 2825-41-12(5)基于粒度概念分析法的文献关键词分析——以Ontology 领域关键词为例/滕广青(吉林大学管理学院)等//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9):1-6.

以概念格理论为基础,在形式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粒度概念分析(GCA)的方法进行文献关键词分析,并针对Ontology 领域开放存取文献的关键词,构建不同粒度概念格。通过基于粗细不同粒度概念格的挖掘,对Ontology 领域相关文献进行领域高频关键词和相关低频关键词的分析,从而揭示和呈现Ontology 领域相关知识的结构和内在关联,以期探索一种基于概念格的文献关键词分析的新途径。(王 岗)

AELISC 2826-41-12(5)基于文献计量指标的关键技术的探寻——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例/沈君(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所暨WISE 实验室;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等//情报杂志,2011(9):34-39,28.

文章对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专利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运用频数、中介中心性、Burst 指数和Σ 指数对网络图谱的关键节点进行了分析和解读,直观地展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结果显示,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自20世纪 90年代末出现高峰后,在2002-2005年再次出现峰值,是3G 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创新的高峰期,关键技术和增强技术不断衍生,如无线接口技术、智能天线技术、切换技术、MIMO 和OFDM 扩频技术等,对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向全球化、规模化、智能化和全IP 化等方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邵晋蓉)

AELISC 2827-41-12(5)情报学反馈理论及模型:认知观和情境观视角/王知津(南开大学商学院资源管理系)∥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10):5-9.

反馈是控制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情报学研究对象具有两大特征,即认知观和情境观,正是这两个特征决定了情报学反馈概念和模型的特殊性、复杂性。基于认知观的情报系统的反馈机制表现的方面是:(1)系统和用户是相互耦合的;(2)系统控制的对象实质上是用户的信息状态或知识状态;(3)系统和用户之间的反馈是探索性的。基于情境观的情报系统的反馈机制的表现是:(1)将环境因素纳入反馈机制;(2)系统和用户的互动有相对固定目标;(3)系统和用户之间的充分互动。基于认知观和情境观的情报分析反馈模型是认知观和情境观的统一。(闵星星)

AELISC 2828-41-12(5)社会化媒体中用户体验设计的理论视角:动因支撑模型及其设计原则/赵宇翔(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等//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5):36-45.

目前针对社会化媒体的用户体验设计(UED)更多体现在网站开发、平台搭建以及可用性测试等实践活动中。关于其理论研究,尤其是通过提炼一些理论视角从而指导实际工作的探讨还很少,因此文中提出从要素和过程两方面探讨社会化媒体中UED的意义和价值。本文通过对动因来源的梳理以及对动因理论的推演,结合社会化媒体和UED的特征,通过认知、社会、心理以及情感等理论整合来构建动因支撑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化媒体中UED的设计原则及实例。(杨 蕾)

猜你喜欢

图书馆信息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图书馆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去图书馆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