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构流通经济学:基于商务经济学的视角

2012-02-15冉净斐

区域经济评论 2012年5期
关键词:商务活动商务流通

□冉净斐

(黄河科技学院,郑州 450006)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服务业的功能和地位愈加突出。对服务业中的流通问题研究也日益被学者关注。但是,对流通经济学是否能够单独成科,流通经济专业能否独立存在,流通经济学与国际贸易学的关系问题,学者们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看法。虽然大多数认为流通经济学应该独立成科(黄国雄,2011;夏春玉,2006;洪涛,2010)[1],也有人认为,流通经济学缺乏明确的研究内容和较为成熟的、相对统一的基础理论,使得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模糊不清(孙志伟,2010)[2]。这种情况,一方面影响了对流通问题研究的深入,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流通业专门人才。本文将从内外贸研究统一的视角,结合流通的本质属性,提出创立商务经济学,来重新诠释流通经济学。

一、流通经济学的贫困:概念与研究范式

不容回避的是,在目前流通学科研究中,存在着国际贸易研究较热,国内贸易研究相对冷清的现象。突出表现在,国家教育部把国际经济与贸易作为目录学科,而把贸易经济学科作为目录外学科,很多高等院校取消了贸易经济学科的招生。在这种背景下,对流通经济的研究出现了一种倾向:即流通经济学不能作为一个学科单独存在,流通经济的研究数量和质量也大为降低。从中国知网中查阅可以看到,自1998年1月到2012年3月,涉及流通研究的文章在经济学最高权威刊物《经济研究》上发表的只有1篇(即晏维龙在2004年第2期发表的《城市化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理论与实证》)。而同一阶段涉及国际贸易研究的文章却多达57篇。这一方面反映了在中国流通研究界缺乏有深入、有分量的文章;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整个经济学界对流通研究的忽视、流通学科研究被社会边缘化了。流通经济研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流通经济学研究为何出现了贫困问题?夏春玉,郑文全(2000)[3]认为,这种贫困的原因在于经济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对流通问题的研究,比如新古典经济学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见面的假设使流通被抽象掉了;经济学格式化的过程又间接影响了经济学对流通问题的研究。马广奇(2005)[4]认为,流通经济学的贫困在于研究对象的摇摆不定和内容过分专业化以及浓厚的政策解释学传统。张琦(2008)[5]认为,国内外都不存在系统的、成型的“流通经济学”。应当把流通问题研究的方法论基础统一到主流经济学的个人主义方法论,这是构建“流通经济学”的必要条件。曾庆均(2001)[6]认为,流通经济学过分强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内容上重复政治经济学的部分内容。将一些贸易常识、具体业务细节作为贸易经济学的内容。而真正属于本学科的内容未能包括进去。

如何看待流通经济学研究的贫困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存在着如下原因:

一是对流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没有一个规范统一的认识。流通、贸易、商业的准确内涵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这是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目前,对流通经济学又叫贸易经济学,也有称为商业经济学,外行根本不知道这三者本质上是一个学科,内行也说不清三者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就流通来讲,柳思维(2004)[7]认为虽然大多数流通研究者认为流通就是商品流通(黄国雄,2010;马龙龙,2009;夏春玉,2006)[8],但是,也有人认为流通就是资金、人力、和商品的流动,所以,流通既包括资金流、人流和商品流,甚至还有信息流(徐从才,2010;柳思维,2007)[9]。流通研究者之外的人员普遍认为流通就是物质的流动,甚至包括水的流动、血液的流动。

二是学科定位不准确。流通经济学是属于产业经济学,还是属于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一些学者认为流通经济学是产业经济学(马龙龙,2008)[10],甚至把它详细分为流通产业结构、流通产业政策等内容,有的认为流通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的政治经济学,把它和生产力经济学、消费经济学、分配经济学等并列为交换经济学(晏维龙,2003;庄尚文,2009;黄国雄,2008),还有的从空间经济学的视角来定义流通经济学(赵娴,2010)。不同的学科定位,使流通经济学研究显得杂乱无章。

三是缺乏一个科学的研究范式。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是从经济人假设入手,分析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寻求最优化的市场资源配置方式;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是著名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SCP分析框架,流通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却没有一个固定的、科学的方法。冉净斐、文启湘(2004)提出,从流通假设入手,运用SCP分析框架,研究流通产业问题;夏春玉(2006)提出,采用机构分析法、商品分析法、功能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社会分析法等5种思路来研究流通经济学。张琦(2008)认为要构建一门系统的、成型的“流通经济学”,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统一流通问题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也就是统一到主流经济学的个人主义方法论上来,而不是集体主义方法论。

二、流通经济学贫困不能否定流通经济学科的存在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我国流通经济学目前进入一个困惑的时期。主流经济学者普遍否认流通经济学科的存在,认为流通经济学研究内容已经包含在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经济学里面了,而另一方面,为数不多的流通研究者仍苦苦坚守着流通研究的阵地,艰难地探索着流通发展的规律。那么,流通经济学科研究是否有必要?笔者的回答是,流通经济学的学科研究十分必要。

首先,从实践角度看,大量的社会商业活动急需流通理论来作出解释。从政府需求的角度看,商务主管部门的许多管理工作需要流通理论的支撑。比如,地区商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就涉及如何来界定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流通产业的业态分布和规模、流通产业空间布局等内容;流通产业政策的出台,比如如何处理零供关系、如何促进流通体系建设等都需要流通理论作出合理的解释。从企业角度看,他们也需要对自身的商业选址、物流体系建设、商业集聚、流通渠道等问题进行研究。尽管有些内容在市场营销学中能够找到答案,但是毕竟没有流通经济学的解释具有说服力,特别是企业在业态选择方面尤其需要流通经济的理论作支撑。

其次,从理论角度看,流通经济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商品从生产者手里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和阶段。这个阶段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就是流通产业所起的地位和作用。从微观的角度看,就是企业产品的流通渠道建立的过程。这个研究对象,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没有包括,因为西方经济学假定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见面,这个流通过程被省略了。市场营销学虽然涉及的很多,但是,那只是从生产者角度来分析流通渠道问题,既缺乏从消费者的视角来探讨流通渠道的便利性和合理性(其中的人文关怀),也缺乏对整个国家的流通体系的深入研究,因而,分析的视角比较狭窄。

再次,西方也不是全盘否定流通经济学科的存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西方就出版了一系列关于流通研究方面的著作。如德国R.埃伦堡的《商业论》(1897年耶拿出版)、J.格伦采的《商业政策体系》(1901年莱比锡出版)、J.F.谢尔的《通俗商业经济学》和《商业管理学》(1913年莱比锡出版)等。日本的学者研究了大量的流通问题,流通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相当多,出现了“商业学”、“商业经济论”、“流通经济论”、“流通论”等学科体系,甚至还有专门的日本流通经济大学(田村正纪,2001;石原武政等,2004)。

三、构建商务经济学是解决流通经济学贫困的出路

狭义的商务,是指与商业和服务有关的交换活动。商务经济学是研究商业贸易和服务活动的运行规律的学科。目前,现存的商务经济学课程有三类:第一类是电子商务经济学,该课程的目的是运用电子商务手段来解决现实的商业贸易和服务问题(李琪,2004),属于工具类课程;第二类是以国际贸易为主的研究国际商务的课程(李晓西,2005);第三类是以研究整个流通领域和服务领域的交换活动的商务经济学(黄国雄,2008;吴勤学,2005)。这里所说的商务经济学是指第三类,即覆盖整个流通和服务领域的商务经济学。

商务经济学首先是覆盖整个流通和服务领域的经济学。商务经济学首先要研究商业活动的规律。即要研究一切与商品交换有关的流通活动规律。包括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运营规律。除此之外,商务经济学还要研究与服务有关的经济理论。服务作为无形产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演变规律,研究服务业发展与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商务经济学不仅研究国内贸易,还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这里的商务不仅包括国内的商业和服务活动,还要包括国际的商业和服务活动。在理论研究中,既要研究国内贸易和服务业的发展变化规律,还要研究国际贸易和服务的变化规律以及国际惯例。特别是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对一国的经济越来越重要,如何协调国际贸易与一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就成为国际商务领域研究的热点。另外,服务贸易的迅速崛起,也对服务贸易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服务贸易的研究也是商务经济学的一个重点。此外,还要研究国内商务活动与国际商务活动的关系,研究二者之间的趋同和区别,使商务活动更加协调。

商务经济学不仅研究商务发展理论,还要结合信息化背景研究电子商务问题。主要研究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发展贸易和服务,电子商务形成了商务活动的新生产力,许多活动由交通工具变为通讯工具,由人员流动变成了信息流动,由商品的实物流动变成了商品信息的传输和加工处理,从而形成了新的生产力(李琪,2004)。

以商务经济学来替代流通经济学是流通经济学摆脱贫困的重要转折。首先,商务经济学拓宽了流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传统的流通经济学只是研究实体商品的流通过程,而对于服务流通的研究关注度甚少。商务经济学则是站在商品和服务结合的角度来研究商品和服务的流通问题。实际上,很多商品的流通过程伴随着服务过程,服务商品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特别是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服务贸易的比重越来越大,研究服务贸易的运动变化规律,以服务贸易促进商品流通的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传统的流通经济学对电子交易的方式明显研究不足,没有意识到电子商务对整个商品流通活动的巨大作用,仅仅把它作为一种流通方式,没有看到它本身包含的巨大流通生产力。原有的流通经济学理论既无法解释、预测电子商务所形成的新兴商业模式,也无法回答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流通制度创新问题(蔡文浩,2001)。商务经济学研究电子商务问题,对整个流通活动的规律会起到一种新的诠释。

商务经济学拓展了流通经济学研究的空间,实现了内外贸的统一和结合。传统的流通经济学研究的视野更多的局限于一国之内的商品流通,而对于跨越国界的商品流通研究较为缺乏。商务经济学把国内和国外的流通和服务统称为商务,更有利于对整个商品流通活动进行研究。比如,对城市商业中心区的功能定位研究,可以把商业中心的国内贸易功能和国际贸易功能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因为在商业中心区一般既有在此区域的大型商业,也有大型的对外贸易公司和外资企业总部所在地。

从学科研究的角度看,商务经济学可以使流通、贸易、商业这些术语的混乱使用得到改善。无论是流通、贸易还是商业,本质上研究的是一样的内容:即商品的交换活动和交换过程。如果统一一个术语——商务,这样,业内的认识就可以达到统一。同时,也可以使其他行业外的研究者容易理解和接受,不会因为对流通的多层含义产生歧义,使流通经济学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最后,还应该指出,以商务经济学替代流通经济学,更符合社会大众的认知习惯。社会大众对商务的概念普遍比较认同,“商务部”、“商务中心”的名词为大家所熟知,用商务经济学这个术语能够更加普及流通经济学的教育。

四、基于流通学科发展的商务经济学研究框架

从商务经济学的视角来重构流通经济学,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分析框架。即从商务和商务活动的核心概念入手,探讨商品和服务流通的运行机理,然后具体分析商务活动的方式、规模和结构,接着基于区域的角度研究不同空间范围的商务活动,最后研究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商务活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商务和商务活动的核心概念。主要研究商务的内涵和外延、商务的本质属性、商务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2)商务运行的基本原理。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分析由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存在,使得商业和服务业的出现提高了专业化水平,增加了社会福利。商务的存在实际上是一种迂回的生产过程。

(3)商务活动的方式、规模和结构研究。主要研究商务活动具体的方式,主要包括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商务活动的规模经济与不经济、商务活动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商务活动的结构包括商务主体结构和商务客体结构。

(4)基于不同空间的商务活动研究。主要研究一个区域(省际之间)、一个国家和国际商务活动规律。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的原理,分析不同空间结构的商务运行规律。

(5)电子商务经济学。主要研究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商品流通和服务出现的新变化和新的运行规律及模式,研究具体的电子商务操作规程。

五、结语

本文提供了一种流通经济学重构的新思路,即以商务经济学来代替流通经济学,这一方面符合业内外人士对商务活动包含的流通活动的认可,另一方面,有利于扩大流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和范围,使流通经济学和国际贸易学的融合更加密切。希望本文能够对流通经济学科的建设有所启示。

[1]黄国雄.现代商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孙志伟.对流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J].中国流通经济,2010,(8).

[3]夏春玉,郑文全.流通经济学的贫困与构建设想[J].当代经济科学,2000,(1).

[4]马广奇.中国流通经济学的回顾与反思[J].华东经济管理,2005,(3).

[5]张琦.流通理论研究的经济学方法论基础[J].商业时代,2008,(32).

[6]曾庆均.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贸易经济学》课程建设[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7).

[7]柳思维,黄福华.新兴流通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

[8]黄国雄.论流通主体[J].中国流通经济,2011,(9).

[9]徐从才.流通理论研究的比较综合与创新[J].财贸经济,2006,(4).

[10]马龙龙.中国流通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4).

猜你喜欢

商务活动商务流通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商务英语合同翻译技巧的相关探究
电子商务发展的民商法保障初探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衬衫潮百搭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商务休闲
商务达人数码大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