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图书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2-02-15严明华
严明华
(桐乡市高级中学,浙江 桐乡 314500)
1 问题的提出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反映学校的整体精神风貌和学生的文明素养与道德情操以及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其中,图书馆与校园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
学校图书馆被许多人视为“文化”教育的阵地,是学生吮吸“精神食粮”的殿堂,不少学校也因此冠上“书香校园”的雅称。一个好的图书馆不仅要有效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同时要更有效地服务于意义更宽广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这对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图书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及作用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我们调查了桐乡市四所高中(桐乡市高级中学、桐乡一中、茅盾中学、凤鸣高级中学),随机抽取400名学生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你认为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怎样?”的问题中,有67%的学生选择了密切,32%选择了一般,仅有1%认为二者无关。
在“你认为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是?”的问题中,有29%的学生选择了导向育人,12%选择了宣传育人,18%选择了教育育人,41%选择了服务育人。图书馆本身就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支撑着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
2.1 图书馆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中心之一
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学生的课外学习和知识的巩固、科研课题的开展及学术交流的进行很多情况下都是以图书馆作为空间场所和内存纽带展开的。因此,图书馆理所当然地成了学校中最重要的文化活动中心之一。
2.2 图书馆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
中学生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不可能仅满足于课堂知识。他们还要了解社会,体验人生,需要在课堂之外寻找新的知识场所,学校图书馆恰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巩固已学到的知识,涉猎未知的领域,开发潜在的智能,锻炼实践的能力,凡此种种,都可以在图书馆受到启发并获得途径。学生社团在组织演讲、歌咏、书法、绘画、集邮、摄影、社会实践、文学创作等活动时,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利用图书馆的场地环境等,因此,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明显的教育促进作用。
2.3 图书馆是培养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地
如果说课堂教学过程更多的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那么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和其他一些教育活动以及多元化的服务,更多的是一种思想影响和熏陶过程,它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影响细致入微,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境界。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是学生学知识、学文化、学专业、学做人的精神食粮。学生们可以通过优秀的文献信息,接受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再教育。
3 图书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途径
图书馆所体现的校园文化,与校园文化其他组成部分不同,它不是直接组织师生开展具体的文化活动,而是首先要依赖于师生利用图书馆的实践活动,如果没有人利用图书馆,这里只是一种处于潜在状态的校园文化;其次,要依赖于先进的馆舍设备和丰富的文献资料,创造出一种能激发师生员工求知欲望和刻苦求学的教育环境及精神氛围。如丰富的馆藏可以满足读者强烈的求知欲;优雅、安静的环境可以增强读者的自律意识;现代化的网络环境和设备,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等等,并依赖于隐藏在文献中人类创造的文化知识力量,使校园文化的主体(即读者)受到感化和陶冶,以达到更深层次的教育效果。
3.1 加强图书馆环境建设
除了教室、实验室之外,学生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中学图书馆应该形成共识,全馆上下认真承担起服务育人的职责,加强环境建设。环境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具体来说,就是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馆舍馆容的建设。近两年,我馆对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以及教师阅览室重新进行了布局,并更新了馆内设施,如打印机、阅读机、读卡机,还重新装饰了名人名言、精美字画等,努力营造一个优美、干净、整洁、学习氛围浓厚的阅读环境。
二是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对各种类型、各种载体的文献信息,无论是纸质文献资源,还是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都应严格过滤,确保将那些优秀、先进的文化及时快捷地传递给学生,抵制和阻止那些文化垃圾和有害信息的侵袭。我馆每年做好书刊更新及剔旧工作,以读者需求为依据,有层次、有重点地组织文献资源,使读者通过阅读涵养自身,并成为校园文化的活跃参与者。
三是加强馆风建设,比如去年我馆开展了“微笑的我,满意的你”专项活动,要求馆员始终以靓丽的形象、甜美的微笑、规范的语言、科学的理念服务于广大读者,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及文明的行为举止来影响学生,使他们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达到服务育人的效果。
四是加强文献资源的开发,根据学校的教学科研和校园文化活动,采取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如利用宣传栏、馆办刊物、网络平台、讲座等进行新书推荐、新书通报、专题介绍、好书点评、社会热点宣传等,还可结合各种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人文精神等教育,努力营造一个催人奋进、激励读者向上的高品位校园文化环境。
3.2 确立图书馆的教育地位,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图书馆的教育地位更加突出,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在校园中的教育地位,认识到图书馆的教育活动在校园文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紧跟时代发展,开展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主题。比如配合信息和网络时代开展信息素质教育,配合素质教育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和文化活动等。
在2006年新课改之际,为更好地凸显图书馆的地位及作用,我馆又提出图书馆资源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设想,两名馆员担任了课程教师及课题导师。指导的学生课题多个获奖,其中1个获省二等奖,4个获桐乡市一等奖,2个获嘉兴市三等奖,5个获校一等奖。
图书馆员参与研究性学习教学是我校的一大特色。2009年,省新课程实验调研组来我校检查、调研时,馆员在座谈会上谈了学校研究性学习开设情况,调研组对我校馆员担任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师及导师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出这是我馆工作中的一大亮点。
3.3 开展多元化的读者服务工作
读者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而服务工作主要是围绕学校的教学、科研、文化活动开展的。因此,图书馆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服务,包括阅览服务、外借服务、咨询服务、定题服务、检索服务、复制服务、网络服务、报导服务等,为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与文化沙龙等提供文献信息、文献资源。
3.3.1 开展新生入馆教育。这是高中入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是广大新生接触图书馆的第一课。通过这样的教育,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图情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形成一种自觉、内在的驱动力。我馆历来重视新生教育,每学年开学初都会在报告厅或通过广播对每位新生进行入馆教育。2010年下半年开始使用一卡通后,我馆又针对新的借阅方式,调整了新生入馆教育的方式,即采用分班级到图书馆实地参观听讲,使新生入馆教育更富有成效。
3.3.2 开设阅读指导课。阅读导读是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另一重要方式。图书馆既要报导出版物,又要积极作用于读者的阅读行为,强化读者工作中的阅读指导功能。要有针对性地向师生推荐好书,增强图书馆对师生的吸引力。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群,制定出一套导读目录,给老师和学生送去“及时雨”,真正做到图书馆为学校教学服务。
我校从1997年开始尝试用课堂教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教育,为学生开设了利用图书馆的专门课程——阅读课。1999年开始,学校将阅读课真正纳入教学计划,每班每周一节,包括阅读方法与内容的指导、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定期交流、阅读成果的展评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承认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从学生的阅读心理出发,科学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养成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帮助学生形成终身阅读的阅读观。2005年我馆开设的阅读指导课《交流读书方法,学做读书笔记》获全国优秀奖。今年我馆又准备制作《阅读淡化时期的阅读引导——关于阅读指导的案例》再次参加全国评比。
3.3.3 策划举办读书节活动。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学校的精神品质,则体现为校园的文化建设与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中学生的成长成才。开展读书活动,创造好的读书环境、营造好的读书氛围,形成好的读书风气,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2001年起我馆每年精心策划组织“读一本好书征文”活动,至今已有30多篇学生作品在桐乡市级以上获奖。2009-2011年又连续策划举办了三届校园读书节暨文学月活动,活动热烈且富有成效。2009年我校获桐乡市暑期读书活动优秀组织一等奖、嘉兴市暑期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国青少年《英雄中国》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奖。“读书节”期间,我馆围绕自身的中心任务,推出多项服务举措:“新书报导”、“好书推荐”、“参考咨询服务”等。读书节活动的开展,提高了馆员与读者的综合素质,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活动从一般性的娱乐活动向更高品位和高层次的方向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3.4 加强馆员整体素质建设
如果说图书馆是开展校园文化的一个载体,馆员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图书馆工作是一种学术性、技术性、创造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细致而繁琐的体脑结合的艰苦工作。因此,图书馆要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图书馆员队伍,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首先,馆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较强的职业意识。馆员既是管理、服务人员,又是教育工作者。他们规范的行为、高品位的修养本身就是一种优雅的行为文化。“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观念,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服务育人”又是学校赋予图书馆的一份厚重的责任和工作特点。有调查表明,学生的课余时间有一半是在图书馆度过的。良好的图书馆文化对学生具有导向、教育、凝聚、激励等功能。在多年的工作中,我馆已逐步形成了科学独特的办馆理念和职业精神,即:“以服务为中心、以读者为根本、以需求为导向、以满足为己任”的办馆理念和“尊重、敬业、互动、进取”的职业精神,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馆员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既懂图书馆专业知识,又懂现代电子技术,具有网络交流与沟通,浏览与查询,信息组织、发布与参与的能力,要善于研究和掌握读者的阅读倾向、信息需求等。正如著名的图书馆学者阮冈纳赞指出:“图书馆成败的关键在于图书馆工作者。”我们组织了馆员参加嘉兴市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培训,聆听《创新与发展——中美图书馆服务讲座》,有效地提高了馆员信息素质。与此同时,馆员撰写了3篇论文,并与兄弟学校同行一起整理出版了《最是书香能致远——浙江省“书香校园”工程活动成果与图书馆管理论文集》。
一直以来,我馆专业队伍稳定,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合理。我们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参加业务培训、聆听专家讲座、订购多种专业书刊等方式,不断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锻炼馆员的各种能力,尤其是策划、实施校园文化活动的能力和传授知识、答疑解惑的能力,充分发挥了馆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结语
探讨和研究中学图书馆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及建设途径,可以使更多的读者了解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优化校园的学术氛围,使中学的校园文化更加多姿多彩。
〔1〕陈春燕.中小学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9)
〔2〕巩梅.浅谈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5)
〔3〕张桃珍.中学图书馆与书香校园文化建设〔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