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图书馆对接农家书屋的几点思考
2012-02-15罗蕾香
罗蕾香
(遂川县图书馆,江西 遂川 343900)
县级图书馆作为知识与信息的中心、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扎根县域基层,但服务对象主要是县城居民和少数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在广大农民中的影响力有限。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对于文化的需求,特别是对书籍的渴求日渐强烈。农家书屋建设正顺应着时代发展的需要迅速发展起来,在广大农村中扩展了基层图书文化阵地。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工作,实现县级图书馆社会价值最大化,县级图书馆应利用自身丰富的文献资源、馆员成熟的业务知识、广泛的群众认知以及丰富的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经验的优势,将服务范围向农村延伸,积极对接农家书屋建设,从硬件和软件上支持农家书屋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形成与农家书屋“同频共振”、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1 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家书屋的建设为广大农民普及科技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体现了党和国家的人文关怀,满足了广大农村群众最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文化消费需要,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以来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一是书屋条件简陋,缺少现代化设备。大多数农家书屋都存在场所小、阅览桌椅破旧的情况。有些村的农家书屋没有独立的房舍,而是与活动室、会议室共用一个场地,缺少必要的防盗设备,给书屋管理带来很大不便,同时缺乏读者检索、咨询等自动化服务设备。二是人员素质不高,业务管理混乱。目前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大多是兼职或临时担任此项工作的人员,他们完全不懂图书管理知识,缺乏图书管理经验。有些书屋借阅制度不健全,部分读者借书后长期不还,而无人催还。三是图书品种不多,服务内容单一。农家书屋的书籍大都是一次性统一配送的,在同一年建设的书屋,往往配备的图书品种一样,有的图书并不符合当地农民的需要,这就导致书屋的文献利用率不高。另外,书屋的服务项目单一,受众面狭小,达不到服务大众的目的,甚至一些书屋还没有固定的开放时间。四是参与部门不多,后续经费没有保障。农家书屋作为民生工程,除了由当地主管部门管理外,其他部门很少真正参与管理。书屋建设初期由政府一次性出资,建成后,为了保证农家书屋的正常运转,必须不断增加新书,聘请专职人员,增添图书管理设备等。所有这些工作都需要经费的再投入,但都没有后续保障措施。五是农民阅读兴趣不大,书屋利用率不高。农家书屋的建设数量不断增长,但读者并没有同步增加。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让农村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加上农民阅读习惯尚未养成、农家书屋的宣传力度不够、文献资源匮乏等因素,农家书屋读者日趋减少。
2 县级图书馆对接农家书屋的必要性
农家书屋是办到农民家门口的图书室,是帮助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科学引导农民文化生活、指导农民科技致富的重要文化阵地。县级图书馆主动对接农家书屋建设,将推动县级图书馆自身的发展,拓展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领域,激活农村基层图书馆生命力,是实现县级图书馆与农家书屋联动发展、互惠双赢的必然选择。
2.1 对接农家书屋建设,有利于凸显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为广大读者提供各种文化知识信息服务、开展社会教育是图书馆的社会职能。由于我国公共图书馆一般只设置到县市一级,其读者绝大多数来自城市居民,所以很多图书馆收藏的农业技术方面的书刊查阅人次少、流通率低,而这些书刊恰恰是农民最为需要的。此外,县级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基本上固定于馆内,很少在馆外建立流动借阅网点,文献的利用率低。而农家书屋的建立,为建立更多的图书流动服务点提供了条件。县级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馆藏文献,根据农民读者需求,将文献资源在各农家书屋之间流动,使有限的文献资源流动起来,保证农家书屋文献信息源得到有效补充,使文献资源利用价值达到最大化。同时,县级图书馆也可以开展各种读者活动,培育农民的阅读习惯,让更多的农民走进书屋,利用图书,体现出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2.2 对接农家书屋建设,将促进乡镇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县级图书馆是政府投资兴办的社会公益性文化设施,其公益性质决定了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即人人都享有使用公共图书馆的权利,包括广大的农民。发展乡镇图书馆事业对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农家书屋建设为县级图书馆延伸服务乡镇农民带来了契机。县级图书馆参与农家书屋建设,把农家书屋逐步向图书馆的分馆或服务点方向转化,不仅可以为农家书屋提供更多的文献资源,而且可以派出专业人员,帮助农家书屋实行科学管理,逐步提升书屋的业务管理及服务水平,让各类资源合理配置,为农民提供各种个性化的服务,激发农民的读书兴趣,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从而促进乡镇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县级图书馆如何对接农家书屋
县级图书馆以业务辅导、技术传授、充实书屋资源、开展读者活动等形式,主动对接农家书屋建设,同时提供书屋建成后服务工作的技术支持,以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确保农民享受到平等的文献信息服务,促进农村基层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
3.1 整合资源,构建平台,夯实书屋硬实力
3.1.1 整合乡镇现有资源
在农家书屋建设以前,有些乡镇文化站建有图书室。这些图书室大多设在政府院内,广大农民鲜有接触,根本无法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所需的服务。整合这些乡镇图书室馆舍资源,将其并入农家书屋行列,避免建设时的重复投资和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以达到统一管理、合理规划的目的。
3.1.2 优化图书采访策略
农家书屋的文献主要来自政府统一配备和少量社会捐赠。县级图书馆可以利用在文献采选、加工、典藏方面具有的技术优势,选派采编人员帮助采购,用有限的资金采购到适合农民最需要的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既要保证数量,更要注重质量,还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选购的文献应通俗科学、经济适用,为农家书屋的建立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切实满足农民群众的阅读需求,最大限度发挥农家书屋应有的效用。此外,县级图书馆地处城区,对外联系较为广泛,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广泛宣传,号召单位或个人向农家书屋捐赠文献,也可以将本馆剔除的图书、报刊捐赠给农家书屋,用以补充书屋藏书。
3.1.3 构建文献流通网络
县级图书馆要主动组建图书流动网络,对农家书屋的藏书进行定期更换,以加快农家书屋文献的更新,扩大农民的阅读范围。一要积极探索县域图书馆服务网络。力争实现县级公共图书馆统一发放读者借阅证,在农家书屋之间及乡镇、县图书馆之间实行“通借通还”,扩大农民读者借阅图书文献的范围,简化农民借阅图书文献的手续。二要建立定期回访制。了解书屋文献借阅情况,建立起图书流转机制,合理调配各网点资源,并深入调研当地农民的阅读需求,做好跟踪服务。
3.1.4 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县级图书馆可将农家书屋作为文化共享工程的基层服务网点,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村通”。县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当地的文化信息资源中心,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拓展农村共享网点,切实让农民群众在文化信息资源工程中得到实惠。目前,许多村的共享工程管理员同时也是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共享网点也和农家书屋设在一起,这也为农村基层共享网点的建设提供了方便。县级图书馆应该抓住机遇,整合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人力、物力和文献资源,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抓好落实,让大量贴近农民生活、喜闻乐见的文化信息资源来弥补农家书屋文献的不足,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服务。
3.2 科学管理,丰富内涵,提升书屋软实力
3.2.1 加强人员培训
优秀的图书管理员是农家书屋生存的基础。目前,农家书屋管理员大多是村干部兼职或临时管理人员,没有经过图书管理专业培训,缺乏图书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图书馆读者服务技能,需要县级图书馆开展辅导培训。辅导培训可以采用“请上来”或“送上门”等多种形式,让书屋管理员一方面掌握图书登记、分类、编目上架、管理等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让他们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知识,使其能够熟练地搜索网络信息,帮助农民读者下载并打印一些需要的文献。同时让他们认识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强化服务意识,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提供文化信息服务。
3.2.2 规范业务管理
首先,县级图书馆要将农家书屋建设管理纳入相关部门的工作考核目标,落实专人负责、专门检查,形成职责分明、责任明确的管理机制与体制。通过对农家书屋经常性的检查指导,县级图书馆可以及时发现书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整改。其次,县级图书馆要帮助农家书屋建立起图书管理制度、借阅制度、办证制度、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服务守则等项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使用机制。最后,县级图书馆要指导好书屋“五防”安全和环境管理工作,制定防火、防盗、防尘、防潮、防蛀“五防”措施,保证室内外卫生,为读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览环境。
3.2.3 创新活动形式
开展读者活动是图书馆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农家书屋作为基层文化阵地,更应该做好这项工作。县级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协助农家书屋开展各类活动是增强书屋的社会影响力、增加书屋魅力的有效手段。例如书屋可以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读者开展读书竞赛、知识讲座、家庭读书征文、读书演讲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读书活动。此外,书屋还可牵头联合部分读书爱好者成立乡村读书协会,带动更多的农民入会,这样有利于活动的组织和开展。通过开展一系列读者活动,书屋可以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读书、用书,营造出浓厚的读书氛围,改善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能够提高农民群众对农家书屋的认识度,增加农家书屋的人气,使农家书屋成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阵地、培养新型农民的“充电”场所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课堂。
[1]彭圣琳.浅谈农家书屋的建设及管理使用[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16):26.
[2]朱川连.农家书屋建设调查分析报告[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4):74-77.
[3]王淑杰.发挥公共图书馆作用,推动农家书屋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1):70-71.
[4]徐林.公共图书馆与农家书屋[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1):29-31.
[5]井继龙.农家书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以微山县农家书屋建设为例[J].图书馆论坛,2009(6):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