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创业与小微企业、 创业孵化器的相关性探讨*1
2012-02-15王继明卢海兵
王继明,卢海兵
(1.太原理工大学 政法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2.太原开发区高科创业服务中心 研发部,山西 太原 030003)
改革开放30年多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失业率上升、就业压力持续不减、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等不协调、不和谐因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指出,“预计‘十二五’时期,高校毕业生数量仍将持续增长,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依然十分繁重”。日益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已经带来尖锐的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严重阻滞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面对这一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我们该如何破解,才能走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知识失业”的困境,才能避免高校毕业生因待业而产生非良性的“滚雪球效应”,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与重点研究的现实课题。
一、创业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也是社会和谐之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之后,明确地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新的就业方略,将扩大就业提升到战略高度,将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创业作为带动就业的核心动力,强调创业是扩大就业的主要的崭新的路径选择,强调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鼓励开展各种类型的创业活动,使更多的劳动者投入到创业大潮中成为创业者,奏出创业乐章的最强音。创业是经济活力之源、社会进步之翼,也是扩大就业的倍增器。唯有创业,才能造就更多新增的就业岗位,才能更好地解决高校毕业生相当紧迫的就业难题。
1.创业具有带动就业的乘数效应。常规性的促进就业的政策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只有创业才是扩大就业容量的最直接最主流的好办法。创业作为一种促进就业的手段,不仅可以产生一对一的就业效果,而且能以一定的乘数创造大于1的就业机会,通过“造”岗位来代替“找”岗位,产生良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自主创业能实现高校毕业生个人价值,促进个人劳动报酬与其他非劳动生产要素报酬的协同增长,更重要的是能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创新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成倍“放大”就业空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发挥“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乘数作用与倍增效应。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OECD国家所有就业机会的70%归功于创业者与中小企业家。如果在创建和发展中小企业与家庭企业上多下工夫,经济就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将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与超乎想象的就业机会[1]。当前,创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成为世界各国扩大就业的又一主渠道。因此,我们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营造有利于创业的社会氛围与宽松环境,让更多的具有一定知识与技能的高校毕业生投入到创业大潮中去,在无数的创业活动中闪现更多新的经济增长亮点,培育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促进小微企业的跨越发展,扩大群体性就业。
2.高校毕业生具有自主创业的热情与潜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性矛盾与渠道性障碍。高校毕业生基础扎实,掌握一定先进技术,受过专业技术教育,蕴含着巨大的创业品质、创业冲动与创业潜能,拥有比较齐备的创业主观条件和要素,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与竞争优势的高智力群体。调查显示有90%的高校毕业生有创业冲动,理所应当比其他群体更具创业实力,更应响应新时代的召唤,成为全民创业中最具冲击力的第一梯队,始终走在创业时代的前列,给全民创业起到“先锋”的示范效应与引领作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符合世界各国创业的共同规律[2]。发达国家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高达20%~30%,且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成功对整个社会发展所起到的整体作用更是比创业所带来的财富快速增加要大得多。欧美发达国家经济的活力正是高校毕业生持续创业的结果。美国95%的财富是由创业的一代在1980年以后创造的,创业是美国经济增长的秘密武器[3]。如果政府、企业与社会都能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更多有利条件,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无疑会大大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有效解决“毕业漂族”的“知识失业”问题,也只有如此,高校毕业生才能真正走出“毕业即失业”成为“新贫困群体”的困境,开创自己灿烂的人生。
二、小微企业是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有效载体
无论创业还是就业都需要物质载体,企业是“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最终落实者。小微企业作为承担创业、吸纳就业最基本的载体,无疑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扩大就业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然而,由于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我国目前的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税负沉重,始终没有真正从“被边缘化”的境地中冲杀出来,甚至在发展过程中饱受非议与歧视。小微企业发展滞后是导致高校毕业生创业艰难、就业不足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就业人数占90%,我国仅为75%,显然,差距意味着潜力很大,我国应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全面推进“金改”,加大对这些“个头不大,跑得快、跳得高”,被业界称为“瞪羚”的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创造更加宽松的创业环境,激发高校毕业生的创造活力、创业意愿,鼓励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1.小微企业具有创新的现实要求。创新是创业的内在动力,创业实质上就是适应市场挑战持续进行的创新实践,是一种具有冒险性、预见性的创新活动。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一个永恒的命题。无数的历史实践表明,每一次的创新一旦能转化为生产力就成为发展进步的巨大动力。如果把小微企业比喻成江河中的航船,投资拉动好比是人力拉纤,创新驱动则好比给航船装上了高速“引擎”。美国小微企业的创新成果在数量上占全国的55%以上,美国现有的科技型企业中97%属于小微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的一半是小微企业完成的,近70%的科技发明是小微企业实现的[4]。小微企业具有规模小、资本少、技术力量较弱等竞争劣势,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创业或二次创业,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以企业家的战略眼光推动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市场应变力。可以说,创新是“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是“小巨人”企业实现跨越前进、科学发展的最重要的不竭的原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创业;有创业才能有更多的就业,只有存在大量的创业者,才能为广大的劳动者拓宽就业渠道。
2.小微企业有助于创业精神的培养与实践。小微企业是创业的载体,也是培养创业精神的平台和环境。小微企业的发展过程就是创业精神形成与实践的过程。创业精神—小微企业—经济活力三者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性“闭合圈”,其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和谐的市场、快速的经济发展与更多的就业机会。在美国,所有就业人员中,60%是以经营小微企业起家而走向成功的。正是兴旺发达的小微企业孕育了丰富的创业精神,使美国经济无论在什么样的困境下,都能不断培育出能克服这些困难的勇敢的创业者,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并在经济良性循环中实现更大规模的创业与就业[3]。在中国“北上广深”地区,大量存在的小微企业孕育了浓厚的创业精神,这种“大家都创业”的社会氛围与区域环境,使小微企业在“北上广深”地区遍地“开花”,而大量涌现的小微企业也给“北上广深”带来了巨大经济活力,同时也使创业者获得了不菲的创业回报,如此,又进一步激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留在“北上广深”进行创业。创业者的创业实践,不仅能够解决本人的就业问题,而且还能或多或少地为社会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
3.小微企业是创造就业的主力军。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小微企业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最好载体。相对于大企业来说,小微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一般相对较低,劳动密集程度则较高,单位就业容量与就业弹性都明显高于大企业,同样的投资,小微企业的就业创造是大企业的2~5倍,因此,小微企业在各国政府的就业政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比如,在新经济发展过程中,美国大力扶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小微企业已成为就业机会的主要创造者。德国政府鼓励高校毕业生独立自主地从事经济活动,德国企业中90%是小微企业,最近几年新增的就业岗位几乎全部是小微企业创造的[5]。我国小微企业的平均就业规模分别为2~20人,这就意味着通过创业可以创造出2~20个就业机会,可见,小微企业具有吸纳就业的比较优势,就业潜力十分巨大。
三、创业孵化器通过孵化小微企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创业的实现需要一系列的前提条件,完备的市场运作机制更是必不可少,它要求市场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将人才、技术、资金、设施等资源有效整合,为小微企业创办与发展服务的创业孵化器被赋予这一神圣使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认为,创业孵化器是扶持创业企业发展壮大有效而不昂贵的经济开发工具。创业孵化器是有效加速创业成功的组织系统与服务平台,其经济实质就是孵化创业企业,采用“创业导师+专业孵化”的孵育模式,通过投资参股被孵企业,利用在孵企业高速成长后的股本扩张,实现赢利与发展。创业孵化器以培育企业的创造价值、市场价值,以及发现创业者的潜在价值来实现孵化器自身的增值。创业孵化器利用社会网络创造出的一种“温度”适宜孵化“蛋”的“巢”,使不同的企业能力得到最佳组合,从而完成新创企业的孵化。创业孵化器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供了便捷渠道,通过向市场输出有发展前景的小微企业,赋予经济系统以创新的活力,培养出有创新素质与创新精神的创业家,为社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4]。
1.创业孵化器是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好助手。虽然创业被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但目前高校毕业生创业的生态环境并不宽松,有关资料显示,8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创业以失败而告终。现实中影响毕业生创业的不利因素很多,最大的“利空”因素是无资金、无场地、无经验、无渠道,因此,高校毕业生要创业,必然更需要外界的扶持。但是,许多高校毕业生在观念意识、市场适应与融资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与困难,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社会组织或专门机构,帮助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进行创业培训,提供创业信息与咨询服务,提升创业档次与创业质量。“金凤凰”来了,没“窝”也是不行的。创业孵化器的助手作用就在于把促进创业的机制系统化,把支持创业的优惠政策“串”起来并落到实处,打造更为宽松的创业生态环境,建立提供开业指导、注册服务、项目开发、融资搭桥、项目孵化、跟踪扶持等“助你创业一条龙”的平台服务网络,使高校毕业生在创业初期市场失灵的“死亡之谷”享受到孵化器的精心孵化服务,最终把创业冲动转变为现实的创业实践,跨越创业“瓶颈”,提高创业成活率。创业孵化器能帮助高校毕业生培养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熟悉职业世界,理性认识创业风险,增强创业能力、机会识别能力、整合资源能力,并为创业尝试提供肥沃土壤与广阔舞台,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服务支持,让拥有创业机会、创业资本、创业条件的人和高校毕业生联动起来,结成创业“同盟军”,带动高校毕业生参与创业,援助与提升创业技能,通过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为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创造就业机会。
2.孵化创业企业是创业孵化器的首要功能。分工与专业化理论认为,创业企业需要特殊的专业服务,创业孵化器是为创业企业开展专业服务的承担者。构建小微企业成长的良性生态环境离不开创业孵化器,创业孵化器自1956年诞生以来一直以孵化创业企业为己任,为催生小微企业而竭诚服务。创业孵化器是一个为创业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的社会经济组织,是一种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新型网络平台,它通过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集中空间场地,通信、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以及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多方面的支持,通过辅导培训、资金融通与综合服务等手段,降低新创企业的创业风险和成本,增强其“造血”功能,提高创业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创业孵化器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处于初创阶段或刚成立的企业,平稳渡过举步维艰的“婴儿”期,使之成为能够独立运作并健康成长的企业。创业孵化器得到人们的广泛共识就在于它催生了大量的小微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繁荣了地方经济,促进了社会和谐。我们应该把发展创业孵化器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与扩大就业的一项政策抓实抓好,充分发挥它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影响力与助推力。
3.创造就业机会是创业孵化器的最终目标。创业孵化器的诞生是缘于发展新兴创业、创造就业岗位的社会需要,它的这一使命在其发展历程中得到社会认可,并因此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强力支持。创业孵化器主要目标就是培育创业家,发展小微企业,创造就业机会,发展新兴产业。创业孵化器实质上是通过孵化创业企业这一就业源头来创造就业机会的,随着就业源头源源不断地增加,创业孵化器创造就业的机会将呈“原子裂变式”地几何增长,呈现“井喷”行情。创业孵化器“孵化”对象主要是科技型小微企业,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大多是适宜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专业技术岗位。可见,大力发展创业孵化器,“多、快、好、省”地培育小微企业,是有效缓解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最好的突破口与契合点。
参考文献:
[1] 林汉川,夏敏仁.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就业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67-69.
[2]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10-05-07(1).
[3] 木志荣.国外创业研究综述及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07(6):56,60.
[4] 马凤岭,夏卫东,张峰海.科技企业孵化器理论与实务[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4,20-21.
[5] 陈 刚.大学生就业创业[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