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孝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

2012-02-15王拴娣

关键词:伦理民族家庭

王拴娣

(太原理工大学 统战部,山西 太原 030024)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

优秀的文化是民族之根,是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精神追求、情感寄托的凝结,是一个民族能够存在与传承下来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能够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要创造丰厚的物质文明,更要建设健康的精神文明,继承和发扬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

世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民族不少,但并不是全部能够长久存在并不断发展至今的。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民族依然存在,有的还在繁荣发展,而一些民族则逐渐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各有不同,存在与发展下来的民族却都有一个共同点——保持、继承和发展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可见,能够保持、继承和不断发展自己传统文化对一个民族的存在与发展,乃至一个国家的强盛是何等重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关于文化建设的决定,对我们的国家强盛、民族振兴具有深远的意义。认识、研究、提纯、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仅是提高民族自信心,加强民族凝聚力,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振兴中华,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需要,更是使中华民族能够长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保证。

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孝文化”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在这漫长的封建历史当中,始终以儒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繁衍与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其中“孝文化”又是儒文化的基石,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伦理观念之一。

什么是孝,产生于何时?《现代汉语大词典》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2];《辞海》中对孝字的解释是“古代的道德规范,儒家指养亲、尊亲”[3]。可见孝的核心含义是对父母进而包括对长辈的孝敬与赡养。动物没有孝敬与赡养父母一说,人类有,由此可以推测,孝的意识、孝的行为产生是很早的。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将孝的起源推至传说中的舜,称“舜年二十以孝闻”[4]。笔者认为就孝的行为与意识而言应该比此说还要早一些,它的产生是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孝的概念的出现则可能与语言、文字的起源相关。当社会在对人才的推崇与首领的选择上也十分看重其在“孝”方面的表现时,孝的概念就已经很明确了。如舜能成为氏族首领,其在孝方面的优秀表现就是被族人认可的重要条件之一。到西周时,孝的概念已经成为一种伦理的、政治的范畴,包括尊族敬宗、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等。如周时在祭祀方面就十分隆重,隆重的仪式不仅是人们心情的表现,也是行为的展示,是自身情感的释放,也是社会伦理的要求。

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当时的社会状况、社会意识、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生活的重大变革,孝的含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善事父母方面更加重视,在伦理道德方面也更注重实际。鲁国是周公旦后人的封地,孔子在鲁国生活,是在周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对周初以来所大力提倡的孝道,持肯定态度,在他的著述中围绕善事父母这一孝的核心内涵,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和规范,丰富了孝的内容,完成了孝文化从宗教到道德,从宗族伦理向家庭伦理的转化,为孝道找到了人性根基和哲学论证,把孝纳入个人修养的最高理想目标——“仁”之中,使孝成为仁学思想体系的基础与起点。孝被还原为一种朴素的家庭伦理意识,它的合理存在得到了社会普遍的认可,具有了坚实的根基。以后“仁”逐渐演化为人们行为的最高准则,“孝”则成为实现“仁”的一个切入点。

儒家对仁的解释是“仁者爱人”[5]。所谓“仁者,人也,亲亲为大”[6]。就是说一个人能够爱自己的亲人,才会推及到爱别人,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爱别人就是一句空话。而奉行孝道,即践行社会关系中的伦理就是“为仁”的起点,若每个人都能做到,就会不仅对亲者更亲,友者友善,还能对尊者恭敬,对怨者宽恕,社会上就会出现忠诚孝悌,仁厚信义,减少违规越矩,犯上作乱的现象,逐渐达到“天下归仁焉”[6]。从而,孝文化成为维护社会政治安定、社会结构稳定,人们和谐生活的伦理基础、精神保证。

古代封建统治者提倡以孝道治天下,就是借助孝文化在理念上对父母乃至尊长的敬和顺,扩展到对权威的服从,对君主的忠诚,目的是防止社会出现“乱”和“逆”的行为,为巩固封建基础服务。当把孝与忠有机地融为一体时,忠孝相通在观念上就使君主和父母的权威联成一体,在褒奖忠的同时更突出了孝对忠的作用,强化了对孝的认可。《孝经全集》说:“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7]忠与孝的相互渗透,增强了全社会对权威的认同意识,服从意识,使既存的社会结构、国家政权更趋于稳定,更趋于巩固化。“孝”的这些功能,为社会安定、人们安居与和谐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以顺应不同时代主流文化的方向,为更多的人接受,从而为历代伦理道德所推崇,而孝文化也在发展中得到了巩固。

自孔子以后,孝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主流思想的引导,经过历代儒家的阐释发挥,在发展和巩固中不断增加和扩充新内容,蕴含的意义也不断丰富,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带入一些消极成分,但整体上仍然是对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结构的稳定起着积极作用,从而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在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思想意识方面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今天,孝文化中的积极内容对社会和谐与社会结构的稳定仍具有积极意义。

传统孝文化提倡的孝涉及人们修养发展的三个方面,即: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围绕着这一内容,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善事父母的孝子,关心底层疾苦的廉吏,维护社会和谐的贤达。并由此产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的流传,对社会又产生了极大的宣传、教育作用,为更多的人们理解和接受,从而对家庭、邻里乃至社会的和谐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近代以来,孝文化中蕴含的意义已经非常丰富,其中也不乏存在和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发展相悖的成分,在支撑封建社会制度的运行,与时代进步相抵触方面日益显示出它的腐朽的一面。一部分中国人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始反省和批评其中的不足。“五四”时期,作为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孝文化遭到猛烈的批判,但这种批判并没有使孝文化完全消失,经过时代的洗礼为它剔除了腐朽的成分,它的核心内涵与优秀的、积极的成分仍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接受和传承。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孝文化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社会在为旧的孝文化剔除腐朽部分的同时,也在为其注入新的适应时代的血液。孝文化的内容正在由传统伦理道德向更加适应社会前进的方向发展充实。在家庭伦理方面,包括赡养父母、尊重老人、友爱兄弟、家庭和睦;在社会公德方面,包括尊师敬贤、尊长爱幼、扶贫济困、文明礼貌;在个人修养方面,包括诚实守信、廉洁自律、感恩报德;在立身处世方面,包括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等美德范畴。具有孝文化内涵的民族的共同文化心理,是维系我们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文化纽带,孝文化中孝亲意识衍生出的忠诚精神,是培养我们爱国主义情感的精神财富,孝文化中的感恩思想是我们缅怀先贤、纪念英雄、关爱大众的伦理基础;孝文化正在为全社会提升思想、完善人格、促进和谐、发展稳定起着积极作用。

我们的社会仍然推崇与恪守赡养父母尊老敬长的孝道观念,纪念先贤缅怀英烈的感恩思想,爱国爱家不辱祖先的立身精神。我们重新正视清明节并且为其注入了新的内涵。继承与发扬孝文化优秀的、积极的成分,教育大家能够真正领会与做到这些,确实关乎一个人的自我修养,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等问题,对优化社会风气,凝聚民族感情,发扬爱国精神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今天,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家庭结构的变迁,家庭规模越来越小,多数子女在工作后不得不远离父母另组家庭,尽孝的方式在多样化;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关注的重心已经从老人转向到儿童;随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步入老龄化,家庭的部分功能在弱化或进而转向社会;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外来文化的融入,人们的传统文化观念正在淡化;国际形势方面还有民族分裂势力的捣乱;外部强权势力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在政治方向上敌视、经济发展上仇视、国土完整上窥视等等。这些,或给我们以发展机遇,或给我们以威胁挑战,这不仅需要我们有物质上的自立,还需要我们有精神上的自强,更需要我们重视国民的思想教育、文化建设,重视家庭融洽、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国家稳定、政权巩固。继承和发扬中国孝文化精华,加强我们民族的孝道意识,大力提倡与发扬尊老爱幼、诚信互助、自强自立、民族团结、爱家爱国。

因此,在当代社会条件下我们应该对中国孝文化保持正确的态度,在剔除其糟粕部分的同时,要努力继承和充分发扬孝文化的优秀内容,发挥与扩大孝文化产生的积极作用,为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祖国的繁荣,民族的振兴服务。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1-10-26].http://www.sina.com.cn.

[2] 阮智富,郭忠新.现代汉语大词典:下[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827.

[3]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2095.

[4]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卷一[M].沈阳: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9:3.

[5] 孟子:二十八章[M].王立民,译评.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137.

[6] 王国轩,张燕婴,译注.论语 大学 中庸[M].北京:中华书局,2010:313.

[7] (春秋)曾参.孝经全集[M].陈才俊,编.刘兆祥,注译.北京:海潮出版社,2011:102.

猜你喜欢

伦理民族家庭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我们的民族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家庭“煮”夫
多元民族
恋练有词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寻找最美家庭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