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跋扈”二字打趴下的宰相

2012-02-11眭达明

百家讲坛 2012年10期
关键词:百官韩琦宋神宗

眭达明

在北宋群星璀璨的政治舞台上,韩琦无疑是一颗光彩夺目的大星星。他不仅在政治上与富弼齐名,世称“富韩”,而且在军事成就上也堪与范仲淹比肩,世称“韩范”。尤其是在韩琦后期的政治生涯中,三朝为相的他参与了许多重大政治事件的决策,并且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然而,这个三朝为相、立二帝,一生执政为公,为宋王朝的稳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政治家,却在宋神宗即位后不久便主动要求引退还乡。

促使韩琦下决心离开朝廷的导火索,是御史中丞王陶的弹劾。从某种意义上说,韩琦还是王陶的恩人,当初如果不是韩琦把王陶推荐到太子身边工作,王陶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地位。但现在,王陶为何把刀子对准自己的恩人呢?王陶在弹劾书中丢下狠话,说韩琦“跋扈”,老虎屁股摸不得,就像汉朝权臣霍光和梁冀一样恣意妄为。宋朝君主最忌讳的就是臣权过重这一点,韩琦当时本来就有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的担忧,现在突然被王陶把自己比喻成霍光和梁冀之類的人物,在这种情况下,韩琦如果再不主动走人,岂不是提着脑袋往石头上撞,自己找死吗?

王陶是宋神宗即位以后才当上御史中丞的。别看他是新上任的“纪委书记”,却是个很有来头的特殊人物。他是宋神宗做太子时的府中旧人,与皇上的关系自然非同一般。不过他在弹劾书中写下这么狠的话,说到底也是被韩琦一步步逼的。否则,他之前就不会拿“押班”这件小而又小的事情当试水石,反复客气地书面征求中书省和宰相本人的意见了。

所谓“押班”,就是官员在百官朝会时领班,并管理百官朝会位次。宋朝明文规定要由参知政事和宰相分日押班。

宋朝规定:百官上朝参加朝会,一般是在文德殿;皇上日常接待执政大臣商议处理政务,则在垂拱殿。参加朝会的官员礼拜后不能立即退朝,要在文德殿守候,等御史宣布退朝后,才能下殿。执政大臣呢,也有在文德殿押班,跟着百官一起守候的义务;垂拱殿要是有事,就等事情处理完了再赶回来;事情太多,赶不回来,也就算了。然而严格说来,执政大臣不到文德殿押班就是失礼,御史台有权追究他们蔑视朝廷规则的责任。但垂拱殿到底有没有事,有事又要花多少时间处理,常常说不准;何况也不能完全排除有些执政大臣以此为借口,故意逃避押班呢。所以执政大臣分日押班这条规定,也就很难得到严格执行。可是严不严格是一回事,有没有明文规定是另一回事,既有规定,御史台不较劲则已,真要较起劲来,中书省也没脾气。

那么王陶为何非要跟韩琦过不去呢?

韩琦虽然是在许多重大政治事件上都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朝廷重臣,但正是韩琦这种遇事敢担当、处理问题能负责的勇气和作风,也使他无形中透露出某种霸气。宋英宗断气时,韩琦和曾公亮等人都守在他的床边,太子正式接班的消息也已公开发布,想不到就在这时,宋英宗的手突然动了一下,把曾公亮吓了一跳。他慌忙拉了韩琦一把,提醒说:“先帝好像还有气息,太子接班的事是不是暂缓一步?”韩琦却很沉着,对曾公亮说:“不用等了,一切都按既定方针办。就算先帝能够重新活过来,也必须退位,只能做太上皇。”在韩琦的坚持下,宋神宗顺利接替了皇位。因此,宋神宗即位之初,心里对韩琦也有点发毛,“颇不悦大臣之专”。皇帝都怕他,其他的大臣就更对这种彪悍的作风感到不爽了。

作为宋神宗的亲信和朝廷新贵,又身负督察百官之责的御史中丞,王陶自然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替皇上出这口气,杀杀韩琦身上的霸气和威风。

然而韩琦毕竟不是寻常之人。要在这个太岁头上动土,必须讲究斗争艺术和策略,否则很有可能引火上身,到时候韩琦毫发无损,王陶自己反而被烧得面目全非。这种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买卖,王陶自然不会做。所以从一开始,王陶就表现得非常小心谨慎,没有把事情做得太绝情、太露骨。这从他选择“押班”这件事作为“发难”的切入点和攻击点,就可略见一斑。在王陶的设想里,用这件事敲打敲打韩琦,既不伤筋动骨,又能达到敲山震虎的目的。

御史台于是给中书省上了份劄子,用十分谦虚的语气征求对方的意见:“根据有关规定,常朝日必须每天轮流安排一位执政大臣到文德殿押班。但据引赞官反映,近来执政大臣常常不到文德殿押班,不知道为什么?执政大臣押班,可是真宗祥符年间就有了的明文规定,现在或许是朝廷另有新的条例规定,也未可知?如果有的话,请中书省正式下文说明一下,我们御史台也好掌握执行。”

收到御史台的劄子后,中书省却没有理这个茬儿。作为两个不相隶属的部门,一方来了文,另一方束之高阁,不管怎么说都是一种失礼行为。在中书省那里,他们可能觉得御史台这班官员吃饱了撑的,明显是在无事找事、明知故问甚至故意刁难,有些鸡蛋里面挑骨头的意味,所以懒得搭理他们。但这种做法却极大地挫伤了御史台官员的自尊心,他们觉得中书省官大压人,应该找他们把话讲清楚,否则没完。

王陶是御史台的头儿,此事又是他带头搞起来的,所以不能不出头,否则太没面子了。于是他亲笔给宰相韩琦和曾公亮写了一份劄子,请他们解释中书省不复函的原因。

自然,劄子的语气和用词还是十分谦虚客气的,因为韩琦和曾公亮毕竟是宰相,又是老前辈,再怎么着也不能在他俩面前盛气凌人,指手画脚。

完全意想不到的是,两位宰相还是不买王陶的账!这也在意料之中,依韩琦的一贯作风,对这种纯属没事找事,找到的又是芝麻大的屁事,他去管才是吃饱了撑的。可问题就出在这儿,一方谦虚得接近卑微地给你面子,一方却始终如一地耍大牌。

宋朝的御史台犹如今天的中纪委。如今的官员,据说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中纪委找谈话”,宋朝的御史台,虽然不具有如今中纪委的权威,但作为一个整肃风纪、监察百官的部门,还是使许多官员谈虎色变,轻易不敢得罪的。韩琦和曾公亮倒好,老子天下第一,根本不把御史台放在眼里。韩琦的目中无人和傲慢无礼,真的把王陶激怒了,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当即写了一份弹劾书,弹劾宰相韩琦、曾公亮不押常朝班,并且义愤填膺地指责首相韩琦倨傲无礼,飞扬跋扈,是一个类似汉朝权臣霍光和梁冀的人物!

很显然,王陶的弹劾目标主要是韩琦,曾公亮不过是一起捎带上的。中书省的大小事情都是韩琦说了算,曾公亮只是在文书上押字而已,类似于“伴食宰相”,这样的人自然称不上“跋扈”。

宋朝政坛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官员一旦受到攻击,不论攻击得对还是错,受攻击者多半会主动待在家里等候处理或引咎辞职,以表明自己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韩琦这回被指责为飞扬跋扈,更是非同小可,除了主动提出辞职,别无其他选择。不过,必要的解释工作还是要做的,他特意上奏宋神宗,说:“王陶说臣飞扬跋扈,臣哪是这样的人!皇上只要派一个小黄门(宦官)来,一根绳子就能将臣绑起来带走。”神宗看后为之动容。

为了慰留韩琦,宋神宗甚至很不情愿地将王陶黜为陈州太守,但王陶的“跋扈”两字,犹如当头一棒,早已把韩琦打趴下了。心灰意冷的韩琦去意已决,坚决不回中书省上班。僵持了一段时间,宋神宗也只好同意。

韩琦因生活中的小细节处理失当而丢掉宰相的高位,归根结底,都是“跋扈”的处事风格惹的祸。因此,不管是谁,做事认真而不较真,才是职场的不二法则。

编 辑/惜墨

猜你喜欢

百官韩琦宋神宗
青菜豆腐到火锅, 就是皇子之间的距离
细节
韩琦宽厚待人
韩琦的豁达
略论王安石变法中神宗与王安石关系的变化
豁达是一种境界
元丰时代的皇帝、官僚与百姓
热火朝天迎金秋
宋神宗的处下
“既望”